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武夫当国 >

第176节

武夫当国-第176节

小说: 武夫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段祺瑞:“六不总理”一生无房产》中说:
“段祺瑞一生没有不动产,这在民国初年的军阀政客中是绝无仅有的。段祺瑞在北京一直是租着房子生活……为了减少开销,段祺瑞在英租界47号路租了一套费用较少的住宅。乔迁之后,他连平日里十分喜欢的麻将也不打了,一日三餐都以米粥、馒头、素菜为主,四季均着布衣。直到后来,除留下继妻张氏在身边外,其他姨太太都遣返回合肥老家,以减少开销。家里时常出现揭不开锅的窘困局面……”
这段话说的有模有样,《炎黄春秋》杜婉华的文章中也出现过类似的说法。但这一传言与史实严重不合,据段祺瑞的管家王楚卿回忆,段祺瑞在北京东城吉兆胡同内便有一座很大的私宅:
“北京东直门内南门仓,有块空地,叫做“空府”,大概在早年曾经是什么王侯的府邸,后来荒废下来,成了一片空地。当段祺瑞在京时便计划在那里修建一所公馆。那处的地皮很大,需要的砖瓦很多,老段便自己开窑烧砖。有个叫魏延平的,懂得建筑工程,便委托他画图监工,在那里建了一所规模相当宏伟的大公馆。这所公馆前后有四个大院子,还有若干跨院。在东部有个不大不小的花园,里面有座小楼。后边还有座大花园,一进门堆有假山。通后花园有道小河,可以栽种荷花。这所宅子盖成后,段棋瑞还没有搬进去,就发生了战事,失败后,段即下野,到天津租界里做寓公去了。这次重回北京,虽然将执政府设在铁狮子胡同陆军部的旧址(今中国人民大学校舍),但他的住宅便使用南门仓这所建成而没有住过的新公馆。他的住处在公馆的北部,东半边是马号,还住有卫队。那座小楼便成为他个人诵经的静室。
“修建南门仓公馆这笔款是哪里来的呢?原来是他的门生旧部大伙凑集起来的。听说是营长以上,每人一百二百多少不等,一总凑了40万块钱,才买下了这块地皮,盖成了这座公馆。……到段死后,他的南门仓的公馆由日本驻军收购,给了40万块钱,由段遗族分配。”(王楚卿《段祺瑞公馆见闻》,原载《文史资料选辑》第41辑)
关于这座宅子,段祺瑞的侄子段宏纲也有过特别的交代:
“关于吉兆胡同(编者注:王楚卿文章中南门仓属于吉兆胡同的一部分)庞大的房子如何建筑起来的,也有说明的必要。民国成立后,凡军政界要人,多数在北京均有大住宅,更富有的还有出租的房产。先伯的部属学生,如田中玉、靳云鹏、魏宗瀚、陈文运等,想到自己都有自置住宅,惟有段老总没有,借住人家的房子,觉得很难为情,说不过去。原拟大家共同集资几万元,代买一所旧房子,加以修理赠送,后来演变到代为建筑。原计划以不超过六七万为度,由卫兴武设计建造(卫亦系老武备学堂学生,精通德文,了解一般工程,小站练新军时,充工程营帮带),1921年余后始落成;庞大而不适居住,工程简陋,光线黑暗,更有很多的浪费,因此建筑费大超过预算,几乎无法结束工程。1925年先伯任执政时期,秘书厅即在前院。日军陷华北占领北京后,伪华北政委会诱迫大兄宏业,不得已而出让。段家除这样一所大而无当的房子以外,其他任何地区从未购买或建筑过一间房子、一亩地皮。”(《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晚清北洋》下册,P818)
不管段祺瑞在其它地方还有没有房产,仅据上面的引文便可知,所谓“段祺瑞一生没有不动产”“全靠租房度日”之说显然是错误的。
至于段祺瑞1926年下野后的经济状况,也绝没有何虎生教授文中描述的那么凄惨。1928年蒋X介X石得知段祺瑞生活确实有些周转不灵,随即“送上2万元,在此后三四年间,又送过数万元,生活问题遂得到解决”(段宏纲语),段祺瑞1933年到上海后,国民政府每月供给他两万元生活费,虽不富裕,但维持生活足矣。
段祺瑞的生活较当时的其他军阀较为清廉节俭,但房产、姨太、杂役等也是一应俱全,即便后来真的生活有些紧张,但也不至于出现什么“揭不开锅的窘困局面”。至于有人说什么段死后还有七万元外债无力偿还之类的话,也是无稽之谈。真实的情况是:段死后,他的南门仓的公馆由日本驻军收购,给了40万块钱,由段遗族分配;其在中国银行还有四万元股票,给他几个女儿做了嫁妆;还有正丰煤矿的一些股份,也被儿女分了……
“民国范儿”在今天是个泛滥成灾的词。“段祺瑞终生向遇难学生忏悔”,也是这泛滥成灾的“民国范儿”的一部分。可惜的是,虽然段祺瑞确实不爱敛财,生活朴素,政坛里翻滚多年,仍可谓道德模范;但没有发生的事情,它就是没有发生;段祺瑞没有向遇难学生下跪,没有为之终生忏悔,他也有自己的房产,不必终生租房度日,更没有落魄到交不起租金的地步。没有“民国范儿”,没有“一代完人段祺瑞”。我们应该“发现历史的真相”,而不是去“发明历史的真相”。





