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129节

借天改明-第129节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末将关宁游击曹文诏,有两千骑军可出战昌黎。”后面这人也大声回道。

    钟进卫一听,两人都是名人,特别是曹文诏,更是如雷贯耳,是一员猛将。两人手中加起来有五千骑军,应该是可以去救昌黎了。

    当下,钟进卫直接对孙承宗一拱手道:“救昌黎刻不容缓,告辞。”说完后,他对两将道:“集合部队,我在大营门口等你们。”

    “末将听令。”两人都没去理顶头上司祖大寿的脸sè,转身出帐而去。

    “监军,我呢?”胡浩一看钟进卫没有给他命令,连忙问道。

    钟进卫看着自己的救命恩人,脸sè憔悴,就关切地说道:“你已经劳累多rì,这次就不要去了,好生休息,来rì我会来找你的。”说到这里,他看了眼祖大寿,提高了声音道:“要有什么事,你尽管跟我说,我会为你做主的。”然后不再多话,转身出帐,顾百川和王鹏带着其余东厂番役随后跟上。

    “中兴伯,等等。”孙承宗连忙喊住他道。

    钟进卫停住了身子,但并没有转身,他心里有对孙承宗的微微失望。

    孙承宗看着钟进卫的背影,心里稍微有点苦涩,对他说道:“多派夜不收,小心建虏埋伏,不要硬拼,游走昌黎战场,让建虏不得全力攻城,耗掉建虏的粮草自然就会退了。”

    钟进卫一听,知道孙承宗是支持自己了,心里释然,转身过去,抱拳对着孙承宗一拱手道:“多谢孙大人,我不会硬拼的,后会有期。”说完之后,不再停留,直接出帐而去。

    孙承宗的中军帐中只留下了他自己和祖大寿以及胡浩,祖大寿看着胡浩来气,刚才钟进卫最后说的话明显是针对他可能会有的打击报复,觉得很没面子,对胡浩喝骂道:“站着干嘛,还不快滚。”

    孙承宗看着胡浩退出中军帐,对祖大寿说道:“复宇,中兴伯说的那番话还是有道理的,现在他就带着五千骑军去救昌黎,有点冒险。我们得配合他,减轻他的压力才行。”

    那五千骑军可是出自关宁军,要被灭了,祖大寿也是很心疼的。现在听孙承宗说要救,他也不反对,回道:“请本兵示下。”

    孙承宗一捋长须,略想了下道:“我们要拖住建虏主力才行。”说完之后,他对亲卫道:“击鼓聚将。”

    钟进卫带着顾百川等东厂番役来到营门口,等待何可纲和曹文诏的部队时,听到了军中传来聚将鼓声,知道孙承宗也要有所行动了,心中便有了底。

    说真的,兵凶战危,用五千骑军前去救昌黎的几万鞑子,还是有心里压力的。现在孙承宗这边的勤王军也要有所行动,自己就不是孤军奋战,压力就会减轻不少。

    没过多久,曹文诏和何可纲就率军而出,列队大营门口。五千骑军,装备齐全,于寒风中屹立不动,让钟进卫都要赞一声:“关宁铁骑,真的是jīng锐。”

    何可纲和曹文诏分别带着自己的心腹手下,骑马来到钟进卫面前,抱拳道:“请监军下令。”

    钟进卫担心胡浩说的几万蒙古鞑子前往昌黎而去,怕昌黎百姓撑不过这波鞑子的攻击,就说道:“兵贵神速,立刻出发吧,军中之事,不用请示于我,何将军指挥即可。”

    他有自知之明,现在还没这个能力指挥骑军。

    何可纲的职位本身就比曹文诏高,因此,他指挥这支关宁军是顺理成章。五千骑军,蹄声隆隆,开拔而去。

    在勤王军大营中,孙承宗知道现在让这些将爷去和建虏拼命是不现实的,因此他让他们分成几个部分,向建虏攻占的几座城市进行佯动,吸引建虏的兵力。

    因为卢象升所属部队其实是民壮,又是步卒,所以让他们留守大营。他回去跟阎应元一说,阎应元不禁为自己这个妹夫当心。不过他也没办法,身在军营之中,总得受军令约束。要是钟进卫还没有出发,说不定还能要求随军护卫。

