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克林顿的真实生活 >

第37节

克林顿的真实生活-第37节

小说: 克林顿的真实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手握数以亿计纳税人民的钱时,那时你已是个成熟的个人,犯了错就不能等闲视之。现在是我们把疏忽职守的人换下来的时候了。    
    克林顿:我要答复布什先生对我爱国心的质疑。你曾在白宫召见右派国会议员,共商如何以我在1969至1970年时在俄罗斯的事情攻击我,其实当时已有5万名美国人去过俄罗斯。我对你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致敬,我也对佩罗先生和其他每个身着军装为国服务的男女致敬,但像麦卡锡那样周游全国,攻击他人不爱国的做法是错误的。当时一位来自康涅狄格州的参议员挺身反击麦卡锡,他就是令尊。你攻击我不爱国是错误的,我反对战争,但是我爱我的国家,我们需要的是一位能够使国家团结的总统,而不是分裂它。我的经济计划正是我们所要的那种改变。我们要实施这项计划的方法是,我们要有崭新的国会。许多国会议员涉及丑闻而被唾弃。我要与他们,不论是民主党人或共和党人,共同为我们提出的美国复兴计划而努力,这才是真正的变革。


第五章 问鼎白宫四、最后冲刺(3)

    克林顿的回击是有力的,将布什的攻击与臭名昭著的麦卡锡联系在一起。同时话锋一转,将辩论主题拉回到有利于自己的“变革”中来。接下来布什又大谈自己的从政经验,克林顿针锋相对予以攻击。    
    克林顿:不错,经验很重要,但有对的经验,也有错的经验。自从里根与布什当政以来,12年来我们的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上由第1位跌到第13位。人民工作得更辛苦,个人所得却降低了。4年来,破产者的人数为新就业机会的2倍。我们需要新对策,老套已不管用。而我的经验根基于真实民众的真实生活,如果我们有求变的勇气,它将带来真正的改变。    
    而佩罗的攻击则更为幽默,他十分巧妙地将自己事业的成功作为武器。    
    佩罗:我没有积欠4万亿美元债务的经验。我也没有领导一个人人推诿塞责政府的经验。我没有创立工业国家最糟糕的公共学校制度的经验,没有创造工业国家中最暴戾、犯罪行为最猖獗的经验。因此,如果我们现在是处于一个不再空谈而要起而行之的时刻,我在规划解决方案,推行解决方案和不断解决问题方面我倒有丰富经验。我缺乏花10年时间去解决一个10分钟问题的经验,推诿塞责不是我的本事。    
    接下来,三方在经济、外交、军事、艾滋病等诸多问题上进行了论战。在整场辩论中,布什显然处于下风,克林顿以他那咄咄逼人的气势、优秀的口才赢得了人心,使公众真正看到了变革的希望。最终,他胜了这场选举。    
    10月15日,第二次辩论改由听众向候选人提问,并且邀请了209名尚未拿定主意的选民。这次好像群众大会的辩论形式是由克林顿阵营提出的。克林顿对这种群众大会有十分丰富的经验,他在这种场合能挥洒自如。相反,在白宫养尊处优4年的布什显得很不适应,所以在现场有位观众问3位候选人对美国债台高筑有何个人感受时,布什犹豫了好一阵子方能作答。布什在一开始曾一度表现得十分主动,时常抢先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不过,当布什企图又要把争论的焦点拉扯到克林顿越战时期参加反战活动时,一名现场观众打断了他的讲话,要他把辩论的焦点集中到国家的问题和治国的方略上。3名候选人不得不改变话题。    
