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破冰之旅 作者:张胜友 >

第51节

破冰之旅 作者:张胜友-第51节

小说: 破冰之旅 作者:张胜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由海运和空运组成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将长期孤悬海上的海南岛,同
中国大陆及世界连成了一体。

    海南本岛内的公路建设成就卓然。
    全省公路形成“三纵四横”的网状体系,通车里程达到1。3万公里,公路密度达
到0。38公里/平方公里,通车密度跃为全国之冠;全长268。25公里、总投资达10。5
6亿元的环岛东线半幅高速公路已部分建成通车,全线将于1994年正式投入运营。

    铁路历来被视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
    海南现有铁路238公里;贯穿海口市、洋浦港和石碌矿区的西环线铁路工程正在
全力掘进之中;与大陆铁路联网,由海南西环铁路、琼州海峡火车轮渡、广东遂
(溪)海(安)铁路三大项目构成的陆岛铁路通道工程,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已进
入实施兴建阶段,计划于1994年竣工。
    陆海空运输渠道的进一步拓宽,使整个海南经济流动了起来。

    信息社会将时间和空间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浓缩。
    一个通讯基础设施落后而闭塞的区域,是无权问鼎现代经济运作的大舞台的。
    海南建省后投入5亿元巨资,全省通讯设施已形成完整的体系。海口市无线电话
寻呼系统及三亚、洋浦卫星通讯地面站均已建成;全省市话装机容量从2。55万门急
增至10。98万门;全省长话线路达到1817条;19个县、市电话均实现自拨直通,其中
海口、三亚等11个县、市进入全国电话自动网,可与全国1100多个城市及世界195个
国家和地区直拨通话——海南无异于建造起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

    能源开发颇见成效。全省电力装机容量已达80。6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0亿千
瓦小时,电网覆盖全省19个市、县99%的乡镇,成为全国第二个电力富余的省份;
正在兴建的装机容量24万千瓦、灌溉农田100万亩的大广坝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及发电
能力45万千瓦的洋浦电厂,主体基础工程已经完成。
    海南建省以来,基本建设总投入达121。16亿元,昔日蛮荒与沉寂的历史永远翻
过去了,海南已具备大规模吸引海内外投资开发的良好环境。

    大改革、大开放,必然带来大开发、大建设。
    海南大特区始终坚持以改革探路,靠开放起家,闯出了一条“以引进外资为主,
让外商成片承包,综合开发,以项目带土地,以低地价赢得高投入、高效益”的
“洋浦模式”。
    “洋浦模式”的着眼点是:杨政策之长,避资金之短。
    1993年9月9日,洋浦经济开发区举行隆重的封关典礼,从而树起了一块海南对
外开放的里程碑!

    大自然的吝啬使洋浦只拥有一片荒芜贫瘠的不毛之地,同时又慷慨赐予她一个
“中国少有、世界难寻”的天然避风良港一一海岸线曲长,港湾深阔,不聚泥沙,
水不扬波,浪不喧哗,可建设数十个万吨级以上的深水码头,最大泊位可达10万吨
级。
    从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到周恩来的《国家经济计划》,都曾为开发洋浦描绘
过蓝图,将洋浦港列入未来中国的大港之一。
    盖因耗资巨大,使之被称作“海南西伯利亚”的洋浦,一直沉睡在“北船不到
米如珠”的荒寂之中……

