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茶与人 >

第2节

茶与人-第2节

小说: 茶与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没毒死。”唐宣宗时,东都进一僧,年百三十岁,宣宗问服何药,对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惟嗜茶”。因赐名茶五十斤。看来茶的毒素,比咖啡的毒素发作得更要慢些。爱喝茶的,不妨多多喝吧。    
                                四十年代    
    


第一部分 行动杨 绛  喝茶

    曾听人讲洋话,说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新近看到一本美国人做的茶考,原来这是事实。茶叶初到英国,英国人不知怎么吃法,的确吃茶叶渣子,还拌些黄油和盐,敷在面包上同吃。什么妙味,简直不敢尝试。以后他们把茶当药,治伤风,清肠胃。不久,喝茶之风大行,一六六○年的茶叶广告上说:“这刺激品,能驱疲倦,除恶梦,使肢体轻健,精神饱满。尤能克制睡眠,好学者可以彻夜攻读不倦。身体肥胖或食肉过多者,饮茶尤宜。”莱登大学的庞德戈博士(Dr Cornelius Bontekoe)应东印度公司之请,替茶大做广告,说茶“暖胃,清神,健脑,助长学问,尤能征服人类大敌——睡魔”。他们的怕睡,正和现代人的怕失眠差不多。怎么从前的睡魔,爱缠住人不放;现代的睡魔,学会了摆架子,请他也不肯光临。传说,茶原是达摩祖师发愿面壁参禅,九年不睡,天把茶赏赐他帮他偿愿的。胡峤《饮茶诗》:“沾牙旧姓余曾氏,破睡当封不夜侯。”汤况《森伯颂》:“方饮而森然严乎齿牙,既久而四肢森然。”可证中外古人对于茶的功效,所见略同。只是茶味的“余甘”,不是喝牛奶红茶者所能领略的。    
    浓茶搀上牛奶和糖,香冽不减,而解除了茶的苦涩,成为液体的食料,不但解渴,还能疗饥。不知古人茶中加上姜盐,究竟什么风味,卢同一气喝上七碗的茶,想来是叶少水多,冲淡了的。诗人柯立治的儿子,也是一位诗人,他喝茶论壶不论杯。约翰生博士也是有名的大茶量。不过他们喝的都是甘腴的茶汤。若是苦涩的浓茶,就不宜大口喝,最配细细品。照《红楼梦》中妙玉的论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那末喝茶不为解渴,只在辨味。细味那苦涩中一点回甘。记不起哪一位英国作家说过,“文艺女神带着酒味”,“茶只能产生散文”。而咱们中国诗,酒味茶香,兼而有之,“诗清只为饮茶多。”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    
    法国人不爱喝茶。巴尔扎克喝茶,一定要加白兰地。《清异录》载符昭远不喜茶,说“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茶中加酒,使有“和美之态”吧美国人不讲究喝茶,北美独立战争的导火线,不是为了茶叶税么?因为要抵制英国人专利的茶叶进口。美国人把几种树叶,炮制成茶叶的代用品。至今他们茶室里,顾客们吃冰淇淋喝咖啡和别的混合饮料,内行人不要茶;要来的茶,也只是英国人所谓“迷昏了头的水”(bewitchedwater)而已。好些美国留学生讲卫生不喝茶,只喝白开水,说是茶有毒素。代用品茶叶中该没有茶毒。不过对于这种茶,很可以毫无留恋的戒绝。    
    伏尔泰的医生曾劝他戒咖啡,因为“咖啡含有毒素,只是那毒性发作得很慢。”伏尔泰笑说:“对啊,所以我喝了七十年,还没毒死。”唐宣宗时,东都进一僧,年百三十岁,宣宗问服何药,对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惟嗜茶”。因赐名茶五十斤。看来茶的毒素,比咖啡的毒素发作得更要慢些。爱喝茶的,不妨多多喝吧。    
    四十年代    
    


