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历代十九名后-第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隋朝建立之后,隋文帝就开始改革官仪,并大力地整顿朝纲,一心想要建立一个圣明繁华的新朝。而独孤皇后作为隋文帝杨坚的贤内助,目光也同样深远,她明白后宫家事处理得是否得当,对隋文帝治理国家有重大的影响。因而,她当了皇后之后,并不安心于享受母仪天下的荣华富贵,却开始了自己严治后官的计划。独孤皇后的这一做法有很多显著的表现。
对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竭力地加深与隋文帝之间的感情,并与隋文帝约定两人互相忠贞。
独孤皇后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加深自己与丈夫之间的感情,才能够使隋文帝不被别的美色所诱惑,从而专心于朝政,所以,她凭借自己的柔情,体贴照顾隋文帝,丝毫也不敢懈怠。每天早上天亮上朝之前,独孤皇后都会细心地侍候隋文帝洗漱穿戴,然后和他同坐一辆车到朝阁去。隋文帝上朝的时候,她就在殿下静静地等候着,一直等到散朝之后,才又同隋文帝一起乘坐车辇返回到内宫,小心翼翼地服侍隋文帝的饮食起居。就这样,独孤皇后事必躬亲,不厌其烦地坚持着,日复一日。也正是这样,隋文帝杨坚就从不敢怠慢朝政,每天上朝退朝的时间都很严谨。不但如此,独孤皇后还不顾自己皇后的身份,亲自过问丈夫的衣食,小到隋文帝每一顿饭的食谱,每天具体的装束等,这些事她都要亲自过问,并妥善安置,使隋文帝能够全力以赴地处理朝廷的政务,而不必为后宫的饮食起居操心。此外,独孤皇后还常常与隋文帝一起回忆往年的情谊,细述夫妻多年来的恩爱,努力通过这些感情上的因素来牢固地牵系住隋文帝的心。
独孤皇后还很注重双方感情的专一性,她曾经与隋文帝约定,要求两人一生都要矢志相爱,永不变心,要求隋文帝不能与别的女子生孩子,这一点在古代的后妃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隋文帝也马上答应了与她的誓约,文帝在事后还常常拿这件事情向大臣们夸耀。隋文帝有五子,都是独孤皇后所生的。此外,独孤皇后之所以限制文帝与别的女子生孩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就是提防异母之子夺位争权的事情发生。这在历朝历代的宫廷斗争中都是存在的,所以独孤皇后的这个考虑不无道理。隋文帝杨坚也常这么认为,他对臣下说道:“朕旁无姬侍,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岂若前代,多诸内宠。”
隋朝建立之后,隋文帝全力以赴地致力于国家大事,也没有更多的精力眷顾后宫,贤慧干练的独孤皇后为他所做的这些事情,也正与他的朝政改革密切配合,因而隋文帝也十分地支持。
对后宫嫔妃南朝陈的亡国在独孤皇后看来就是由于女色所诱。陈后主不思进取,一味沉浸于张丽华的美色,最终亡国,落了个阶下囚的下场,这些对独孤皇后来说都是记忆犹新的事情。红颜祸水,如何不再重蹈陈亡国的覆辙,保住隋朝廷的长治久安,独孤皇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坚决杜绝后宫的内讧以及争宠。
她说服了隋文帝给自己以整饬后宫的大权,开始了大力的整治。她废除了以往惯有的三妃六嫔的旧例,提倡简朴的生活,不但禁止后宫中的那些女子们穿华丽的服饰,禁止她们有艳丽的妆饰,同时对她们的言行举止也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独孤皇后命令,嫔妃们不得随意地亲近皇帝。整个后宫就都处在独孤皇后的把持之下了,一时间,后宫里一片肃杀。后宫中的嫔妃们众多,而且对独孤皇后的这个做法心中十分不满,但是却都惧于独孤皇后至高的地位和强硬的手腕,即使心中不快,也多数不敢不服从命令。
