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38-图解人体使用手册-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血压、高血糖等拒之门外。
在饮食上,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吃到七八成饱即可,避免饮食过量;戒除嗜甜食、吃夜宵等不良习惯;适当控制米饭、面食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限制猪牛羊肉、奶油、动物内脏、动物油的摄入;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食物。
预防脂肪肝还要多运动,运动可以消耗掉体内多余的脂肪,减轻体重。即使是已经患了脂肪肝的人,只要控制饮食、坚持体育锻炼,肝脏中的脂肪也会随之消退,血脂也会逐渐恢复正常。可以根据身体情况适当进行慢跑、快走、骑自行车、上下楼梯、游泳等运动。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许多药物进入体内都要经过肝脏解毒,所以,平时不要动不动就吃药,特别不要随便吃广告上宣传的所谓保健类药物。对于较严重的脂肪肝患者,在选用药物时更要慎重,谨防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绝对不能用,以避免进一步加重对肝脏的损害。
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病毒性肝炎
目前已确定的肝炎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而乙、丙、丁三型则是通过血液、体液和母婴垂直传播的。另外,丁型肝炎是在乙型肝炎的基础上得的,也就是说,没有乙型肝炎的人是不会得丁型肝炎的。
要预防甲型和戊型肝炎,就要把好关,防止病从口入,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毛蚶、蛤蜊等水产品可能会带有甲肝病毒,不要生吃或半生吃。直接入口的食物如酱菜、凉拌菜,不要用可能受过污染的水洗涤。餐具、茶具要卫生,不要和别人共用,客人用过的餐具和茶具要及时消毒。
在生活中预防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主要措施是预防血液传播及性传播。不要用未检测肝炎指标的血液及血制品,不到不正规的献血处去献血,不使用不洁的注射器、穿刺针、针灸针、牙钻、内窥镜等,不用未消毒的剃须刀、穿耳针、纹身针等。不要和乙型肝炎病人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共用毛巾、牙刷、被褥等,以防生活接触性感染。
另外,母婴垂直传染也是乙肝传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果新生儿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则有90%以上会转变为慢性感染,他们的免疫系统无法清除病毒,因此他们可能会成为“慢性携带者”。如果母亲患有乙型肝炎,为了保护新生儿不受传染,必须在其出生后12个小时以内注射疫苗,这是一个持续时间很短的机会,没有第二次机会!如新生儿在出生后12个小时以内接受疫苗注射,则有95%的几率获得保护,不受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如未能正确地注射疫苗,则新生儿有极大可能终生受到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
为什么有的人天生酒量大
有些人天生酒量就很大,好像对酒精没有什么反应,喝很多也不醉;而有些人却少饮辄醉,或干脆滴酒不能沾。人的酒量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呢?
科学家发现,人的酒量大小取决于肝脏内所含脱氢酶的多少。脱氢酶是参与酒精代谢的重要催化剂,又可以分为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乙醇脱氢酶可将酒精催化氧化为乙醛,乙醛脱氢酶又将乙醛催化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过呼吸迅速排出体外,水会通过毛孔蒸发、呼吸及尿液排出体外。
如果人体内这两种脱氢酶的含量都很大的话,酒精的代谢速度就很快,酒精会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随后又被很快排出体外。相反,如果人体内这两种脱氢酶的含量不够大或者只有一种的话,酒精的代谢速度就会大大地减慢,酒精的麻醉作用会随着酒精浓度的积累越来越烈,人很快就会醉了。