    正文 第71章,借机猎取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2…17 8:19:32 本章字数:3119


听到这里,在场众人都有所色变,尤其是之前巡防营的李劲夫、赵继时、孙德盛等人,他们先前倒是没有怎么意识到这一点,可现在经袁肃这么一提,这几人都有几分恍然。
倘若真的像袁肃所说的那样,到时候内部出现问题,那真是一件得不偿失的祸事。
李劲夫、赵继时等人现在虽然是袁肃的麾下,也必须听从袁肃的命令,可手里的这一团人马却是跟随多年的兄弟,更是自己站稳脚跟的资本所在。万一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到头来连累了他们这些人,那才是有苦说不出。
于是众人在面面相觑一番之后,渐渐的把目光落在了何其巩、郭文远、葛金章三人身上,在座的人都很清楚,这三人可是有革命底子的。
何其巩倒是十分敏感,很快就察觉到现场的气氛有些不对劲,倒是郭文远和葛金章二人有一些后知后觉,二人还在心里嘀咕着这些人到底在看什么。
微微的叹了一口气,何其巩摆出一副气定神闲的脸色,缓缓开口说道:“都督所言极是,毕竟之前我们这边发生过滦州兵谏和滦州起义,麾下众将士们对革命还是很有眷念之意。不过话又说回来,在下之前专门在随营学堂和旅部做过一些了解、调查,其实之前我部有人响应革命号召,关键还是在于当时的环境原因。”
赵继时看了何其巩一眼,若有所思的问道:“当时的环境原因?敢问何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眼下的环境与当时还有所不同?”
何其巩点了点头,说道:“没错,之前是为了TF封建清廷,那是划时代的大革命。可如今清廷已经没了,再继续闹革命显然有所不妥。对于国家的政治问题,说一句实在话,咱们这些老大粗有多少人懂得这些玩意儿?”
李劲夫紧跟着赵继时向何其巩问道:“也就是说,现在咱们第一混成旅下面是没有立场问题的,对吧?”
何其巩正经的说道:“我不敢百分之百打包票,不过我可以肯定大部分将士是不会存在所谓的立场问题。”
赵继时欣然的笑道:“有何大人这句话,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袁肃轻声咳嗽了一下,调整话题的说道:“我们第一混成旅是什么情况,我还是很清楚的,当然,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我们还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才是。关于我部开拔到山东之后,配合总镇和其他部队采取军事行动方面,我们有必要好好讨论讨论,并且要把之前所说的因素考虑进去。”
一直没说话的陈文年,经过一番深思之后,心中同样是明白了袁肃的意思。
这会儿他沉吟了片刻,随即十分镇定的说道:“先前何大人已经说过了,这件事我们确实要从长计议。既然我们已经决定出兵,那肯定不能错过任何可以发展壮大的机会。只不过一方面打头阵轮不到我们,前面许多可以争取的地盘无从下手;另外一方面此次南下的部队实在过于混杂,有第二镇也有第五镇,还有近水楼台的徐州江防营。”
在场众人都纷纷点头称是,不过虽然摆在他们面前的局势很复杂,然而之前是大家还没确定袁肃心理面的意思是什么,现在既然已经确定下来,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大感激动。就算在复杂的情况,总会有见缝插针的机会,更何况袁肃还是大总统袁世凯的侄子,多多少少是有这一份便利的。
略微停顿了一下,陈文年继续说道:“目前来说,我们有两个选择。要么是争取担任先锋或者侧翼掩护部队,如此便能走在第一线,其意义所在就不必我多言了;要么是舍远取近,胆子大一点,直接喧宾夺主。”
赵山河拧起了眉头,问道:“喧宾夺主?陈大人,你该不会是想趁着第五镇和江防营南下之后,占了他们的地盘吧。”
