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且听下回分解 >

第4节

且听下回分解-第4节

小说: 且听下回分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刚五岁的毛孩子呀!就凭一对耳朵、两只眼睛,自己揣摩,即兴发挥,怎么就讲得这么流畅,这么自如呢!张大爷一下子抱起单田芳,连连称赞道:“奇才啊,奇才!总有一天,他会像母亲一样,称雄书坛!”    
    久经沙场的母亲也惊呆了,真是没想到,这个淘气包居然有这样出色的记性和悟性。母亲第一次用惊喜、陌生的目光审视着她的“大全子”。父亲也情不自禁地笑了,那昙花一现的笑容是雨雪初霁的阳光,单薄而明媚,但还是给敏感的孩子迅速捕捉到眼底。


《且听下回分解——单田芳传》 第一部分被奴役刀下图存 遭战乱绝地逢生(1)

    第三回 被奴役刀下图存 遭战乱绝地逢生    
    ● 单田芳愤怒的眼睛里贮满了泪水,他捂着发烧的脸暗暗发狠:“小日本儿,你们等着,老子迟早要出这口气!”    
    ● 刚刚气喘吁吁地闯进家门,尖叫的炸弹就没头没脑地砸了下来。顷刻间,整座奉天城都掉进了茫茫火海,爆炸声惊天动地,此起彼伏……    
    ● 在“奉献劳动课”上跑出去看《四郎探母》的事儿终于被同学“举报”出来。一下子,单田芳就成了全校闻名的“黑典型”。    
    ● 身材瘦小的单田芳抱着沉甸甸的行李,跟其他人一起,在旷野上大汗淋漓地跋涉了一个多小时。这支小小的队伍就像行走在刀刃上,除了赌命运,赌生死,没有第二种选择。    
    单田芳真正的启蒙教育开始了。那是全家从齐齐哈尔回到奉天(沈阳)之后。当时,伪满洲国一副奴颜婢膝的嘴脸,哈巴狗儿似的跟在东洋鬼子的屁股后边,东北三省也成了日本人耀武扬威的“王道乐土”。单田芳的少年时代,满街筒子都是耸人听闻的小道消息: 日本派出所里又杀人了,鬼子宪兵队又抓中国人喂狼狗了……单田芳回忆说:“少年时代,我恨透了小日本儿。在我的心目中,那些家伙比洪水猛兽还可怕。”殖民统治下的东北人,偏偏就生活在巨大的洪水猛兽阴影下。    
    正式进学堂,单田芳七岁。父亲把他送进了奉天官办的“协心完小”,离家不远,就在三经路上。学校附近有一座日本派出所,老百姓背地里叫它“小衙门”。那座建筑门口常年亮着红灯,尤其到了深夜,红灯酷似饿狼的眼睛。谁也说不清究竟有多少无辜的中国人死在那座阴森的院子里。每当路过此地,单田芳总是惊恐地绕着走,生怕沾上自己会被撕下一层皮。    
    协心完小里的单田芳已经不是齐齐哈尔逃学的那个调皮鬼了,他开始亮着眼睛寻找知识。入学时间不长,小家伙儿便轻轻松松地冲进了前三名,甚至接二连三地刷新了全年级的最高成绩纪录。后来,单田芳本人也说,自己上学的确很灵;但是,再灵也难免受日本人的欺负,谁让你是伪满洲国里的“末等公民”呢?一次挨打的经历给单田芳的少年时代留下了屈辱的阴影。    
    一天清早,单田芳衣着整齐地往学校走,忽然被两个蛮横的日本学生堵在了道边,对方不由分说,迎面就是一记重拳,身材单薄的单田芳立刻捂住腮帮子,痛苦地蹲在地上。见他五官扭曲、痛苦不堪的样子,俩日本学生乐得手舞足蹈,哈哈大笑,他们极为跋扈地骂了几声便扬长而去。单田芳愤怒的眼睛里贮满了泪水,他捂着发烧的脸暗暗发狠:“小日本儿,你们等着,老子迟早要出这口气!”    