    海南办大特区,促使洋浦从历史的后台一下站到了前台。
    开发洋浦从酝酿到实施,始终牵动着共和国的中枢神经。
    ——1986年2月11日,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视察海南,首先提出了开发洋浦的构
想:“洋浦港很有前途,要好好规划,好好建设……要搞成一个现代化的港口城市。”
    ——1989年4月29日,邓小平在详细审阅开发洋浦的规划汇报后,明确批示:
“决策是正确的,机会难得,不宜拖延。”
    ——1990年5月16日,江泽民总书记到洋浦实地考察时指出:“采用引进外资成
片开发的形式,不少国家都采用,纯属商业行为,不存在损害中国主权问题。”
    ——1990年12月21日,李鹏总理在海南考察工作时再次指示说:“要通过洋浦
开发探索成片开发的路子。”
    ——1992年4月15日—22日,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作海南环岛行,他第一站就到
了洋浦,明确表态说:“洋浦要放手让外商来开发。”
    洋浦热起来了。
    1992年8月,洋浦经济开发区30平方公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备忘录在北京
正式签约,由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独家承租,土地转让期为70年,熊谷组计划
在15年内先期投资180亿港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1993年4月10日,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正式挂牌办公,全权代表海南省政府对
洋浦实施统一行政管理——形象的说法是:“你投资,我欢迎;你赚钱,我收税;
你犯法,我抓人。”

    洋浦开发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
    目前,开发区已建成一个3000吨级码头和2万吨级的集装箱及杂货多用途码头;
    二期工程将再建三个2万吨级码头;
    60公里的二级疏港公路将洋浦港与海南岛西线公路主干线连接了起来;
    已完成10平方公里土地平整面积,隔离设施全部建成;
    洋浦电厂正在紧张施工之中,1994年初可望正常运转发电;
    开凿8口深水井日出水量达3300吨,可基本满足目前施工及生活用水,地面引水
工程论证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利用2亿美元无息贷款兴建的现代化立体通讯网络工程正在全面而有序地推进,
目前已正式开通程控电话2200门、“大哥大”移动电话100门,开发区邮电通讯初具
规模……

    洋浦经济开发区迅速组建起一个精干、高效、勤政、廉洁“小政府”的同时,
率先实行了公务员制度。
    洋浦经济开发区大力推进立法工作,有关开发区条例、商业政策、工商登记、
土地管理、海关人员、货物进出等10余项法规相继出台,完全实行依法治区。
    洋浦经济开发区实行封闭式隔离管理,是海南大特区中的特区,实施“资金自
由进出、物资自由进出、人员自由进出”的全新的经济运作模式。
    洋浦经济开发区拟建成以技术先进的工业为主、第三产业相应发展的外向型工
业区,区内允许从事国际贸易、中转贸易,允许设立仓储、包装及分装公司,允许
开展房地产、运输、旅游、金融、信息、商品展销和居住服务等商贸活动,力争办
成具有国际水准的综合性经济开发区。
    无疑,开发洋浦是一项跨世纪的浩大工程。

    当蓝图变成现实之日,洋浦这块千百年来沉睡不醒的穷乡僻壤,将崛起一座年
产值达200亿元、拥有25万—40万人口。环境优雅交通便捷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的现代
化海滨城市!

    海南建省后,确立了一条“全面规划,重点开发,分片展开,区域辐射,整体
推进”的开发战略。
    除洋浦外,全省还规划了海口、三亚、清澜、八所、桂林洋等五大经济区;国
际工业区、金融贸易区、科技工业园、旅游度假区等各类开发区则多达147个,总面
积425平方公里。
    目前,已开发面积75平方公里,投入资金78亿元,动工兴建工农业项目290个,
兴建商品住宅250万平方米。
    整个海南犹如一片大工地。
    开发——成为海南“大建设,大发展”的主旋律!

    海南岛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美称。
    海南岛确与美国的夏威夷处于同一纬度上,却又是世界上少有的一块尚待开发、
依然保持着热带自然风光的处女地。
    今日之海南,长夏无冬,天澄水碧,叶绿花红,阳光、海水、沙滩、椰林……
成为无论是东方世界、抑或是西方世界的巨贾富商、八方来客游乐休憩,“回归大
自然的好去处,未受污染的长寿岛”。
    凡前来海南一游、饱览了海南万千风情的人们,无不发出由衷的赞叹:“不是
夏威夷,胜似夏威夷!”

