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之旅 作者:张胜友-第5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集 中国热土
如果说,始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世界的眼睛里,中国革故鼎新的改革壮举
一直搅得舆论圈沸沸扬扬,成为全球最热门的话题;那么,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海南大特区的迅速崛起,则成了中国视线的聚焦点。
在海南34000平方公里土地上,连风和空气都飘散着“大改革,大开放”的气息。
一部世界经济发展史告知人们:当西方权威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最早向人类阐
述“市场经济”这一新概念时,“市场”的魔力便借助于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这两
只翅膀,很快席卷了整个欧洲、北美大陆。
商品经济首先依托于市场。
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市场的疏通、扩展和完善。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快车”,正是循着“市场轨道”高速奔驰的。
海南大特区既然担当起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角色,深知肩负着“披荆斩
棘,投石问路”的重任。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示:“海南省的改革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
大特区理应积极、大胆地进行改革的超前试验。
1988年,海南省率先提出了构建市场经济体系的改革路向:“各种经济成份平
等竞争,依靠市场机制,实行市场调节……由过去半封闭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完全开
放的市场经济。”
犹如登上一座高峰,眼前豁然开阔——海南大特区的经济杠杆寻找到了力的支
撑点!
改革是一种开拓,一种冲刺,机遇与风险并存。
海南省政府将人们谈虎色变十分棘手视为畏途的“价格改革”选作突破口,足
见其决策者的大智大勇大气魄。
——在三年时间内稳妥地走完“提高粮食购销定价”和“压销平价口粮供应指
标”这两步棋后,从1991年5月1日开始,在全国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同价改革,放开
城镇居民口粮价格,并促使90%以上的生活资料价格进入市场调节。粮价改革的分步
推进,没有引发社会动荡情绪,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减少了国家财政负担。
——对国家计划分配尚处于双轨制价格状态的钢材、水泥、重油、铜、铝、锌、
锡、硫酸、烧碱、纯碱、橡胶、焦炭、生铁、铜材、铝材(除成品油、煤炭、化肥
建立专营市场外)等主要生产资料,从1992年6月开始,全面放开经营,实行计划价
格向市场价格并轨,市场调节的总量占到72。8%。
物价“闯关”成功,双轨制并成单轨制后,价格真正反映价值,缓解了供需之
间的矛盾,市场流通体系顺畅,企业得以实行公开、公平竞争——可谓之“一着妙
棋,满盘皆活”!
海南省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既大刀阔斧又步步为营,犹如推土机似的顽
强掘进。
从1990年开始,海南省政府决定将加快建立和健全市场体系作为深化改革的一
项重要内容,对全省的市场组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开发。
——广泛动员社会筹措资金,鼓励多方兴办各类市场,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
在土地转让、项目选择、信贷投资等方面给予综合补偿。
——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为原则,因地制宜建立各类综合性、专业性市场;有条
件的地区和口岸则创办规范化的、进行省区间、国际间规模交易的期货市场、批发
市场。
——加快发展证券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信息市场等中介组织。
——有计划、有步骤地拓展一批与物流、人流相适应的仓储设备和运输网络。
——全面改革流通体制,对国营商业、物资、外贸企业实行“经营、价格、分
配、用工”四放开政策;以海口、三亚等中心城市为依托,建立起多渠道、少环节
的新批发体系;鼓励发展工商、工贸、农工商、农工贸等多种形式的协作联合体,
组织商品、物资的配送、加工、出口、信息服务;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
的流通企业集团。
经过几年不懈努力,海南省先后开发和培育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消费品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证券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
粮食市场、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各类市场成网状布局,市场体系初具规模,
市场机制日趋完善。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尤其是转换国营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是摆在从中央到地
方所有领导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颇具难度的课题。
由于传统的惰性力量和旧体制的制约,国营企业的改革一直举步维艰、成效甚
微已是不争的事实。
海南省政府在继续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和风险抵押承包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
实行优胜劣汰,进一步激活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基础上,1991年3月开始,又从企业
经营体制人手,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股份制试点改革。
海南的企业股份制试点,始终严格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并将股份制工作纳
入法制轨道;在管理方面,率先在全国实行了对内部职工股股权证进行集中办理、
集中托管的规范化办法。
截止1993年9月,全省共有%家企业步入规范化股份公司行列。其中从事旅游与
成片开发的31家,从事工业与交通运输的26家,从事机场、公路、电厂和重点小区
基础设施建设的9家,从事市场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3家。
股份制改革大大促进了海南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的发展,使企业市场经济意识
增强,经营机制更为灵活,经济实力迅速增加,经济效益显著增长。
海南大特区有别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的一个突出点是:农业
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0%以上,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达2000万亩之多。
这既是造成海南“基础差、底子薄”的客观现实,又是海南所具有的潜在优势:
现代农业开发前景广阔。
如何使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呢?
