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人再回首-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46年10月,蒋介石夫妇首度造访台湾,在中山堂接受台湾民众的欢迎。这是台湾自1945年8月15日回归祖国后,国民政府主席首次前来,自然造成一股旋风;尽管如此,由于派驻台湾的行政长官陈仪施政不当,国府官员腐化,导致民怨迅速升高,国共内战的爆发又使得人民生计恶化,终于在1947年2月28日爆发全岛性的民变。此刻的蒋介石夫妇也难以想象,甫回归祖国的宝岛竟成为他人生最后26年的立足之地。
第一部分第2节 蒋介石(2)
50年代,蒋介石参观军事演习,戴着墨镜,手托着脸腮,展露笑容,颇有几许春风得意;尽管这十年间,台湾海峡仍持续爆发零星的海空战事,但全面战肇的可能性逐渐降低,台湾社会也呈现平稳的发展,国民党开始把更多的资源转向经济发展,「反政大陆」成为纯粹的政治口号。由事后公开的照片看来,此时的蒋介石有许多的闲暇时间与家人共处,这是过去在大陆时期所没有的。或许,这是他笑容里的秘密。
第一部分第3节 蒋介石(3)
1958年,伊朗国王巴勒维来访,巴勒维政权为传统世俗皇权,以铁腕统治国家,并大量引进西方的的商业、教育与文化事业,迅速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在美国串连全球「反共国家」的时代,巴勒维与台湾当局的关系不错,不过巴勒维对伊朗的统治最后却成为一场灾难,他统治只培养了少数的亲信财阀,特务组织滥权亦引起知识分子的抨击,特别是快速的西化脚步引发保守激进势力的反弹,最后1979年伊朗爆发革命,巴勒维家族流亡海外,不过取而代之的并非现代民主政体,而是什叶派领袖何梅尼领导的原教旨革命政权。
第一部分第4节 蒋介石(4)
50年代,蒋介石、陈诚就任第二届正副总统职务之后的情景,这是1949年国民党政权撤至台北以后两人难得一见的笑容。首先,蒋介石在台湾己初步站稳了脚步,再者,尽管过去众叛亲离,但逃到台湾的都是凝聚力强大的忠贞分子,因此蒋介石、陈诚的这对工作搭挡彻底免除了过去蒋、李(宗仁)的矛盾和分裂了。
第一部分第5节 蒋介石(5)
1960年6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问台湾,在总统府前向大约50万民众发表演说,图为群众中的蒙古族团体。由于强调代表全中国,蒋介石政府在台湾仍保留大陆时期的「蒙藏委员会」,一方面照应由大陆跟随来台的蒙族与藏族家庭,另一方面也招揽海外蒙藏同胞来台以扩大其「反共阵容」,至于艾森豪威尔为美国二战时期的名将,以发动「诺曼底登陆」著称于世。他在第二任总统期间访问日本、南朝鲜和台湾。
第一部分第6节 蒋介石(6)
1960年6月,蒋介石夫妇招待艾森豪夫妇,左二为艾森豪总统,右边为蒋介石与艾森豪夫人笑谈席间。艾森豪来访对于蒋介石政权而言无疑是打了一剂强心针,尤其是新中国政府正联合亚非拉各国积极争取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国民党面临极大的外交压力。
第一部分第7节 蒋介石(7)
1956年,蒋介石、陈诚面见美国参议员哈瑞斯等人。50年代,受到国际冷战格局的影响,美国与台湾的关系亲密异常,美国不仅在台湾有大批驻军,许多国会议员、军事将领、教育、文化、体育乃至娱乐团体等等亦络绎不绝地来台,对台湾的社会文化影响至钜。
第一部分第8节 蒋介石(8)
50年代,宋美龄探视育幼院的幼童。自大陆时期,宋美龄即参与许多护幼活动,到了台湾以后,宋美龄继续在台成立相关的妇幼组织,提倡妇女和儿童的权利观念、新闻媒体经常刊登宋美龄探视儿童时笑颜逐开的照片,她所创办的「华兴育幼院」成了早年台湾育儿活动的时代象征之一。
