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433节

借天改明-第433节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进卫远远看去,发现规模不小。他想起一事,不再顾及寒风,侧着头,大声地问道:“御史有来核实过这些罪囚的罪状么?”

    刘达连忙点头,大声地回道:“年前来过一次,大概有十八个官司发现疑点,发回重审了。”

    钟进卫点点头,没有再说话了。

    大军很快穿过军用码头,到达军营。钟进卫稍作休息,看天色还早,就招来刘达问道:“水师学堂在哪里,离得近么?”

    “不远,就在军营后面。”刘达连忙回答。

    “走,去看看。”钟进卫吩咐道。

    刘达心中暗自有点佩服,堂堂大明侯爵,冒着严寒去巡查,真是不多见。

    这想法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他马上抛开念头,专心在前头引路,并给钟进卫做着介绍,尽着地主的本份,同时也为了能给中兴侯留下好印象。

    出了军营后门,走了没多远,刘达就指着远处的一处建筑道:“侯爷请看,临近海岸的那处建筑就是水师学堂。那处港湾的小码头也是属于水师学堂的,年前经常有看到水师学堂的人在摆弄那些西洋战舰。”

    钟进卫听着介绍,往那边看过去。最醒目的就是靠在码头上的四艏荷兰战舰,差不多已占了那码头的一大半船位。

    他知道一共有七艏荷兰战舰,另外三艏是在各个船厂作为样板船,供大明船匠和葡萄牙的匠人一起研究并进行仿制。

    刘达派了手下先一步前去水师学堂报信,因此当钟进卫一行人要到达水师学堂时,门口拥出了一伙人。

    “参见侯爷。”这群人看到钟进卫,当即抱拳大声道。

    钟进卫看到最前面的是大舅子阎应元,稍微后面一点的是郑芝龙,都是老熟人。他当即呵呵一笑道:“我顺路过来参观一下。”

    所有人都簇拥着钟进卫,往水师学堂里面而去。一边走,阎应元一边给自家妹夫介绍水师学堂的情况。

    现在天气太冷,因此水师学堂的学生,包括锦衣卫政委,主要是在学习文化课。如果是其他学堂的话,此时还是放假。但水师学堂不一样,很快就要其学员毕业,分配到各艏战舰上去,为大型补给点保驾护航。因此,只能抓紧时间学习了。

    钟进卫听了大概,基本了解了水师学堂的情况。不管如何,大明人力资源摆在这里,就算百中挑一,凑齐第一批学员也是绰绰有余。

    因此,这第一批学员基本是各地方的熟练水兵,对于西洋战舰的操作能很快上手,需要多些训练的只是西洋战舰的打法。

    “侯爷,水师学堂能保证提供足够的水兵组建第一支真正的水师舰队。”当阎应元介绍完了情况后,向钟进卫保证道。

    在这样的公众场合,他也是和别人一样称呼钟进卫为“侯爷”,免得别人以为他是拿钟进卫这个妹夫来显摆。引起这种误会,不是他所希望的。

    钟进卫满意地点点头,正准备走进水师学堂的大堂时,从里面竟然窜出了一个小孩,让他为之吃了一惊。

第七百四十七章 郑成功

    这小孩穿得厚厚地,看衣服质料,显然也是富贵人家出身。他看到外面有一大群人,愣了一下。

    “这是谁家孩子,怎么在水师学堂的?”钟进卫不由得问道。

    怎么说这水师学堂也是军校,也算是普通民众的禁地,怎么能出现小孩呢!

    “兔崽子,叫你不要顽皮,还跑来这里。”一个声音从钟进卫身后响起,教训那个小孩。

    然后那人又马上转到钟进卫面前,尴尬地解释道:“侯爷,他是末将的儿子,刚从日本接回来,不懂规矩。”

    钟进卫听声音就知道是郑芝龙了,他一到面前说话,看他那略带惶恐的样子,心中不由得笑了。

    自己又不是一个死板教条,刻薄严肃之人。而且家里也有个小调皮,现在也是整天不听话,刚学会走路,就在到处乱跑。作为父亲,他能理解。

    陪同的水师学堂其他人见到这个情况,他们不知道中兴侯的脾气,都暗暗替郑芝龙担心。

    阎应元先开口了,对钟进卫说道:“侯爷,现在只是文化课,小孩。。。”

    钟进卫没等他说完,用手一摆,打断了他的话。然后他对郑芝龙道:“刚从日本回来?那他是你大儿子,叫郑成功么?”

