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3695-山海经的智慧 >

第9节

3695-山海经的智慧-第9节

小说: 3695-山海经的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照我手中的中国地图出版社的《最新世界地图集》,认为亨利艾特?墨兹的考证是基本上是符合东山经的。不过东山经第一列山脉,亨利艾特?墨兹承认有将近200英里的误差,不是完全相符的,而这段译文有些不太确实。东次四经我认为亨利艾特?墨兹的考证是错误的,我大致估计在阿拉斯加的布鲁克斯山脉,山脉总长八百余公里,与东次四经“八山,一千七百二十里”相符,而且山脉走势基本上是东南方向,与山海经相符,最重要的是“东次四经之首,曰北号之山,临于北海。”亨利艾特?墨兹认为起始于华盛顿州,这和“临于北海”是相悖的。顺便再重申一次我们不断提及过的犰狳,它只产于美洲。(注:地图集中的山名(译音)与亨利艾特?墨兹标注的山名(译音)稍有差距,不过还是可以很容易看明白的。)    
    另外,在东次三经中,这几乎是一个航海或者水运的经典案例,“南水行八百里,曰岐山”、“南水行七百里,曰诸钅句之山”、“南水行七百里,曰中父之山”、“东水行千里,曰胡射之山”、“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之山”。。。    
    “凡九山,六千九百里”完全是水行,古人毫不掩饰的在展示他们在水运方面的高超技巧,他们是用竹筏子航行千里吗?他们是顺水漂流吗?还是他们在梦中神游见到了类似小兔子的动物?    
    也许保持沉默是我最好的选择。    
    五、劫后余生的世界    
    先来看《南山经》,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有水有草木;往东三百里,堂庭山,有水有木;往东三百八十里,猨翼山,有水有草木;往东三百七十里,阳山,有水草木不知;往东三百里,柢山,多水无草木;往东四百里,亶爰山,多水无草木;往东三百里,基山有草木水不知;往东三百里,青丘山,有水草木不知;往东三百五十里,箕尾山,其尾踆于东海,有水草木不知。    
    从西海到东海,地理问题我们暂且不去考虑,问题就怪在‘草木’之上,‘柢山,多水无草木’、‘擅爰山,多水无草木’,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有山有水却无草木?这是什么原因?柢山有鱼,亶爰山有兽,也就是说食物链必然是完整的,生态环境还能继续维持。但是怎么会没有草木呢?    
    在我们的常识里,南极北极没有草木,那是因为气温过于寒冷;另外在戈壁滩沙漠草木也很稀少,那主要是因为缺水的缘故。李白有句诗“秦地无草木,南云喧鼓鼙。”这是说天宝年间关中大旱,所以才造成草木不生。但是山海经中有水有鱼有兽却无草木,这似乎只能有一个答案,就是这两座山极度寒冷,南次一经纬度是大致一致的,所以只能是高原气候高山气候所至,高耸入云,冰雪覆盖,这可能是最合理的解释了,例如珠峰。    
    接着看南次二经,长右山,多水无草木有兽;羽山,下多水上多雨无草木,多腹虫;瞿父山,无草木;句余山,无草木;夷山,多水无草木;咸阴山,无水无草木;区吴山,有水无草木;漆吴山,无草木。    
    这其中就有个极特别的,‘羽山,下多水上多雨无草木,多腹虫’把我们刚才给的答案彻底的否定了,多雨,很显然不会太冷,而且腹虫类生物是不可能在严寒之下活动的。这草木不生必然另有原因!    
    接着看,南次三经说了个明白的,‘发爽之山,无草木,多水,多白猿。汎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我在渤海边生活了十余年,我始终不知道什么时候渤海附近的山没有草木。渤海的气候寒冷?渤海附近干旱?都不可能。那么这种平淡中的奇异现象就逼迫我们另寻新路了,什么样的原因能造成多水而草木不生的现象。


第二部分 劫后余生的世界地理卷杂论(4)

