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用书公共基础知识标准化-第1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映形式属于()。
A感觉B知觉C表象D概念
22谬误与真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谬误()。
A永远也不能变为真理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真理
C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D包含在相对真理之中的
23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实践的效果定是非
24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A科学家和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25“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
A辩证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26“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27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日益增长B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
C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D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28真理一元论就是指对于一个确定的对象()。
A只能有一种认识B正确的认识只能一次获取
C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D用同一种方法获得的认识
29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
A理性认识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C理性认识是绝对的,感性认识是相对的
D理性认识是与经验无关的人的抽象思维的产物,感性认识只是人本能的反映
30认识主体是指()。
A有生命有感觉能力的人B从事一定活动的人
C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D具有主观思想的人
31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32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A教条主义B二元论C经验论D诡辩论
3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A感性材料B认识能动性
C社会实践D客观规律
34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A客观真理B客观事实
C客观规律D社会实践
35承认“人类的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性”是()。
A相对主义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怀疑论的观点
36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一切认识论是非科学的根本原因是()。
A不懂得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B否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37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说明()。
A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实践标准并不可靠
C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D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38实践最本质的特征是()。
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主观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
39把真理归结为多数人公认的观点,其性质是()。
A辩证法的B折中主义的C唯物主义的D多元论的
40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
A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
C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D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
41在认识中坚持反映论的原则()。
A是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4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根本观点告诉我们()。
A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直接经验B必须事事学习直接经验
C无需学习间接经验D一个人的知识大量来自直接经验
43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再实践D抽象、具体、再抽象
44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A把感觉作为认识的起点B把科学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C指出本质与现象的统一D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45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A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感性认识的作用
B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理性认识的作用
C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同起来
D认为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46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B真理的客观性
C真理的辩证法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47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B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物
C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D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48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要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也必须认清当代中国的国情。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深刻
49马克思说:“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说明()。
A理论对实践有能动作用B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
C理论比实践更重要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0“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个原理完全一致?()
A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B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C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D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51“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B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C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D理论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2解放后,我国按照李四光的学说勘探石油,在所谓“贫油” 的中国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储藏,而在人口问题上对马寅初的理论却长期未予重视,以致人口增长得过多、过快,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很大困难。这说明()。
A真理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只有实践才是认识的来源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只有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3据文献记载,在印度曾多次发现小孩被母狼叼走,并在狼群中长大的事例。这些“狼孩”有的虽已七八岁,甚至十几岁,但都不会说话,不会思维。这类事例表明()。
A狼孩的脑子天生就是笨的,不聪明的
B狼孩的脑子不是人脑
C狼孩的脑子虽是人脑,但思维不一定是人脑的机能
D狼孩没有社会实践,所以不可能产生思维
54科学理论之所以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确定事物前进的方向,是因为()
A它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B它综合了前人的成果,有着丰富的内容
C它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D它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知识体系
5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因为()。
A感性认识是零散的、片面的、不可靠的,理性认识才是系统的、全面的、可靠的
B感性认识只反映个别事物的表面现象,只有理性认识才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是对事物更深刻、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
C感性认识阻碍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只有理性认识才能达到真理,指导人们的行动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
B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57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B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
C一切创造性的活动D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58实践是指()。
A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B人们的本能活动
C精神性的活动D适应环境的活动
59认识的本质是()。
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
60真理是()。
A经过经验检验的认识B符合逻辑、清楚明白的主观认识
C指一切具有意义的认识D同客观世界相符合的认识
二、多项选择题
1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
A知行不可分割B知行合一C知行相互促进D行先知后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
A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基础B实事求是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基础
C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3理性认识的形式包括()。
A概念B判断C推理D假说
4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反映论B能动的反映论C先验论D可知论
5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包括()。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互相转化关系
6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
A经验主义B唯理论C经验论D教条主义
7在认识事物及其关系时,形而上学的态度是()。
A同一就是不包含差别的同一B对立就是绝对的对立
C有同一就不能有对立D有对立就不能有同一
8人们把握真理的能力要受到()。
A所处历史条件的制约B实践水平的制约
C社会地位、阶级地位的制约D自身的经验、知识水平的制约
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强调()。
A人们在改造世界活动中认识世界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认识有能动性,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10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1实践作为认识发展的动力,是由于它()。
A给认识提出新课题
B给回答新问题提供必要的经验材料
C给人们认识事物不断提供观察和研究的手段
D推动着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
1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