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 >

第7节

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第7节

小说: 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杂龇绾囟ㄍ诽郏窒笠步辍6庑鞫辏1900年)以后,他的病不断恶化,未见好转。关于光绪的死,历史上也是有记载的: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初九日,御医曹元恒在《脉案》中写到:皇上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病势十分严重。这也就是说在治疗上不论是寒凉药还是温燥药都不能用,处于无药可用的严重局面。而在五月初十,御医陈秉钧写的《脉案》上写有“调理多时,全无寸效”的话。七月十六日,江苏名医杜钟骏为皇帝看过病后说:“我此次进京,满以为能够治好皇上的病,博得微名。今天看来,徒劳无益。不求有功,只求不出差错。”    而拖到九月,光绪的病状更加复杂多变,脏腑功能已经全部失调,死亡只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了。这一年的十月中旬,光绪的病情已经进入危急阶段,他出现肺炎症及心肺衰竭的症状。十月十七日,周景涛、吕用宾等几名御医会诊,一致认为光绪皇帝已是极度虚弱,元气大伤,已处于病危状态。并私下对朝臣说:“此病不出四日,必有危险。”十月十九日,光绪已出现胸闷气短,咳嗽不断,大便不通,清气不生,浊气下降,全身疲倦乏力的症状。到二十日,光绪已经是眼皮微睁,流着口水的嘴角只能轻轻颤抖。当天夜里,光绪开始进入弥留状态,肢体发冷,白眼上翻,牙关紧闭,神志昏迷。到了二十一日的中午,光绪的脉搏似有似无,眼睛直视,张嘴倒气。拖到傍晚,便与世长辞了。     从这些历史资料的记载来看,光绪去世前八年的档案都记录在案,可以认为,光绪从开始病重一直到他的临终,他的病状演变是属于一步步加剧地恶化,并没有特别的症状出现,既没有中毒或其他伤害性的迹象,也没有突然暴死的迹象,应该是属于正常病死。所以也应排除了被慈禧投毒害死的说法。    关于慈禧和光绪的死,我后来也看过很多这方面的资料。但是很多的资料各不相同。在英国人普兰德•;白克好司的《慈禧外传》和德龄的《瀛台泣血记》等书中认为,清宫大太监李莲英等人,平日里仗着主子慈禧的权势,经常中伤和愚弄光绪。他们生怕慈禧死后光绪重新主政,会清算他们往日的罪孽,所以就先下手为强,在慈禧将死之前,先把光绪害死。    而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谈到,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辜负了光绪的信任,在关键时刻出卖了皇上。袁世凯担心一旦慈禧死去,光绪决不会轻饶他,所以就借进药的机会,暗中下毒,将光绪毒死。


慈禧与光绪第22节 慈禧与光绪的死(3)

    但是后来我看到曾经是清宫御医的屈贵庭,在一本民国时期的杂志《逸经》第29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说:在光绪临死的前三天,他最后一次进宫为皇上看病,发现光绪本已逐渐好转的病情突然恶化,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疼。没过几天,光绪便死了。这位御医认为,虽不能断定是谁害死了光绪,但却可以肯定光绪是被人暗中害死的。     光绪的死一直被说得沸沸扬扬,可是慈禧的死却一直没有人评说。爷爷对我也没有透露关于慈禧死的事情,只是说因为得了痢疾,最后没治好死了。所以我只好在一些资料中查找了。我看过在一篇关于慈禧的死的文章,其中对慈禧的死有一定的说明:慈禧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刻(下午1点到3点之间)死于中海仪鸾殿,其时年已经七十四岁。后来在查阅了众多清宫脉案后,我看到这么一段:慈禧是死于老和病。她先患腹泻,这和许多演义小说及传记里面的记载一样,以后得并发症,兼及肝肺等脏腑,以至胃纳减弱,病情加重。再加上她带病坚持理政,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最后心力交瘁,衰竭而死。    有人说慈禧的病,基本上是属于慢性疾病,得病的初期没有什么征兆,甚至在临死前的日子里,也没有出现必死的现象。这在《内起居注》中就有记载。这一时期,她充其量除了慢性腹泻外,只是有些咳嗽、肋疼、口渴、舌干及肢体软倦等毛病而已,所以慈禧照常处理政务,每日发出的上谕及批出的奏折,数量仍然非常多。以十月十五日以后为例:十五日批出庞鸿书、王士珍等人折片十四件;十六日批出陈夔龙等人折片十件;十七日批出杨士骧等人折片二十五件;十八日批出端方等人折片十五件,发谕旨两道;十九日批出锡良等人折片十九件,发懿旨五道;二十日批出外务部折片四件,发谕旨两道。只是到了十九日这天,她的饮食开始变得不正常。到了二十一日这天,已经不再想吃东西。到二十二日,终于病情恶化。    当然,这和光绪的情况完全不同。早在光绪三十四年的三月,光绪的病就已经开始恶化,并且当时的太医们已经束手无策,到了这一年的七月份,为光绪皇帝治病已经是“徒劳无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光绪本人也非常焦躁不安。在光绪死前的五天时间内,太医就已经判断:死数已定。    因此,如果说慈禧有怕自己会死在光绪之前的担心,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而如果说慈禧对这些情况不知道,所以对光绪下了毒手,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慈禧与光绪第23节 慈禧与珍妃(1)

