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5437-最后的圣殿骑士 >

第4节

5437-最后的圣殿骑士-第4节

小说: 5437-最后的圣殿骑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受惊不小,”阿帕罗答道。“丢了颜面,比屁股上的疼痛还难受。”    
    “马上要选举了,倒是成了好事。要是白白浪费了这皮肉之苦,倒是可惜了。”赖利四下环顾,似乎还是难以想像自己所立之处在不久前刚发生的惨剧。“路障检查有什么收获吗?”    
    在周围半径为十个街区的范围内和进出曼哈顿的所有桥梁和隧道口都被设置了路障,以便检查来往的车辆。    
    “一无所获。这些家伙都是行家老手。他们不会干等着坐出租车开溜的。”    
    赖利点点头。是行家。策划得很好。    
    真是棒极了。    
    好像那种业余的小打小闹往往成不了什么气候。其实也只需上几次飞行课程,或是弄一辆卡车装满化学炸药,再加上一个自杀袭击者,那种精神不正常的家伙——而这一切都是不难搞到手的。    
    他默默地望着眼前的劫后惨相,心里升起一股难言的愤怒。那种疯狂的滥杀无辜,那种事先毫无征兆的暴行,总是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然而,今晚的犯罪现场却有点怪——甚至让他感到颇为茫然。他身在现场,却有种奇怪的隔阂感。他和他的同事们这些年来也接触过不少奇异和重大的犯罪案子,可眼前这桩案子实在是太离奇了,让人难以理解。他觉得自己仿佛在马戏演出大篷外逛荡,被场外一些花哨的小表演迷住了,反而没去观赏精彩的大戏。这种场外的小把戏会让人分神,他也为之觉得烦恼,却还是对它颇有好感。    
    作为分局负责国内反恐组的头,他一接到报警电话就猜想到此次袭击是属于自己管辖范畴内的事了。他并不在意这次又要动上一番脑筋,去协调大批联邦调查局特工和警方人员的配合工作,还有分析师、实验室技术员、心理学家、摄影师及其他各方各面的一大堆事。这些事也是他一直愿意接手干的。    
    他总是觉得自己能干出些名堂来的。    
    不,是要把这些名堂干出来。他会做到的。    
    他是在圣母马利亚法学院读书的岁月里逐渐悟到这一道理的。赖利感到这世上真有许多事是不合情理的——他十岁时,他父亲即去世了,这一令他痛心的事实证实了他的想法——他想要有所作为,改变这种状态,即使不是为他自己,至少也能让别人从中受益。他在撰写一篇涉及种族犯罪案的论文期间,参加了一个在泰雷霍特区举行的白种人优越主义者的聚会,这种想法就再也难以被抹去了。这次聚会对赖利震动极大。他感到自己亲眼目睹了罪恶的骚动,觉得要想与之斗争,就迫切地需要好好了解它。    
    他最初的计划未能如愿以偿。他凭着一腔热血,决定去当一名海军航空飞行员。他觉得驾驶着银色的战机在蓝天翱翔,铲除这世上的罪恶,真是件十分快意的事。幸运的是,他还真是海军想要招募的人。不幸的是,海军的人希望他另有用途。他们并不缺少上好的飞行员,他们更需要的是律师。招募官想尽办法让他同意去法官大队,而赖利也为之动心过一阵,但最终还是没接受。他回到原先的生活轨迹上,专心准备通过印第安纳州的律师资格考试。    
    一次在一家旧书店的偶然经历再次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而这次是真的让他踏上了一条新的路。他在一家旧书店里遇见了一位已退休的联邦调查局特工人员,这位特工向他热情地介绍了联邦调查局的情况,并鼓励他去申请加入。他听从了建议,在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后马上申请加入了联邦调查局。他母亲对他读了七年大学,结果去从事被她称作“一个扎眼的警察”的行当并不怎么乐意,但赖利却知道这份工作正合他的口味。    
    刚开始时,他在芝加哥分局干了不到一年,在抢劫和贩毒组里干些日常的巡街活。在1993年2月26日,一切又变了。在那天,世贸中心的停车场里发生了炸弹爆炸,有六人丧生,一千多人受伤。罪犯原先策划想炸塌一座塔楼,让其倒塌砸向另一座塔楼,同时释放化学毒气。但罪犯受经费缺乏的限制,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他们没钱买足够的化学毒气罐,与炸弹捆绑在一起作案;此外,那颗炸弹也偏小,难以达到目的,而且放置的位置也不对,被炸的柱子并不是最为至关重要的承重柱。    
    那次恐怖袭击虽未能达到预期的罪恶目的,却对人们敲响了警钟。这次袭击表明,只要有一小伙普普通通、层次不高的恐怖分子,加上很有限的资金或资源,就能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于是情报部门急速行动起来,重新调派资源来应对这一新的威胁。    
    就这样,赖利在加入局里不到一年时被抽调到了纽约分局。纽约分局历来被认为是最差劲的工作地点,因为纽约的生活费用很高,交通又成问题,要想住得稍微宽敞些就得远离市区。但这座城市却充满了其他地方所没有的魅力,因而一直是大多数新加入局里的毛头特工心仪的理想之地。赖利被调往纽约去时,正是这么个初生的牛犊。    
    现在,他已经不再是当年那种充满新奇感的毛头特工了。    
    他四下环顾,心里明白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他的生活就要围着这些乱糟糟的东西转了。他默默记住要在明天一早给布拉格神甫打个电话,对他说自己无法参加棒球练习了。他对此心里很难受;他不愿让一起打球的孩子们感到失望,要是有什么事是他不愿意因自己的工作而受到影响的,那就是在星期天去公园打球了。这个星期天他很可能也会在公园里,只不过可能是为了其他无奈的原因去的。    
    “要进去看看吗?”阿帕罗问道。    
    “好的,”赖利耸耸肩答道,一边又快速望了一眼四周那凌乱的场地。


