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38-图解人体使用手册-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咽鼓管是连接鼓室与鼻咽部的一根管子,成人的咽骨管长约3。5厘米,近鼓室段主要由骨构成,经常是开放的;近鼻段主要由软骨构成,可缩小或扩大,平时是关闭的,当吞咽、咀嚼、打哈欠或用力擤鼻涕时才开放。咽鼓管使鼓室内外压力得以调节,并有引流作用。小儿咽鼓管较成人的短而平直,口径相对较大,因此,当小儿的鼻或鼻咽部感染时较成人更易患中耳炎。
鼓窦是乳突与鼓室相连的小腔,鼓窦黏膜与鼓室咽鼓管黏膜相连,能起到引流分泌物的作用。
乳突位于鼓室的下方,内含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气腔。若按压乳突部有疼痛感,则表示乳突有急性炎症。因乳突气房与中耳腔黏膜相连续,所以中耳炎长年不愈,则被称为慢性中耳乳突炎。
《图解人体使用手册》 第三部分螺旋器
内耳
将声音转变为神经信号,维持身体平衡
内耳结构复杂而精细,又称迷路,内含听觉与位置觉感受器官,由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分组成。外层致密骨质形成的骨管,称骨迷路。在骨迷路内有与其形状相应生长的膜性管,称膜迷路。在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充满着外淋巴液,在膜迷路内充满着内淋巴液,两种淋巴液系统互不相通。
骨迷路由骨半规管、前庭、耳蜗3部分组成。骨半规管和前庭是维持身体平衡的器官,耳蜗内有前庭阶、鼓阶和蜗管,直接和听觉有关。当头部运动时,由于惯性,会引起骨半规管内的内淋巴液流动。
膜迷路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及蜗管,各部分相互沟通。球囊和椭圆囊构造相似,二者合称为耳石器官,都属于人体平衡的保护器官,它们主要感受直线加速度的刺激,通过感受这些刺激产生一系列的反射来维持人体的平衡。
螺旋器
听觉感受器,接受声波振动的刺激
螺旋器(柯蒂氏器)由位于蜗管内部的基底膜上的毛细胞及其支持细胞、神经纤维、盖膜组成。
当耳管内部的淋巴液传来振动时,液体的振动将摇晃基底膜,使毛细胞上的听毛与明胶样的盖膜发生接触,从而使毛细胞发生微音器电位。微音器电位是与刺激声波波形很相似的电位。
微音器电位是在感受器发生的感受器电位,传送给耳蜗神经的末梢,使后者发生传入性冲动。当此冲动传入大脑皮质时,就产生声音的感觉。
听觉
声波的刺激由听觉的传导路径传到中枢,成为声音
由耳廓收集的声音经过外耳道到达鼓膜,鼓膜因声波产生的空气压力变化而发生振动,这种振动又传给位于中耳的听骨链(锤骨、砧骨及镫骨),听骨链产生一种类似杠杆的作用,把振动放大并传给内耳的耳蜗。
耳蜗由前庭阶、鼓阶和蜗管3部分组成,其中充满了淋巴液。
从中耳传来的振动经由前庭窗进入耳蜗,然后通过外淋巴在耳蜗内转一周,又由蜗窗回到中耳。
由外淋巴传播的振动,传给耳蜗管中的内淋巴,使位于基底膜上的螺旋器振动,振动被转换成电刺激信号,经过耳蜗神经传导至大脑的听觉区,这时人体会感觉到声音。
《图解人体使用手册》 第三部分如何预防晕车
录音和自己说话的声音不同的原因
虽然都是自己发出的声音,但录音的声音和说话的声音,听起来完全不同。
声音的传导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声波由外耳道经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外淋巴、基底膜依次发生振动而传导的,称为气传导。另一种是声源在与颅骨接触的情况下,经过骨直接向内耳传导,叫做骨传导。
录音的声音是经气传导到达内耳的,但是自己说话的声音是同时经气传导和骨传导而到达内耳的,因此二者有所不同。
如何预防晕车
外出旅游或探亲访友离不开坐车,但有些人一坐汽车就晕车,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或四肢无力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车在行驶时产生颠簸或速度的改变,使人体内耳前庭的平衡器官受到刺激所产生的。由于前庭器官的敏感性和耐受力高低不同,所以有些人从不晕车,有些人却晕得厉害。
