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圆你一个北大梦 >

第25节

圆你一个北大梦-第25节

小说: 圆你一个北大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就拿我自己来说,高三一年我是抱着药罐子过来的,高考前6天还躺在医务室输液;但我没有怨天尤人,相反我从一次次与病痛的交锋中感到了骄傲,这也磨炼了我的意志。    
    高三我们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成绩,面对坏成绩该怎么做大家都知道,但许多人也许不清楚成绩的上升也是一种考验。许多人都是一次成绩上升后,接下来几次跌得很惨。坚强也该包括平静地面对好成绩。我曾告诉班主任,当我看到自己的名字在“冠军风云榜”上出现时,心中并未有预想中的狂喜,反而平静得像旁观者。班主任对我说:“你就要成功了。”高三,我用坚强做到了“胜不骄,败不馁”。    
    走过高三,回首来时路,我发现根本无法用文字来准确描述我的感受,那份复杂的感情也许是永远属于我自己的。几乎每个走过高三人都对高三有怨、有恨,发誓不愿重来。但我还是要说我感谢高三,不仅因为它是通向高考、通向命运转折点的必经路,给我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更因为它教会了我很多,让我变得成熟。高三,就像蚕蛹化蝶,最后艰难破茧而出的过程。走过高三,我们才能展开美丽的翅膀,尽情飞舞。    
    


十年寒窗苦成功就在眼前(1)