    他记得郑芝龙两个儿子,大儿子叫郑成功,二儿子是个日本名,留在日本的。其实郑芝龙一共不止两个儿子,其他都没事迹留下来,因此钟进卫不知道而已。

    谁知郑芝龙稍微有点诧异,然后摇摇头道:“侯爷,这小子就是末将的大儿子,不过不叫成功,而是单名一个森字。”

    他也算是个人精了,脑中灵机一动,马上转头看向自己的儿子,发现他还站那,好奇地注视这他们。就连忙喝道:“滚过来,侯爷给你改了个好名字,快过来谢恩!”

    钟进卫在一边听得无语,这郑芝龙还真是打蛇随棍上。他这么一做,就算自己原本想处罚他,也不好处罚了。而且就这么一下,无形中把他儿子和自己扯上了关系。只要自己在大明官场不倒,他儿子总会有好处,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的好处。

    不过钟进卫对此也无所谓,他能确定郑芝龙的大儿子就是郑成功,可能这名字是后来改了。现在因为自己的原因,就提前出现了。

    他不知道,如果不是这么一下,郑成功这个名字就永远不会出现了。因为成功这个名是隆武帝给他改的,同时还赐姓朱。

    其他人,包括阎应元都暗暗佩服郑芝龙,果然不愧是大江大浪里闯出来的人。应变这么快,不但化解可能的麻烦,还能捞到好处。

    郑成功被他父亲连训两次,却一点不在乎。不过这次还是听从了父亲的话,跑过来,对着钟进卫,用稚嫩地声音说道:“谢谢叔叔。”

    周围人一听,不由得无语,怎么称呼叔叔了!

    郑芝龙也是有点担心,怕钟进卫不高兴。一伸手,就准备去拍郑成功的后脑勺,教训他一下。

    结果钟进卫已经做出反应了,只听他笑着道:“乖!”

    接着他转头对郑芝龙道:“我很喜欢你家小孩,打算收他做干侄儿,不知道你同意不?”

    钟进卫的那啥趣味犯了,把历史名人都收为他的侄儿。

    郑芝龙一听,当即大喜,恨不得马上动手按着儿子的头,去给钟进卫磕头,他又岂会不同意钟进卫这个要求。

    要知道这么一来,他就等于在朝中有了一个巨大的靠山,再也不用为自己以前的事情担惊受怕了。

    “快,给你叔父行跪礼。”郑芝龙抑制不住喜气,连声催儿子道。

    郑成功从未见过父亲这么高兴,同时他感觉钟进卫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心中早有好感。因此在父命之下,就跪下给钟进卫磕头。

    钟进卫知道礼仪还是要的,就等他磕完头了之后,便牵着他的手往大堂里面走去。

    其他人都跟在钟进卫的身后,纷纷无声地抱拳向郑芝龙恭喜,同时暗自懊恼自己的孩子怎么不来水师学堂。他们自然不知道,钟进卫之所以收郑成功为干侄儿,是因为他叫郑成功。

    郑芝龙见儿子成为中兴侯的干侄儿,已成定局,那张在海上风吹日晒的老脸,笑得和花儿一样。

    所有人都忽略了为什么钟进卫会问出,郑芝龙的大儿子叫郑成功的原因。

    钟进卫在大堂坐下之后,和蔼地问乖巧地站他面前的郑成功道:“这么冷的天,你不在家好好待着,怎么跑到水师学堂来玩了?”

    郑成功感觉到钟进卫对他的友善,小孩子通过直觉,很是分得清一个人对他的好坏。因此,他如实回答钟进卫道:“我小时候就住在海边,我喜欢海,我也喜欢船,我长大之后,一定要比我父亲还厉害!”

    听着郑成功的志向,钟进卫满意地点点头。他抬头对站在一边的郑芝龙道:“不错,要好好培养你儿子,为大明的水师培养出一位纵横海洋的统帅出来!”