《图解人体使用手册》 第一部分胆囊·胰腺
胆囊·胰腺
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有重要功能
胆囊与胰腺都属于消化器官。胆囊位于连结肝脏与十二指肠的肝、胆管中段,形状似梨,长度7~9厘米,容量约30~50毫升,可以暂时储存肝脏分泌的胆汁。胆囊的颈部与胆囊管相连,与肝管合流后成为胆总管。胆总管又与胰管合流,平时合流处的奥狄氏括约肌是紧缩关闭的,但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后,胆囊就会收缩,奥狄氏括约肌也会放松,胆汁与胰液就会流入十二指肠。
胰腺长度约15厘米,重量70~100克,外形像一只勺子,顶端部分与十二指肠相连,具有分泌胰岛素等激素的功能。
胆囊
暂存胆汁,定时排放
胆囊可以暂时储存肝脏分泌的胆汁。空腹时胆囊舒张,胆汁进入胆囊,胆囊壁吸收胆汁中的水分和氧化物,可使胆汁浓缩6~10倍。进食3~5分钟后,食物经过十二指肠,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产生一种叫缩胆囊素的激素,使胆囊收缩,将胆囊内的胆汁立即排入十二指肠,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一般进食脂肪后半小时,胆囊即可排空。
胆汁虽然没有分解脂肪的功能,但其中的胆汁酸成分,除了可以乳化食物中的脂肪,还可以促进胰液中的消化酶活化,加速蛋白质与脂肪的分解。此外,还可促进维生素A、D、E、K的吸收。
胰腺
分泌胰液和激素
胰腺的细胞每天会分泌1 000毫升左右的胰液,胰液中含有分解碳水化合物的淀粉酶、分解蛋白质的胰蛋白酶、分解脂肪的胰脂肪酶等各种消化酶。
此外,胰液中含有大量碳酸氢钠,因此呈碱性。这对于消化功能而言,十分重要。当小肠内的pH值呈中性至弱碱性时,消化酶能发挥最大作用。从胃部运送来的食物含有胃酸,因此呈强酸性,如果就这样直接送至小肠,小肠的消化功能将会大受影响。而碱性的胰液可以起中和作用,让消化酶更容易发挥功能。
胰腺的另一项重要功能,是将激素分泌至血液,调节血液中的葡萄糖,也就是血糖。胰腺中的胰岛可制造出降低血糖的胰岛素以及可提升血糖值的胰高血糖素。如果胰岛素的分泌减少,或者完全停止,就会使血糖值无法下降,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胆汁与胰液的流向
最终汇入十二指肠
胃的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后,就会刺激消化系统的激素发挥作用。胆囊分泌胆汁,并顺着图中红色箭头的方向流动,促进胰液分泌。此外,看到或想到美食,会激发食欲,这种刺激传达至自律神经,引起反射性地排出胆汁、分泌胰液。
胆汁与胰液在十二指肠入口附近合流后,一起进入十二指肠,帮助食物消化。
《图解人体使用手册》 第一部分如何预防胆结石
如何预防胆结石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尤其在20~25岁的年龄段发病率高。胆结石病还有一个特点是“重女轻男”,据有关资料统计,女性胆结石的发病率是男性的 2~4倍。胆结石的形成与不良生活习惯关系密切,常见的原因有喜静少动、身体肥胖、饮食过量、不吃早餐等,多孕多产的妇女更容易患胆结石。
预防胆结石首先应注意饮食调节,饮食要多样化。生冷、油腻、高蛋白、刺激性食物及烈酒等容易使胆汁淤积,应该少食。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蔬果、鱼类及海产类食物则有助于清胆利湿、溶解结石,应该适当多吃。
另外,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按时吃早餐、避免发胖、减少妊娠次数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暴饮暴食和大量饮酒会引发急性胰腺炎
如果在一餐中摄入大量的蛋白质或脂肪,胰腺就会受到刺激并急速分泌大量的胰液,如果胰管一时无法将过多的胰液送到十二指肠,尤其当胰管不太通畅时,胰液就开始泛滥,倒流入胰腺。
当饮酒过量时,酒精除了刺激胰液分泌外,还会使胰液进入十二指肠的入口变窄,阻碍胰液进入十二指肠,此时就加重了胰液倒流入胰腺的状况。
一旦大量胰液倒流回胰腺中,胰腺中胰蛋白酶抑制物的数量就不足以抑制胰液中全部胰蛋白酶原活化,结果引起链式反应,很快所有酶原都被激活,开始进行胰腺的自身消化,引起急性胰腺炎发作。严重者在数小时后即死亡,轻者也会对胰腺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
由此可见,暴饮暴食和大量饮酒不仅不利于胃肠健康,还可能引发致命的胰腺炎。
