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用书公共基础知识标准化-第2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奴役,成为自然界、社会和自身的主人的社会状态
B人们已经获得了自由的社会主义社会
C人们受盲目必然性支配,受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奴役的社会状态
D人人自由平等的原始社会状态
41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42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人们()。
A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改造自然和社会
43人类社会的变化是()。
A不断进步的,越来越高级B不断倒退的,会出现“世界末日”
C循环往复的,周而复始D没有规律的,前景不可预料
44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A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B继承他人创造的知识
C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D科学家之间的合理分工
45“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唯心主义宿命论观点
46社会心理是()。
A一定环境中的人群的群体意识B思想体系的根源
C对社会存在的低级的反映形式D系统的、普遍的、稳定的社会意识
47一切国家都代表()。
A少数剥削阶级利益B全体社会成员利益
C统治阶级利益D劳动人民利益
4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
49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据是()。
A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B上层建筑的变革
C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D社会革命
50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D劳动者
51党的群众观点的实质在于坚信()。
A群众运动都是合理的B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C群众都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D群众的意见总是正确的
5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分析方法是()。
A分析一切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
B分析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各种现象的基本方法
C分析一切经济现象的基本方法
D分析一切带有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性质的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
53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阶级斗争规律
54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55生产力是人们()。
A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B征服自然的能力
C掌握知识的能力D解决人际关系的能力
56地理环境是()。
A划分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形态的依据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C社会制度变更的决定力量
D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57一定社会上层建筑所包括的内容()。
A是一切阶级的意识形态
B只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
C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意识形态及与此相应的各种制度、设施的总和
D只是国家政权及其设施、组织的总和
58阶级的划分()。
A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B惟一的根据是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
C最根本的是根据取得社会财富的不同方式
D主要是根据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作用不同
5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A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能动性
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C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在发展步调上的不平衡性
D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制约性
60历史循环论的特点主要在于()。
A否认社会的运动变化B否认因果联系
C否认社会变化具有一定的秩序D用机械循环的观点看待历史
61反动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是由于它()。
A不具有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能动性B具有内在的不协调性
C具有落后于社会存在的滞后性D具有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62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
A抽象思维B直立行走C手工分工D制造劳动工具
63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发展水平。
A政治思想的B科学技术C文化传统的继承D生产力
64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指通过改革()。
A根本变革社会经济制度B根本变革社会政治制度
C同一切传统观点彻底决裂D改变社会经济体制
65区分不同性质国家的根据是()。
A政权的组织形式B是否存在着民主
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66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应根据他()。
A对社会的贡献B能力大小
C社会地位的高低D拥有的金钱财富
67()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人民群众B社会基本矛盾C政党D阶级斗争
68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
C经济基础的发展D上层建筑的发展
69生产方式是()。
A人和物的统一B社会和自然的统一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70()是划分阶级的依据。
A人数B收入
C权力D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71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问题。
A经济B国家政权
C生产力D上层建筑
72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在思想领域里处于统治地位,最根本原因是()。
A他们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B他们在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
C他们掌握了宣传机器D他们控制了大多数知识分子
73社会意识形态是指()。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不同层次的社会意识的总和
C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
D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
7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
①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熟
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不符合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注定要失败
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75在下列关于顺境与逆境的论述中,能够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的是()。
A顺境、逆境都只是一种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B逆境对青年人成长最为有利
C顺境绝对不能造就强者
D无论是顺境或是逆境对人的成才都无关系
7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自然前提是()。
A全部自然界B生产方式
C生产力D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77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
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78群体意识是()。
A个人意识的总和
B群体的自我意识和群体与社会关系的意识
C是固定不变的
D阶级意识
79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是否起促进作用,取决于()。
A它是否适合于各种经济制度的需要
B它是否能有效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C它是否能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它所维护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80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A对人们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的B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的
C对社会制度的决定性作用来实现的D对人的身体素质的影响来实现的
8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
A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
B生产力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决定因素
C生产力是自然关系,所以决定社会关系
D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
82人类同动物界的根本区别在于()。
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
B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无宗教信仰
C人类能制造工具,动物不能制造工具
D人类有道德观念,动物无道德观念
83社会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区别就在于()。
A是否反映社会存在B是否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是对特定经济基础的反映D是否是思想体系
84在下列社会心理中,最稳定的是()。
A阶级心理B阶层心理C团体心理D民族心理
85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科学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
86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指()。
A劳动群众B菌类生物C绿色植物D食草动物
87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
88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往往不同步,这表明()。
A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无关
C社会意识具有完全的独立性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89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A地理环境B生产关系C生产劳动D社会意识
90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这种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马克思主义哲学D历史唯心主义
91社会革命客观形势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A经济落后,民不聊生B政治腐败,不断发生动乱
C社会矛盾激化,形成全国性危机D革命政党的成立,提出革命纲领
92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A通过生产发展水平表现出来B通过社会心理表现出来
C通过社会制度表现出来D通过社会革命表现出来
93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决定于()。
A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
C它是否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D它是否有利于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94社会形态的确切含义是指()。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C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社会中各因素的总和
95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科学家发现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逐渐减少。南极、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