    恩怨分明,绝不含糊——这是单田芳少年时代就养成的个性。或许是东北人粗犷刚烈的性格熏陶,抑或是传统曲艺、江湖豪侠的教化和暗示,在他随和、文柔的外表下,始终掩藏着一副侠肝义胆。当时,像单田芳那样挨过欺负的孩子比比皆是,半顿饭的工夫就能纠集一大帮。为了教训教训那两个不可一世的日本羔子,他很费了一番心思。在串联、组织同盟者的时候,单田芳显示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光拉起一群小哥们儿还不够,必须策划一套周密的行动方案,既要惩罚坏蛋,还得保护自己。小伙伴儿们围着单田芳嘀嘀咕咕地咬耳朵,最后,总算达成了一致意见。没过几天,实施报复计划的机会就来了。真是老天有眼,两个施暴的日本学生被单田芳他们挤在了学校附近的旮旯儿里。    
    在协心完小和日本小学中间,有一家木材场,大片的场院里堆满了高高的木料垛。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极为隐蔽,如果打群架,外边连个响动都听不着。经过一番组织、分派,两个日本学生终于钻进了单田芳他们的“口袋阵”,呼哨一响,中国孩子蜂拥而上,把两个倒霉蛋儿摁翻在地,拳打脚踢,一顿臭揍……最后,还厉声训斥落水狗似的日本学生:“听着!你们再敢欺负中国人,只要给我们逮住,比这次收拾得厉害一百倍。那就不是鼻青脸肿了,肯定死啦死啦的……”两个挨揍的小孩儿早就吓破了胆,只顾惶恐地点头,随后捡起地上的东西,一溜烟儿地跑了。单田芳和小伙伴儿们抱拢着肩膀,望着他们狼狈逃窜的背影,仰面大笑。尽管只是小孩儿群殴,但从那时起,单田芳幼小的心灵深处就体味到了什么叫民族尊严,什么叫自强不息。    
    乱世风云,孩子脸上的笑容也是暂时的。早在小学时代,单田芳就目睹了侵略与战争,也见识了生生死死的“人间地狱”。后来,他的评书里不是江湖侠客,就是绿林飞贼,他们天天拿刀动枪,又杀又砍,无论在什么名义下,只要涉及到战争的话题,单田芳总是念念不忘老百姓,他无限惋惜地慨叹:“又要打仗了,老百姓算倒了血霉啦——招谁惹谁了!”这种评书艺术中的“民本意识”,完全脱胎于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从血肉模糊的战争创伤里发育而成的。    
    单田芳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报复了两个日本学生而快乐起来,在中国领土上频繁“交手过招”的居然是与华夏民族毫不相干的日本人和美国人。战争的词典里只有攻击目标,而没有保护百姓,人口几十万的奉天城(沈阳)赤裸裸地暴露在了列强空袭的火力网下。警报一响,美国B29飞机就像闹蝗灾一样,铺天盖地地逼过来,遮天蔽日,黑压压的一大片。腿脚不利索的老人和孩童,只有活活地等死。    
    那年,单田芳已经读小学二年级了,正好赶上星期天,他和一个小朋友刚从理发馆出来,忽然,发觉天上的形势不妙,先是出现了几颗小黑点儿,黑点儿的屁股上还拉着两条细长的白烟儿。丝丝缕缕的白烟儿直溜溜的,风吹也不变形。小孩儿眼尖而且好奇,叫嚷着指给大人们看,那个小朋友的父亲立刻吓得脸色煞白,猛然推开单田芳,高叫了一声:“快回家,美国飞机来啦!”    
    一听是空袭,孩子二话不说,撒腿就跑。边逃边听见头顶上越来越巨大的飞机轰鸣声,那简直就是死亡的召唤。单田芳豁出性命,一路狂奔,刚刚气喘吁吁地闯进家门,尖叫的炸弹就没头没脑地砸了下来。顷刻间,整座奉天城都掉进了茫茫火海,爆炸声惊天动地,此起彼伏……谁也说不清炸弹什么时候会落到自己头上、亲人头上,更没人能左右得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生与死,都交给老天爷了。单田芳和同时代所有的中国儿童一样,在震耳欲聋的大轰炸中惊恐地等待着……    
    B29终于走了,人们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心有余悸地观望着。单田芳刚走出家门便惊叫了一声“天啊”,眼前的场面把他惊呆了:


