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战史-第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我行我素的人物,找遍全天下,恐怕便只独眼前一人。
战狂宗就这样抱着东西,在他面前走过,当经过冷笑天时,两道眼神又投了过去,是一种揉合了信任和欣赏的眼神。
自古英雄重英雄,好汉识好汉,这是顶天立地的男儿之间的独有默契!
冷笑天真想很开怀的大笑三声,痛饮三杯。
因为战狂宗已当了他是朋友和知己。
对手难求,知己更是难求,正所谓: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
当战狂宗回到泊在坞岸上的船儿时,京雪已在船蓬内和衣睡着了。
战狂宗悄悄放下食物和水,跟着又放下了一个包袱,便自个儿走在船头,闭目盘坐。
过了一会,京雪偷偷睁眼,发觉战狂宗坐得很定,既似入定,又像熟睡的样子,便是好奇的静静打开那放在面前的包袱,里面竟然整整齐齐摆着三套绸缎衣衫。
入手轻柔,是女子的衣服,显然是买给自己在途上作更替之用的,俏脸不由得一红,也暗地里发觉这个不喜说话的神秘男子,竟也有此体贴的一面。
翌晨,大地第一线曙光映入洛水里,泛起一片异采。
战狂宗双目微睁,经一晚调息,已是一洗数日疲累,回首船蓬处,只见京雪亦已梳洗毕,身上更是换上一袭簇新的淡鹅黄色丝绸衫裙,配上一张俏脸,不但稍减了不少英锐之气,反而增添了恬淡温柔的女儿家气息。
战狂宗淡淡地看了一眼,道:“其他的好好存放,别要弄湿!”
便是把竹子破入水中,飞快推动舟子续向西行。
一路上,先后经过了卢氏、熊耳山、雒南、石家坡、洛南等地,已是转趋洛水的北向支流,鱼难水。
只要过了鱼难水道,便是华山山脚,往西再进三十里,就是魔教总坛所在的京兆山。
这段陆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正好扼守了上山要道,绝对是对方埋伏高手的一个关键地点。
当然,对方倘有心阻挠,在鱼难水伏击,也是一个理想地方。
尤其自高门关至鱼难水的这段洛水路程是如此平静,更是风雨将至的先兆。
当舟子进了鱼难水二十多里,这平静中暗藏杀机的气息更加炽盛,不寻常的肃杀之气甚至已弥漫周匝。
船下有人!
斗然间,战狂宗长啸一声,竹杆子在水中幻出层层巨浪。船儿,赫然就借这重重巨浪,乘势上冲,抛空腾升,流星般投往远处前方。
这动作突如其来的爆发,京雪坐在船蓬中,但觉犹如腾云驾雾一般,心中不禁暗暗惊异这一跨之力,着实是耗损气机之极,回首一瞥,只见十名左右的中年汉子浮在水面,远远落后地看得目瞪口呆,拿来凿破船底的工具全执在手上,没半点用处,显是横行水道的帮会,准备弄穿这条船,现在碰上了这情景,实在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狼狈之极。
“蓬!”
跨过了十丈距离,小船重渡水面。
不见倾侧,平稳坐落。
京雪虽身为天下刺客,却也未曾亲见这般惊险之象,眼见刚寻得一个喘息机会,又见着斜刺里冲来七艘怒艇!
七艇以扇形姿态自前方包抄过来,每艇均坐了三名中年大汉,合共是二十一名水道高手夹攻而至!
战狂宗手执竹杆,仍是没有表情,只眼神闪过一抹不屑的冷讽意味。人,却已傲立船头处,冷视四境,真正的兵刃百转长枪则负于背门。
怒艇愈见迫近,水面的急浪愈是激发。
战狂宗回头对京雪道:“你伤势未尽痊愈,待会便尽管跟在我身后!”
京雪应道:“是!”
此话刚出口,京雪才醒觉,为何自己会答得这么理所当然。
这时,艇上的鼎沸人声纷纷传来:“战狂宗,你大逆不道,泯灭人性!”“白马寺里屠杀了五十名和尚,你便有五十条性命也抵不了!”“别说这么多,赶快擒下他交由天下英雄发落!”
点燃了火种的箭矢已是望空横飞。
战狂宗足下使劲,气机狂透船身,舟子已霍地掉头,轻灵如操纵掌上巧物。
火箭尽皆落空!