    王文静    
    我的高考已经过去了一年,但高考带给我的酸甜苦辣却总也无法忘怀。原本以为一切都将慢慢淡去,但转过头来发现,还有这么多可爱的学弟学妹们正在我们曾经走过的道路上奋斗不已。出于拥有相同经历慨叹,我觉得是时候说点什么了。说什么呢?也许只能是过来人的一些体会了。体会有很多,其中最深的一点是:成功并不遥远,成功就在眼前。    
    记得走出高考考场的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曾经那些关于高考神秘、让人恐惧的诸多说法有几分可笑。其实,平摊在桌面上的考卷与平时反复练习的试卷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远没有想像中的那样复杂与高深。对于每一个刻苦学习且善于学习的考生来说,成功就在眼前,因为高考的结果已经书写于你整个学习过程尤其是高三备考训练的点点滴滴之中。    
     强化基础训练是成功的保证    
    如果将高考成功比做金字塔的塔尖,那么十年寒窗的艰辛苦读就是那庞大的塔身。只有具备坚实的基础,才有可能考出好的成绩,因为能力的提高与发挥,必须以扎实的基础为前提。这其中的道理如同走与跑的关系一样,很难想像一个连课本知识都没弄明白的学生能够考出相当好的成绩。步入高三,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我当时主要从3个方面着手:    
    一是以《考试说明》为主线,在继续学好新内容的前提下,对高三各科基础知识以标题、考点、原理等为框架进行分类整理。整理的过程又分为若干阶段。从高三上学期开始是第一轮整理,着重于知识点的横向联系,基本按照课本的顺序将学过的内容温习一遍,从而能够在老师领着复习前熟悉相关内容,确定在今后复习中的主动权。第二轮整理基本上与老师的复习保持同步。一些同学忽视课堂复习,认为老师讲的不过是以前的旧知识,作用不大。我个人对此不以为然,我认为这一阶段的复习恰恰是最重要的,因为老师大多具有丰富的备考经验,能够在讲解中突出重点难点,揭示知识点之间内部的联系。记得那段时间,每听一次历史老师的复习课,我都会感到自己对史实的把握清晰了许多。此外,特别是政治、地理这样的科目,老师还往往将知识点与当前的热点联系起来,教给我们分析问题的思路;这对于现在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高考而言,益处是不言而喻的。第三轮的整理则主要靠自己独立完成了。我认为这一阶段的整理应该带有个性色彩,即针对各人遗留的知识漏洞进行,扫清盲点。整理的方法上也应该使用自己认为收效最大最快的。记得复习历史时,我认为自己通过前面阶段的复习对史实已较为熟悉,但对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因素、影响等还不甚明白。于是,在第三次的整理中我分专题制作了一个大事件的表格,将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等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别填入。当然,由于时间有限,我填入的大多是关键词或短句;但这张表对于理清思路、启发思维仍然相当有用。三轮过后,可以说,考生应该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点架构,具备了高考取得好成绩的知识条件。    
    二是加强基础训练,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题,从而在练习中培养熟练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这一点对于文科数学的学习格外重要,因为数学往往是最令文科生头疼的,有许多考生因为数学考试的失误而未能进入理想中的大学。但事实上高考文科数学卷又远没有想像中那样难,不信你可以尝试着做一做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文科数学题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侧重考察基础知识,因此我们在复习中也应该重视所谓的简单题,确保基础题不丢分。我的高中数学老师格外重视选择和填空题,要求我们最多只能错两个,而对后面的难题,她让我们尽力为之,却并不要求一定都得做出来。她的这个复习思路让我受益匪浅。在高二的时候,我常常是试卷都做完了,自以为考得不错,可卷子一发下来经常是选择填空错了七八个,总也得不了高分。进入高三后,我按老师的要求强化练习选择填空题,渐渐达到了较高的准确率,并终于在最后的高考中做到了全部答对。    
    第三点则是要找准薄弱环节,实施重点突破。先通过认真分析;由平时考试中得失分因素来找出知识的薄弱环节,进而进行针对性训练。高三上学期时,我的综合科目连续几次都没有考好,分析原因,主要是政治、历史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对一些基本概念没有理解到位。当时我给自己开的药方是研读课本。我在老师和一些讲解教材的资料的帮助下,逐个弄清课本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记得当时我常常为课本文字细微处的玄机而感慨不已,并同时感到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渐渐地,我的文科综合成绩赶了上来。    
     运用科学方法是成功的要诀    
    打仗讲究战术,学习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三学习阶段,我认为在方法上应把握两点:    
    一是从宏观上运筹帷幄。首先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将计划的目标值与可行性结合起来,认真处理好强项与弱项的关系。其次就是要有决心和毅力将其付诸实施。制定计划可以说是一项很让人头疼的事情。从初中开始我就尝试着定好计划,但有两个矛盾总是难以解决,即目标与具体任务如何统一。我往往不是把目标定得过高,与实际脱节无法完成;就是任务定得太具体,没有灵活性。高三下学期的时候,我终于找到了较好的方法,即按月制定学习目标,按周规定学习任务,按天制定单位时间必须完成的学习项目。具体学习任务是按天制定的,因而非常灵活;同时又由于有周、月大目标的指引而不会盲目。高考前的最后几个月,在大大小小的计划下,我学得紧张有序,学得充实有效。在学习科目的安排上,高三2/3的时间里我采取攻弱固强的方法,即把主要精力先放在攻克弱项上,力求弱项不落分。而在临考前的两个月则以巩固强项为主,力保强项拿高分。因为这个时候时间变得十分宝贵,复习强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倘若这个时候还继续花费大量时间攻弱项,不仅收效可能不大,而且还可能因为强项未能巩固造成高考的失误。就我而言,英语相对弱一些,在整个复习阶段我做了大量的练习。但到了考前几个星期,我只是背背单词读读课文,而把大部分时间留给成绩比较突出的语数两门。通过攻弱固强,高考中我的语数分别考出了139分与147分的好成绩,而英语也得了120多分,加上文科综合正常发挥,最后保证了高考成功。    
    


十年寒窗苦成功就在眼前(2)