《且听下回分解——单田芳传》 第一部分被奴役刀下图存 遭战乱绝地逢生(2)

    离他们家不远的“十间房”(沈阳的一处地名),有一座镶着瓷砖的大黄楼,轰炸后,已被烧掉了大半边,残垣断壁被熏得发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摇摇欲坠。不远处,几挂大车也飞上了天,马脑子、牛肠子、骡子腿……烂菜叶子一般零乱地挂在树枝和电线杆子上。住户的院墙和门楼上溅满了血污,也不知道是人血,还是牲口血。街巷里,妇女和孩子的哭嚎声越来越高……    
    轰炸当天就传来消息: 沈阳兵工厂已被成排的炸弹掀上了天。究竟毁了多少东西,死了多少人,谁又能讲得清呢?    
    缓缓地走在硝烟弥漫的大街上,单田芳幼小的心灵和这座城市一样,皮开肉绽,痛入骨髓。    
    又要搬家了。王香桂在奉天唱够了场次,下一个落脚地是五百里之外的长春。“好学生”没当几天,单田芳只得被迫辍学。刚到长春,他就哭着喊着要读书。父母一商量,觉得官办学堂主攻语文、算术,虚了点儿;私塾里,念几年《四书》、《五经》,说不定将来能派上用场。最后,单田芳被送到住所胡同的一家私塾里,入门课不外乎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摇头晃脑地凑合了一阵子,他又腻烦了,形形色色的小聪明也跟着抬头,今天捂着肚子装病,明天又找机会逃学。日子一长,功课也渐渐被荒废了。    
    孩子的学业没长进,父母也跟着上火,再一琢磨,私塾还是比不过正规学校,不如换换先生吧。于是,通过拐弯抹角的关系,单田芳又成了长春市长通路小学二年级的插班生。    
    长春,伪满洲国的“首都”。城里上上下下被迫采用一水儿的日式教育。单田芳其他功课都是响当当的,惟独学日语皱眉头。不爱学也得坐在教室里,有什么办法呢?捏着鼻子穷对付吧。什么语法、句式,什么平假名、片假名,一提这些玩意儿,他的脑子立刻就乱成了一锅粥。更直接的原因是他痛恨东洋鬼子,只要沾日本的边,他就产生本能的抵触情绪。日语学得一塌糊涂,挨罚是肯定的了,学校惯用的方法是强迫孩子头顶书本,双膝下跪,而且一跪就是一堂课。好容易熬过日语课,还要被迫参加所谓“奉献劳动”,穿上操衣,绑着裹腿,活像个小日本儿似的,抡着笤帚扫地。    
    单田芳很“拧”,生来不喜欢被“婆婆”管着,你说东,我偏往西,不能明着干,偷偷摸摸也要自己干。这种倔强的性格一直持续到成年甚至老年,只要他认定的事儿,不管多难,削尖脑袋也得往里钻,而且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单田芳在事业上的成功也绝非什么祖宗阴德、偶然机遇,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这种“九牛拽不回”的干劲儿和闯劲儿。    
    长通路小学森严的校规不可能拴住这个调皮的孩子,他天生不服约束,到哪儿能规矩、老实?虽然是个刚入学的生人儿,竟敢背着家长装病,躲着先生逃学。偶尔违纪还能蒙混过关,时间一长就露馅儿了,他在“奉献劳动课”上跑出去看《四郎探母》的事儿终于被同学“举报”了出来。一下子,单田芳成了全校闻名的“黑典型”。    
    学校的惩罚和家人的愤怒几乎同时倾泻到了单田芳身上,打手板、罚跪算什么?最要命的是父母那儿的棍棒。奶奶紧紧地抱着屁股青紫的宝贝孙子抹眼泪,但是,向情难向理,心疼也不能溺爱呀。老太太低声细气地对孩子说:“棍头出孝子,爸妈打你也是因为你犯了错误。乖,你就改了吧,往后,千万别再逃学了。万一奶奶不在家,谁来保护你呀……”    
    单田芳磕磕绊绊地继续他的小学生活,十岁那年,战火又烧到了长春。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在东京宣告“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胜利结束。七拼八凑的“满洲国”傀儡政权也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东北人奔走相告,欢天喜地,不料,赶来接收长春的武装力量并非想像中的国民政府正规军,而是大鼻子、蓝眼珠儿的俄国人。    
    一年之后,“苏军”撤退,“国军”进城,什么新一军、新七军、三十八师等等,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崭新的枪炮闪烁着瓦蓝色的光辉。他们威风凛凛地开进城,屁股还没有坐稳,就迫不及待地修筑防御工事: 十字路口挖碉堡,大楼底下凿枪眼……坊间盛传,共产党的军队已经包围了长春,他们希望兵不血刃,和平解放这座东北重镇;国民党的驻军将领却不买账,还在负隅顽抗。老百姓暗地里盼着共产党获胜,甚至希望他们一夜之间进驻长春,然而,形势却比想像的更复杂。这次围城之役成为马拉松式的对抗战与消耗战。    
    单田芳至今还记得那个冷冷清清的春节: 稀稀落落的鞭炮声不过是应景儿,除夕那顿饺子也是勒紧裤腰带挤出来的。单凭囤积的那点儿粮食,怎么过得下去呢?    
    单永魁迅速召集了一个家庭会议,商量的出路就是疏散: 年迈的奶奶携带着两个年龄稍大的孙女先逃往沈阳,投奔三儿子单永槐。事后再看,幸亏及时走了这步棋。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