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939-危险的脚步 >

第11节

939-危险的脚步-第11节

小说: 939-危险的脚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返回营地的途中,金庆民才感到自己已经十分疲劳。背上的矿石标本太多太重,可她一块也舍不得丢掉。有时,实在走不动了,摸出一块遗憾万分地丢下,看来看去,又忍不住拾了起来。累极了,她只好给自己下道死命令:一直走回营地,一分钟都不能休息!因为她知道,如果一坐下,就可能爬不起来了,必须咬紧牙关,一步步地挪回去。    
    科学和探险永远是密不可分的。1911年,人们在南极那顶飘摇的帐篷里发现探险家斯哥特的时候,陪伴他的是一堆堆冰冷的岩石标本。斯哥特,这个和南极密不可分的名字留给世界的是两样东西:誓死不杀戮的绅士风度和至死不放弃的科学精神。    
    无数的科学家是深受这种精神感召的。    
    当金庆民终于可以望见营地的时候,她看到了希望,营地上晃动着两个小红点。她赶快揉了揉眼定睛细看,果然是两个红点,是队友们归来了!她像盼到了久别的亲人,更像是重返人间似的,热泪刷地涌上来,放开沙哑的喉咙拼命喊着:    
    “噢——小伙子们——”    
    营地的两个红点跳了起来,喊着:    
    “噢——金老师——”    
    “小伙子们,登顶了没有?”    
    李致新高兴得故意骗她:    
    “啊呀,金老师,太难了,上不去呀!”    
    金庆民真急了:    
    “怎么会呢?上不去回来干什么?”    
    王勇峰忍不住大声报告:    
    “5点零8分,登上文森峰之峰顶!”    
    金庆民“噢——”了一声,大叫:    
    “棒小伙子,为祖国争光了!”    
    两个小伙子已经快步迎了上来,帮她解下背包,3个人激动得抱成一团。    
    3个人情不自禁地唱起他们喜爱的《地质队员之歌》:    
    是那山野的风,    
    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美国探险家和加拿大向导也陆续回来了,大家都为成功而疯狂地拥抱和握手,笑中有哭,哭中有笑。这次联合探险使他们结为生死之交的朋友!    
    


1988年·文森峰·梦想的诞生1988年 文森峰·梦想的诞生(5)