众汉大怒,加快了艇子速度,衔尾追去,一边还呐喊放箭。
战狂宗伫立船头,纯凭气机便把船儿操纵得左曲右弯。众汉的箭矢射得极快极狠,偏就是差着那么一点点没有投中。
转眼四里水路光景,众汉的火箭已尽。
战狂宗足下再使劲儿,小船立时兜回逆流水向,如怒马奔腾,直往七艇处撞去。
船身所过之处,便是激起两道“浪墙”,把船儿藏在其中,奔行之势兀自不减。
众汉纵横水道多年,何曾见过一艘小船可以发出如此澎湃的势道,虽然亟欲擒下战狂宗,偏是不敢直撄其锋。
霎时间,七艘长艇上的大汉都移船偏离居中水道,让出一条大道来,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小船擦身而过,破浪远去。
船蓬里,京雪只觉船势急遽,去势甚速,稍将目光前挑,不旋踵已是看到鱼难水的渡头位置。
战狂宗犹自独立船头,手上竹杆却陡然间中分为二,准确得俨如刀削。
京雪何等聪慧,知战狂宗如此以劲破竹,必非寻常,心头还流转适才战狂宗的警语,已是右手长刀,肩负包袱,飘身移近船头。
战狂宗侧首微微闪烁着赞赏的目光,忽地足劲一轻,船首便是压力减低,变成船首上翘,稍为倾斜。
船首上扬,奔行更锐。
如此滑行了数十丈,离岸愈近。
“蓬!”的一声,船蓬内的底部突然破了个大洞,一道人影已是撞破船蓬,冲天而起。
气贯双臂间,凌空便朝战京两人劈下一道巨斧杀势!
来得突兀,出手更绝!
但见此人披头散发,状如疯汉,四肢粗壮,青筋虬突,身披着类似皮甲的护身之物,和着斧劈之势,声威甚钜。
京雪当然知道此人乃是南海派的掌门,岳万断。
善水,兼修外家重斧,是个绝对可跟“怒狮”左丘不灭,或是“七杀摔碑手”项闯任何一人相捋的一派之主。
瞧状况,他早已附着船身,只是战狂宗气机透船,强悍之极,他不得不暂缓发作,但见着船儿快要迫近渡头,终究还是忍捺不住,破底而出,舞斧直劈!
倘若京雪此刻仍坐在船蓬内,必是首当其冲,但战狂宗既看穿对方把戏,当然也把这可能计算在内。
本来由对方采取主动的攻势,变成操纵在战狂宗手里,这场战事高下已分。
更可怕的是,京雪根本不觉有人潜伏船底,但在战狂宗眼里,却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
这些念头一刹即过,京雪忽觉战狂宗已移至自己背后,左手更透背虚按,一股柔和气机便是把自己送出前面河水处。
这边的战狂宗甫送走了京雪,便是霍地转身,以左足独立、右足上提之姿,硬是破了岳万断这先声夺人的“万断斧势”,还依稀向后掷出一道竹影。
岳万断抡斧回身,嘿声道:“好小子,能挡老子必杀一斧,再看斧!”在空中翻了个旋子,又劈出另一道斧势。
此时,京雪那厢,战狂宗那股助力已然用尽,京雪立即调转内息,再凭自己的气机跨渡河面,但她尚带伤势,这渡虚之势便不能持久,正在为难时刻,紧接着一道竹杆已如影随形般贴浪而至。京雪立时右足足尖一点,保持了将尽的一口真气,随即左足一跨,如斯交替,待到了竹杆前端尽头时,离岸已不过丈许之距,当下气窜涌泉,便拟这一跨之力,可抵眼前的咫尺岸头。
却是突然之间,眼前一花,一个黄袍道人就这样出现在渡头处,垂足一坐,举杆垂钓。
这黄袍道人坐的位置不偏不倚,却正好是京雪一跨之后、将要落脚的位置。倘若那黄袍道人再乘危出招的话,以京雪刻下的功力,绝对应付不了。
京雪一惊,其时踏势已出,不能回头,只得掣出长刀,以一杀应敌!
便在这瞬息时刻,背后忽然传来战狂宗坚定不移的声音:“速速收刀!”
好快!
五息光景里,战狂宗已然摆脱了岳万断的纠缠,渡河追了上来。
京雪也几乎是想也不想,收刀。同时感到战狂宗已把自己在半空间抱送,两人稳踏渡头之上。
甫上渡头,已听得人声喧闹一片,约莫五丈开外,足有六、七十个僧俗男女拿刀提剑、舞枪执矛,在那里磨拳擦掌,自是针对战狂宗的武林人物。
那黄袍道人则如木头人般没有动,对面前的一男一女、后面的一大群人,没有投过半道目光,彷佛只专注眼前垂钓。
京雪回首看岳万断时,这南海派主已被战狂宗的另一条竹杆破了两肩要穴,失去活动能力,只是干瞪着怒目,哇哇大叫,就这样在河面载浮载沉。
京雪却是愈想愈惊,岳万断被战狂宗打败,是意料中事,但打败岳万断的,却是竹杆!
