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暗恋课 >

第3节

暗恋课-第3节

小说: 暗恋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题的把握俨然是游刃有余。扫除心理障碍后,获取电话号码,约定再次见面的时间。而作为暗恋者,是看着,想着,说不定醉着,但就是没有行动。    
    相关联的场所有茶室、咖啡馆、网吧、饭店,最多也是在一旁默默地牵挂着她的一举一动。    
    书店。跟踪在心仪者背后,耐心徘徊或躲躲闪闪。此时,书成为了最恰当的媒介,引出共同的兴趣点,深入交谈。谈兴渐浓,伺机到旁边喝杯咖啡。也就此而言,多数场合,连话也没搭上,生怕惊吓着她。只是等她走开,飞一般过去,拿起她翻过的书,小心揣摩她的趣味,并能嗅出她留下的半丝芬芳,久久回味。    
    相关联的场所是展览馆、画廊,同样满足和叹息参半地陷入。    
    舞厅。是寂寞的心灵期待另一半的旋转的最佳时机和场合,让眼神泄露出一生中感情最丰富却又最寂寞的信息,寻找到情感上的抚慰。应在嘈杂中静听对方的心跳。可是,显然,另一半只是场面上的应酬,她根本不为所觉。    
    相关联的场所为卡拉OK厅、迪吧、保龄球馆,一首首包含真情的情歌送出,她只是漠然地以为仅仅是对画面的演绎,没有半点心动。    
    郊外。柔和的风已经提升人的情绪,加上旷大的空间与相对两人独处的现实,人突然间变得异常活跃,梦想被插上翅膀。之后呢,这样的场所成为有心跳感觉的画面。    
    


第一课暗恋与艺术

    《二泉映月》里的瞎子阿炳本身是一位道士,音乐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证道”的技术。同样的是,对一个暗恋者而言,艺术是他与爱所对应的一种方式。    
    茨威格在他的小说《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中便记录了一则悲剧式的暗恋故事。故事主人公著名小说家R接到了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她向他诉说了从13岁时就开始的对他的爱情。信是这样写的:我亲爱的,那一天,那一刻,我整个地、永远地爱上你的那一天,那一刻,现在我还记得清清楚楚……从那刻起,从我感到了那柔和的、脉脉含情的目光以后,我就属于你了……你使我整个生活变了样。原先我在学校里学习并不太认真,成绩也是中等,现在突然成了第一名,我读了上千本书……因为我知道,你是喜欢书的……我以近乎顽固的劲头坚持不懈地练起钢琴来……因为我想,你是喜欢音乐的。一个陌生女子因为一个很普通的机会忽然堕入了情网,死心塌地要把自己的一切全部献给作家R。十五六年来,陌生女子默默地爱着作家,在她儿子死的那天,给心上人写信。最后死了。来信其实是一份遗嘱。但只有漫漫的爱没有怨恨。这种感情无疑是很真诚的,但也是非理性的。    
    在这里,感情“非理性”就构成了艺术的基础。当然,理性也可艺术,但是,我奉上两句名言:    
    “一切艺术都是不道德的。”———王尔德    
    “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因为它不自然。”———叶芝    
    想起那个著名的“洛丽塔”———14岁的妖女,让一个也算场面上的中年人神魂颠倒,设计谋害他的妻子———洛丽塔之母,就为了与她一起步入疯狂的流浪生涯。这样的“不道德”却成为了文学的经典。    
    回到茨威格的故事上:陌生女子暗恋太深,不惜冒充妓女与作家R度过了三个销魂之夜,最终为了这无望之爱而自杀了。可直到她死,作家都蒙在鼓里。    
    暗恋者总是一厢情愿,全然不顾对方的感受,颇像自恋型人格的某些特征。    
    米切尔的《飘》描述了美丽少女赫思嘉的暗恋。赫思嘉爱上了希礼,可她从未向希礼主动表示过,而只是迷醉在自己的幻想中,等待希礼来向她求婚。从希礼的一言一行她主观地推断希礼是爱她的,可事实上这个推断完全错了。赫思嘉的单相思在这错误的推断下愈演愈烈,直至希礼即将与韩媚兰结婚,赫思嘉仍想入非非地认为,自己有权把希礼抢过来。    
    暗恋的非理性特征在赫思嘉身上是以进攻性手段来表现的,而由于性格不同,《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中的那位陌生女子则采取了委曲求全的方法来表现。此后赫思嘉对希礼的追求还持续了数年,直至媚兰死去,她才明白希礼的确是爱媚兰。待她回头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时,已追悔莫及。《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中的陌生女子最后竟采取了自杀的方法来了结暗恋的痛苦。    
    到此,完全可以这么说,作为暗恋者,他是比一般常态的人具有感受和领悟艺术的天生敏感能力。    
    暗恋者拥有他自我的乡愁———出于对青春的乡愁。暗恋者已渐成那一代人怀乡的同义词。但他否认表层意义上的所谓回归。因为他的故乡是虚妄的,他方亦虚妄。打个比方,就算是他所暗恋的女神,在十年八年以后,终于为他的执著“精诚所开”而让他“随心所愿”。但暗恋者并没有因此得到什么,在眺望中,暗恋者总是一个异乡人。他的青春已经埋葬在最初。也许午夜梦回,暗恋者会想念那段青春,想念那个记忆中的故乡,像奥德修斯想念伊塔卡而低头回想不已。暗恋是一种不明快的救赎。    
    无可否认,暗恋分子过分地对人和精神的停顿过程感兴趣,从而走向了心灵秘地,对现实世界的更大地不信任。因此,他的行为方式有着明显的关注内心生活的倾向———内心世界是他们惟一关心的现实。他们认为:内心的现实远远高于外部现实。暗恋者令人怀念的是“对死亡感到的惟一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的不现实模式,才坚持住了一点艺术的情怀。这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    
    


