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2-教练型领导-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辅导是针对特定的技能给别人以更多的教导,多半是告诉别人如何做。辅导(Counseling)往往包含着当事人的行为脱离了“正轨”的意思,所以,辅导的目的是帮助当事人返回“正轨”。
教练的目的在于协助他人做得更好,将优点发挥到极致,而不是将焦点投放在修改缺点上,所以不会强制别人改变。教练不会告诉别人如何做,而是让当事人自我发现适于自己的方法与通路。
⑧教练不是培训,也不是训练
培训是知识与技巧的转移。培训师为如何培养技巧和能力提供指导,会将自己知道而当事人不知的部分通过讲授的形式告诉受众。训练是通过反复与强化的形式使受众掌握某种技能。训练更多的是针对行为,透过行为的强化与心智模式互为影响。教练针对更多的则是当事人的动机、信念与行为模式、心智模式。透过这些方面的改变,支持当事人进行行为策略的改变,从而实现目标。
每年世界各地的组织都将上亿美元花费在培训上,但是国际有效领导能力中心的调查研究发现,在这些培训中仅仅有8%—12%的培训课程所传授的新技能、新知识给企业带来了可以测量出的进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培训无法将所学到的东西向实际转化,而且没有反馈或持续的支持。如果一个员工在学习新技能时,没有跟踪和持续的支持,就很容易使他放弃新的尝试而回到原点。
教练不做教授,亦不会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教练只作教练能做的部分!很多时,人之所以表现未如理想,不是因为缺少了某些知识技能,而是因为没有看清事实的真相而已。教练运用教练技术令当事人厘清事实真相,找到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增强当事人的动机,找到解决问题的通路,问题自然解决。
⑨教练不是师傅
师傅是传、帮、带,是当事人所在领域的权威或特长拥有者。师傅是一个复制的过程,教练是让当事人发挥所长。师傅是教我们一些或简单或复杂的技能,而教练则是挖掘我们的潜能。
教练并不比当事人多知道多少。相反,在当事人的领域中,教练所掌握的知识甚至远不如当事人。但教练通过聆听、区分、发问等各种教练方法,运用各种专业教练策略和工具协助当事人为新的行动设定步骤,然后和当事人一起将新的、更为可行的行动计划付诸实际,让更多的员工成为企业的“冠军”。
教练不是体育教练
体育教练是零和游戏,冠军只有一个。
教练是多赢的游戏,会创造更多,会让当事人发现更多,并挖掘更多的可能性。
教练不是好友倾谈
朋友与你一起分享你的人生,喜怒哀乐,得失离合。未必每个人都愿意将工作中的事情和计划向好友倾诉,也未必想去麻烦别人,况且朋友未必有经验和能力来帮助当事人找出适于自己的解决方案。
教练不是好朋友似的谈心聊天,更不会去安抚当事人的情绪。教练是中立的、客观的、抽离的、启蒙的,站高一线、保持界限,不进入当事人事件与范围之内,并且是利他的。教练所有的行为不会带有个人感情色彩,而是将所有的行为焦点指向支持当事人。
教练不是占卜问卦、看相算命
很多当事人会觉得教练很神奇,几句话就能看透当事人内心,甚至对当事人的性格与特点大致看透。其实,教练只是掌握了专业的教练技能和工具而已。
万丈高楼平地起——教练型领导入门教练型领导的一个核心(7)
(2)教练产生的背景
教练技术作为一种管理技术运用在企业管理当中,是基于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现代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决定的。应用教练技术是对传统管理技术的有效补充,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
①MBO(目标管理)模式
MBO模式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是战后复苏期,全社会对于各种各样产品的需求量急剧扩大。而当时的市场情况是产品单一、缺乏,市场供给严重匮乏,所以全球企业的使命就是尽可能地大规模生产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巨大缺口。这个时期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产品的生产数量: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最多满足最基本需求的产品。这一时期,企业发展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是“命令与控制”。该方式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的标准化,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②TQM/lSO(全面品质管理)模式
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市场发展日趋成熟,需求主导型的卖方市场开始整体向品质主导型的买方市场转变。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从产品的基本使用需求向高品质产品的要求转变。随着消费市场对产品要求侧重点的变化,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益,管理模式也转向了“全面品质管理”。被誉为全球管理之父的戴明就是此时期的代表人物。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的需要。
③Coaching(教练)模式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人们从过去追求品质、品牌,开始更多地向个性化、创意化、多元化、时尚化、体验化转变,人们的销售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时候,如果还是仅仅强调命令与控制、标准化生产、流程化操作已经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满足不了消费者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企业需要更多的创意与创新。这个时候,企业管理的使命就是要充分地调动企业中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创意和潜能,并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形成互补性、有凝聚力的团队,才能应对外界的变化。以人为本,是这个时期典型的管理模式特征。因为今天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是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诸如:
市场激烈的竞争
内部和外部客户的要求提高
市场中的变化异常迅速
全球化,企业改组
降低成本
优秀人才越来越难找
在这个时期,企业主更加深切的体会到,其实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需要管理者把焦点从厂房设备、产品线、企业固定资产以及政策、条例、法规、产品上面转到员工身上。激发员工的创意与潜能,调动积极性,是新经济时代企业管理者的真正使命。
正因教练技术能够实现知识经济企业管理者“以人为本”的目标,才会被500强CEO所推崇、所应用!