竹杆已去,战狂宗如何能在没有凭藉底下,跨过这段足有十丈距离的河面?尤其他最后抱送自己的一程,京雪完全不觉他有丝毫气机窒碍。
这时,他们坐来的船儿已渐渐下沉。
正是后无退路,兴兵在前!
那知更令她惊讶的,是战狂宗突然盘膝坐在渡头这里。
先不要说前面那批人马,便是眼下这黄袍道人,也是来头不少的人物。
天下间谁不知道:“武当山上三松峙,丹枫黄石白鹤舞。”
武当派有武当九剑,武当九剑中,又以天下三松的剑法最为精纯。
天下三松,分别是丹枫、黄石和白鹤,其中以白鹤道长的剑道修为最高,成就只仅次于掌门苍壁真人,因三位道长年过六旬,又是行侠好义,便是以三松颂称。
这黄袍道人,正是武当三松里的黄石道长。
剑法,绝对比起洛水中与战狂宗行舟比拚的丹枫道长更胜一筹。
很奇怪,那边的江湖众汉像是与黄石道长协定了似的,不进半寸,但叫嚷之声更是喧嚣。
看来黄石道长是要独力对付战狂宗!
但战狂宗说坐便坐,竟尔完全无视。
京雪心底里陡然有一点明白,黄石道长既然到此,便是要对战狂宗出手,但当自己劈出长刀的刹那,他完全没有出手的意图,好像知道战狂宗一定会出言阻止,自己便一定会闻言收刀。
至于战狂宗,他先叫自己收刀,然后就地调整虚耗的气机,好像也知道黄石道长不会趁他们跨岸之际出手,更不会在自己盘膝调息的时候出手。
此中两者,正是人与人之间最难能可贵的信任!
京雪心中突的一跳,这信任,岂不曾出现在自己与战狂宗之间?
…
版权保留,非授权请勿转载
第六回 一指触地,一指起灭
位处于洛水与鱼难水交汇点的洛南城内,不时出现数起的武林人物,他们都似有同一目标,便是要往华山的方向奔去。
僧王与龙儿于城内一家茶楼上,把这情况瞧得一清二楚。
因方便同行的关系,龙儿刻意打扮成男装模样,当然,也是要这位魔教大小姐有这爱玩闹的性格,才能成事。
那日,僧王以“如是我闻”击退了威德法王后,便立下决心,要调解少林寺与魔教之间的误会。
当下进寺向少林方丈真如大师宣礼请辞。
真如方丈得知僧王助少林退敌于前,刻下又替龙退之被擒一事奔波,便是合什说道:
“‘僧王’有大功德于少林、武林,善哉!善哉!这是本寺灵药‘拈花微笑’,是老衲一点心意,必要之时,可作防身之用。”说着,一并连药瓶子和达摩禅祖的《血脉论》原典双手奉上。
僧王当然知道这瓶灵丹非同小可,乃佛门诸药之首,有起死回生、续脉解毒奇效,虽不能与《达摩血脉论》等量,也是极其弥足珍贵之物。便是双手恭敬接过两件佛门重物,放于额前,长喧佛号道:“无量寿佛!”
摩顶之中,僧王尚自带着一丝微笑。
但这微笑并非因为喜悦、得意,而是一种无著的微笑、圆融的微笑、大道之中的微笑。
真如方丈也微微笑道:“如来成道时,有十种微笑而观世间……”
“如来成道时,有十种微笑而观世间,有小因大果,有小缘大报。如来佛道,赞一偈颂,称一佛号,烧一枝香,必得作佛,何况闻知诸法实相不生不灭?不生不灭,而行因缘,业亦不失,以是故笑。”
《大智度论》
真如方丈实在不敢断定,僧王现在这番成就,会否是继佛祖释迦世尊之后,另一个肉身成佛的例子……
于僧王而言,他的师尊玛哈噶拉活佛,早已是另一个活生生的肉身成佛例子。
藏陲秘岩里,玛哈活佛已能在七日前预知自己的寂灭时日,他即时传了僧王“一行”的法号,并言道:“为师迄今才传汝法号,乃是因为为师要汝办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