珍妃    

    很多人都说光绪是被慈禧杀害的,而珍妃的死也被很多人传言说是慈禧西行之前把她杀了。就连慈安太后的死也推到了慈禧的头上,其实不是这样的。我听爷爷跟我说过,珍妃不是慈禧杀的,那些传言都是错误的。其实事情远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因为慈禧和珍妃都死了,所以人们就随意把一些屎盆子尿盆子都扣到了慈禧的脑袋上。而慈禧喜欢珍妃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因为珍妃非常有才干,又非常地聪明漂亮。在慈禧看来,珍妃就是一个年轻的慈禧,这些都让慈禧对珍妃有着一种别样的感情。    爷爷说:“其实只是一件事情,让两个人闹得比较僵,就是,慈禧说珍妃不守妇道。因为珍妃当时通过关系从外国人的手里买了相机,在宫里随便照相,并且穿的衣服在当时来说是失了体面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当时慈禧还没有认识到照相机的作用,认为是妖术、邪术。所以就很反对这些东西在皇族中使用,但即使是这样,在当时的一些大臣家里还是藏有相机。再一个让慈禧比较反感的事情就是珍妃喜欢穿着男服在宫里走动,这让慈禧非常不能理解,认为给皇家丢了脸面。其实珍妃是一个很开朗大方的女人,有点大大咧咧的。但是当时的宫廷是非常严谨的,从来没出现过这种情况。也由于这样,慈禧与珍妃还是产生了隔阂。但是隔阂归隔阂,慈禧要杀珍妃的心却没有。”    后来在我翻看了大量的资料之后,我也相信爷爷所说的这些情况了。我看到在《白姓宫女所言》里是这么说的:珍妃貌美而贤,初入宫时,极为慈禧所钟爱,知其性喜尽画乃命内廷供奉缪嘉蕙女士教之,平时居景仁宫,与德宗则同居养心殿,德宗嬖之,当与共膳,妃喜作男子装,并与德宗时互易装束,以为游戏……慈禧则以为宫姘所不应为,于是妃渐失慈禧欢,但尚未有若何变。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来自《刘姓宫女所言》:珍妃十三岁入宫,十五岁行大婚礼,时光绪十四年正月也。珍瑾二妃异母所生,相差只一岁。宫中之像乃光绪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之间所照,所著之衣服,长袍为洋粉色,背心为月白色镶宽边,乃光绪二十一年最时髦之装束,仅于宫中另做者。珍妃每早于慈禧前请安毕即回景仁宫,任意装束,并时摄取各种姿势,此像则于南海所照,后为慈禧所见不悦,光绪二十年时有耿九者,贿结慈禧之小太监王长泰(即王有儿)、聂德平(即聂十八),谋取粤海关道事,王聂二监平日均为妃所喜,时赐食物,此时王聂受耿九之托,因请于妃,密陈德宗准其事,同时复有宝善者,乃慈禧侄之岳父驻兵于凤凰城,因兵败失守,替金运动免罪,亦经王聂二监请于妃。其进呈慈禧背心及大衣衣料二件,此二事均以不密外泄,闻于慈禧,大怒,并将珍瑾三妃均板责之,将王聂二监充军于黑龙江,遇赦不赦。王聂本精于皮黄剧,王聂口逗不前行,並于当地搭棚演戏,解卒不得已内闻,慈禧乃命就乎正法,时妃二十一岁也,时妃被责后仍居景仁宫,因喜摄影术,复暗使戴姓太监于东华门地方开设照相馆,复为隆裕后密白于慈禧,乃将戴姓太监杖毙于庭,至珍妃二十三岁,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之变,慈禧乃幽妃于建福宫,继徒北五所,令二宫女侍,门自外锁,饮食自槛下送进,珍妃被困后,原住之景仁宫即被封,其守宫太监全体被逐。这就与我们家所说的一些情况有些符合了。    后来又有很多传言说是因为隆裕小心眼,嫉妒成性,因此在慈禧面前告珍妃的黑状,所以慈禧派人把珍妃给推进了井中。这也不是事实,隆裕非常郁闷,觉得平白被人冤枉,很生气。