若想使自己的教练更有效,要先了解自己的管理模式。常见的管理模式大概有以下四种:
a。监控型
执行公司规章制度
实施行政指令
定出公司的长远目标和策略
b。顾问型
让新同事了解公司的运作
传授经验
给予解决方法
c。教练型
发挥员工的创意及潜能
提升员工自信心与主动性
凝聚团队,增强整体合力与战斗力
d。辅导型
支持被情绪影响工作的员工
处理冲突的情况
作为一名教练型领导,需要区分并明确自己的角色,懂得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适时转换身份,真正支持到对方。
需要明确的是,领导者在担任教练角色时要多引发当事人自己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通路。但在以辅导员或顾问的身份出现时,则须遵循辅导员和顾问的指导原则。若在同一场合面向同一群体或同一对象而担任多重角色时,须向当事人说明并明确加以区分自己的角色。就如同一个人在企业中是企业主身份,回到家中与妻子相处时则是丈夫的角色,与父母相处时则又在扮演儿子的角色,而和孩子在一起时则又担当着父亲的角色,怎么可以背着“父亲”这一个角色跑到黑?
若做全职教练时可能情况又有所不同,遵循更多的是教练的原则:“引发出当事人原本具足的智慧;支持当事人自己找到答案。”
教练型领导是通过有效问问题提升他人的醒觉能力,引发出当事人原本具足的智慧,找到更多实现目标的路径,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通路,尽管这些通路都是当事人自己找到的。教练型领导应用教练技术会带出企业/组织/个人最好的表现,增加效益,达成目标。
(3)教练与管理的区分
“教练是一种被大大低估了的管理技能……教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力与潜力,增长知识和经验,使整个机构取得突出的成就。”
万丈高楼平地起——教练型领导入门教练型领导的一个核心(8)
——AngelaM。Thomas《人尽其才》“他(教练)是提出问题的总结者,提供行为反馈的人,鼓舞人心的人,模范的改革家,解决问题的合作者。他常常也是一个系统管理者。”
——KennethL。Murrell/MimiMeredith《有效授权》企业教练与传统管理的区别
传统管理者教练型领导分别ManageGetthingsdonetheotherpeopleLeadershipGetotherpeopletodonethings焦点事人方式监控/监督引发/支持作用要做什么?要去哪里?角色顾问(给答案,告诉怎么做)
Consulting教练(问一些问题,让你自己找答案)coach功能解答问题针对问题提出问题方式寻找答案启发答案效果见效快但不持久见效慢但效果持久手段监督、控制信任、邀请、赞同、支持、拥护身份顾问、咨询、上下级平等、尊重、教练出发点教育人怎样做帮助人学习结果下属不成长,依赖,以对错为主下属成长,独立思考,以效果为主
企业教练管理技术:企业重心转向创造新知识,管理中注重激励与启发,以此来发挥员工的潜力。
传统的管理:以指令为主,管理者喜欢给意见,依赖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注重解决问题。
①传统的管理关注更多的是事情本身,是如何将事情做好做对;教练技术关注更多的是人本身。无论多么伟大的发明、多么惊人的成就都离不开人的因素。企业管理及生活中其他的方面也同此理,无论多么完善的制度与多么激动人心的计划,离开了人的因素,一切都只不过是一个空想罢了。只要解决了人的问题,所有的事情自然就能解决。
②传统的管理强调的是对事情本身的监督与控制;教练侧重于对人的引发与支持。教练型组织中强调团队的目标与成果的达成高于一切,会激发团队的每一个成员组合成为一个有机的、互补的、相互协作与支持的整体和组织,去实现工作目标。
③应用教练技术的教练型组织所强调的目标并非上面制定、下面执行。强调的是:结果提前,领导(教练型领导人)靠后。也即将结果置于团队每一个成员的面前,强调的是团队实现目标,领导人做支持者,做资源的整合者,做啦啦队的队长;强调的是团队作战,而非领导人唱独角戏;领导人更多的是以教练与辅导员的角色出现,明确方向,带领团队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产出。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发现,教练技术与管理技术两者如同鸟的双翼缺一不可,不可以割裂开来讲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
事实上那些管理规范的企业在应用教练技术的过程中所显现出的效果会更加明显,教练技术所呈现的魅力会更大。教练技术起源于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已达登峰造极的西方。在西方,教练技术之所以更受企业家、政界及各行业顶尖人士所推崇,其重要原因在于,有了科学管理的扎实基础,应用教练技术后效果会更加明显与突出。
国内企业若想引入教练技术,建议要先将企业内部的基本功即管理的基础工作做好。若企业管理的基本动作都不到位,教练技术在企业内部的应用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
(4)教练型领导在企业中能起到哪些作用
①支持团队成员打破知障,拓宽思维,提升企业管理干部及团队的素质。
正如开车走盘山道,需要转弯处的镜子指明前进的路况,每个人在工作中也都会存在迷茫、困惑的时候。成功的教练型领导会起到镜子的作用,能够支持员工看清自己的现状,看到盲点,少走弯路;辨清方向,走得更快,更便捷实现目标。
②支持团队成员看到盲点的同时也看到更多的优点,从而发挥优势,发现并挖掘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