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用书公共基础知识标准化 >

第21节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用书公共基础知识标准化-第2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奴役,成为自然界、社会和自身的主人的社会状态    
    B人们已经获得了自由的社会主义社会    
    C人们受盲目必然性支配,受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奴役的社会状态    
    D人人自由平等的原始社会状态    
    41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42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人们()。    
    A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改造自然和社会    
    43人类社会的变化是()。    
    A不断进步的,越来越高级B不断倒退的,会出现“世界末日”    
    C循环往复的,周而复始D没有规律的,前景不可预料    
    44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A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B继承他人创造的知识    
    C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D科学家之间的合理分工    
    45“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唯心主义宿命论观点    
    46社会心理是()。    
    A一定环境中的人群的群体意识B思想体系的根源    
    C对社会存在的低级的反映形式D系统的、普遍的、稳定的社会意识    
    47一切国家都代表()。    
    A少数剥削阶级利益B全体社会成员利益    
    C统治阶级利益D劳动人民利益    
    4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    
    49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据是()。    
    A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B上层建筑的变革    
    C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D社会革命    
    50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D劳动者    
    51党的群众观点的实质在于坚信()。    
    A群众运动都是合理的B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C群众都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D群众的意见总是正确的    
    5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分析方法是()。    
    A分析一切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    
    B分析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各种现象的基本方法    
    C分析一切经济现象的基本方法    
    D分析一切带有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性质的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    
    53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阶级斗争规律    
    54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55生产力是人们()。    
    A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B征服自然的能力    
    C掌握知识的能力D解决人际关系的能力    
    56地理环境是()。    
    A划分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形态的依据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C社会制度变更的决定力量    
    D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57一定社会上层建筑所包括的内容()。    
    A是一切阶级的意识形态    
    B只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    
    C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意识形态及与此相应的各种制度、设施的总和    
    D只是国家政权及其设施、组织的总和    
    58阶级的划分()。    
    A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B惟一的根据是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    
    C最根本的是根据取得社会财富的不同方式    
    D主要是根据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作用不同    
    5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A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能动性    
    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C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在发展步调上的不平衡性    
    D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制约性    
    60历史循环论的特点主要在于()。    
    A否认社会的运动变化B否认因果联系    
    C否认社会变化具有一定的秩序D用机械循环的观点看待历史    
    61反动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是由于它()。    
    A不具有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能动性B具有内在的不协调性    
    C具有落后于社会存在的滞后性D具有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62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    
    A抽象思维B直立行走C手工分工D制造劳动工具    
    63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发展水平。    
    A政治思想的B科学技术C文化传统的继承D生产力    
    64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指通过改革()。    
    A根本变革社会经济制度B根本变革社会政治制度    
    C同一切传统观点彻底决裂D改变社会经济体制    
    65区分不同性质国家的根据是()。    
    A政权的组织形式B是否存在着民主    
    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66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应根据他()。    
    A对社会的贡献B能力大小    
    C社会地位的高低D拥有的金钱财富    
    67()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人民群众B社会基本矛盾C政党D阶级斗争    
    68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    
    C经济基础的发展D上层建筑的发展    
    69生产方式是()。    
    A人和物的统一B社会和自然的统一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70()是划分阶级的依据。    
    A人数B收入    
    C权力D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71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问题。    
    A经济B国家政权    
    C生产力D上层建筑    
    72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在思想领域里处于统治地位,最根本原因是()。    
    A他们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B他们在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    
    C他们掌握了宣传机器D他们控制了大多数知识分子    
    73社会意识形态是指()。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不同层次的社会意识的总和    
    C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    
    D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    
    7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    
    ①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熟    
    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不符合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注定要失败    
    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75在下列关于顺境与逆境的论述中,能够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的是()。    
    A顺境、逆境都只是一种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B逆境对青年人成长最为有利    
    C顺境绝对不能造就强者    
    D无论是顺境或是逆境对人的成才都无关系    
    7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自然前提是()。    
    A全部自然界B生产方式    
    C生产力D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77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    
    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78群体意识是()。    
    A个人意识的总和    
    B群体的自我意识和群体与社会关系的意识    
    C是固定不变的    
    D阶级意识    
    79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是否起促进作用,取决于()。    
    A它是否适合于各种经济制度的需要    
    B它是否能有效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C它是否能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它所维护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80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A对人们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的B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的    
    C对社会制度的决定性作用来实现的D对人的身体素质的影响来实现的    
    8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    
    A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    
    B生产力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决定因素    
    C生产力是自然关系,所以决定社会关系    
    D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    
    82人类同动物界的根本区别在于()。    
    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    
    B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无宗教信仰    
    C人类能制造工具,动物不能制造工具    
    D人类有道德观念,动物无道德观念    
    83社会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区别就在于()。    
    A是否反映社会存在B是否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是对特定经济基础的反映D是否是思想体系    
    84在下列社会心理中,最稳定的是()。    
    A阶级心理B阶层心理C团体心理D民族心理    
    85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科学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    
    86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指()。    
    A劳动群众B菌类生物C绿色植物D食草动物    
    87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    
    88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往往不同步,这表明()。    
    A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无关    
    C社会意识具有完全的独立性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89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A地理环境B生产关系C生产劳动D社会意识    
    90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这种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马克思主义哲学D历史唯心主义    
    91社会革命客观形势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A经济落后,民不聊生B政治腐败,不断发生动乱    
    C社会矛盾激化,形成全国性危机D革命政党的成立,提出革命纲领    
    92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A通过生产发展水平表现出来B通过社会心理表现出来    
    C通过社会制度表现出来D通过社会革命表现出来    
    93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决定于()。    
    A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    
    C它是否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D它是否有利于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94社会形态的确切含义是指()。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C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社会中各因素的总和    
    95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科学家发现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逐渐减少。南极、北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