    登上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梦想种植在南极    
    在大本营,他们开始和各地的探险者聊天,知道世界上很多登山家都把攀登上世界七大洲最高峰作为自己的目标,很多人都在为此努力着,其中,就有和李致新、王勇峰一起登上文森峰的柯瑞斯。    
    1977年5月至1986年5月,一位名叫帕特里克·马罗的加拿大登山家,率先用了九年时间踏遍七大洲的最高峰,即:北美洲海拔6194米的麦金利山,南美洲海拔6964米的阿空加瓜山,亚洲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欧洲海拔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峰,非洲海拔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山,南极洲海拔5140米的文森峰,大洋洲海拔5030米的查亚峰。马罗的成功对世界各国的登山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他之后,就是美国的柯瑞斯等四个人创造了同样的纪录。    
    探险家们的谈话深深地打动了两个年轻人,两个人也悄悄合计起来,七大洲最高峰中最难的就是珠穆朗玛峰,李致新已经登完了,王勇峰也达到了8000米以上的高度;而最难到达的一座山就是文森峰了,从智利到南极的飞机票往返就要15000美金,现在,他们也成功了,而且,今年他们才二十五六岁,越想越觉得自己有挑战七大洲最高峰的条件,在南极的冰天雪地里,两个年轻人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把五星红旗插上世界七大洲最高峰。    
    当年,年轻的他们当然没有想到,为了这个目标,他们献出了全部的青春,1999年,完成这个目标之后,他们已经是三十七八岁的中年人了。    
    回到北京之后,他们开始宣传自己的这个目标,人家都不信,才登了两个山头儿就说要登七大洲最高峰,以为是年轻人的痴心妄想。可他们是真较真儿,收集资料,最现实的问题是通过语言关,去海外登山,总要和外国人交流呀。李致新上大学时学的是日语,不容易改了,王勇峰说,他负责学英语。    
    1988年开始,王勇峰身上不可缺的是两样东西:随身听和单词本。就是和朋友玩牌的时候,他的耳朵里也是塞着耳机,听英语。王勇峰是一个认准了事情就要做到底的人,他不知道哪一年哪一次会有继续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机会,但学英语肯定是必须的。到了1992年,他已经可以熟练的和外国朋友制定攀登计划了,而1994年,他已经翻译了一部关于冬季攀登麦金利的书了。他说,什么事情,只要坚持总有结果。11年攀登七大洲最高峰就是他们这么坚持出来的。    
    转眼到了1991年,中国登山协会的领导问两个小伙子,你们的七大洲计划怎么还没有动静呀?两个年轻人说,我们给剩下的山排了序,先登最难的。他们选中了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    
    选定目标并不难,难的是没有钱。那时候,在国内找赞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人们在那个时候对登山人的评价通常是:吃饱了撑的。在生活刚刚富裕起来的时候,人们想得最多的是该好好享受了,只有很富裕了,人们才会想磨练自己,寻找自我一类的话题。而这类话题,在李致新、王勇峰完成了七大洲最高峰的攀登之后正成为中国人的一个热门,中国人开始了自己的探险之路。    
    国内没有赞助,就去国外看看,半年多的时间里,王勇峰每天都在锻炼自己的英文写作,每天要写情深意切的信,寄出去,等待。    
    就在这种等待中,老麦克的电话来了,文森峰结下的友谊让这个美国心脏病医生总是很惦念两个中国小伙子,他问:你们最近在忙什么?王勇峰说,在准备为攀登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峰而四处拉赞助。老麦克说,赞助不要找了,一切费用都由我和我的朋友提供吧。老麦克也正有此打算。七大洲最高峰之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峰,就这么到眼前了。    
    李致新和王勇峰的七大洲攀登正式开始了。     
    图片说明    
    ■ 李致新和王勇峰在南极洲最高峰顶峰上攀登七大洲最高峰的梦想种植在此    
    ■ 从1号营地出发时的王勇峰    
    ■ 漫长的雪坡耗费着人们的精力和体力    
    ■ 声称最抗冻的李致新舌头沾在勺子上被扯下一块皮    
    ■ 11月,南极进入了极昼,24小时能够看见太阳,还永远像北京早上10点钟的太阳。    
    ■ 南极的暴风雪可以把天地搅成一片模糊,帐篷一次次搭起,又一次次被吹倒。    
    ■ 大本营附近的山峰被冰雪包裹得像大雪块。    
    ■ 砌雪墙是抵抗风暴的最好方法。    
    ■ 用手锯把冰块锯成长方形冰砖,再用雪橇运送到营地。    
    在南极建营地有点像建筑工人在盖楼。    
    ■ 建立在南极大陆的营地总是很有孤独感。    
    ■ 站在顶峰上,王勇峰发现左边居然还有一座更高的山。    
    他们第一次登上去的是文森峰二峰。    
    ■ 背着铲子登山,这样的场景是文森峰一大特色。没有它建营是困难的。    
    ■ 这是真正的顶峰7个小时之内他们连续登上了文森峰一峰二峰    
    ■ 很多地方都是要结组行走的冰裂缝密密编织的大网使行军时时处于危险之中    
    ■ 攀登文森峰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境外登山,从此,中国人的脚步没有停止过。    
    


1992年·麦金利·危险的脚步1992年 麦金利·危险的脚步(1)