    孙承宗分配完任务之后,快马赶往紫禁城。虽然他全权处理勤王军事务,但涉及到了中兴伯,还是要去向崇祯皇帝禀告一下这个突发情况。

    由大理寺,刑部,督察院审案,东厂旁听的的案卷已经陆续摆到崇祯皇帝的案头了。之前在锦衣卫的供状基本都没有能翻供成的,反而还招出了另外一些曾经的同伙。再加上锦衣卫那边顺藤摸瓜,被抓捕的人是越来越多。

    和前几rì不同的是,开始出现新的搂财类型,就是合谋偷税漏税,让崇祯皇帝一下察觉到之前说各地灾害而拖欠的税款,怕是也藏着猫腻。

    崇祯皇帝正在这种越抓越心惊的情况下,接见了孙承宗。

    听完孙承宗的奏报,崇祯皇帝是大吃一惊,他没想到昌黎县城在如此巨大的劣势情况下能守住昌黎,更没想到钟师傅会带兵前去救昌黎。

    转念之间,崇祯皇帝心中对孙承宗也有点不满。你一个沙场老将不去救昌黎,反而让从未上过战场的钟师傅去救昌黎,要是有了意外怎么办,上天派了一个后世的人过来帮助朕,这要是损失了,谁能赔得起?

    没想崇祯皇帝还没开口说孙承宗,他就先开口检讨了:“陛下,臣甚为惭愧,中兴伯虽则冲动,但其言不无道理。中兴伯的朝气、激情,正是目前大明军队所缺的东西。”

    崇祯皇帝听孙承宗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孙承宗的稳健也是大明军队所需的,因此不再对孙承宗不满,而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心:“朕怕中兴伯有危险。”

    “陛下,这个你放心好了。臣已安排大军前去牵制建虏主力,中兴伯所带何可纲、曹文诏两将的沙场经验也丰富,地形熟悉,必不会有危险。”孙承宗向崇祯皇帝保证道,要歼灭一支本土作战的骑军,不是那么容易的。

    崇祯皇帝点点头,孙师傅说的也有道理,他对曹文诏这个名字好像也有点熟悉,只是想不起来了在那里听过。

    “臣经过中兴伯一说之后,有所领悟,以后该让各路总兵带兵sāo扰建虏,可以利用地形咬一口就跑,一则不让建虏安心肆虐京畿之地,二则给各部队练胆之用,等时机成熟之时,发起总攻,一举击溃建虏。”孙承宗又向崇祯皇帝说出了今天所得。

    “好,勤王军之事还得有劳孙师傅。”崇祯皇帝一边拜托孙承宗,一边心里在想着,是不是以后加大钟师傅练军的规模。

    就在这时候,急报传入,原来是派往四川的天使在路上遇到秦良玉所领大军,快马赶回报信。

    崇祯皇帝和孙承宗一听,互相看看,都是大为兴奋。崇祯皇帝想到,钟师傅推荐的人果然靠谱,朕之前还担心没有出发呢,没想已经在路上了,他忙问道:“秦总兵到了何处?”

第一百九十九章 推波助澜

    ()    “回陛下,在开封府境内遇到的秦总兵,兵马出川总计有九千零五员,连rì急行军,导致沿途溺水病故,此时还有八千九百二十人。”

    “好,好,马上传朕旨意,命令沿路官员提供大军过境之一切所需,如有怠慢阻拦者,撤职查办。”崇祯皇帝连忙下令。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预期中的野战主力部队,而且比预料中来的更快,意料外的惊喜啊!崇祯皇帝这几天郁闷的心情一扫而空,充满了正能量。

    “陛下,大军从开封府到京师,约莫还得要一个月的时间。臣马上回去调整部署,这段期间加强对建虏的sāo扰,让建虏不得安宁。待秦总兵一到京师,稍作休息后,就切断建虏主力的退路,力争在关内一举荡平建虏,让他们有来无回。”孙承宗把最新的情况在内心一合计,就向崇祯皇帝禀告道。

    “好,孙师傅快去吧。”崇祯皇帝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孙承宗于是告退,在快出殿门的时候,身后又传来崇祯皇帝的声音:“孙师傅,记得务必保证钟师傅的安全。”

    孙承宗听了心里微微一愣,然后转回身子,大声对崇祯皇帝道:“陛下放心,中兴伯必定无事。”

    锦衣卫衙门,指挥使骆养xìng被文官轻视、羞辱的气已出得差不多了,而且这些天的行动,稳压了东厂一头。本想就此收手,但发现形势已经有点脱离自己的控制,并且有了一些不好的苗头。