要防止晕车,首先不要紧张,不要总想着会晕车,最好找个人跟你聊天,分散注意力。旅行前应保证足够的睡眠,睡眠充足,精神就好,可提高对运动刺激的抗衡能力。乘车前不宜过饥或过饱,要只吃七八分饱,不能吃高蛋白和高脂食品,否则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尽量坐比较平稳且面向行驶方向的座位,并且保持空气流通,远离香烟味等异味。头部适当固定,避免过度摆动。乘坐交通工具前半小时口服晕车药,尽量不要看窗外快速移动的景物,也不要在颠簸的车上看书,最好闭目养神。
耳屎的功劳
耳朵里会不断地产生一种小块的黏东西,就是常说的耳屎,医学上叫做耵聍。有人觉得耳屎很脏,其实,耳屎对耳朵的贡献很大。
人的外耳道是敞开的,灰尘、病菌很容易飞进去,这时候,黏黏的耳屎马上会把它们粘住。耳屎是酸性的,病菌怕酸,所以无法在上面生长。正是因为这样,耳朵才不容易生病。
耳屎有一种特别的苦味,小虫子不敢闻,所以一般不敢进入耳朵捣乱。万一虫子到了耳朵里,可以往耳道里面滴几滴食用油或白酒,虫子不是赶紧爬出来,就是淹死在里面,这时取出虫尸,用干净的棉签或吸水纸轻轻把油或酒擦干就可以了。
耳屎还能防水,可以让耳道保持干燥,对耳朵有益。耳屎还像堵墙,有隔音作用,能防止大的声响伤害耳朵。
《图解人体使用手册》 第三部分经常耳鸣怎么办
经常耳鸣怎么办
造成耳鸣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耳部的各种疾病。颈部和耳部血管性疾病也会导致耳鸣,其他全身性的疾病或药物应用不当也会造成耳鸣。
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过于紧张时,也可能产生耳鸣。
耳鸣患者首先要去医院查明耳鸣究竟由哪种原因引起,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此外,平时生活中坚持进行保健按摩,对耳鸣的防治也很有效果。
1。 先用食指和大拇指轻柔按摩听会穴(在耳屏的前下方与小豁口平齐,张嘴时凹窝处)5分钟左右,约350~400次。
2。 两掌搓热,用两掌心掩耳,十指按在头后部。再将食指叠在中指上,敲击枕骨下方约50次,使耳内听到类似击鼓的声音。
3。 用已搓热的两手掌心捂住两耳,手掌将耳朵完全封闭,然后两掌突然松开,这样重复捂耳30次。
4。 用食指和大拇指,先从上至下按捏耳廓,然后从下至上按捏,这样反复按捏至双耳有发热感,共按捏耳廓100次。
5。 按摩合谷穴(伸掌,大拇指、食指两个手指并拢,在两指间肌肉最高处取穴)80次。
擤鼻涕不当易患中耳炎
有人擤鼻涕时常常用两个手指捏住两边的鼻孔,再用力将鼻涕擤出,其实这是种错误的方法,很危险。空气中飘浮着许多灰尘、细菌和病毒等物质,人们每天都要用鼻子呼吸,鼻腔有清洁、过滤的作用,所以在鼻涕中含有大量病毒和细菌。鼻咽部和中耳之间有个把它们连接起来的通道,即咽鼓管,如果把两侧鼻孔都捏住擤鼻涕,会使鼻涕向后流到中耳,容易引起中耳炎。
流鼻涕时应该用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即用手指压住一边鼻孔,稍用力向外出气,另一侧鼻孔的鼻涕便会擤出来,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再擤另外一侧鼻孔。如果鼻子不通气,鼻涕不易擤出时,不要强行用力,可以先滴麻黄素滴鼻液,待鼻腔通气之后再擤。
老年人如何预防耳聋
老年人听力下降,主要是脑的听觉系统老化的结果。但老年性耳聋的发生,除生理性衰退之外,还与长时间的噪音刺激、大量饮酒、吸烟、高血压、动脉硬化以及反复使用耳毒性药物等因素有关。
要预防或者推迟老年人耳聋的发生,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极预防上述相关因素,如降低环境噪声、节制脂肪摄入、多食用含纤维素的蔬果和鱼类等、忌酒戒烟、积极治疗体内潜在病灶(龋齿、化脓性鼻窦炎、扁桃体炎等)、劳逸结合、坚持体育锻炼、避免情绪紧张和激动、忌用耳毒性药物等,同时配合听力功能训练,就可以延缓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和发展。
