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2007年申论相关资料 >

第26节

2007年申论相关资料-第26节

小说: 2007年申论相关资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6年4月,新疆:地条钢(利用废铁炼制的)大批量非法生产,并被广泛使用到一些工程项目中,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06年4月,天津:节约型社会问题。其中的〃节约〃一是指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

 06年3月,江苏:国人热心过洋节冷落传统节日,提出将传统节日与弘扬民族文化结合。

 06年1月,江西: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要解决该问题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

 06年1月,福建:我国自愿服务的现状及趋势。

 06年1月,浙江:通过资源及财富分配不均、资源享用机会不公等,〃不公平〃问题非常严重,切入〃公平与效率〃问题。

 06年1月,黑龙江:城市垃圾处理、收费问题。

 05年12月,北京: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

 05年6月,北京:建设节约型奥运问题。

 05年4月,上海:透过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过程,体现了还权于民、执政为民的理念和能力。

 05年1月,江西:潘阳湖湿地保护问题。

 05年1月,浙江:政府急需从〃无为而治〃转变为〃有为政府〃。

 四、怎么考(考试题型)

 纵观七年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出题角度更加灵活,题型在不断变化,但是有一点规律必须明白。题型是围绕考察七种能力进行的。历届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题型分析

 1、概括材料

 (1)概述内容。2001年有条理的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2002年给定资料反映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2004年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005年根据给定资料,概述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2006年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

 (2)抽象概括。2000年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05年给定资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思路,请对这两种思路分别加以简述。2006年在线交流结束后,网友发表的帖子,有的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对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的帖子,具体说明为什么不一致。

 (3)通过其他形式考查概括能力。

 2003年申论考试要求: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

 2、提出对策

 (1)提出对策方案。2000年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的方案; 2001年假定你是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就PPA风波所引发的问题提出善后处理意见;2002年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克服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建议;2003年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

 (2)对策的有效性分析。2005年给定资料中提到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列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A—E五项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哪几项?请写出这几项的序号,并分别说明为什么不正确。

 (3)通过应用文形式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2004年根据材料,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

 3、论证表述

 (1)议论文。2000年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标题进行论述;2001年根据材料,自选某一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2002年就所提出的对策建议进行论证,既可全面论证,也可就某一方面重点论证;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请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文章;2006年在我国,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一篇文章,谈出自己的看法。

 (2)公文式申论文章:2003年①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②提供了两种讲话情境,任选一种,为设定的发言人拟出一篇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2004年根据材料,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

 五、考的怎么样(原因分析)

 纵观七年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分数普遍较低。分析申论考试分数低的原因有:第一,对申论考试性质、目的、题型、形式没有正确理解;第二,没有总结、集累、掌握正确的思维、解题方法;第三,对政策热点、改革难点、社会焦点关注、记忆不够;第四,答题方法不当。不会读资料或寻资料读的不精、不透;对资料总结、概括不准;对新出现的题型,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随机应变;对议论文、评论文、应用文格式掌握不够;答题内容空洞,分析、论证、解决问题没有说服力。第五,教材、复习资料影响。申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尚处于探索、发育阶段,对这门新兴学科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解题规律及模式尚未形成,申论考试题材具有很强的时事性、时效性。市面上出版的教材、模拟题内容比较抽象、陈旧,举的例子也都前几年的,线索也是围绕三段式展开的;对申论解题思维方法介绍很少,教材、模拟题内容可操作性差。由于教材、模拟题的原因,给同学们学习带来了障碍,想学习思维方法无处可学,想模拟新题型找不到复习资料。

 六、怎么办(复习方法)

 针对以上原因,要采取适当的复习方法。

 第一,是要掌握申论解题思维方法,总结、集累、掌握正确的解题规律及模式。

 本人近年来,着眼申论解题思维方法的研究,研究了13种解题思维方法。其中通用思维方法7种,包括:四步分析法、六步探问法、信息交合法、〃打破砂锅纹(问)到底〃——问题探究法、诊断分析法、线索法、情景感觉法;专用思维方法6种,包括:资料阅读剪辑法、主题上升法、措施对策有效性分析法、理论观点引用法、原因探究法、文体应用模型法。这13种解题思维方法,在全国申论学术研究中尚属首创,学习和掌握这13种解题思维方法后能大大的提高考试成绩。

