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79节

借天改明-第79节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进卫看看底下的人群都是若有所思的样子,就对于海宁说道:“麻烦于叔以后好好教教他们,让他们至少做到读书识字。”

    于海宁认真得点点头:“公子,虽然老汉不能教会他们吟诗作对,但读书识字一定会教会他们。”

    钟进卫听于海宁保证之后,就转身让李老四下去了,总不能让一个大老爷们一直在这里站黑板吧。

    李老四恭敬地行了一个礼,然后走了下去,一边走一边想偷瞄心中的那个她,想看看她是怎么看他的,但没看到。

    钟进卫看着李老四走下去,稍一思索,然后给于海宁交代道:“于叔教会他们认识常用字之后,告诉下我。我要编些教材,把一些有用的东西,教给他们。”

    公子都能著书了?于海宁看看钟进卫这么年轻的样子,有点不信,不过也没有问,到时候自然就知道了。

    接下来就是祭拜天地,吃年夜饭,发红包,所有人都高高兴兴,热热闹闹的。

    也有一部分人偷偷地躲起来哭了,崇祯二年的命运真是跌宕起伏,悲欢离合都尝了个遍。

    失去过家后才知道家的珍惜,看中兴伯对他们这些仆人,没有丝毫居高临下的态势,当作自家人一样。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家,很多人悄悄地在崇祯二年最后一天立下了这个誓言。

    崇祯三年大年初一,按照以往,这个时候,是chūn节的开始。互相的拜年,不绝的鞭炮声,呼朋唤友,喝酒聊天是接下来的主旋律。

    但今年不一样,建虏还在京畿之地留恋不走;城外勤王大军云集整训;文武百官一早就上衙公干;鞭炮声更是没有听到一声,京师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常。

    中兴伯爵府在大年初一就变得冷清了,七、八个年轻人都被带到东厂去集训,钟进卫带着六个东厂护卫随同一早就来传旨的中官一起前往紫禁城。

    崇祯皇帝显然很在意水泥这个东西,早早地把钟进卫叫了来。君臣之间稍微寒暄了下,就开始干正事了。

    本来是想让京营派军队来担任保密工作的,但现在崇祯皇帝已经知道京营不可靠。就让东厂和锦衣卫各拨一部分人来做保密工作,这样互相监督,更让人放心。

    崇祯皇帝又让王承恩派一个可靠的宦官前去协助钟进卫办事,王承恩自然把自己得意的干儿子,钟进卫熟悉的安贵义派了过来,蹭点功劳可以升级。

    东厂的番役是一个钱姓档头带队,锦衣卫则是一个马姓百户带队。一起随着钟进卫,浩浩荡荡前往京师官办陶瓷厂。

    等他们到达陶瓷厂的时候,已是近午时分。没想不但主管陶瓷厂的工部主事不在,而且那工部主事手下吏员也没有多少人在场。

    钟进卫摇摇头,这些人不可能都有事请假吧,显然是不尽职。

    在场的几个吏员一见大年初一就这么大排场,知道有要紧事。一方面赶紧派人去找其他人,一方面就伺候在钟进卫身边周旋着。

    钟进卫也不废话,直接让他们找来匠人了解情况。

    没想结果又是让他吃了一惊,这么大一个陶瓷厂,就来了二十来个匠人,而且大部分还是上了年纪的。

    一边的吏员解释陶瓷厂效益不好,厂子都要倒闭,许多能跑的匠人都逃了,就剩下这些。现在皇宫的瓷器都是景德镇那边提供的,这边基本只是打打酱油而已。

    钟进卫知道一点明末的匠人多有逃亡,没想京师这边也是这个情况。这种情况不是一时能改过来的,钟进卫也没jīng力管,自己还是先把水泥烧出来再说。

    在匠人的指点下,选中了一个温度最高的窑。钟进卫参观了下,发现这个窑炉是分成两部分,薪柴放在下面dú lì的燃烧室中,烧出的火碰到封闭的圆型窑顶后回卷下来,再加热上一层成品室的原料,据说这样能锻烧出干净的好瓷器,俗名为“倒焰炉”。

    钟进卫不清楚这个倒焰炉的温度到底能达到多少,先试了再说吧。

    钟进卫先对他们说:“我要做一个东西,只要能做出来,所有参与的人都重重有赏,嗯。。。”