    他知道,如果只是抓抓这些高级文官,或者还没什么,但现在已经有几人的供状中出现了军中将领的名字。现在军队正在和建虏打仗,自己要搞得勤王军也不稳定,闹起兵变的话,最后承担罪责的可能就是自己了。

    他努力把控着供状内容,并授意负责刑讯的锦衣卫,控制供述出来的内容尽量不要牵扯到军方。

    骆养xìng暂时还能控制锦衣卫这边的情况,但大理寺那边就不归他管了。锦衣卫这边送过去的疑犯已是越来越多,那边在东厂的监督下,也挖出了不少贪官,虽然不能和锦衣卫这边比,但数目也有不少。

    他不知道是不是东厂发现了自己想跟他们争一长短的心思,也在暗暗地与自己较劲,看谁更能办事。

    骆养xìng越想越觉得这个反贪事宜应该到此为止,但又不敢自己去跟皇上说。他想了下,处理掉手中的急事,就前去内阁求见首辅。

    向首辅言明其中的厉害,由他去劝谏皇上,协调各方一起收手,或者才是最好的结束此事的方法。

    没想他去内阁碰了个空,大明首辅带着阁臣前去参观第一个刚完工的大型新式水泥窑,只留下周延儒一个阁臣在内阁轮值。

    骆养xìng无奈之下就向周延儒透露了这个意思,不管是周延儒去劝谏皇上还是转告首辅,都能达成他的目的。

    周延儒听了不置可否,只是告诉他,会转告首辅,由首辅定夺。骆养xìng没法,只能先回去等消息,看首辅是否会出面收拾这个烂摊子。

    骆养xìng走了之后,周延儒坐在椅子上暗自琢磨这件事。

    按道理来说,骆养xìng这个主意还是不错的,有很大的希望能让这个大明开国以来最大的反腐案之一到此为止。但如果这么结束了,那些已经被抓的官员就得倒霉。

    而不巧的是,那些被抓的贪官里面,就有好几个跟周延儒有旧或者有七拐八拐的关系。所以,周延儒不想以这种方式结案。

    现在,事情的始作俑者,锦衣卫指挥使都有点怕了。可皇上还没有怕,看首辅前两rì回来说的意思,皇上是想一口气把贪官都抓了。

    周延儒顺着这个思路想,忽然眼前一亮,有了,皇上想一口吃个胖子,那就让皇上吃不下,连带着已经落到嘴里的一起吐出来。皇上现在不怕,那就让皇上也怕了,此事就会不了了之,法不责众的道理古今通用。

    周延儒想到这里,得意地笑了。有了具体的目标,要实现起来容易的很,往几个地方一走,稍微透露下这个意思就可以了。

    他相信,很多人都会欢迎他这个想法。因为在大明官场,没几个人是干净的。谁都怕接下来会牵扯到自己。

    再说皇太极这rì也是起了个大早,在永平城原本知府衙门的院子里散着步,考虑着之后的安排。

    北风虽然吹着,皇太极却一点都不怕。他喜欢自己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冷风吹着脑子,思路会更清晰,想的事情更全面。

    可这次没待他想出个一二,亲卫来报遵化城来人,有军情禀告。

    皇太极一听大军后路之一有军情,不敢怠慢,连忙召见。

    “奴才范文程,叩见主子。”来人一进知府大堂,看到皇太极坐在上首,连忙一甩两袖子,跪拜行礼。

    皇太极看着这个汉人血,大金骨的奴才,一些rì子不见,也是有点高兴,说道:“平身吧,遵化有何军情?”

    范文程再磕了一个头,然后才起身道:“主子,山海北路副总兵官惟贤率参将陈维翰及游击张奇化等来袭遵化。”

    “哦,遵化应该无事吧,具体详情呢?”皇太极看范文程不慌不忙的样子,就知道遵化无事。

    “参将英俄尔岱让奴才们先据城防守,待敌力竭之时,出城逆袭。敌将陈维翰先逃,只有惟贤死战,被奴才杀了后余部溃散,再追二十里杀张奇化。”

    范文程说到这里,停了一下,补充了句:“明国两将的头颅就在外面,主子可使人察看之。”

    皇太极呵呵地笑了,看范文程这体型,也知道他的武力值不会很低,很好,文武双全。他对范文程道:“不必了,朕信得过。”

    “主子,明国开始尝试反击,奴才以为,是否多派一些兵力回防遵化?”范文程一门心思为大金考虑。

    皇太极点点头,这次来的明军战力不高,不等于下次来的明军战力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