虽然隋文帝出于对国政大事的考虑,对独孤皇后严治内宫的种种制度表示认可和服从,但是自古以来皇帝嫔妃众多的惯例对他的影响也是很深的,时间久了之后,尤其是随着国家政局的渐趋平静,隋文帝也开始对独孤皇后的清规戒律厌烦起来。开皇二十一年秋,独孤皇后偶感小恙,在中宫调养,隋文帝退朝之后,就带着一个小太监来到宫中的后花园纳凉。隋文帝走到仁寿宫的时候,听到长廊的尽头有人唱歌,歌声唱道:“金井落梧桐,茱萸烧殿红;君王爱秋色,徘徊仁寿宫。”隋文帝马上就察觉出了歌词中的隐含意义。“君王爱秋色”一句分明是对隋文帝专情于已近秋岁之年的独孤皇后,而对其他嫔妃毫无眷顾的怨愤之意,可见是即兴创作的。文帝听了很有感触,想起独孤皇后病在中宫,于是就来了兴致,循声寻去,只见唱歌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美貌少女。文帝上前询问,那个少女就把自己的身世详细地说了说。原来她是旧时叛官尉迟的孙女,尉迟发动叛乱被镇压之后,她就随着家中的女眷一起被没收充为后宫的宫女了。文帝对她很是同情,而且由于长年埋头于枯燥繁重的国事中,身边又被独孤皇后守得很严,文帝已经感到有些乏味,这次看到尉迟氏,心中不由得产生了兴致,于是当天晚上就留宿在了仁寿宫,与尉迟氏同寝。第二天早上隋文帝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超过了平时上朝的时间。但是,隋文帝依旧命人准备车马,匆匆起身赶往朝阁,处理政事。
第九部分帝王家的“河东狮”(2)
独孤皇后见隋文帝一夜未归,心里很是疑惑,又听说文帝早朝没有准时到达,就更加生疑,于是就不顾自己病体未愈,一大早抱病带着一群宫女赶往仁寿宫。仁寿宫的宫女素日也都知道独孤皇后的威严,谁也不敢阻拦,任皇后和众宫女直闯入内室。独孤皇后命手下宫女把尉迟氏从床上捉起来,严厉地斥责她说:“你竟敢施展狐媚伎俩蛊惑君心,乱我宫中雅化,绝不能容你偷生!”当即就下令把尉迟氏乱棍打死了。
隋文帝退朝之后,忽然闻听仁寿宫中尉迟氏被独孤皇后处死,顿觉失意之极,心中很是郁郁,觉得独孤皇后管得太宽,自己堂堂一朝天子却保护不了一个女子!但是又碍于独孤皇后的面子,不好发作,于是就拂袖而起,骑上一匹骏马,跑到了深山中的一所寺庙中躲了起来。众大臣闻讯,忙在太监的带领下寻到寺中。两位最亲近的大臣高、杨素对隋文帝更是扣马苦谏,恳请他回宫。隋文帝泪流满面,叹息说:“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两个大臣苦苦劝解,高说道:“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但是隋文帝依旧不愿回宫,在山中驻马良久。众大臣一再劝解,直到半夜,隋文帝才只好返回宫中。
独孤皇后也觉得自己这件事情做得太过分,于是就带领宫女们在宫门里苦苦守候,等待隋文帝回来。一直等到半夜的时候,隋文帝才和众大臣回宫来了,独孤皇后流着眼泪叩拜隋文帝,表示悔过。隋文帝依旧余怒未消,盛怒之下本想下诏废去独孤皇后,但是念及夫妻两人早年的患难之情,又想独孤皇后此举无非也是为了能使自己勤政爱民,不致因为贪恋后宫美色而误国,于是也就不深加责罚了。再加上高、杨素和众大臣从旁劝解,隋文帝也就不再计较了,和独孤皇后设宴共饮,和好如初。此后,独孤皇后也明显地有所收敛,不再过分干涉隋文帝的一举一动。
对朝中大臣独孤皇后不但严治后宫,而且为了国家的利益,她还竭力地干涉大臣们的生活,要求大臣们对原配夫人一定要忠诚。高踞是隋国的开国元老,很早就追随隋文帝,在朝中任相国,德高望重,而且高家先前与独孤家已经有很深厚的交情。高踞与自己的夫人感情很好,后来其夫人因病去世,身为相国的高踞非常伤心,他曾经忧伤地对独孤皇后说:“瑟弦骤断,惟斋居诵经而已。”表示自己的心迹。独孤皇后听了之后非常感动,常常在隋文帝的面前赞叹高踞的品行,还常常派人赏赐给他东西。没想到,过了没多长时间,高踞的相国府中锣鼓喧天,独孤皇后派人打听。去打探的人回来报告说,相国高踞的一个爱妾生了一个孩子,隋文帝和朝中的大臣们都去祝贺了。独孤皇后听了之后顿时火冒三丈,认为高踞这个人表里不一,表面上显得很想念亡妻,谁知道暗地里却宠爱自己的小妾,竟致小妾生子。这件事情过后,独孤皇后就一改先前对高踞的看法,常常在隋文帝面前诉说高踞的不是,要求隋文帝将他革职。开始的时候,隋文帝还不情愿,但是时间久了,隋文帝在独孤皇后的影响下,对高踞也开始有了不好的看法。终于,过了一段时间,隋文帝就找了一个机会,以“表里不一,不堪信任”之名罢免了当政二十年、功绩显赫的相国高踞。