第一部分第9节 蒋介石(9)
一般人对蒋介石的毛笔手迹没什么特别的印象,原因或许是他缺乏特殊的文艺才华,没有留下传颂于后世的诗词,不过既然身为蒋介石,他的毛笔字仍有一睹的价值。这里介绍几幅蒋介石的字迹,时间是1950年,刚好是他到台湾的第二年,是人生最低潮的时期,所用来期勉自己的乃传统的四书五经之言,充份反映蒋介石的老式军人的风格。
第一部分第10节 蒋介石(10)
以上两句话「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的生命,生活的目的增进人类全体的生活」是蒋介石的名言,用白话文来说即「为人民服务」。大陆时期,国民党总常宣扬蒋氏这两句话,遗憾的是,其具体施政却离这两句话太远。有趣的是,一句从左写起,一句从右,此外款式实所未见。
第一部分第11节 陈诚(1)
1961年代末,担任副总统的陈诚赴美访问。尽管抗战胜利后,陈诚处理伪军问题的方式遭到同党同志严厉的批评,尤其东北同乡有「杀陈诚以谢国人」之怒言,但国民党去台之后,蒋介石仍将陈诚视为头号亲信,请他担任副总手职务。尽管陈诚在大陆政绩平平,但在新的时空环境下,陈诚主持台湾土地改革工作却成绩斐然,受到台民的爱戴,这种情况多少有些始料未及。
第一部分第12节 陈诚(2)
1958年,陈诚接待伊朗国王巴勒维,由于身为副元首,陈诚也身负主要的对外工作,接待重要的外宾,如约旦国王胡笙、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南越总统吴廷琰等人,1961年陈诚应邀赴美,与美国总统肯尼迪、副总统詹森会面,为陈诚生平最重要的外交之旅。
第一部分第13节 陈诚(3)
1961年,陈诚接见少年战士,并且听取陈须美小朋友的献词。这段期间,国民党实施戒严统治,对学童辅以军事训练,并灌输「效忠领袖」、「遵从三民主义」等党化思想教育。
第一部分第14节 陈诚(4)
1936年底,「西安事变」前夕,陈诚等国民党要员随蒋介石赴西安,准备进行第五次「围剿」的最后攻击。「西安事变」爆发后,全员遭东北军扣留,幽禁于西安全家巷仁寿里五号,俟事件落幕后,被扣大员等合影留念。前排右为陈诚。
第一部分第15节 陈诚(5)
1954年,陈诚于中国国民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临时全体会议第三次会议中,被蒋介石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会后陈诚举行记者会,笑容满面,他的前面放着一张纸写着「追随总统、善尽职守」,算是他的「竞选标语」。
第一部分第16节 陈诚(6)
1963年,陈诚与来访的香港电影导演李汉祥笑谈,早期港台的电影人才多来自上海,李汉祥以拍摄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轰动一时,其主题曲传遍大街小巷。
第一部分第17节 陈诚(7)
1961年,陈诚自美返台后举行记者会,说明访美心得。事实上,陈诚这一趟美国之行十分风光,除了会见美国总统肯尼迪、詹森之外,他还应邀在美国全国报业俱乐部发表演说,参观田纳西州的示范农场、底特律的汽车厂,以及在旧金山的华埠游街。就国际战略局势而言,此时美国正在考虑是否出兵中南半岛,因此与台湾、南朝鲜的互动密切。
第一部分第18节 陈诚(8)
1965年,陈诚因肝癌病逝于台北,享年68岁。图为蒋介石手挽「革命事业尚在共同完成阶段,竟夺我元辅岂无天乎,光复志节已至最后奋斗关头,那堪吊此国殇果有数耶」,口气几分悲凉,这里的「光复」指的是「光复大陆」,其实岂只是「最后奋斗关头」,而是「相去甚远」,平心而论,蒋介石、陈诚这批最早的黄埔军校师生,半生戎马,绕了大半个中国,最后葬身宝岛,多少有几分感伤!