    答案是可怕的,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干旱可以使植物大面积死亡,另一种便是洪水或大爆炸。‘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强烈的干旱过后,植物会慢慢复生;洪水、大爆炸过后也是这样的,植物会生长的更加茂盛。那么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山海经记载的是什么年代,难道它的记载真是在一场大洪水大爆炸过后的世界?    
    《国风。魏风》称有草木的山为岵,无草木的山为屺,也就是说《山海经》的作者应该没有看过《国风》,否则应该卖弄一下。    
    宋时画师郭熙、郭思有一论,颇有奥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可惜《山海经》的作者仍然不屑一顾,皮毛该不要就不要,他只要真实!    
    《淮南子》也有一论,“天不定,日月无所载;地不定,草木无所植。”    
    地怎么不定呢?再举个例子,西次一经,“黄山,无草木,多竹箭。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其状曰{敏牛}。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    
    有水有竹箭,有鸟有兽,偏偏是没有草木。注意这黄山不一定是现在的黄山,山海经中的黄山距西海只有四百五十里。《管子?山国轨》中说“有莞蒲之壤,有竹箭檀柘之壤,有汜下渐泽之壤,有水潦鱼鳖之壤。”这就是四壤之别,莞蒲应该是浅水植物,竹箭檀柘为生长于山麓和平地的树木,“汜下渐泽之壤”应为沼泽地带,“水潦鱼鳖之壤”当然是指水域地区了。《尔雅。释地》也说“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    
    我为什么要在这里大讲特讲竹子?这至关重要!竹子是这个世界的奇迹!!!1945年,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留下了地面核辐射的严重隐患。人们惊讶地发现,爆炸中心的周围区域,动植物几近绝迹,惟独竹子活了下来!现在你明白黄山上为什么只有竹子而没有草木吗?竹子生长奇快,成材不过是四五年时间,跟松树比那简直是飞机和乌龟赛跑!雨后春笋的故事想必你也明白,你倒在地上睡一觉,第二天衣服可能被竹子刺了几个洞。(摘引自《北京青年报》 2003年4月29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翻闲书的时候发现另一个证据,大江健三郎的《广岛札记》,我当初有个疑问,核爆炸后幸存的生物不会很多,如老鼠蟑螂自然可以存活,但是我不明白鱼能不能幸免。大江健三郎收集的回忆信件提到了这个问题,“在浅野泉邸的水池里,在死尸的中间,还有活着的鲤鱼在水中游。”、“烧掉羽毛的燕子,已不能在天空飞翔,只能一蹦一蹦地在地面上走。”    
    也许我们的分析应该告一段落了,也许你会提出一些尖刻的问题,但我没有任何勇气回答。我所知道的是,《山海经》所记载的年代,是一个劫难后万物复生的年代,至于那是什么劫难,是洪水还是核战还是哈雷彗星撞地球已经不是我所能了解的了。    
    五、大陆漂移说与地球膨胀论    
    这更是一个极度艰难的问题,海内外学者关于《山海经》的地理研究众说纷纭。有“云南圈”、“两河流域圈”、“中国圈”、“亚洲圈”、“世界圈”等多种说法。“《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说的寿麻国,正是今非洲赤道沙漠人的形象。《山海经?大荒东经》所见日月所出之山六,恰是今南北美洲的地理情状。” 徐显之《山海经探源》。“《山海经》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地理书”宫玉海《与世界文化之谜》。“《山海经》我怀疑它是两河流域地理书。”苏雪林《屈原与九歌?屈原评传》。“《山海经》记载的是云南远古时期的地理和历史”林永发《神话的新发现一《山海经》地理考》。他们各执一词,似乎都很有道理。    