《最后的圣殿骑士》 第一部分《最后的圣殿骑士》 第五章

        
    赖利随着阿帕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避让开满地的破损物件,他看见了馆里一片狼藉、惨不忍睹的景象。    
    无价之宝的文物被抛撒一地,大部分受损严重,无法修复了。馆里没有拉起黄黑双色警戒线,整个场地都是犯罪现场。博物馆内大厅的地上到处是破碎的物品,大理石碎块、玻璃碎片、斑斑血迹,这些都成了犯罪现场勘察人员的取证对象。这些物证都可能提供一定的线索,但也可能所有这一切最终都无法指证任何结论。    
    赖利匆忙地望了望那十几个身穿白色犯罪现场勘察制服的警员,他们此时正在有条不紊地仔细察看、收集证物。在今晚,他们还得到了联邦调查局证据组人员的支援。赖利在心里回顾了一遍目前已知的情况。这伙人一共是四个,都是骑着马作案的。有五人丧生,三个是警察,一个警卫,还有一个市民。另有四个警察和十几个市民遭枪击受伤,其中二人伤势严重。有不少平民被飞溅的玻璃碎片划伤,更多的人在撞击跌倒中受伤。受惊吓刺激的人更是难以计数,够心理咨询师整天整夜忙上几个月的了。    
    在走道的那一边,常务局长助理汤姆·詹森正在与第十九管区的细高个子警长交谈着。他们是在争论管辖权的问题,但这只是程序性问题。这案子有梵蒂冈的背景,所发生的事又显然可能涉及到恐怖分子,这调查的控制权将会迅速从纽约市警局转移到联邦调查局手里。这种解决办法是在几年前由这两家部门达成的共识,即要拘捕某人时,均由纽约市警局公开出面,无论实际实施拘捕的是哪个部门。只有在案子进入法庭程序时,联邦调查局才会露脸,对外宣布的理由是协助法庭对嫌疑人定罪。然而,切实合理的合作中也时常会受到部门自我中心阴影的干扰,今晚看来就是这种情况。    
    阿帕罗向一个赖利不认识的人打着招呼,把赖利介绍给那个人,他是史蒂夫·巴钦斯基警探。    
    “史蒂夫很高兴先帮我们一把,让头儿们去比身板,争高低吧,”阿帕罗说道,一边朝那边他们两家仍在争论不休的上司点点头。    
    “告诉我你们需要我做些什么,”巴钦斯基说道。“我与你们一样,真心希望把那些畜生尽快抓到。”    
    这么个开头真是不错,赖利内心暗暗高兴,对这个长相看似愚钝的警探微微一笑。“让手下人四下打听消息,这是我们目前最需要的。”他说道。“你们是既有人手,又有门道。”    
    “我们已经布置下去了。我还会从中央公园管区警局借调些人手,这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巴钦斯基答应道。与第十九管区相邻的是中央公园管区,骑警巡逻是他们的日常工作。赖利心头一动,暗忖这里面不知是否有关联,他心里记着以后有空要查一下。    
    “我们还会需要一些人手帮忙,参加证人取证工作,”赖利对警探说道。    
    “是呀,我们的人全都扑上去做证人取证工作了,”阿帕罗接口说道,他朝大旋转梯那边指了指。那儿的大部分房间都被临时用作了证人询问室。    
    赖利向那边望去,看见特工阿米莉亚·盖恩斯正从楼梯上往下走,詹森让这个相貌惹眼、自视甚高的红头发女人负责证人取证工作。这样做也自有道理,人人应该都会愿意与阿米莉亚·盖恩斯多攀谈几句的。在她身后是个金发女子,手里抱着一个长相可说是她的翻版的小女孩。是她的女儿吧,赖利猜想道。那小女孩似乎睡熟了。    
    赖利又看了看那金发女子的脸。一般来说,与迷人的阿米莉亚站在一起,其他女人总会黯然失色的。    
    可这个女人是例外。    
    即使是处在她目前这么个状态,这个女人身上仍然有着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她在低头望着脚下,生怕磕碰时,目光在一瞬间与赖利的目光相遇了。不管她是什么人,她看来是受惊不小。    
    赖利看着她艰难地在满地破损的物件中穿行,往门口走去。她身后紧跟着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两人的长相隐约有些相像。她们一起走出了博物馆。    
    赖利转回身子,收起思绪。“这最初的大量取证工作都是浪费时间,但我们仍然得走完这一程序,与每个人交谈。真是没有办法的事。”    
    “这次可能更是白费时间。这整个过程全都被录了像,”巴钦斯基指着一只闭路电视摄像头说道,接着又指了指另一个摄像头。那是博物馆警卫系统的一部分。“更甭说外面还有电视转播人马拍到的大量镜头。”    
    赖利凭经验知道,高科技警卫措施对付高科技犯罪活动还管用,但没有一件是针对低科技马背大盗设计的。“好的,”他点头说道。“我会调用这些带子的。”


