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网络生存术-第2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帕波,威力风公司的合伙创办人之一,公司第一位信息总监,给我补上了哈佛学不到的一课:电脑网络对直接管理操作提出的技术性的管理要求。
一家服务公司,经营人员为缩减开支,推行电脑网络化的直接管理,用电子邮件系统管理全公司业务,为员工配备齐电脑和网络后,把办公室转租了出去。但结果却是灾难性的:销售下降,周转不灵,士气受到破天荒的打击。
按照哈佛商学院关于直接管理的一般原则,这个公司的管理可以是无懈可击的,但实际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科特教授只是谈论了把直接管理应用于传统产业的经验,而没有过多接触电脑网络带给直接管理的特殊问题。
而使直接管理将在21世纪取得主流地位的力量,恰恰是电脑网络!幸好,帕波传授了一些“帮助管理者落实虚拟运作所必需的措施”:
●确保公司的高级经理至少有一部分时间进行虚拟运作通俗地说,就是教会头头用电脑。至少要学会打字和收发电子邮件。头头如果不会电脑,他如何能把握网络管理的脉搏?
●经常巡视公司的外地分支机构这是发展和加强员工、顾客关系的唯一途径。每位高级经理与各自的属下聚在一起,专门拨出一段全体问答时间,以供每个员工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对公司的营作提出各类问题。
●确保员工拥有可以保证工作效率的工作空间经验证明,员工在家办公,如果工作区与生活区混在一起,虽会引起短期工作效率增涨,但更会引起长期工作效率的大幅下降。
因为经常实际发生的情况是,员工因为过于勤奋而陷入疲劳,反而影响了效率。因此家里的办公场所,必须是一个带门的独立房间,需要专用电话线和录音电话,当然还有电脑和联网条件。作为遥控运作员工的经理,最大任务之一就是使住家型工作人员得到足够休息。偶尔还应该去看望一下,面对面交流;同时看看公司还能提供什么来使家庭办公更有效率。
●帮助遥控工作人员与中心公司的人员建立纽带分散工作的员工难得一聚,因此在定期聚会,如开会时,要比那些集中型的企业多留出一点社交的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员工的归属感。
●通过其它途径补偿无法日常见面的损失比如:建议员工建立个人网页,记录各自的兴趣爱好,再由公司建立查询目录,以利员工间的私人交流;再如:威力风公司通过电子邮件系统,向员工的小孩提供一个叫做VeriPal(威力板)的笔友网络。联接起员工的家庭可以帮助建立起群体感。
●帮助遥控员工克服对公司重要发展的疏离感遥控员工一个很大的心理障碍就是觉得“重要的行动在别处发生”。经理们可以做的事情包括:经常通报公司最新消息,让员工参与计划制订,让员工随时了解他的工作在整体中的位置等等。我是经常上互联网和使用电子邮件的,听了这些,都感到新鲜。相信如帕波说的,“25年之后,虚拟运作会被绝大多数公司采用”,到那时仍然会有人对这些方法感到新鲜。
BOB:“还有更新鲜的吗?比如:这本书摆上架以后发生的事情……”哇……WHAT!