    郑芝龙高兴地合不拢嘴,别人可能不在乎水师统帅,但郑芝龙却参与过文华殿议事,本身又是海上出身,知道以后大明的水师统帅,远不是现在的人所能想到的位高权重。大明以后的重心,绝对会偏向水师,这点他是毫无疑问的。

    因此,钟进卫一说,他连忙答应道:“是,是,侯爷,末将一定悉心教导,不负侯爷的厚望。”

    钟进卫又聊了一会,就打算回军营。但这时郑芝龙就以郑成功认了干叔父之事,极力邀请钟进卫去他家做客。

    钟进卫想想现在也没事,就答应了。其他人也跟着起哄,一起去了郑芝龙家。

    郑芝龙家就在水师学堂边上,房屋什么都是新建的。郑家有钱,盖得也比较宽敞,这么多人过去也能容得下。

    在郑芝龙家里,钟进卫还见到了他的日本夫人田川氏,大约三十来岁年纪,和钟进卫对日本女人的印象差不多,温柔贤惠。

    钟进卫对田川氏,比对郑芝龙还要尊重。因为他知道,田川氏在历史上,并没有跟随郑芝龙投降满清,而是切腹自杀以全忠孝。郑成功之所以跟满清死磕到底的一个原因,据说也有为他母亲报仇的原因在内。

    这样的女子,不管她是日本人还是大明人,都是值得尊重的。

第七百四十八章 登莱出征

    且不说钟进卫多晚回军营,单讲登莱巡抚卢象升这边。他刚把朝鲜国王的使者打发回驿站,这已是海面解冻之后,前来登莱的第二批使者,和前一个使者也就相差一天而已。

    卢象升知道,朝鲜是等自己派兵去接受釜山,已等急了。

    之前是有借口,天气原因,就是想去接受釜山也无能为力。现在天气好转,卢象升根据朝廷的意思,也没想着再拖了。

    倒不是说着急朝鲜的灾民如何,而是藩王封建北美之事必须加速进行。釜山作为第一个海上的大型补给点,必须要马上动工才行。

    他原本想着亲自去釜山一趟,毕竟刚交接的时候,可能会有不少问题。如果他亲自去的话,就能当场拿主意。

    可是,卢象升这个念头还没有付之实施的时候,朝廷的旨意就到了,辽东大决战正式开始。

    这一下,卢象升就只能忙着辽东战事了,釜山之行就委派给了手下的人。反正按照朝廷的意思,去釜山就是一个中心思想,赶紧开始补给点的建设。

    当然,前往釜山的明军和工匠以及部分民夫暂时还不能前行,因为所有的船只要用来运送登莱明军登陆辽东。

    卢象升马上安排了快船前往各个海岛传令,让他们就近集中到獐子岛和皮岛这两个大岛上待命。

    然后他自己则亲自迎出登州城,在城外接到了京师运送而来的军火。这次的战事,关键成败就在这些军火上面。说起来,火器部队虽然更为厉害,却也更依赖后勤。

    一万支燧发枪,所需要的弹药也是海量的。如果没有弹药的话,还不如一杆简易的长枪好使。

    卢象升之所以要亲自迎出来,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只听他问押运官道:“佛郎机炮的弹药有送来么?”

    “回中丞,中兴侯早有过交代,下官怎么敢忘记不送。”押运官笑着回答道。

    然后他还特意引了卢象升到中间的一辆车上,掀开让卢象升亲自察看。

    卢象升就像看宝贝一般看着车上的佛郎机弹药,心中满意之极。

    当初他跟随中兴侯杀进建虏腹地,在建虏腹地翻江倒海,为所欲为,就是依仗着火器之利,其中火炮起了最主要的作用。

    因此,卢象升才命令燧发枪兵在一有了野外战斗力之后,就前去把上次撤退时埋着的佛郎机炮取回来。

    在年前向朝廷汇报军情的时候,他特意去信,向中兴侯说及了这点。他知道,别人可能不会重视。但作为大明最熟练运用火炮的中兴侯,一定不会忘记自己的这个要求。

    谁知中兴侯不但没忘记,还有另外的惊喜给他。只见押运官又引了另外两名军士给卢象升介绍道:“中丞,这两位是京营中优秀佛郎机野战炮的炮手,受中兴侯所命,前来登莱军中听从中丞的指挥。”

    卢象升一听,心情又是大好。自己倒没有注意这点,中兴侯却帮自己考虑到了。他当即热烈欢迎了两名炮手,把两名炮手当宝贝式地招待了起来。

    当天晚上,卢象升就传来在驿站等消息的朝鲜使者,对一前一后到达登州的两名朝鲜使者说道:“明日一早,我军就将开赴辽东战场,和建虏决一死战。所有船只都要调去运送大军前往辽东战场,因此前往釜山接受一事,还得等船只送达辽东后返回才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