    麦金利  北美最高峰  海拔6194米     
    西经  151度   北纬  63度02分    
    1992年5月24日下午1时57分     
    李致新和王勇峰成功登顶    
    这座山让他们认识了恐惧    
    1992年春天的麦金利山遭遇了罕见的暴风雪。两米厚的积雪把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名登山者围困山中,12个人遭遇不幸;美国头号登山家掉进了冰裂缝,两名意大利人和三名韩国人滑坠身亡。李致新和王勇峰就是在这一年的这个时刻攀登上了北美最高峰,而且,走的是被人称为“死亡之路”的西壁路线。    
    1992年,《中国体育报》记者刘文彪的妻子,也是《中国体育报》的记者冥子为丈夫写了一篇文章《因为山在那里》,刊登在那一年的《读者》上,在文章中,她写到:帮他收拾好行装,抹去眼泪挥一挥手,对心爱的人不说再见。5月艳阳下的麦金利,气温只有零下15度。山势凶险,而他们这一次选择的路线是17条登顶路线中难度最大的。我没有如朋友们叮咛的那样,给他挂上一枚“护身符”;只在每个无月或有月的夜晚,读几页有关山的书。世界著名登山家植村直己的自传就搁在枕边。植村君是在麦金利遇难的,为了打破该山冬季无人登顶的季节禁区,他死在5000多米的一处冰壁上。在我看来,植村君已经成了麦金利山峰上的一个神。读他的书,便是我做的一次“晚祷”——我仿佛听见厚重的钟声在心的深处和谐地震荡。    
    这篇文章写在刘文彪采访李致新和王勇峰攀登北美最高峰——麦金利之前。任何一个对山峰知识有一点儿了解的人,谈起麦金利的时候总是要惊呼一声:是去那里呀。麦金利,这个名字就意味着寒冷、惊险、事故。    
    然而,关于麦金利的所有这些内容对于李致新和王勇峰他们的妻子来说,都是空白。至少在中国登山队,所有登山运动员的妻子在山峰知识上都是外行,不是她们不想了解,而是她们的丈夫在有意回避这些内容,因为,在那些登山的人看来,知道的愈多,担心就愈多,他们希望妻子把自己去登山只当做像普通人出差一样。惟一和普通人出差不同的是,他们的家人只去接不去送,而且,他们在登山的时候也不和家人联系,他们说,只要你联系了一天,家人就会天天惦记你的消息,那是一种煎熬。登山人的爱是深沉而无言的,他们用这种特有的方式保护和爱护着自己的家人。    
    而1992年5月10日出发去麦金利,是李致新认为最对不起家人的一件事,这一天,他女儿出生才10天。    
    第一次有关麦金利山的记载是在1794年。英国航海家乔治·克安克瓦沿着阿拉斯加海岸线航行时,在北方的水平线上发现了这座“伟大的雪山”,这就是它的最初记录。    
    靠近北极圈,开阔的大平原,麦金利山就屹立在那片孤独的大地上。虽然顶峰只有6194米,但周围景象却酷似北极,层层冰盖掩住山体,无数冰河纵横其中,有时候,风速可以达到每小时160公里。在这里,冬季最冷时低于零下50℃,在这里登山如同是在北极探险。世界著名探险家,日本登山家植村直己就是在1984年冬季攀登此山时遇难身亡,成为麦金利山攀登史上第44位殉难者的。他之后还有山田升。很多知名的登山家攀登的脚步都是在这里终结的。    
    如同冥子写的那样,李致新和王勇峰的麦金利之行选择的是难度最大的西壁路线。倒不是他们想如何地创造一个纪录,而是联合攀登队的美国队长就这样确定的路线,传统路线他们已经攀登过了,这次一定要选择难度大一些的。会是什么样的难度?李致新和王勇峰是没有一点概念的,因为,直到来到美国阿拉斯加的小镇科地亚,在机场的候机厅里,他们才第一次在照片上认识麦金利。这时离出发只有一个小时了。     
    阿拉斯加本地人称之为迪纳利,意思是雄伟、高大,太阳之家。    
    1896年来阿拉斯加探险队的人们给了它新的名字。探险队的威廉姆·迪克认定她是北美大陆的最高峰。他以将要当选为美国总统威廉姆·麦金利的名字命名这座峰。他说,之所以要把这个荣誉给这位俄亥俄州的政治家,是因为他在荒无人烟的山里听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威廉姆·麦金利被选为新任总统。    
    第二支来到山脚下的白人队伍是美国地理调查队。他们命名了麦金利山周围的地形,如“勘察者冰川”、“罗伯特·马尔德冰川”。    
    在这两支探险队之后的岁月里,人们开始试图攀登北美大陆的最高峰。    
    但麦金利峰在1913年才被人类征服。    
    弗里德·里克库克这位参加过罗伯特·皮里的北极探险,并在1903年环绕麦金利山周围的人。在1906年进入麦金利腹地,12天返回后他宣布自己登顶麦金利峰。并在1908年出版了他登麦金利峰的书。不久他的声明就引起人们怀疑。后来人们证实了他的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