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262节

借天改明-第262节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正想开口问个究竟,此时宫门打开,随即就有内侍出现在他们面前,传诏觐见。

    温体仁一见,就按捺住了想问的想法,还是先进宫见驾要紧。

    “皇上也够早的,真是勤勉啊!”钟进卫看看东方才露出的一点鱼白,叹了一句,然后和温体仁一起去见驾。

    当他俩进来文华殿后,发现崇祯皇帝已在御座上坐着,手中还拿着御笔批着奏章。

    在御座阶下右侧多了一张案几,上面摆着文房四宝,王承恩垂手而立,就站在一边。

    他原本是准备一早去通州的,后来因为商谈之事需要有个记录,就先把他留下来了。准备等此事议好之后再去,也就几天时间。

    其他内侍和宫女则一个不见,显然崇祯皇帝已准备好了商谈的环境。从中也能看出崇祯皇帝应该是不想等他们到了再让宫女内侍出去而浪费了这个时间。

    当崇祯皇帝抬起头来时,他俩都吃了一惊。只见崇祯皇帝的精神很好,但两只眼睛也肿了。

    “陛下,您不会也一宿没睡吧?”钟进卫带着惊讶地神情问道。

    “呵呵,朕睡不着啊!此事乃是影响朝廷长期的一项国策,朕得好好考虑才行。”崇祯皇帝微微有点尴尬,连忙解释了一下,免得让不知道的人以为他在后宫和爱妃玩了一夜。

    他说完后,发现温体仁的眼睛也肿了。崇祯皇帝好奇地问道:“温卿,莫非你。。。”

    双方眼睛一对视,都呵呵笑了起来,然后崇祯皇帝再看向钟进卫道:“钟师傅,就你没心没肺的,晚上睡那么踏实。”

    钟进卫一听,跟着笑了起来,过了一会才收了笑容,认真地对崇祯皇帝和温体仁说道:“陛下,温大人,熬夜对身体损耗甚大,还请爱惜身体。白天的时候适当运动下,晚上能睡得香。”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一听,都收住了笑容点点头。其中温体仁还问钟进卫道:“没想到中兴侯对养生也有探究。”

    “我家乡的信息很发达,更何况这点是常识,当然知道了。”钟进卫解释道。

    崇祯皇帝没有和钟进卫去探讨后世的信息如何发达的问题,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昨日所议之事。

    “钟师傅,温卿,我们接着议吧。”崇祯皇帝吩咐道。

    王承恩一听,则坐到了边上的座位,拿起毛笔准备当个临时书办,负责记录他们所讨论的内容。

    “等等,陛下,臣有一事,忘记好几次了。先说下,免得一会又忘记了。”钟进卫一听,连忙先说道。

    崇祯皇帝一听,有点好奇,看着钟进卫道:“哦,如此就钟师傅先说吧。”

    温体仁心想中兴侯不会是要说御厨的事吧?

    没想到钟进卫一开口,果然是提这事:“陛下,臣想向陛下借一御厨,指点做吃的。”

    崇祯皇帝一听,有点无语,也带点惊讶,没想钟师傅竟然在这时候提这种小事。

    钟进卫看到了崇祯皇帝有点愕然的表情,心知误会了,他连忙解释道:“陛下,臣要御厨不是为了给臣做吃的,而是想让御厨来做军粮,或者说是能长期保存的食物,运往内地赈灾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有御厨来指点,就会做得好吃点,也会更受欢迎。”

    崇祯皇帝听了心想这才是钟师傅嘛,他怎么可能在此时为他自己的口腹之欲浪费商讨国家大计的时间。

    温体仁一听,也觉得这才是他所认识的中兴侯,不过他有点好奇,先问钟进卫道:“中兴侯,你这是要做什么食物,能长期保存?”