第一部分第19节 陈诚(9)
1965年,陈诚丧礼,前往台北市主殡仪馆吊祭的民众络绎不绝。1949年1月,蒋介石在「三大战役」结束后宣布下野,并派陈诚就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警备总司令,为国民党撤退台湾做具体准备。该年4月起,陈诚开始在台湾实施系列的土地改革政策,包括「三七五减租」、「耕者有其田」等,1953年继续贯彻该项政策,使得佃农普遍获得土地,也使国民党奠立了在台湾的统治基础。即使半世纪后,台湾农民对陈诚仍有一份很深的感情。
第一部分第20节 陈诚(10)
1962年,陈诚为「兴学农场」及「青年示范作业场」手书纪念,陈诚虽为行伍出身,与农业专业毫无关系,但因特殊的历史渊源,却成为复兴台湾农业的舵手。
第一部分第21节 陈诚(11)
1965年,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出席陈诚的丧礼,并向家属表示慰问之意,图为陈履安向尼克松致以答谢。尼克松担任艾森豪副总统时曾两度来台访问,与陈诚为旧识。1961年,尼克松代表共和党与肯尼迪竞选总统失败,不过1970年二度参选却成功,并成为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历史人物。
第一部分第22节 何应钦(1)
1955年,何应钦将军与同僚打侨牌自娱,事实上,他穿著正式,颈上系着领花,刚出席完一场婚宴回来,生活相当悠闲。何应钦生于1889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黄埔军校成立时,何应钦被蒋介石任命为少将总教官,长期追随蒋,成为国民党军界元老。抗日战争胜利后,何应钦代表中国政府接受在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投降,留下历史性的镜头。1949年何应钦来台以后,退出权力圈,挂着「总统府战略顾问」等空衔,运用在日本的一些老关系从事对日交活动等等,故经常悠然自得状。
第一部分第23节 何应钦(2)
1963年,国民党元老孔祥熙过80岁生日大寿,何应钦特别前来祝寿,并且开心地分享了糕点,孔祥熙为山西太谷人,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与宋美龄的大姊宋霭龄结婚,故与蒋介石为姻亲关系,后担任南京政府的财务部长,但被批评利用权势累积家族财富,以致连国民党要员自己都看不过去。1947年,孔祥熙夫妇赴美后曾数度来台,1966年病逝于美国长岛。孔祥熙的家族有一箩筐新鲜事,为常人所津津乐道。
第一部分第24节 何应钦(3)
1962年,何应钦将军夫妇自日本返回台湾.「中日文化经济协会」友人前往接机。由于何应钦留学日本的个人经历,以及他在中日战争中的历史,使得他在日本颇有名气,因此从事民间交流活动时颇受欢迎。此外,平日他也以打猎、摄影、栽花种草为消遣活动,同时也常受邀为人证婚,说些男女互敬互爱的话。由于他知名度高,谈吐幽默,很能与外围人打成一片,加上生活无虞,可以说晚年过得安逸快活。
第一部分第25节 何应钦(4)
1955年,何应钦将军在纪念棉湖战役30周年会议上致词,左为陈诚,右为白崇禧。1924年,黄埔党军成立,第一期毕业生编为两个教导团,何应钦为第一团团长,后来成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陈诚、胡宗南、林永清、杜聿明、黄维等人当时仅为下级军官或普通士兵。1925年,黄埔军东征,在棉湖战役中,何应钦率部击败人数数倍于己的陈炯明部队,黄埔军一战成名,何应钦立下汗马功劳,这支军队也成了南京政府「中央军」的基本班底。
第一部分第26节 何应钦(5)
1955年,在纪念棉湖战役30周年会议上,何应钦与当年作战失明的老战士王云谈到过去作战情景时,不禁露出了笑容。事实上,由于这一仗,蒋介石与何应钦成为终生的患难之交,何应钦到了台湾以后,召集棉湖战役的纪念会,也算是回顾自己的青春岁月。
第一部分第27节 何应钦(6)
1954年,陆军军官学校(即原黄埔军校)30周年庆,何应钦与当年的学生周至柔(左)、黄杰(右)举杯笑谈,遥想当年黄埔桃李满天下,无论在国民党军或共产党军中都是骨干分子,实为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开端。
第一部分第28节 何应钦(7)
1977年,何应钦与夫人王文湘欢度结婚60周年「钻石婚」纪念。在亲友的祝福中,两人共同切一块六层的大蛋糕,同时还交换了一枚新的结婚戒指。王文湘的哥哥为黔军总司令王文华,曾为何应钦加入黔军时的上级。何应钦娶了王文湘以后,夫妇恩爱异常。何应钦经常代妻操持家务,故有「中国第一好丈夫」之说。不幸的是,这张照片拍摄的两年后,王文湘因病辞世。
第一部分第29节 何应钦(8)
60年代,何应钦夫妇合影。国民党政要因多出身正式的专业学校,受现代教育,革命历程亦较平顺,19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