对于那些已听不清谈话的老年人,应配戴助听器,这样既解决了听力困难,又有助于抑制耳聋的进一步发展。
《图解人体使用手册》 第三部分皮 肤
皮肤
位于身体的最外层,可以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的刺激
皮肤是一层覆盖全身表面的膜,同时也是位于身体最外面的组织。东方成人皮肤面积约为1。6平方米,重量约占体重的16%,厚度平均约为2毫米。常常摩擦、接触的手掌部位皮肤较厚;而眼睑等部位的皮肤则较薄。
指甲、毛发、排出汗液与皮脂的汗脂、皮脂腺等,都属于皮肤的附属器官。
皮肤可分为真皮、表皮与皮下组织3层。真皮层厚度为表皮的数倍,其中胶原纤维约占90%,与弹力纤维纵横交错,形成网状结构,这种网状结构就是皮肤柔软、具有伸缩性的原因。此外,真皮层中有血管,可将氧气与营养输送至表皮。真皮中还有许多神经,可将外界的刺激传达到脑部。皮脂腺、汗腺、毛根等,也都位于真皮层当中。
真皮层与肌肉之间,是由脂肪细胞构成的皮下组织,主要功能是储存养分,缓和加在身体上的外力。其厚度会依年龄、性别、身体部位、营养状态而不同,但一般而言,女性与儿童的皮下组织较厚。
表皮
皮肤最重要的保护屏障层
表皮是上皮组织,与外界接触最多,可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表皮的细胞于基底层制造生成,在改变形状的同时,逐渐被向上推升,大约2周左右到达颗粒层,随即坏死。角质层是由坏死的细胞(角蛋白)聚集而成,可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的刺激,再过2周后,会以污垢或皮层的形式剥落。
基底层当中,还有制造黑色素的重要细胞——黑色素生成细胞。
毛发
加速汗液蒸发,减少外界的损伤
毛发的细胞,在毛囊的根部(毛乳头)制造生成。细胞通过毛囊,逐渐被向上推升,角质化之后,从位于表皮的毛孔长出体外。毛乳头中还有黑色素细胞,可以赋予毛发颜色。
毛发会依一定的周期重复生长并在周期结束后休止。一旦毛乳头坏死,毛发就无法继续制造生成。
由于毛发的存在,加大了皮肤的表面积,使汗液的蒸发加快。毛发还有减少外界损伤的作用,头发覆盖着头皮,可减少头皮受损伤的几率,又可以防止紫外线的过度照射。睫毛对触觉极为敏感,遇异物可立即引起闭眼反应。眉毛可使额部淌下的汗水不流入眼睛,鼻毛能阻止灰尘进入呼吸道,腋毛能减少局部摩擦。
每天都在掉头发,为什么头发还那么多
头发具有一定的生长周期,这个周期可分为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三个阶段。头发的生长期为2~6年。之后毛乳头衰退,进入退行期,约2~3周。最后进入休止期,毛囊渐渐萎缩,在已经衰老的毛囊附近重新形成1个生长期毛球,最后旧发脱落,但同时会有新发长出,再进入生长期,这段时间约3个月。所以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头发脱落,但是头发看上去还是那么多。
正常情况下,总数约10万根的头发中,生长期头发约占85%~90%,退行期头发占1%,休止期头发占9%~14%。处于休止期的头发在洗头、梳头或搔头皮时会自行脱落。正常人平均每天约脱落20~100根头发。男性毛发生长速度一般较女性快。15~30岁期间,人的头发生长得最快,老年时头发生长减慢,所以年纪大了头发就越来越少。
怎样预防雀斑
皮肤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表皮又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基底层产生的细胞会朝着表面移动,在第28天左右变成污垢脱落。
如果照射紫外线,位于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为了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