《最后的圣殿骑士》 第一部分《最后的圣殿骑士》 第六章(1)

    梵蒂冈中心地区的一幢房子里,大主教莫罗·布鲁格农坐在一张桃花心木桌子边,屋子的内顶很高,围着桌子坐着其他一些主教,布鲁格农端详着四周他的那些同胞。布鲁格农是在场的唯一一位红衣大主教,地位要比其他主教高些,但他故意没坐在桌首。他喜欢在这种场合保持一种民主的氛围,当然他也知道众人都对他敬重有加。他知道众人对他马首是瞻,他也接受这种礼遇,但并非傲然受之,而是在务实中自然形成的。群龙无首是万事难成的。    
    眼前事态严重,不是某个领袖或是什么团体能应付得了的。那是要布鲁格农亲自操办对付的。对于这一点,在他从新闻中获悉展览会遭抢劫之时起,他就清楚地意识到了。展览会遭抢的消息已经沸沸扬扬传遍了全球。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帕斯奈尔·里恩兹主教的身上。他是在座这些人中最年轻的,虽是个副主教,却是布鲁格农的心腹。像端坐在桌边的其他人一样,里恩兹一言不发,埋头在看面前的报告。他抬起头,看着布鲁格农。这个年轻人,像往常一样,脸色苍白,神情专注,此时轻轻咳了一声。    
    “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有人问道。“竟然会在纽约市中心发生这种事?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他摇着头,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真是迂腐得可笑,布鲁格农心里想道。在纽约,任何事都可能发生。难道世贸中心遭到恐怖袭击还不足以证明这一点吗?    
    “所幸的是大主教没有受到伤害,”另一个主教低沉地说道。    
    “看来抢匪逃脱了。现在还不清楚是谁在幕后指使这种……罪恶的事?”另一个嗓音说道。    
    “那是个充满罪犯的国家。乱七八糟的电视节目和宣扬暴力的影视节目滋生了一批疯子,”另一个嗓音答道。“他们那儿的监狱几年前就人满为患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