第一课情调:不上天堂,不下地狱

    长驻桃花源    
    沉醉的情感,舒缓的节奏,淡薄的宣泄———这是一个迷梦。    
    暗恋之情调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只能是“模糊”(va…go)的感觉———大段文字中的片断。停顿以及文字背后那无法掩饰的气息。    
    门半遮半掩。    
    ……明末。性灵之鸟。    
    旧上海之风深邃。    
    古怪的筝。    
    温婉、柔顺、淡雅。是是非非。    
    小物件独处在流浪的边缘。    
    封闭的情欲。    
    和风细雨的生意经。    
    被动的局面来自遥远,比古代更远。    
    性情、教养好的南方。    
    叫局等待。    
    为人以幽暗状态。    
    嗜好夜色。    
    哪怕是茶花女的亲戚。    
    排解寂寞。谈吐、理解、体贴、宽容、嗔怒成为孤独的解救。    
    初步的幸福。    
    悉心照料爷们的情感世界。    
    散漫、阴郁的长镜头……    
    这就是暗恋者世界的情调。    
    当然,这是有美学依据的。意大利诗人贾科莫·列奥帕第认为,语言越模糊,越不精确,就越有诗意。另外,在意大利语中,“模糊”这个词还有“可爱的,有吸引力的”意思。vago一词原意为“流浪的”,还带有运动与变化的含义,在意大利语中既和不确定性、非限定性,也和优雅和快乐联系在一起。    
    列奥帕第在《凡人琐事》中对vago的称赞:“遥远的”、“古代的”,还有不确定的意念。“夜”、“夜晚的”等词,用来描写夜等等,很有诗意,因为夜晚使景物模糊,心智只接受一种苍茫的、不清晰的、不完备的形象,夜本身及其所包含的形象。“幽暗”、“深邃”也是如此。    
    暗恋者当然不用食人间烟火。就是有,也常常不会让人们看见。    
    热恋是天堂。    
    英国有首名诗:    
    跟随着情人,    
    处处是天堂。    
    但暗恋者无法申请到永久居留权,有一天,时间会把你当作非法移民放逐;或者你自己动手拆掉天堂,造座地狱。暗恋,犹如前面提到那部电影的名字《暗恋桃花源》。走出去,要么上天堂,要么下地狱。如果不走出,犹如长驻桃花源中。    
    暗恋分子是自愿这种结局的。    
    他更多地读出了那种飘渺的情调———问题是,情调本不是一种好东西,但是事过境迁,现在轮回为时尚因子,被吹捧和追逐,那么,暗恋者也就升为一种优雅的姿态或小资的特权。    
    暗恋的情调是因为“暗恋者建立了他自己的美学高度”。    
    正如世间有明媚的美,另有阴翳的美一样,恋爱也有两种:一种是风和日丽、坦荡无猜的爱,一种是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爱。暗恋者为之颠倒的,正是后一种爱。有时候,他们甚至分不清楚,是爱一个人多一点,还是爱这种爱的方式多一点。要知道,暗恋者不是为得到和拥有而爱,很大程度上,暗恋者更热衷于享受终日等待、终日遥望、终日揣摩的乐趣。对于暗恋者,暗恋不是迫不得已的状态,更不是谋定而动的策略,因为“幽暗”即是他们爱情美学的基点。暗恋者愿意默默地爱着,而将此段爱情化为秘密守口如瓶,然后,他赏玩这个秘密本身。    
    你可以赞赏暗恋者,因为他总是在他的想像里完善与升华了一个爱人———难道暗恋者无意中流露的目光,不会使那个对象变得更加可爱?    