    由于布什无法抓到克林顿的人品问题进行辩论,他在辩论中几次看表,似乎感到疲倦或不耐烦。    
    10月19日,在密歇根州的东兰辛举行的最后一场辩论中,布什伶牙俐齿,把所要阐述的问题都阐述得透彻明了,易为人所接受。同时发出咄咄逼人的攻势,不止一次地攻击克林顿是阿肯色州蹩脚的州长,任职期内,阿肯色的经济没有起色,其排名在全美为第48位。克林顿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为自己辩护,而无力对布什执政期间的问题发起攻击。这是布什表现最好的一场辩论,他在这场辩论中得了不少分,但没有使选民的基本倾向发生根本变化。    
    在3次辩论结束后,美国广播公司对3人在辩论中的表现进行了民意调查。调查对象中36%的人给了克林顿最高分,26%赞成佩罗,只有21%的人赞成布什。克林顿在3次总统候选人的辩论中保住了领先的优势。    
    电视辩论一结束,美国大选便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角逐总统宝座的3位候选人分赴全国各地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紧张的竞选活动。    
    布什利用法律赋予总统的特权,带着大批随从乘坐空军一号专机在南部各州穿梭;克林顿和他的竞选伙伴戈尔乘坐大轿车在共和党的老巢中西部竞选;佩罗则以财大气粗的优势狂购各大电视网的黄金播放时间宣传他的竞选主张。    
    11月2日,美国大选投票前一天,克林顿、布什、佩罗都在拼命地作最后一博。    
    1993年1月20日,美国第42任总统、46岁的威廉·杰弗逊·克林顿正式入主白宫。    
    上午10时30分,克林顿夫妇驱车由国宾馆抵达白宫,然后,与其前任布什乘同一辆豪华轿车驶向国会大厦。12时许,克林顿在国会大厦宣誓就职。随后,克林顿总统发表了约15分钟的就职讲话,定下了他今后4年任期的施政基调:变革与复兴。    
    克林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州长在此次大选中竟能一举击败声名显赫的在任总统布什,原因是多方面的。克林顿获胜的主要原因是他准确把握了冷战结束后,美国选民特别是以其为代表的二战后出生的新生代对政治变革的强烈心态和对国内经济状况停滞不前的不满,克林顿抓住了布什当政的4点败绩:1。50年来最糟的经济;2。美国历史上工业生产第一次下降;3。1988年以来穷人增加了200万;4。平均家庭收入减少了1600美元。克林顿“针对经济社会现状和选民求变的心态,从竞选一开始就把‘变革’的旗帜高举起来,极力强调美国需要新的思想、新的政策和新的任务”。由此可见,克林顿之所以能够一举击败了当时由于海湾战争的胜利而在国际上声望颇高的布什,终于如意登上了总统的宝座,并于1996年竞选连任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存在于社会的经济关系中。“克林顿的胜利是美国民众在冷战结束后把更多注意力转到关心自己的经济状况,而克林顿则牢牢抓住这一点,并提出了许多令选民振奋的策略的结果。”


