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5843-鲁迅其书:一部断代式的研究史料的好书 >

第6节

5843-鲁迅其书:一部断代式的研究史料的好书-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研究家也同样是承认的),这又一次证明中国革命的实践已深入到何种程度,也表明鲁迅小说的现代内容已达到了什么样的新的阶段。    
    前期鲁迅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他的小说作品通过形象所达到的认识,无论在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上,还是在某些具体问题(如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上,可以说都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点十分接近,甚至取得惊人的一致。尽管鲁迅小说并未表现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但就思想内容而言,这些作品确已到达了当时所能到达的最高点,它无疑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时代。    
    二、开辟多种创作方法源头的文学大师    
    “五四”初期尽管在创作方法上提倡写实主义,但许多新起的作者却写着主观浪漫色彩相当浓重的小说。即如《新潮》上的一些作品,不仅“技术是幼稚的,往往留存着旧小说的写法和语调”,而且“过于巧合,在一刹时中,在一个人上,会聚集了一切难堪的不幸”《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叶绍钧、王统照、冰心等人早年所写的一些小说,也都曾鼓吹用“美”和“爱”来解决社会人生问题。可见,真正要创作现实主义作品,光是理论上的信奉远远不够,还必须有相应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清醒地正视现实的严峻态度。当时在文学创作上高举起现实主义大旗的,正是鲁迅。他基于对中国社会历史的透辟了解,坚持清醒的现实主义原则,坚持艺术内容的真实性,一贯不赞成违背生活逻辑,硬塞给读者一些廉价“乐观”的东西。他的小说,宁可只“提出一些问题”《集外集拾遗·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决不轻易做正面答案。尽管鲁迅也曾因为“听将令”,而“在《药》的瑜儿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呐喊·自序》),但这些都是严格地以不违背生活可能性为限度的。即使这样,“《药》的收束,也分明的留着安特莱夫式的阴冷”《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而随着斗争的深入,到写作《彷徨》集里的作品时,鲁迅这种严峻的现实主义态度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以《离婚》为例:这里的女主人公爱姑,具有和祥林嫂完全不同的性格,她大胆,泼辣,能干,颇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丈夫“姘上了小寡妇”而要抛弃她,她就整整闹了三年。她把丈夫叫“小畜生”,把公公叫“老畜生”,别人也奈何不得。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爱姑,却在一场正义地维护自己切身利益的斗争中失败了。作品着重描写了爱姑会见七大人这位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的场面,细致地写了爱姑从最初对七大人有幻想,到后来在他的威严面前感受到极大压力、终于屈服的全部心理活动过程。七大人玩“屁塞”,吸鼻烟,摆出“和知县大老爷换过帖”的架势,这些都是爱姑闻所未闻的,使她感到莫测高深。在这种精神压力下,爱姑由勇于争持转为心慌意乱,由优势转为劣势。小说表明,是封建势力的过分强大和小生产者本身的弱点,决定了爱姑的反抗斗争落入败局。作者严格地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令人信服地写出了这一发展过程,坚决摒弃了旧文学里那种“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主观主义方法,承认生活的复杂性,做到了“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威”。这是一种尊重客观生活的真正的唯物主义态度。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只有和这种唯物主义态度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建立在较为坚实可靠的基础上面。这也就是前期鲁迅现实主义的最可珍贵的特色。    