    钟进卫不清楚行情,一下不知道赏多少比较妥当。看到这些匠人穿着破烂衣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灵机一动,说道:“所有人都吃得饱,穿得暖。”说完之后,钟进卫心里暗暗想着自己这个条件是不是太低了点。

    有一个估摸四五十岁的匠人,像是一个领头的,提了胆子问钟进卫道:“大人,此言当真?我们饭量很大的。”

    让人干活,总要吃饱肚子吧,这是常识。这个匠人说这个话,不是开玩笑么。钟进卫看他的神情,却又不像。心里一下明白了,肯定是他们以前一直吃不饱,穿不暖,而不是自己刚才以为的不干活的时候可能吃不饱。

    钟进卫想到这里,点点头道:“当然,你们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能满足的都满足。不过,只要参与了这个活,就不能再随便出去了,要保密的。想参与的,就举手。”

    结果大出钟进卫的意料,竟然二十多个人,只有一个人举手。

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匠的处境

    ()    这些工匠刚才还在问能不能吃饱的,显然是意动了。但为什么现在又反悔了?

    钟进卫带着疑惑问刚才问自己的这个匠人:“老伯,你怎么不参与?”

    “大人,我,草民家里还有一个孙女,草民死了她就没人照顾了,求大人开恩。”说完,这名匠人“噗通”一下跪倒在地上。

    其他没有举手的工匠一见有人带头,纷纷跪了下去,只剩下刚才举手的那个匠人孤零零的站着。

    “你们,你们这是什么意思?这活不危险啊!”钟进卫不知道他们脑子是不是出岔子了。

    这些工匠只是磕头不说话,钟进卫被他们搞的云里雾里。

    一边的安贵义看这些工匠在磕头的时候偷瞄钟进卫身后的厂卫,心里一动,把原因猜了个仈jiǔ不离十,他低声对钟进卫解释道:“他们是怕活干完了,就被灭口。”

    钟进卫一愣,还有这事?他看看安贵义,又看看站自己后面一大批持刀而立的厂卫,然后又转身看向跪在地上的这群工匠。

    “你们是怕被我灭口?”钟进卫带着诧异问道。

    等了会,还是没见有人回答自己的话,钟进卫就问那个还站那的工匠:“你叫什么名字,你为什么不怕被我灭口。”

    那个工匠一直看着钟进卫,现在见他问自己,就不在乎的回道:“大人,草民卢良,光棍一个,与其饿死,不如做个饱死鬼。”

    看来是真的怕我灭口,保密的最高境界当然是死人是最保密的。可我怎么可能干这个事情呢!钟进卫有点无语。

    他转头问安贵义道:“安公公,这事有发生过么?”

    安贵义走近钟进卫,低声答道:“灭口倒是不会,比如建造皇陵的工匠,会被圈禁一个地方,终身不得离开。被人以讹传讹,就以为是被灭口了。不过传说以前的朝代有过。”

    钟进卫搞明白了事情的原因,就对跪着磕头的这些工匠道:“都起来吧,起来,谁说我要灭你们口了。”

    听钟进卫这么一说,工匠们将信将疑得看向他,虽不再磕头,但也没有起来。

    “只要东西做出来了,我不但不灭你们的口,还会为你们向皇上请功。嗯,对,以后说不定会把你们派到全国各地去做老师傅,带别人做这个东西,官身说不定都有。你们都起来吧。”

    工匠们还不是完全相信,只起来了几个人。钟进卫见此只好用出古人比较相信的一招:“我,钟进卫,大明中兴伯,在此向天发誓,如有虚言,天打五雷轰!”

    安贵义想阻止时,为时已晚,只好埋怨钟进卫:“中兴伯,您一个贵人,何必为这些贱籍发誓呢!”

    钟进卫笑着摇摇头道:“没关系,说得出,我就做得到,自然不怕天打五雷轰了。”

    这些工匠见钟进卫对天发誓,又听他和安贵义的说话,终于放下了心,都站了起来,选择相信钟进卫。

    钟进卫见了就再重复一次要参与的举手,这次所有人都举手了,既然没有xìng命之危,谁不想吃饱穿暖。

    钟进卫很满意,让他们都把手放下。

    这时,还是之前和钟进卫交涉的那个工匠说话了:“大人,不知道要我们做什么东西?”