你以为我是干什么的:卖草莓的吗?(你要找今天的“鲜货”,请发电子邮件直接同WilliamR。Pape联系,他的E…MAIL是will_p@shubao2。com)
第九章 比钱更时兴的财富
对物质及财务收益的执着追求将受到挑战
对物质及财务收益的执着追求将受到挑战等你也有1亿美元的时候,你就会明白钱不过是一种符号,简直毫无意义。
比尔·盖茨
我们对物质及财务收益的执着追求将受到挑战。人们开始崇尚实现另一种进步。
彼得·罗素不在意钱的人成为世界上最富的人据《比尔·盖茨传》透露,盖茨不止一次说过他从不关心钱的问题,也不在意股票市场的变化。钱既不可能使他从工作上分心,也不能改变他的生活。当微软股票上市后,看到公司里的一些人注意力显然被分散,甚至在房间里贴上了标示股票涨跌的图表,盖茨说:
“这是愚蠢的,公司的股票是高面值的,但高面值也常常是短暂和变化无常的。”他根本无意炒股,却“无心插柳柳成荫”,他的股票因分红派股而越来越多。就这样,一个不在意钱的人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富有以后,盖茨仍是便裤、开领衬衫和运动鞋,甚至都不是名牌。一次,他和黑地·罗任同车前往谢拉顿饭店开会,停车场满了,罗任建议停在贵宾车位。噢,这可要花12美元,这可不是一个好价钱。可不是好主意,“盖茨答复道,”他们超值收费。“这种事说明盖茨与其说是重视钱财,不如说是他根本无视钱本身,而只是对钱背后的东西较真。事实上,盖茨绝不是个吝啬之人,他动辄捐出上百万、上千万美元就是例证。BOB:”你整个一本书都在讲怎么赚钱,现在是要我当慈善家罗?“准确地讲,这本书谈的是怎样获得财富,而不仅仅是怎样”赚钱“。对于人来说,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是财富。财富既可以是健康,也可以是金钱,还有可能是成就。对于财富来说,人并不是只有攫取钱财和施舍钱财两种选择。你一定曾注意到,世界上那些钱赚得最多的人,往往身上有一种奇妙的相似现象。一方面在他们挣够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后,仍然不停地工作;另一方面,他们的生活却相对简朴或对金钱不以为意。当钱挣到一定程度以后,这些人的眼光已经穿透了钱财本身,投向更远的地方。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他们看来,还有比金钱更高的价值所在。比尔·盖茨说:”在人如同暗夜里的飞蛾偶然经过一间光亮屋子的短暂一生当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时刻,你会感觉自己渺小的所为在宇宙的尺度下毫无意义,而只有当自己成为某种伟大事物中的一部分时,才会感到有所依靠。“这可以说是金钱之后时代的感觉。人的价值按照高低顺序可以分为生存的价值、发展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价值三个层次。农业社会的中心问题是生存,追求温饱和健康,这种价值直接应验在个人自身;工业社会的中心问题是发展,人们追求金钱,金钱这种价值寄存在人身之外的中间物上,只能迂回间接地实现,而这常常使金钱成为人自己的敌人;信息社会的中心问题是自我实现,人们开始追求自我成就(Selfmade),价值又重新回到人本身。
最富有者拥自己
著名思想家彼得·罗素在21世纪网络精神在线网址(http://shubao2。com/Online)上指出:“正在我们这个社会发生的事情,将对现有价值体系产生深远广泛的冲击。我们对物质及财务收益的执着追求将受到挑战。人们开始崇尚实现另一种进步。我觉得这是一种人本身内在的进步,一种更能管理好自己的能力,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因素。”在工业社会迂回经济里,通过金钱这种迂回形式的财富来证明自己,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想法。因为迂回经济整个价值体系就表现为人将自身本质力量对象化,再通过对象来肯定自己。这种价值体系的负面影响,是形成了“金钱拜物教”,促使人们为赚钱而赚钱,而忽视了对自身真正价值的肯定。“金钱拜物教”最突出的影响,是使人们误以为“对物质及财务收益的执着追求”是人类的永恒本性,而看不到用金钱来证明自身价值,是一种大有局限的曲里拐弯的证明方式。就好比哥德巴赫猜想应直接用“1+1”证明,现在只能用1+2下的一种特定历史现象。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老头与盖茨的区别在于,葛朗台老头把金钱当作了上帝,而盖茨将金钱只是视为手段和实现自我成就的“美国梦”的副产品。事实上,许多百万富翁并不崇拜金钱本身,而看重金钱所能返回的主体,看重自我成就,看重一种可以长久“依靠”的价值。