1990年初,海南省政府即确立了“改革农业开发体制,实行农业成片开发、综
合开发,走工业型农业发展道路”的新思路,并于同年8月创办起全国第一个农业综
合开发试验区。
占地500万亩的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分布在海口市、儋县、琼山县、东方县、
乐东县、琼县等八个县(市)的十二个开发片内。为充分利用丰富的土地、光热、
海洋、森林和热带作物资源,试验区分别设有种植区、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涉
农商贸区和农业高科技区。
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在贸易、税收、金融、土地、人才。综合补偿等方面,制
定了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特殊优惠政策;试验区实行“公司十农民”的组织形式,
把个体农民组织到社会化大生产中来;同时,试验区以开发外向型、创汇型和开放
型农业为先导,实现了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发展。
目前,海南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已兴建开发项目“个,总投入资金达20亿元,
初步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新格局,为全国农村经济体制
改革探索出了新经验!
1992年新年伊始,中国大地和中国人的心灵都同时感受到了春天的问候,春风
鼓荡,春意融融——更加威武雄壮的新一轮改革大戏拉开了帷幕。
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涌动着开放改革的热潮。
海南大特区靠什么继续保持吸引投资和超前发展的地位呢?
海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地提出不靠政策靠体制领先的社会发展战略,
将改革之剑直指多年来尚无彻底冲决。严重阻碍着经济发展的旧体制的防护墙。
海口市在全国率先取消税务专管员管户制度。由过去税务专管员包办企业税务
登记、纳税鉴定、纳税申报和税款人库制,改为计算机征税和税务代理制度,实行
税收、银行一体化服务,同时设立税务法庭,强化税收稽查——无疑是一项强有力
的重大改革举措。
此项改革彻底摆脱了旧模式的框框,走出了一条符合国际惯例的新路子,建立
起了一套新的税收征管秩序,增强了企业依法纳税意识,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同时,堵住了某些税务执法人员徇私舞弊、随意减免税款导致国家税收严重流失的
漏洞,税务机关得以依法治税,廉政建设真正实现了从治标到治本的根本性转变。
现在,每月一到纳税日,海口市各征税窗口和银行专柜前络绎不绝的纳税人便
自觉地排起了长队。仅1993年上半年该市工商税收即达到7。047亿元。
实行大改革,其本质是全面改革,关键要在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上大胆进行创新。
海南省针对旧体制弊端相继推出一系列改革新措施。
——改革投资体制,将基础设施项目视为经营主体,对三亚凤凰机场、东线高
速公路、南山电厂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让业主向社会定向募集股本金,使资金短
缺的矛盾在新体制推动下迎刃而解。
——一律取消对企业经营性亏损补贴,断其后路,促使企业义无反顾地投身于
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改经理、厂长委任制为公开招聘制,人事组织部门公开登报向全社会招聘
大型企业领导人,通过自荐、举荐、考核、答辩、竞选等一系列民主程序,择优选
贤任能。
——出口配额实行招标分配;出让转让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标拍卖;让企业在平
等、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竞争,逐步形成一种“社会公平”氛围。
——推行国有企业法人之间相互持股试点,借以疏通国有资产存量流通渠道。
——变计划工作为轨道管理,以产业政策来规范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
字幕
1992年,海南省国民生产总值达140。8亿元,比建省前的1987年增长74。8%,年
均递增11。8%,高于全国同期的平均增长速度;全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87年的
935元上升到2113元,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显而易见,海南大特区敢为天下先,在培育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机制
方面大胆探索,锐意革新,好戏连台,初步形成了各项要素市场发育良好的市场框
架,变政策优势为体制优势,促使海南的经济建设列车迅速驶上了“快车道”。
南海扬波,惊涛拍岸。
一个新海南,犹如喷薄而出之红日,正跃升于广阔的东方地平线上……
第三集 大洋风涛
世界许多经济学家预言:当历史叩开21世纪的大门,国际市场的中心将越过滚
滚的大洋波涛东移,环太平洋地区将创造出速度惊人的经济奇迹。
亚太经济圈的崛起和发达,无疑是人类未来史上最重大的发展事件之一。
海南——处于西太平洋环形经济带的中心,愈来愈成为全球瞩目的热点地区。
海南——将以怎样的身姿走进国际大分工、国际大竞争。国际经济大循环的世
界大舞台呢?
海南从办大特区一开始,即以“自由岛”的战略格局,来构思和设计她的今天
与明天的。
环岛1528公里悠长的海岸线,其连缀的是一片蔚蓝色的梦——大海雄沉,浩浩
森森,海南将从这里启航,在拓海贸易的风浪中吸吮现代文明的琼浆。
因之,港口是对外开放的出发点:抓好港区建设敞开黄金口岸,成为推开门户、
推动往来的首要之举。
目前,海南已构成北有海口港,南有三亚港,西有八所。洋浦、马村港,东有
清澜、乌场港“四方七港”之格局;拥有各类泊位码头7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的深
水泊位10个,港口年吞吐量达到1170万吨;全省已有船舶运力38万吨;除与国内各
大港口通航外,开辟有国际航线69条,同2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
和贸易运输往来。
经济生活国际化是“第三次浪潮”创造的文明成果。
空中航运则是一个地域参与世界区域化、集团化经济竞争的重要标志之一。
扩建后的海口机场已升格为中国十大航空港之一,空中航线由5条增至38条,每
周定期航班达124个班次,从海口可直飞香港、曼谷、新加坡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兴
建中的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客运能力第一期为每年150万人次,终期目标则为每年1
600万人次,可起降当今世界上最大型波音747—400—型客机。
显然,由海运和空运组成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将长期孤悬海上的海南岛,同
中国大陆及世界连成了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