    钟进卫转向温体仁,点点头道:“肉松,这种东西能长期保存,放个两三个月没有问题,不会变质。”

    崇祯皇帝在上面听到这话,觉得有点不靠谱,插话道:“钟师傅,大明的猪肉并不是很多,你要做肉松的话,恐怕做不了多少吧。”

    顾名思义,崇祯皇帝就理解猪肉才能做出肉松了。

    现在大明养出的肉供应日常所需,都是有钱一点的人家才能吃一顿。要是再拿来做肉松,不但价格贵,而且量也不多,恐怕对于大明,并没有实际帮助。

    “陛下,臣昨晚也想了一下昨日之事,这粮食怕是不好解决。刚才臣还以为中兴侯有解决方法,没想竟然是肉松,这无济于事啊!”温体仁一听就说道,他和崇祯皇帝的想法差不多。

    “等等,等等,臣的事还没说完。陛下和温大人都想错了,这肉松不是猪肉做的。”钟进卫一听,连忙解释道。

    “哦,钟师傅,难道是羊肉做的?”崇祯皇帝马上问道。

    王承恩就拿着笔,看着面前的宣纸,一动不动,听到吃的就想起自己昨晚被中兴侯饿得要死的事情,心中真想在面前的宣纸上画个小圈圈诅咒中兴侯吃饭再说话就被噎到。

    “陛下,就目前大明的情况来说,做肉松的原料最好是鱼肉,而且是大海里的鱼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让渔夫想多办法,多抓鱼,就能增加一个大的食物来源。”

    钟进卫的回答让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恍然大悟,自己把鱼肉给忘记了。不过谁让钟进卫说是肉松,如果说是鱼松,自己就不会想错了。

    温体仁点点头道:“不错,如若能长期保存鱼肉,则确实是个好东西。”

    “钟师傅,你知道做法?”崇祯皇帝有点吃惊,没想钟进卫连厨房之事都懂,心想还有什么是钟师傅所不知道的呢?

    钟进卫见崇祯皇帝那微微吃惊的表情,心中有那么一点点满足感。心想你皇上叫我师傅,那我这师傅也得有点料才行。

    “大致知道怎么做,就是从来没做过。这口味就难保证了,因此才向陛下要一个御厨来研究研究。”

    钟进卫这才道出了要御厨的真正用意,让一边的温体仁为自己一开始怀疑中兴侯的动机,而稍微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崇祯皇帝很有兴趣,如果能把大洋中的鱼都抓来,做成一个能长期保存的食物。而且听钟师傅所说,口味也会好,那对大明目前因为天灾所引起的粮食减产,将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他正想问之时,温体仁已经先问钟进卫了:“钟师傅,这肉松是如何个做法?”

    鱼类在古代是很难保存与运输,原因就是其在陆上无法存活,**的速度极快。海鱼更是如此。

    在港口或者河边城市也就罢了,一般只要超过一天路程的地方就吃不到鱼。因此古代才会有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说法,这是把鱼的获取难度和熊掌等同起来了。

    熏鱼或者鱼干倒也是有,但太难吃了,也从没有人想到大规模的生产这些东西来赈灾或作为军粮。

    鱼松肉松这样的东西原本是在咸丰同治年间才被发明,也就是说,此时本来是没有的。

    也因此,温体仁虽不过问厨房之事,却也很好奇其做法如何。

第四百零八章 东江士气

    钟进卫笑笑回答道:“鱼松的制作方法其实很简单,将鱼剥皮剔骨,煮到稀烂,然后放入大锅,添加佐料翻炒烘干就是了。”

    温体仁有点不相信地问道:“就这样?”

    “是啊,就这么简单。只是口感还需要御厨来调配,如果搞好的话,让国企售卖都是有前途的。”钟进卫点点头,有些东西说穿了后其实就那么一回事。

    崇祯皇帝见温体仁没有再问,他就接着问道:“钟师傅,这鱼松只是这样就能保持好几个月了?”

    从他们的问话中可以看出来,崇祯皇帝更在意的是保存时间。

    钟进卫闻言就转向崇祯皇帝,稍作解释道:“是啊,这种做法,其实就是让细菌难以生长,变质的期限就会被延长了。”

    崇祯皇帝听钟进卫又提到那细菌,就想起他以前说过的事。他不禁说道:“朕很好奇这细菌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可惜钟师傅所说的那种能看见细菌的显微镜一直还没研制出来。”

    钟进卫一听,笑着道:“陛下,这显微镜也不是说研制就能研制出来的。等这个事了,臣过去看看。”

    崇祯皇帝点点头,转头向王承恩道:“大伴,你把御厨的事也记下。等此事完了,就调拨一名给钟师傅。”

    说完之后,他就对温体仁和钟进卫道:“如此就先开始讨论昨日之事吧。”