如何预防糖尿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劳动强度减小,应激状态增多,世界各地糖尿病发病率也逐年递增。糖尿病主要是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因此预防糖尿病要从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开始。
● 预防和控制肥胖。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肥胖的人,尤其是伴有高血压的肥胖者,只要减轻体重就能降低糖尿病发生的几率。应严格限制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蔬果,防止能量的过分摄取。
● 膳食平衡。首先要调节饮食,避免能量的过多摄入。可用复合碳水化合物(粗粮、杂粮等)取代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精粮、西点等)。膳食纤维有益于控制血糖,因此富含纤维素的天然食品如谷类、水果、蔬菜应该列为首选。其次应减少饱和脂肪酸(肥肉、荤油等)的摄入,胆固醇高说明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有糖尿病家族史且胆固醇高的人尤应注意避免饱和脂肪酸的过多摄入。
● 加强体育锻炼。经常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减轻体重,增强心血管的功能,从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 戒除不良嗜好。吸烟和饮酒都会诱发和加重糖尿病,因此应戒烟戒酒。
《图解人体使用手册》 第二部分鼻子的内外部构造
第二章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是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的总称。呼吸系统的机能主要是与外界的进行气体交换,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完成气体吐故纳新。
呼吸系统由传送气体的呼吸道和进行气体交换的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鼻腔、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鼻是呼吸系统的门户,咽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同通路,喉是呼吸道上部最狭窄的部分,不仅是呼吸通道,也是一个发音器官。我们常说的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指鼻、咽、喉等部位的感染性炎症。
鼻
呼吸道的入口,有净化空气、调节温度与湿度、辨别气味等功能
鼻子位于人脸部的正中央,从外侧看得到的部分称为外鼻。若从两眼之间的鼻梁处开始向下触摸,上方是较硬的骨骼,下方摸起来较柔软的是可以移动的软骨。
从鼻孔(鼻子的入口)到鼻子中长有鼻毛的部位,称为鼻前庭。它以鼻阈为界,再往内部即是鼻腔。鼻中隔位于鼻孔正中央,是由软骨构成的柱状结构,将鼻腔由外到内分为左右两侧。
鼻前庭属于皮肤的一部分,和人体其他部位的皮肤一样,也有汗腺与皮脂腺,鼻腔内则由黏膜覆盖。鼻腔的构造比较复杂,两侧有被称为鼻甲的突起。鼻甲由上而下分别是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各鼻甲的下方形成鼻道,供空气进出之用。鼻道(上中下鼻道)通往鼻窦(鼻腔侧壁上的四个空洞被称为鼻窦),而鼻腔的最深处则与咽喉相通。
鼻子的内外部构造
内部构造很精密
《图解人体使用手册》 第二部分鼻腔与鼻窦
外鼻
鼻根处有坚硬的鼻骨,鼻尖处则由软骨构成,从左右两侧支撑鼻尖,并形成可让空气进入的鼻孔。外鼻为脸部的皮肤所覆盖,从鼻尖至鼻翼有皮脂腺分布。
鼻腔与鼻窦
鼻窦是分布在鼻腔周围的一些含气的空腔,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与蝶窦共4对,左右对称。鼻窦在发声时起共鸣作用,也能协助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由于鼻腔和鼻窦的黏膜是延续的,所以鼻腔炎症会引起鼻窦发炎。
鼻中隔
鼻中隔表面为黏膜所覆盖,当中有许多血管通过。特别是与鼻前庭相近的易出血区,微血管密集,特别容易出血。80%的流鼻血情况是这一部位出血导致。
嗅觉
感觉气味信号,传送至大脑皮质
鼻腔中感受气味的并非是整个鼻黏膜,而只是位于鼻腔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