 第二,注重政策热点、改革难点、社会焦点的关注,尤其是考试前半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案例。近期的热点:八荣八耻〈义利、诚信、公共秩序职业道德〉;环境污染(松花江水质污染)、商业贿赂(医疗“红包”、采购回扣);教育改革(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免收学杂费);医疗改革(社区医疗服务);房价(经济适用房)控制;能源(石油)价格调控;药品安全(“哈二”假药案);校园安全;重大安全事故(矿难);人文奥会;高考造假(刻苦学习);西部贫困地区志愿者服务计划;大学生心理问题(大学生自杀);大学生医疗保险;第二批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文化遗产保护(端午节被韩国注册)、问责制(国家环保局局长辞职)、公共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政府公信力(牙防组织案)、房价(经济适用房)等。

 第三,要养成读时事评论的习惯。如:社论,形势、事件述评

 第四,教材要选最新编著和出版的,作模拟题要选提问方式新颖和有文体应用范文的。

 第五,要总结研究命题规律。围绕考察七种能力命题还有哪些形式没考要认真总结。比如:分析能力没有单独命题过,下次考试会不会单独考原因分析;文体写作能力还有时事评论、通报、动员报告、请示报告等没有考过,下次考试会不会考;时事政治运用能力(重大活动、重要政策的意义。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大意义、开展节约活动的重大意义)和行政管理能力(活动组织方法、突发事件处理程序、经验教训总结等)是最新提出来的会不会在这方面命题。


 申论推荐:官员究竟应当敬畏什么

 北京金路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祖华

 一些地方官员的迷信现象令人吃惊,部分领导干部敬畏鬼神,身后经常出现所谓“大师”的身影。他们或因官迷心窍,求“大师”指点升官捷径;或因做了亏心事,在反腐高压下,祈求菩萨保佑,逢凶化吉。

 迷信是一种盲目信仰和崇拜,迷信与部分官员的“亲密接触”现象令人担忧。

 官员迷信的例证在现实中可谓层出不穷。几年前山东泰安原市委书记胡建学为了升官,经风水先生“点拨”在水库上修了一座桥,还绞尽脑汁地命名为“岱胡大桥”。桥建成了,官不但没有升反而因贪污受贿被判了死缓。难怪后来当地群众将这座桥称为“逮胡大桥”。

 据观察,痴迷于求神拜佛等迷信活动的官员大多有贪污、受贿、渎职等腐败之嫌,这些人将迷信作为自己的“护官符”。从这个意义上讲,腐败阴影下形形色色的官员迷信现象基本上属于一种颇为典型的“腐败后遗症”。

 官员们应当扪心自问:我们该对什么执着?该对什么虔诚?该对什么敬畏?人,是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的,否则就可能变得浮躁、庸俗甚至为所欲为。一言以蔽之,官员应当对法律敬畏,对民意敬畏,对责任敬畏。

 敬畏法律,是因为法律作为限制公权力的利器,是约束官员恣意妄为、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枷锁。从一定意义上讲,依法治国的精义在于依法治“官”而不是依法治“民”。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领导应当是各级官员必须恪守的法治信条。将依法治国的第一要义理解为“依法治民”,是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内涵的严重误读,也是不少官员尤其是某些基层领导干部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

 敬畏民意,是因为民意是正义和公道的发源地。古语云:“民可载舟,亦可覆舟”、“顺民者昌、逆民者亡”,可见民意的重要性。“执政为民”是全体领导干部必须牢记和努力实践的信条。只有对民意真正持一种敬畏之心,才可能真正体察民情,才可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敬畏责任,是因为拥有权力就意味着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责任是权力的“潜台词”,责任意识是“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应当具有的基本理念。责任追究机制乃是高悬于“一切有权力的人”头上随时可能坠落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官员的官德修炼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反省能力,不断清除积淀于灵魂深处的陈腐观念。这就要求官员应当“诚信”而不应“迷信”。衡量现代官员诚信与否的重要标准就是是否敬畏法律、敬畏民意、敬畏责任,而不是敬畏什么鬼神和“风水”。


 (全文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