    二是在微观上突出重点。先来说说语文。语文应在牢固掌握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着重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语文课是一门语言学科,学好它同学好所有的语言一样;应该着重于听、说、读、写。高考中对听、说考察很少,如果功利一些只考虑分数因素,我们应该在读、写上下大工夫。我个人认为,对于阅读题,做题技巧能起的作用不大,关键在于通过多读加强语感;对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都是如此。我建议同学们高三一年里坚持阅读好文章,既可以增强语感,又可以拓宽视野,对写作也很有好处。在此,我格外要提一提《语文报》,报纸的质量很高,尤其是阅读版,文章短小却很有意味;而且每份报纸上都提供了若干古文名篇;虽然是文言文写成的,但我读起来仍然觉得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对古文的语感就提高了。再来说一说写作。这是一个很让我兴奋的话题,不仅仅是因为我作文取得了满分的成绩,更因近几年来作文命题方式的改革让我感到这里会有较大的空间去发挥。改革前的作文又是文体限制又是标题限制,常常让我感到头痛不已,总觉得稍有疏忽就会扣题不紧而得不了好分数,于是只能写一些中规中矩的文章。改成话题作文后就不一样了,话题作文鼓励我们对题材进行多方面的思考,鼓励那些有新意的观点和语言风格。大家应该还记得那篇《赤兔之死》吧。文言白话式的语言加编撰的故事,让考官觉得耳目一新;再加上文章所体现出来的作者不寻常的语言功底,于是它得了满分。要是在若干年前,文章说不定就被判离题了。知道了这个趋势,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应该着重于拓宽思路。当然这不是让大家写太玄乎的文章;而是建议大家写文章的时候多角度想问题。切题可以是“为什么”,也可以是“结果是什么”,还可以写“应该做什么”、“意味着什么”、“与什么相似”等等,涉及的事例可以来源于古今中外的历史或时政,也可以是科幻故事、人生小品、科学说明。至于写作方式,说明、议论、抒情或者是剧本、访谈,只要与话题相关就可以。另外,还可以尝试逆向思维。我高考的时候面对“诚信”这个题目,并没有如大多数同学那样从诚信的重要性入手;而是反向想到,在每个人都将信誉危机的字眼挂在嘴边时,却往往忽视了对于自己守信的要求,于是我的作文就定位在诚信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这个主题上。主题本身不算太有新意,但我觉得它确实指出了问题的部分所在,而且是一个比较中肯比较为人接受的提法。除了思路,结构上也可以创新,比如来个插叙倒叙什么的。尤其要提的一点是高考作文的层次一定要清晰,千万不要绕弯弯,跟改卷老师捉迷藏;毕竟老师改卷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一旦让老师看不明白了,吃亏的肯定是你自己。在练习的方法上我建议大家做一些思维训练,经常给自己出一些话题然后进行多角度分析,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原来可以有许多奇妙的思路。稍正式些的训练方法就是写提纲了,写提纲除了做思维训练外还要格外注意文章段落层次的安排,力求段落之间逻辑关系明确、过渡自然。那么要不要多写作文呢?我认为时间充足的话当然可以,但在紧张的备考最后阶段还是应该以思维训练为主,因为此时你的语言水平恐怕已经很难有大的飞跃,而学会选择一个好的思路还是可以做到的。经过了这些训练后,相信你在考场上思路会开阔许多,而不至于大脑发紧,挤不出几个词来。    
    说到数学备考,我觉得总结错误很重要。我力争将平时的考试做题与对易错点和难点的分析结合起来,一方面力求题不二错,另一方面将千变万化的题目按考点来归一个类,从而理清思路,形成体系。高三上学期的寒假,数学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要求每个人做一个错题本,将从前做过的卷子中的错题抄写在上面,并给出错误分析。我按老师要求完成了作业后,感觉许多盲点被扫清了,对自己知识掌握上的漏洞也有了新的认识。于是,从那以后,错题渐渐都被我请进了那个厚厚的本子。此外,我认为一题多解是个好方法,通过对解题法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在高考中找到最为简洁明了的方法解题。而在高考中节约了时间就相当于具有了拿到更多分数的可能。备考数学中,实战练习也非常重要。许多文科生对数学有畏惧情绪,常常是一拿到题目就万分紧张,遇到有做不出来的题时更是慌作一团,结果考得严重失常。解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