    然而,鲁迅小说的创作方法决不是单一的。他一向主张“博采众家,取其所长”《鲁迅书信集·462致董永舒》。,决不局限于接触自己喜欢的少数几个现实主义作家(如果戈理、契诃夫、显克微支)的作品,而是广泛阅读,择取一切有用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他认为,作家“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书信集·1186致颜黎民》。因此,在鲁迅小说中,除了作为主体的现实主义之外,还采取了其他的创作方法,其中尤以象征主义、浪漫主义最为显著。这两种创作方法,有时作为鲁迅小说中的成分,与现实主义相结合而存在;有时则各自构成独立的作品,显出迥异出众的风姿。它们都早已是客观的实在。只是长期以来,或者由于认识上的限制,或者由于受了现实主义独尊论的影响,我们往往较少提到鲁迅小说中的浪漫主义(特别在1958年以前),而对象征主义则干脆视而不见,不承认它的存在。这就把鲁迅小说的创作方法理解得相当狭窄,封闭了本来应该是宽广的创作道路,其后果:不能不堵塞自己吸取各种养分的渠道,限制和影响了社会主义新文学的发展。    
    其实作者自己,对这两种创作方法谈得并不少,不但论述到方法本身及其在自己作品中的应用,还指名道姓地提到了一些对他有影响的代表性作家。下面我们分别就鲁迅小说中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状况作些考察。    
    浪漫主义——尤其积极浪漫主义,曾经是鲁迅早年文艺思想中十分重要的一面。1903年写的小说《斯巴达之魂》,虽然带有译述的性质,但浸透整个作品的激越情调与悲壮气氛,清楚地显示了作者当时艺术上的浪漫主义好尚 。1907年撰写的论文《摩罗诗力说》,在几乎并重地肯定一批现实主义作家的同时,推崇和介绍了以拜伦为“宗主”的欧洲积极浪漫主义诗歌流派,不但颂扬他们“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革命精神,而且从创作方法上赞许他们“超脱古范,直抒所信,其文章无不函刚健抗拒破坏挑战之声”。鲁迅后来回忆到拜伦等“摩罗诗派”对自己早年的影响时说:“他们的名,先前是怎样地使我激昂呵”《坟·题记》。,“时当清朝的末年,在一部分中国青年的心中,革命思潮正盛,凡有叫喊复仇和反抗的,便容易惹起感应”《坟·杂忆》。。事实上,拜伦等诗人“刚健抗拒破坏挑战”的浪漫主义精神气质,不仅在当时,即使在“五四”以后的时期,也还对鲁迅留下了影响。譬如说,他们主张“复仇和反抗”的革命精神,“不克厥敌,战则不止”《坟·摩罗诗力说》。的顽强斗志,就曾对鲁迅长期地起过作用,这在前期小说中同样有所反映。1926年根据神话传说写的《奔月》,表现了善射的羿在射下九个太阳,射死封豕长蛇和各种害物之后遇到的意外变故:妻子嫦娥因不耐清苦飞升离去,弟子逄蒙又怀着卑劣欲望暗害自己。作品以掩抑不住的深情赞颂了羿的正直勇武、战斗不息的英雄性格,同时也冷隽诙谐地刻画了他在特定遭遇中孤独寂寞的心境,从而既显示了拜伦式浪漫主义悲剧性英雄留下的投影,更表明了时代向前推进在艺术处理上打下的烙印。至于《铸剑》这篇强烈体现“复仇和反抗”精神的出色的浪漫主义作品,自然更和鲁迅自己概括的拜伦那种“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战斗风格有一脉相承的联系。鲁迅在《看司徒乔君的画》一文中,盛赞司徒乔的画表现出了“倔强的魂灵”:“如胁下的矛伤,尽管流血,而荆冠上却有天使——照他自己所说——的嘴唇。无论如何,这是胜利。”其实,前期鲁迅的这些浪漫主义小说,表现的正是一颗颗带着伤痕的“倔强的魂灵”。如果说,《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等现实主义作品凝聚了作者从现实战斗中总结出来的许多深刻经验的话,那么,《铸剑》、《奔月》这类浪漫主义作品则主要表现和寄托了作者战斗性格、人生理想的或一方面。二者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互为补充的。在艺术表现上,这些作品的特点是:浪漫主义的情节与写实主义的手法融合在一起。鲁迅在果戈理《鼻子》的译后记中曾说:“果戈理(1809~1852)几乎可以说是俄国写实派的开山祖师;他开手是描写乌克兰的怪谈的,但逐渐移到人事,并且加进讽刺去。奇特的是虽是讲着怪事情,用的却还是写实手法。从现在看来,格式是有些古老了,但还为现代人所爱读。”见《译文序跋集》。《铸剑》、《奔月》、《补天》等虽然并非如《鼻子》似的讽刺小说,但艺术表现上所采取的,正是“讲着怪事情,用的却还是写实手法”。它收到了活泼生动而又能增强生活实感的效果。自然,鲁迅小说中的浪漫主义,也有一些仅仅是在现实主义基础上有所提高,作为现实主义作品中的成分而存在的,如人们熟知的《药》、《明天》的结尾。用作者自己的说法:这是为了要“与前驱者取同一的步调”而“删削些黑暗,装点些欢容,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其作用自然是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补充,使作品反映的现实更全面,更广阔,更符合历史的真实。    