    其他工匠都看着钟进卫,想听清楚到底要做什么需要保密的东西。

    “我称之为水泥,也不是很复杂的,就是把石灰和粘土混合在一起烧就可以了。”钟进卫解释了下他要做的东西。

    “就这样?”带头工匠眨着眼睛带着疑惑问道。

    “嗯,就这样,很简单的,只是我忘记石灰和粘土的比例了,需要大家多做几次,试出最佳的比例。”钟进卫说出了他所想的难点。

    “大人,这个水泥是什么样才是最佳比例呢?”带头工匠慢慢地进入了状态。

    “加水后实验它的粘合xìng,就和糯米汁一样,黏合沙石程度。”

    匠人们想着石灰和粘土都是有粘xìng,混在一起烧,应该差不多也是有粘xìng,这活好像是不难。

    钟进卫看他们理解的差不多了,就问这个带头的工匠道:“老伯叫什么名字?”

    “草民吴胜大。”

    “吴叔就带头来搞这个吧,如何?”钟进卫询问道。

    “草民不敢当,大人叫草民吴大好了。”吴胜大有点惶恐。

    “没什么敢当不敢当的,你的年纪摆着的。我问你,能不能带这个头?”

    吴胜大不敢再和钟进卫在称呼上争执,把事情点头答应下来,本来他就是这些工匠的头。要不,他也不会首先开口来跟钟进卫交涉。

    吴胜大就带工匠们开始干活,去搬原料的搬原料,整理窑炉的整理窑炉。钟进卫就坐在一边棚子里看进度,不知道今天能不能搞定。

    安贵义回身吩咐厂卫的两个头,带人把这一片围了。

    钟进卫刚坐下没一会,那个吴胜大就过来汇报情况了:“大人,石灰和粘土是有,但没火炭了。”

    陶瓷厂都没火炭,钟进卫有点不相信。

    原来这座陶瓷厂停工已久,火炭本就有克扣,停工之后,更是不会拨火炭过来。工匠们饥饿挨冻,就把剩下的火炭给分了取暖。

    钟进卫搞明白之后,让安贵义去协调火炭的事情。安贵义领命刚想走,钟进卫又把他叫住,让他顺便去把匠人们的衣着吃饭问题也解决下。

    钟进卫算是看到了,古代匠人们不但吃不饱穿不暖,还得担惊受怕。这可不行,以后大明的发展离不开他们,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源泉,要改变这个状况才行。

    其实钟进卫也是不知道,技艺高超的匠人,在明末的时候,地位已经比较高了,经常是士大夫的座上客,一起谈天说地,而丝毫没有被人看不起。还有一些处在关键位置的工匠,和官吏一起,合伙吞没材料公款,肥得很。

    工匠们就在倒焰炉前边的这块空地上,整理起搬过来的石灰和粘土。

    钟进卫坐着也无聊,就跑过去看,还可以就近指挥。

    第一步,先让他们把石灰和粘土分别碾碎。好家伙,天寒地冻的,石灰和粘土都冻得硬邦邦的。先是费力气砸开,然后用磨盘磨成粉。这次还只是实验xìng质的,量不多,都花了差不多一个时辰。

    接下来第二步,钟进卫让他们把石灰和粘土分别按1:1,1:5,1:10,10:1,5:1的比例调配混合。

    钟进卫用得是折半查找法,这个比例会比较快的定位出最佳比例是什么,他比较幸运,这次的材料刚好够用。

    然后就不需要钟进卫cāo心了,工匠们会干接下来的活。

    就在钟进卫他们搞原料的时候,工部主事和其他没在的吏员赶来想拜见钟进卫。钟进卫烦他们,让安贵义去和他们周旋,自己懒得见他们。

    还没来及煅烧,天sè就黑了,钟进卫就和工匠们一起吃饭,学本朝红sè电影里的样,这样比较亲民。

    结果,工匠们在一边吃得眉开眼笑,钟进卫却吃得呲牙咧嘴。

    工匠们觉得今天的饭足,又比以前多配了几个菜,真是有口福。

    钟进卫却觉得,不但这个饭糙难吃,连几个菜都是苦的。最后钟进卫实在吃不下去了,本来以为大学里的饭食已经够难吃了,没想陶瓷厂的大锅饭比大学里的饭食难吃百倍。钟进卫让人把做饭的找来,自己吃吃看。

    谁会想到这个中兴伯发什么神经,跟工匠们一起吃饭。厨师和主管的吏员连连告罪,一定重做。

第一百一十八章 温度问题

    ()    一边的工匠们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