社会的进步表现在,当着前一种基本价值普遍实现时,人会追求更高的价值实现。
人们吃饱以后,开始想发财;财发得差不多了,又会去反躬自问自我存在的“意义”。我认识一位“金盆洗手”的百万富翁,非常羡慕那些没有钱的自由人无忧无虑的生活,经常闲坐在华宅中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究竟有多少意义。他最后的决定是把心思都用在儿子的教育上,他对我说:“我这一代算完了,我最大的成就充其量只是可以让我儿子不再考虑钱,而我今后的唯一心愿是要让他拥有我没有的东西,补上我最大的缺憾。”而奇妙的是,我更多的是在没有钱和没有成就的人身上,听到类似的话,只不过是反过来,希望儿子赚出自己没赚出的那么多的钱。人们对儿女的期待,最能表现出他们在现有价值实现的基础之上,所期待的更高的价值。
在21世纪网络的时代,人们开始追求什么?诚然,他们仍然还会追求金钱,但除了“穷得只剩钱”的“赚钱发烧友”和专业的“赚钱爱好者”,他们只是把追求金钱当作自己基本建设的一部分──就象一个社会要把农业或工业当作基础产业一样。而人们吃饱了以后不大会不顾一切地把所有资源再全部投入粮食生产,那样只能撑坏自己。同样,满足了基本建设后,再继续无节制赚钱,人们要考虑一下挣钱付出的成本与得到的快乐是否成比例,人活得是否自由潇洒,是否体验到了一切该体验的经历,是否发展了一切可以发展的潜力。人们普遍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新的时代就彻底到来了。人之所以能从盲目的赚钱冲动中解放出来,当然前提是要有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但主要不是由于物质产品丰富本身,而是由于人们创造产品的方式转变了。人的欲望是从这种方式中产生的。仅仅是产品丰富,而欲望还是按旧方式产生,那人的欲望永远也不可能得到满足。旧的经济方式是为生产而生产,与它适应的欲望必然是为消费而消费,它鼓励和放大人性中的某些弱点,特别是将欲望“扩大再生产”为贪得无厌。厂商确有他们的“苦衷”,他们不勤奋工作以诱发出人的贪欲,他们自己就要被别的厂商淘汰。我为什么要一辆一辆更换汽车?什么也不为,就因为我喜欢。这看起来好象是我自主的选择。可仔细追踪一下这“喜欢”的形成,原来大多是因为广告文化的作用。
人成了广告“生产出来”的“产品”。而广告又是为了什么?什么也不为,因为生产出来,自然就要用广告来推销。
这是多么荒谬,广告批量化生产和复制人的思想,使之趋同,人的主体性和选择性被扼杀,还认为自己是在选择。在迂回经济中,人其实别无选择,只能按一定方式,将自己的被选择当作选择。而我们的媒体和专栏作家就充当了那种指点人们按照飞蛾的方式来生活的人。
如果经济的方式没有改变,人们没有理由改变自己。因为在基本物质和发展的需求还没有满足的时候,追求超前的价值,会使你牺牲许多现世的利益。这不是对大众所能普遍要求的。但如果迂回经济被直接经济取代,人的价值体系不随之改变,同样也将成为悲剧。
历史上,在农业化浪潮中留恋原始生活的爱斯基摩人,在工业化浪潮面前留恋土地的印地安人的悲剧,就是在信息化浪潮中执着于“物质及财务收益”的人们的现成榜样。是什么可以使人们从这种“被选择之选择”的可悲状况中得到解放?是网络。网络经济使人们自己雇佣自己,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因此给了人们直接认识自己的机会。他不须借助外来的奖赏来证明自己,他用劳动直接证明自己。人内在的进步,就是管理好自己;所谓管理好自己,也就是拥有自己。只有拥有了自己,才能不为物役,达到逍遥之“游”的境界。
在网络时代到来前,教人赚钱,不是为了鼓励人们崇拜金钱,而是为了帮助人们尽快渡过物质匮乏的中场阶段,以便有条件追求“人自身的内在进步”。可惜,今天,我们有太多的人为金钱外物所役使,而迷失了自己。他们的可悲不在于他们现在做错了什么,他们的可悲在于将一种即将被他们的后代证明缺乏意义的工作,当作了人类永恒的使命。
商务中的精神性
我们需要哲学家,不是因为他们可以为我们选拔美皇后或告诉我们今天番茄最低价。(这是他们为何经常不受欢迎的原因!)哲学家们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而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善”、永远“美”的事物上。
《苏菲的世界》信息是通向自由世界的桥梁
1975的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