    比浪漫主义更应该受到重视的,还是鲁迅作品中的象征主义。这种创作方法曾经是鲁迅颇感兴趣的。在鲁迅看来,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流派,浸透着世纪末的悲观主义神秘主义的苦汁,应该予以批判;而象征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则在一定范围内有其合理性,可以加以吸取关于鲁迅对象征主义的看法,除本文提到的一些文章外,还可参阅:《译文序跋集》中的《〈小约翰〉引言》,《花边文学》中的《谁在没落?》、《读几本书》,《且介亭杂文二集》中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等。。在鲁迅喜爱的作家中,就有一些是象征主义或准象征主义的,如安特列夫、李贺等。鲁迅曾多次在谈话、文章中,把安特列夫称作自己喜欢或对自己有影响的作家参看R。M。Bartlett《新中国的思想界领袖鲁迅》(李何林编《鲁迅论》所收),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药〉》,《南腔北调集·祝中俄文字之交》等。。周作人1936年发表的《关于鲁迅之二》一文,也在开列了一批对鲁迅有影响的外国作家之后说:“这许多作家中间,豫才所最喜欢的是安特莱夫(即安特列夫——引者),或者这与爱李长吉有点关系罢。”见《鲁迅先生纪念集》。据冯雪峰30年代的回忆,冯曾在一篇文章草稿中提到鲁迅受托尔斯泰、高尔基的影响,鲁迅审阅此稿时,划去了这两位作家的名字,添上一个安特列夫,说:“倒是安得烈夫(对我)有些影响”见冯雪峰《关于鲁迅在文学上的地位》一文《附记》,湖南人民出版社《鲁迅的文学道路》15页。。为什么鲁迅这样对安特列夫感兴趣?究竟安特列夫作品中什么因素吸引了鲁迅?这可以从鲁迅自己的文章中找到答案。1908年,鲁迅在《域外小说集》里译了安特列夫的《谩》、《默》两个短篇,在译后《杂识》中,介绍这位作家说:“其文神秘幽深,自成一家”。这是鲁迅最早对安特列夫的评价。1921年9月,鲁迅在翻译介绍安特列夫一篇写革命者的短篇小说《黯淡的烟霭里》时,又赞许地说:    
    安特来夫的创作里,又都含着严肃的现实性以及深刻和纤细,使象征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相调和。俄国作家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如他的创作一般,消融了内面世界与外面表现之差,而现出灵肉一致的境地。他的著作是虽然很有象征印象气息,而仍然不失其现实性的。见《译文序跋集》。


《鲁迅其书》第一部分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3)

    1925年2月17日,鲁迅在致李霁野信中,肯定了安特列夫的象征主义剧本《黑假面人》和《往星中》,支持这两个作品的翻译出版:    
    《往星中》做得较早,我以为倒好的。《黑假面人》是较与现实社会接触得切近些,意思也容易明了,所以中国的读者,大约应该赞成这一部罢。《人的一生》是安特莱夫的代表作,译本错处既如是之多,似乎还可以另翻一本。    
    在1925年9月30日致许钦文信中,又对《往星中》及其作者的思想作了透彻的剖析,称安特列夫“全然是一个绝望厌世的作家”,而称赞作品揭露黑暗现实的深刻有力。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鲁迅除了肯定安特列夫作品的现实内容以外,主要喜欢其象征主义方法(这同内容表现的深刻有力很有关系),特别欣赏这位作家成功地将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融合起来。凡此种种,足以证明安特列夫确实在鲁迅与象征主义之间起了桥梁的作用。    
    鲁迅接受象征主义的影响,也与译介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有关。厨川这部文艺论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