独孤皇后对后宫的严格治理,使隋文帝能够专心于政事,对隋文帝时期国家的强盛有很大的帮助。她追求一夫一妻的婚姻,要求夫妻互相忠诚于对方,致使隋朝后宫佳丽三千形同虚设,文帝“惟皇后当室,旁无私宠”。她不单是不许自己的丈夫纳妾,也不准朝中大臣们娶小老婆,是一位标准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崇尚者,这在古代的历史中是不多见的。但是也正因为如此,独孤皇后在后人的眼中成了一个十足的“妒妇”。清朝的赵翼就曾经在自己的著作中写道:“独狐皇后善妒,殃及臣子。”
第九部分“独孤误我!”(1)
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患难与共,他也坚信,普天之下,最值得自己信赖的人只有自己的结发妻子独孤皇后一个人而已,所以,长期以来,隋文帝对独孤皇后都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的。独孤皇后也竭力成为隋文帝的“贤内助”,料理隋文帝的生活,并不时地对政事进行规谏,显示出了自己的贤德,但是在东宫立储一事上,独孤皇后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错误地选择了杨广,最终断送了隋朝的大好基业。
公元581年,杨坚取北周而代之,建立隋朝,改元开皇。在此之后就按照惯例,立长子杨勇为皇太子,其余四子也都封了王:杨广为晋王、杨俊为秦王、杨季为越王、杨谅为汉王,诸王子都是独孤氏所生,这在历代上是比较罕见的。但是隋文帝最终改立杨广为太子,酿成了大错,在这个过程中,独孤皇后也多受蒙蔽,对易储之事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刚开始的时候,独孤皇后对杨勇备加宠爱,但是由于杨勇生活奢侈,性喜浮华,所以渐渐不得独孤皇后的欢心。开始,独孤皇后对太子杨勇的期望很大,为了使他即位之后能够成为天下的表率,她亲自为杨勇选定了元氏之女作为太子妃,并按照仪制另立云氏之女为昭训。元妃是元魏宗室元孝矩的女儿,出身名门,而且生性温婉贤淑,端庄而有礼仪。独孤皇后非常喜欢,坚信她将来一定可以母仪天下,因而对她很是器重。隋文帝也很看重她的门第,所以也很支持。昭训云氏史书上却没有明确的籍贯记载,只是说“云定兴者,附会于(宇文)述”(注:《隋书》卷六一《宇文述附云定兴传》),可见门第低微。她活泼乖巧,相貌俏丽,但是相比之下,显得仪态不足,独孤皇后嫌她失于轻佻,因此并不喜欢。本来在立她为昭训的时候,独孤皇后就不太愿意,后来勉强同意了,但是她还是暗示太子尽量少接近她。
太子杨勇生性率直,其情感与独孤皇后的期望不同。元妃虽为太子妃,但是杨勇对她更多的是敬重,却不是亲密,反而对云昭训十分宠爱,平时多半也是与云氏缠绵一处。此外,杨勇的内宠颇多,除了云昭训之外,他还很喜欢另外三个女子:高良娣、王良嫒和成姬。这四个姬妾轮流服侍杨勇,元妃反而独守空房,心中很不是滋味。
独孤皇后对隋文帝看管很严,不愿文帝宠幸其他的嫔妃,因此也很讨厌群臣及诸子宠幸姬妾。大臣中凡是有姬妾生子的,独孤皇后多数都会请求隋文帝将他们斥责贬官。如今杨勇的做法当然就更让独孤皇后感到愤慨。独孤皇后为此多次向杨勇示意,要求他亲近元妃,但是收效甚微。于是,独孤皇后对他也就越来越厌恶,每当杨勇入宫面见她的时候,她从没有好脸色。杨坚对太子杨勇本来十分信任,常委以重任,努力培养他的才能,并常拿国家大事和杨勇一起商量,杨勇提出的意见,隋文帝也很乐于采纳。但是独孤皇后对杨勇的看法很快就影响到了隋文帝,隋文帝也就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主张,开始讨厌起杨勇了。
有一年冬至的时候,百官都到太子宫中称贺,杨勇命令张乐受贺,结果无意中超出了礼制的规定。这件事情传到了独孤皇后那里,她就对隋文帝说:“太子勇率性任意,动多乖张,今日冬至,百官循例进宫,他却张乐受贺。圣上尚需劝诫他一番才好。”隋文帝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