    “是,陛下。”温体仁和钟进卫躬身回答一声,便把注意力又转向了封建之事。

    暂且先不表他们接连几日讨论藩王宗室封建海外所引发事情的细节,单讲新任登莱巡抚卢象升,他在登州稍作安顿之后,便带各路将领前往东江毛文龙坟前宣读圣旨。

    在圣旨中,只言毛文龙之功,替其恢复名誉和官职,而后令其在岛家人携灵归葬其故乡浙江钱塘,并荫其十岁子毛承斗为锦衣卫百户。

    毛文龙旧部在将近一年后,终于等到朝廷重新给了说法。激动之余,不由当场声泪俱下,痛哭失声。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因为毛文龙逆袭皮岛,建立了东江镇,才得以从建虏的屠刀下活了下来。

    因此,不管毛文龙犯过什么过错,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直心存感激的。

    在历史上,金州百姓也给毛文龙立了个衣冠墓,一直保存到了后世,也可见民心向背。

    卢象升在目送毛文龙的两个妾,也就是陈继盛和沈世奎的女儿运送灵棺远帆而去之后,就在原总兵府召开会议。

    在等待卢象升出来的这个时间内,阎应元偷偷打量大堂内众将。

    他发现原毛文龙旧部都面露生气,焕发出蓬勃地活力。这和之前在登州时的情况,能明显感到不一样。

    当然,也有人表现的和登州之时差不多,就是刘兴治等非毛文龙的嫡系。

    另外有一个人则显得有点失魂落魄,精神不济,他就是原本袁崇焕安插在登莱的总兵黄龙。

    这也不能怪他,靠山没了,原登莱旧将有意无意地抵制他。新来的巡抚又有自己的亲信心腹,加上他本人的意志力又不是非常坚韧,在历史上就是掌控不住局势而自杀了。这几方面一加起来,现在这表现也并不让人奇怪。

    阎应元看完大堂内众人的表情后,在心中暗自想道:真是不但朝堂上有派系,在地方上也是各有势力,希望九台能把他们都拧成一股绳,这样才有力量对付建虏。

    没等他再想其他事情,卢象升就转出了后衙,大堂内马上变得鸦雀无声。

    待卢象升一坐下,所有人都出列面向他,抱拳拱手大声道:“末将参见中丞大人。”

    对于这高涨的士气,卢象升自然能感觉出来,他心中甚喜。

    在看了他们一会后,卢象升才沉声说道:“前几日,本官有说过,我们登莱辖区不但要对建虏起到牵制之功,甚至还要有光复辽东的目标。尔等还记得否?”

    “末将记得。”回答他的声音宏亮。

    这些将领见卢中丞又一次提及这事,心中可以确认这位对虏取得过大胜的上官,不是雷声大雨点小的那种,应该就是个干实事的上官。

    意识到这点,他们的心中都有点欢喜,毕竟谁都喜欢跟个好领导做出一番事业来的。

    不过他们还是低估了卢象升的决心,他们现在的领导比之前的领导,对统领军队和对付建虏之事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卢象升自然不知道他们心中的想法,仍然在训导他们:“本官之前所说的三点希望你们认真落实,若有怠慢者,严惩不殆!”

    “末将明白。”所有将领都不敢怠慢,齐声回答道。

    “好,那本官就不废话了。相信你们也看到本官带来的船队了,军饷粮草就在船上。本官这几日就会巡视所有岛屿,分发军饷粮草,检查士卒器械。”

    卢象升说到这里,从位置上站了起来。原本他的所在就比堂下要高,再加上他那高大的身材,更是显得有威势:“本官第一次就给诸位一个面子,让你们回去准备准备。以后各岛将会突击巡查,希望你们不要让本官失望了!”

    堂下诸将刚才还为他们即将领饷而高兴,现在一听卢象升的话,心中隐隐有了压力,想着在这新任巡抚手下恐怕是不可以混日子的。

    卢象升没再说话,挥手解散了他们,让他们即可各自回岛。

    皮岛主将乃是副总兵陈继盛,他本想邀请卢象升,给他接风。现在听到卢象升要检查士卒器械,也没了这个心了,赶紧先回去准备。

    卢象升就在岛上,第一个检查的肯定就是自己。陈继盛一边想着一边往回赶。

    皮岛总兵府,也就是巡抚临时驻扎地,就只有卢象升和阎应元以及黄龙了。

    阎应元是统领水营,负责运送和护航卢象升及军饷粮草,而黄龙是原本这一地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