慈禧与光绪第24节 慈禧与珍妃(2)

    当年我爷爷奉诏进宫,去见他姐姐隆裕太后时,隆裕对我爷爷讲当时的事情。隆裕说:“很多人都说是我嫉妒告她黑状,所以老太后派人把她推到井里去了。其实事情是这样的:当时与八国联军战败后,洋人军队打到了北京。于是在完全没有取胜希望的情况下,老太后西行。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因为谁也不清楚这帮洋人最后会干什么?会不会像烧圆明园那样,把紫禁城也烧了。当然西行带不了那么多人,因为人多了就会成为负担。但是因为当时光绪是皇帝,而我是皇后,同时又是老太后的亲侄女,要带也只能带我和皇上走。而其他的一些亲属就地回娘家躲避,妃子们也不例外。可是当时的珍妃非常气盛,不服从老太后的指挥,并当场顶撞了老太后。在那个紧急时刻,珍妃一直对老太后说:‘我是光绪的妻子,我要跟着去。你有偏见,皇后是您的侄女,所以您带她走。所以我也请求你带我走。’这就让老太后非常难堪,带走一个珍妃,就必须带走瑾妃,还有其他的一些人,所以要开这个口子很难,加上洋人已经打到北京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于是老太后当时非常不高兴,认为珍妃根本不识大体。”    “从另外一层上讲,本来老太后就对珍妃平日的作为有点不高兴,再加上这些紧急时刻的顶撞,老太后气得脸色发白,直打哆嗦。在皇宫里,大清朝几百年来从来没有人这么敢于顶撞太后,即便是皇上都从来没有过,何况一个珍妃。老太后也是一个非常要脸面的人,所以气得当时抬脚就走,珍妃一直跟着老太后说自己的理由,于是就来到了距离珍妃住所不远处。珍妃这时候还不死心,对太后说:‘我是光绪的妻子,就要跟皇上在一起,不在一起,宁愿死。活着是皇家人,死了是皇家鬼。’老太后一听,就更加生气,本来火烧眉毛的事情,哪还有时间吵架啊,于是就对珍妃说:‘你愿意死就死去吧。’当时说话的地方不远处就有一眼井,于是珍妃紧走两步,说:‘那既然这样,我就死给你看。’于是直接就奔井口去了。老太后一看情况不对,这孩子跟我顶撞两句,怎么还真的去死啊。于是对崔玉贵说:‘赶紧去拉住她。’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当崔玉贵跑过去的时候,珍妃已经跳下去了。可老太后一看没办法了,内忧外患啊,于是没来得及管她,就走了。”    “这就是出逃之前所发生的事情。一年以后,老太后和我们重新回到宫里,想起珍妃来,还是觉得非常惋惜。这一点我们都能看得出来。而且人人都传言珍妃就是老太后派人害死的,老太后也觉得自己很冤枉。虽然大伙没当自己的面说,但是这事情落在自己头上了,总得有个结果,有个说法,皇家不是随便能损失一个妃子的。于是老太后思来想去,就把罪责推到崔玉贵头上了。当时老太后说:‘崔玉贵,让你拉住珍妃你没拉住,等于是你把珍妃害死的。没拉住就等于是你害死的。’当时老太后就给自己找了这么一个台阶。”    “老太后因为要找一个台阶,所以就扬言要杀崔玉贵,当然也是为了让大伙能平息一下怨气。但崔玉贵是父亲桂祥的干儿子啊。跟我们家关系又非常好,每年父亲过生日都要送好多东西过去看。这一听要杀自己,马上就跑到父亲那里,跟父亲说了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于是父亲就找到老太后通融了一下。但是死罪没有了,责罚当然还是需要的,于是就把崔玉贵撵出宫了。崔玉贵出宫,大概有两年的时间就在咱们家住着。这件事情我不说你也看到了。但是太监出宫哪那么容易啊,崔玉贵一直想着再回到宫里,也通过人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