    当然,你也可以质疑暗恋者,因为古怪的个人趣味,使他从未曾真正地贴近一个人,他永远置身于爱情氛围之中,又超然于一切爱情事件之外,他不介意失去,然而通常他也不可能得到。暗恋者,他的春天仿佛永无尽头,又好像从未开始。    
    暗恋的情调是因为“是一种美丽的错误”———很俗却简简单单的味道。    
    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可以为自己编一个梦。    
    还因为可以不为她知道。    
    还可以不为他人所知。    
    还可以独自享受那种甜与痛交织的奇妙感觉。    
    暗恋的情调是因为“精神性活动多于别人”———有点玄思像一杯咖啡。    
    喜欢暗恋别人,喜欢那种爱人的感觉,可以刺激自己的神经奔放,可以有自己的幻想空间,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刻把想美好的感觉描绘出来。    
    现实有太多的不容许和太多的无奈,何必因此将这些美好的感觉抹杀呢?还是暗恋来得直截了当。    
    你有过恋爱吗?你有过暗恋吗?如果你都有过,就知道其中的分别了,真是各有千秋。    
    暗恋的情调是因为“现实太无奈,我又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坦率的痛。    
    心里默默地爱着一个人,而不去表白,原因很多,因人而异,各不相同。    
    有人因为自卑,信心不够,谁让你有事没事非爱上那个长得当是最好看的、谈吐最得体的、家境最宽裕的,爱上人家又不敢面对实实在在的天生的差距,并想方设法去拉近它,只是一天一声叹息,让时光虚度,这就怨不得人了。    
    有人是因为生性被动,或由于天生羞涩,明明已经爱得死去活来,还等着对方先开口示爱,可是,这种事情还能等吗?等得起吗?    
    有人是因为担心与多虑,担心把人家吓住了,吓跑了,从此不理会自己了。不如就这样,两个人不明不白的来来往往,每天见她一面,通个电话,就够了,夫复何求呢。    
    还有就是对方已经有了对象有了伴侣,这很难办,为了不破坏对方,不打扰对方,只好暗暗守候,打扰自己,爱上一个无法给你爱的人,很苦很危险。    
    暗恋的情调是因为“常常被人误会,他又不需要辩解”———没有缘由。    
    大家误会了。暗恋者并非愿意进行一场高难度的爱情游戏,而是他自身的问题,加上并不需要为自己辩解。天长日久,他成为角色里的套中人。    
    正如人类最大的幸福和危险都在于虚拟。暗恋者在虚拟和幽暗的爱中造就了情调。    
    幽暗意味着神秘和张力。一旦曙光透露,所有可能性凝成了惟一的现实,这现实是朝向天堂还是猪圈?暗恋者不问,他宁愿停留在那个晦而不明的世界,任答案在滔滔时光中流逝,终于无解。    
    暗恋的情调是因为“暗恋是一种哲学”———好样的借口!    
    网上曾经流传一则故事:    
    一个男孩爱上了一个女孩,于是去佛前请求能每天见那女孩一眼。    
    佛说,可以,但你要等500年。男孩说好。    
    500年后,佛把他变成了一棵树,立在女孩每天必经的道边。于是,男孩就有机会每天看到她从自己面前走过。    
    男孩又在佛前请求,能够让他触摸到那个女孩。    
    佛说,可以,但你还要等500年。    
    男孩等了,然后,有一天,女孩累了,靠在树边休息,她的手轻轻地抚在树身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