第六章 锐意改革一、教育改革(1)

    克林顿在阿肯色州担任州长时就获得了教育州长的美名,所以在他就任美国总统后自然也不会放掉自己的拿手好戏、看家本领。克林顿对于教育改革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整个美利坚合众国的教育改革不过是他的另一个更大的练兵场而已。    
    1993年1月,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他在继续坚持布什时代的教育改革之时,也在不断地推进新的教育改革。首先,他将布什的6项全国教育目标增至8项,增加了教师培训和家长参与两项新目标及8项目标的检测数据指数。其次,还增加了外语、艺术2门新核心课程及其他内容。这些内容于1994年3月获美国国会通过,成为正式法律———《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该法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联邦政府发起的学校改革运动制定了两项基本策略。首先,国会已经制定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条例。这项已被克林顿同意后来成为法律的条例,展望了全国教育课程设置和学生履行标准。即建议50个州都要自发地建立课程和履行标准。克林顿政府把“2000年目标”看做是想要改变学校和社团的联邦支持的基石。克林顿准备批准1。6万所学校共6。2亿美元的拨款来实施这一改革目标。这一条例明确地指出,学校执行国家的标准是自愿的,并通过拨款的方式来加强对州和地方学区的调控。主要目标是帮助在最贫困学区的成绩低的学生达到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学习好的学生同样的学习标准。尤其是对低收入和少数民族学生占很大比例的乡村地区,这笔基金将会成为中、小学校预算的一个主要部分。根据联邦政府的教育条例,那些不愿意采用所规定的课程和履行标准的州,无疑将面临失去分享该项基金的危险。    
    如果这一条例的提出对改变小学和中学的课程和履行标准能够获得成功,就极有可能把联邦拨款的方式转入加强联邦政府改革地方一级学校的有力措施———建立国家课程和履行标准。通过这一措施来改变美国学校中的过于分散权力的传统做法。但是国会未必同意这项中小学考试条例的议案。然而,这一议案的提出,可以看做是联邦政府努力调整美国学校的一个标志。    
    另一项国家策略,或许是美国公立教育改革的最主要的一个策略,即特许学校的发明。特许学校是在学校与政府的合约组织下的公立学校。该合约详细说明特许学校在哪些条款下进行管理,学生学习成绩的目标。并特别规定,特许学校可以不遵循地方和州的办学规则,可以雇佣它们自己所需要的职员,决定它们自己的课程等等。1994年,联邦政府的教育法规通过并规定了有关特许学校的条例。联邦政府试图通过创立特许学校为公立学校树立一个新榜样,建立一个新的管理模式。    
    现在,特许学校在美国迅速增多。5年前,美国只有1所特许学校,而今,已超过400所。现在有一半的州制定了特许学校的有关法律。为了支持各州的努力,克林顿政府和国会一道正在扩大对特许学校的启动基金的数额。联邦政府准备在全国范围内通过推广特许学校来调整和改善地方公立学校的模式。这一策略使联邦制定的有关特许学校的条例与传统的地方管理的模式交织在一起,因此,使得学校改革既有难度又有很大的潜力。    
    随后,联邦政府还颁布了《改进美国学校法》、《学校与就业机会法》等一系列法律。这些立法都得到了国会预算的支持。此外,还在教育部成立了教育研究改进办公室,鼓励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切实改进美国教育。    
    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俗称“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许多国家相继制订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1994年3月,克林顿签署了国会通过的名为《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的教育改革法案。该法案主要特点在于将前布什的6项全国教育目标增至8项,增加了教师培训和家长参与2项目标及8项目标的检测数据指数,使之更具操作性。    
    1996年,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指出,2000年美国必须实施100%的学校与国际互联网连通,并建议国会通过立法执行,使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惟一国家。克林顿的这一举动旨在为美国教育界抢占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制高点做准备。    
    


第六章 锐意改革一、教育改革(2)

    克林顿当选美国第53届连任总统后,于1997年1月20日发表宣誓就职演说,教育是他最先谈的问题之一。接着,他又就此发表了一系列讲话。2月4日他向105届国会联席会议发表了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在这篇国情咨文中,他不仅阐述了福利、科技、家庭、社区以及外交政策,而且以1/3的篇幅阐述了他对教育改革的主张。他认为,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是迎接21世纪的极其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他宣称,这届政府将在4年任期内把发展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具体目标是:8岁以上的儿童必须能读会写;12岁以上的青少年必须会用互联网络;18岁以上的青年必须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成年人必须坚持终身学习。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克林顿提出了一项包括10条内容的计划。    
    第一,开展一场全国性的运动以达到“教育标准”。这种教育标准,不是联邦政府的标准,而是国家标准,它概括所有学生要想在21世纪获得成功所必须懂得的内容。每一个州和每一所学校都必须安排好体现这些标准的全部课程;同时必须对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学生的水平,使他们能适应这些课程。为了帮助学校达到标准并衡量它们所取得的进步,在今后两年里,将对学生在阅读和数学方面的成绩进行全国性的测验。每一个州都应该采取高水平的国家标准。1999年前,每一个州都应该对每一个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测试,对每一个八年级学生的数学水平进行测试,以确保他们达到国家标准。通过测试,可以知道,哪些学生需要帮助,教学中还需作哪些变动;哪些学校需要改进。为此,1998年将增拨6。2亿美元作为专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