    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大陆漂移说的起源,早在公元1620年,英国人培根就已经发现,在地球仪上,南美洲东岸同非洲西岸可以很完美地衔接在一起。到了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大洋岸弯曲形状的某些相似性,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经过数十年后,大量的研究表明,大陆的确是漂移的。人们根据地质、古地磁、古气候及古生物地理等方面的研究,重塑了古代时期大陆与大洋的分布。大约在2。4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汇聚在一起的,这个大陆由北极附近延至南极。地质学上叫泛大陆。在泛大陆周围则是统一的泛大洋。此后,又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泛大陆开始解体,北部的劳亚古陆和南部的冈瓦纳古陆开始分裂。大陆中间出现了特提斯洋(1。8亿年前)。此后,大陆继续分裂,印度洋陆块脱离澳大利亚…南极陆块,南美陆块与非洲陆块分裂;此时的印度洋、大西洋扩张开始。到了6千万年前,已经出现现代大陆和大洋的格局雏形。以后,澳大利亚裂离南极北上,阿拉伯板块与非洲板块分离,红海、亚丁湾张开,形成现代大洋和大陆的分布格局。(以上资料摘自中国科普博览,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非常多,而且《山海经》也可以为它提供大量坚实的证据。随便举一个例子,《山经》中列举了大量流入海洋的河流,有的流入东海,有的流入北海,有的流入南海,可是竟然有的河流向西流入西海,我们翻开今天的世界地图,有几条是向西流的呢?中国只有一条倒淌河向西流入青海湖。而《山海经》中丝毫不认为向西流入西海有什么异常。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丽{鹿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南山经)”    
    “崦嵫之山,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西山经)”    
    “騩山,是錞于西海,氵妻水出焉,西流注于海。(西山经)”    
    诸如此类,在《山海经》中河流向西注入大海很平常,不可思议的还在后边,检索一下西山经,‘西流’出现了十余次,检索一下中山经,‘西流’出现了五次,也就是说,有数十条河流是向西流的!再如北山经中的王屋山,(氵联水)向西北流入泰泽。(向西北流的河流山海经记载也很多)    
    这是一个什么问题?河流怎么会西流呢?骗子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就是骗子必须说一些你不了解的事情,比如说你未来能发大财,或者某某海外有仙山,这些你不知道的事情他才能有欺骗你的机会。如果一个人对你说长江向西流,我相信你一定会怀疑他神经有问题。但是《山海经》的作者并没有遵循这个欺骗原则,他言之凿凿的说,王屋山有河向西北流。    
    非常奇怪,河流西向的年代太遥远了,5000万年前的长江是向西流入地中海的,当然现在也有一些小河是向西流的,例如山东的大汶河。这是一个谜团,还没有办法解释,但毫无疑问的,《山海经》中记载的西向河流不是故意编造出来的,因为小孩子都可以戳穿他的骗局,他没必要冒这种风险。    
    根据现有的地理学常识,最近的地质变迁年代恐怕也要几万年前,如台湾海峡,在4万年前东海大陆架是一片滨海平原,在3。3万年前后,大陆架被海水淹没,又过了3000年,发生海退,经过1。5万年的变迁,海平面到最低点,比现在低130~160米,随后海平面再次上升,在7000年前,海平面接近了现在的高度。也就是说,一万五千多年前的海岸线比现在偏东600多公里。如果《山经》记载的是真实的话,那么它记载的绝不可能是在7000年前,而是更久远的以前,一次地质变迁导致了我们查无对证!


第二部分 劫后余生的世界地理卷杂论(5)

    在这里稍微简单的介绍一下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仍然摘自科普博览)。从地图上看出,大西洋两岸海岸线弯曲形状非常相似,但细究起来,并不十分吻合。这是因为海岸线并不是真正的大陆边缘,它在地质历史中随着海平面升降和侵蚀堆积作用发生过很大的变迁。1965年,英国科学家布拉德借助计算机,按1000米等深线,将大西洋两缘完美地拚合起来,如此完美的大陆拚合,只能说明它们曾经连在一起。此外,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质构造、古生物化石的分布方面都有密切联系。例如,北美洲纽芬兰一带的褶皱山系与西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褶皱山系遥相呼应;美国阿巴拉契亚山的海西褶皱带,其东端没入大西洋,延至英国西南部和中欧一带又重出现;非洲西部的古老岩层可与巴西的古老岩层相衔接。这就好比两块撕碎了的报纸,按其参差的毛边可以拼接起来,而且其上的印刷文字也可以相互连接。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样的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