赵继时也赶紧说道:“如此,不妥吧。”
陈文年神态严肃的说道:“目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选择,当然不一定要这么做。只是这天底下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绝不可能就这么轻而易举坐享其成。”
众人渐渐议论起来,有人认为应当走第一个方案,虽然要打仗,但如果能分到侧翼还是不会有太大的难度;不过也有认为凭着袁肃是大总统侄子的身份,在后面占一些地头不算什么大事,无非是一个县城的事,任谁都不会斤斤计较的。
更何况本来第一混成旅待在滦州好好的,既然陆军部一定要下令第一混成旅开拔,那当然还是有这方面的考虑才是。
就在这时,袁肃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他缓缓站起身来,迈步走到一旁悬挂地图台的墙壁面前,伸手在地图上指了两下,说道:“把话摊开来说,我打算趁着此次出兵拿下淮安和淮北两个大县城。淮安不难,届时大军南下,此处必然会有一定交战,之后便会成为总镇后勤所在,到时候我们在借机进驻担任拱卫部队,事后留下一支部队常驻下来也很简单。”
何其巩也站起身来,迈步走到袁肃跟前,他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然后说道:“都督,你这是打算控制淮河两头?”
袁肃点了点头,说道:“是的,如今天下局势大变,我们不能总拘于北方。淮北和淮安虽然不是什么重要的南北枢纽通道,但多多少少也能算得上是交通顺畅的前线之地。之前已经说了,淮安不算什么难事,关键还是在淮北。”
陈文年深以为然的说道:“都督说的没错,安徽都督现在虽然是柏文蔚,但真正的兵权还是掌握在倪嗣冲手里。简单的来说,安徽的情况根本没有外面所说的那么麻烦,对付柏文蔚,倪嗣冲只消一封电文即可。也就是说,一则我们没有进兵安徽的理由,二则安徽这块中央又有人看着,稍有差池只怕会适得其反。”
袁肃继续说道:“等此事落定,我会保举一人出任淮安守备司令,一人出任淮北守备司令。虽然地隔偏远,但南北互有照应,必能保为一方镇守大员。”
听到这里,在场众人都有喜色。
对于他们来说,这可是外放封疆的大好机会。尽管在滦州也有一亩三分地,可毕竟是袁肃眼皮子底下,很多事还是要小心翼翼一些,单单想多捞一点钱都很困难。可一旦外放到地方去,那情况就大有不同,不仅可以借机扩充个人势力,还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军阀、土皇帝。真正是发家致富的最好机会。
当然,在场所有人心里也很清楚,这种事自然不会轻易委派给外人。必然是袁肃的嫡系和亲信部将才有这样的机会,本来就是为了扩大袁肃本人的势力范围,怎么可能任由外人羽翼丰满自立门户呢?
“不过,话说在前头,这只是我的预想,至于是否能够实现还能一步一步的来。刚才已经说了,第一步是淮安,无论如何也不能空手而归。至于淮北,见机行事吧。”过了一会儿之后,袁肃转过身来面对众人说道。
“都督说的对,眼下我们只能有这个准备,但具体安排还得等开拔之后才能定下来。”陈文年一边点着头一边说道。
随后,众人又详细讨论了开拔的方案,包括部队行进顺序,交通工具的安排,战略物资的跟进。在讨论的差不多之后,才由着手拟定占据淮安和淮北的一些假设性方案,这方面大部分是对此次进军的预测。
会议一直进行到晚上,期间袁肃还出去发了一封电文到总镇,询问第一混成旅开拔之后的开支问题。到傍晚吃过晚饭时,总镇很快回了一封电文,告知总镇那边事先没有打算调动第一混成旅南下,陆军部临时命令以至于太过仓促,开拔所需的物资暂由第一混成旅独立承担,实在不行再转由陆军部调度补贴。
事实上这就是打了一个太极,把责任互相推卸。
袁肃倒是从中也看出了一点,冯国璋和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