    显然,旅游资源堪称海南最丰厚的资源优势之一。
    大力开发海南旅游业,确立其支柱产业、龙头产业的地位,以此带动其他产业
的腾飞,成为海南省委、省政府既定的一条经济发展战略。

    海南建省办大特区以来,旅游开发规模大,势头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发热
潮。
    ——初步开发旅游风景区、点39处;成片开发的有白沙门、桂林洋、高隆湾、
石梅湾、亚龙湾、五指山、铜鼓岭、南湾猴岛、万泉河、红树林等十大旅游区;其
中,亚龙湾经国务院1992年10月4日正式批准,将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兴建起96家旅游宾馆,其中涉外宾馆69家,客房9500多间,旅行社120多家,
形成了一个档次合理、功能齐全、渠道多元化的旅游接待体系。
    ——同2000多家国内外旅行社建立起业务往来,稳定发展了港澳市场,重点开
拓了台湾、日本、韩国、东南亚等近中程周边市场,积极拓宽了欧美市场。
    目前,海南每年接待国内外宾客200多万人次,旅游创汇达3亿多美元。
    海南,正以更加迷人的身姿,向全国旅游大省和国际旅游度假胜地的宏伟目标
迈进!

    字慕
    截止1993年上半年,已有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香港等44个国家和
地区,在海南设立了5117家外商投资企业;合同外资金额达57。53亿美元;实际利用
外资15。62亿美元。

    人类历史的每一次变革运动,都促进了经济繁荣,政治昌明,文化发展和社会
进步。
    海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验区”,她的今天与明天,必将越来越
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大洋风涛昭示着一个新文明的降临。
    海南——这艘中国开放改革的航空母舰,正以乘风破浪之势驶向新世纪的黎明……

                                          1993年9月28日—10月20日
                                                写于海南宾馆

                             让浦东告诉世界

                                   序

    21世纪的曙光已照临人类的窗口。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潮。
    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东移,地处环太平洋经济带中轴区位的中国,日渐成为全世
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中国,历经20年栉风沐雨开放改革成就斐然,犹如从太平洋东海岸刮起一阵越
来越猛烈的欢腾喧嚣的飓风。
    当20世纪90年代钟声叩响之际,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又向世人从容
地打出一张“王牌”——开发开放浦东。
    一时间舆论蜂起,众说纷坛——这是一张令人炫目的“中华牌”啊……

                            第一集  世纪抉择

    1997年金秋时节,一则爆炸性新闻——“世纪壁画之谜揭秘”,令上海人的思
绪又一次穿越幽长的历史隧道:
    一百五十多年前,上海开埠。
    至本世纪初叶,上海已发展成为远东最大的经济城市,享有国际贸易中心和金
融中心之美誉,与伦敦、纽约、东京、巴黎、香港、曼谷、加尔各答诸城并驾齐驱,
同领风骚数十年。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与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诸多方面的对话,
有时是表现为由世界级大都市来参与完成的。

    日夜奔流的黄浦江可以作证。
    一江之隔的浦西——上海,由于闭关锁国与传统体制的窒息,经济功能日渐萎
缩,与周边迅速崛起的亚洲“四小龙”形成巨大落差。
    勃兴于8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运动,得风气之先的南中国沿海经济带异军突起,
又令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呈下滑趋势。
    隔江相望的浦东,则空怀先哲孙中山拟于此地创建“东方大港”的一厢美梦,
依然沉湎于农业文明时代田园牧歌式的荒凉与宁静之中。
    上海的昔日风采渐次黯然失色。
    浦西与浦东,似乎都在翘首企盼着一个历史契机。
    历史不容等待。
    1984年,上海市政府拟定《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第一次明确提出要
创造条件开发浦东这一重大战略构想。
    1986年,国务院在批复上海市政府呈报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时,明确
表示:当前,特别要注意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浦东地区。要尽快修建黄浦江大桥及
隧道工程,在浦东发展金融、贸易、科技、高教和商业服务设施,使浦东成为现代
化新区。
    1987年6月,上海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浦东新区中外联络咨询小组”。嗣后,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