第一部分 行动贾平凹  品茶

    西安城里,有一帮弄艺术的人物,常常相邀着去各家,吃着烟茶,聊聊闲话。有时激动起来,谈得通宵达旦,有时却沉默了,那么半日无言儿呆过半天;但差不多十天半月,便又要去一番走动呢。忽有一日,其中有叫子兴的,打了电话,众朋友就相厮去他家了。    
    子兴是位诗人,文坛上负有名望,这帮人中,该他为佼佼者。但他没有固定的住处,总是为着房子颠簸。三个月前,托人在南郊租得一所农舍,本应早邀众友而去,却突然又到西湖参加了一个诗会,得了本年度的诗奖。众人便想,诗人正在得意,又迁居了新屋,去吃茶闲话,一定是有别样的滋味了。    
    正是三月天,城外天显得极高,也极清。田野酥软软的,草发得十分嫩,其中有了蒲公英,一点一点地淡黄,使人心神儿几分荡漾了。远远看着杨柳,绿得有了烟雾,晕得如梦一般,禁不住近去看时,枝梢却并没叶片,皮下的脉胳是楚楚地流动着绿。    
    路上行人很多,有的坐着车,或是谋事;有的挑着担,或是买卖。春光悄悄儿走来,只有他们这般儿悠闲,醺醺然,也只有他们深得这春之妙味了。    
    打问该去的村子,旁人已经指点,问及子兴,却皆不知道,讲明是在这里住着的一位诗人,答者更是莫解,末了说:    
    “是X书记的小舅子吗?那是在前村。”    
    大家啼笑皆非,喟叹良久,凄凄伤感起来:书记的小舅子村人尽知,诗人却不知为然,往日意气洋洋者,原来是这样的可怜啊!    
    过了一道浅水,水边蹲着一个牧童,正用水洗着羊身。他们不再说起诗人,打问起子兴家,牧童凝视许久,挥手一指村头,依然未言。村头是一高地,稀落一片桃林,桃花已经开了,灼灼的,十分耀眼。众人过了小桥,桃林里很静,扫过一股风,花瓣落了许多。深走五百米远,果然有一座土屋,墙虽没抹灰,但泥搪得整洁,瓦蓝瓦蓝的,不曾生着绿苔。门前一棵荚子槐,不老,也不弱,高高撑着枝叶,像一柄大伞。东边窗下,三根四根细竹,清楚得动人。往远,围一道篱笆,篱笆外的甬道,铺着各色卵石,随坡势上下,卵石纹路齐而旋转,像是水流。中堂窗开着,子兴在里边坐着吟诗,摇头晃脑,得意得有些忘形。    
    众人呼叫一声,子兴喜欢地出来,拉客进门,先是话别叙情,再是阔谈得奖。亲热过后,自称有茶相待,就指着后窗说:好茶要有好水,特让妻去深井汲水去了。    
    从后窗看去,果然主妇正好在村口井台上排队,终轮到了,板着轱辘,颤着绳索,咿咿呀呀地响。末了提了水罐,笑吟吟地一路回来了。     
    众人看着房子,说这地方毕竟还好,虽不繁华,难得清静,虽不方便,却也悠暇,又守着这桃花井水,也是“人生以此足也”。这么说着,主妇端上茶来,这茶吃得讲究,全不用玻璃杯子,一律细瓷小碗。子兴让众人静静坐了,慢慢饮来,众人窃窃笑,打开碗盖,便见水面浮一层白气,白气散开,是一道道水痕纹,好久平复了。子兴说,先呷一小口,吸气儿慢慢咽下,众人就骂一句“穷讲究”,一口先喝下了半碗。    
    君子相交一杯茶,这么喝着,谈着,时光就不知不觉消磨过去,谁也不知道说了多少话,说了什么话,茶一壶一壶添上来,主妇已经是第五次烧火了。不知什么时候,话题转到路上的事,茶席上不免有一番叹息,嘲笑诗人不如弃笔为政,继而又说“阳春白雪,和者盖寡”,自命清高。子兴苦笑着,站起来说:    
    “别自看自大,还是多吃茶吧!怎么样,这茶好吗?”    
    众人说:“一般。”    
    “甚味?”    
    “无味。”    
    “要慢慢地品。”    
    “很清。”    
    “再品。”    
    “很淡。”    
    子兴不断地启发,回答都不使他满意,他有些遗憾了,说:    
    “这是龙井名茶啊!”    
    这竟使众人都大惊了。他们住在这里,一向喝着陕青茶,从来只知喝茶就是喝那比水好喝一点的黄汤,从来不知品茶的品法;老早听说龙井是茶中之王,如今喝了半天了,竟没有喝出特别的味来,真是可谓蠢笨,便怨恨子兴事先不早说明,又责怪这龙井盛名难负,深信“看景不如听景”这一俗语的真理了。    
    “好东西为什么这么无味呢?”    
    大家觉得好奇,谈话的主题就又转移到这茶了。众说不一,各自阐发着自己的见解。    
    画家说:“水是无色,色却最丰。”    
    戏剧家说:“静场便是高潮。”    
    诗人说:“不说出的地方,正是要说的地方。”    
    小说家说:“真正的艺术是忽视艺术的。”    
    子兴说:“无味而至味。”    
    评论家说:“这正如你一样,有名其实无名,无乐其实大乐也!”    
    众人哈哈一笑,站起身来,说时间不早了,该回家去了,就走出门来,在桃林里站了会,觉得今日这茶品得无味,话也    
    说得无聊,又笑了几声,就各自散了。    
    作于1981年9月17日午西安    
    


第一部分 行动李国文  品新茶

    又是细雨微风,新茶上市的春天,一位朋友从南方来京开会,给我带来一小盒龙井。沏来一尝,叶绿水碧,茶香四溢,微苦回甜,口颊生津,连呼好茶好茶。不过,生产这种挺不错的龙井茶的茶厂,却不在杭州,而是远在数百里外的他乡。于是,不胜感慨,这龙井的井,涵盖面也太大了。    
    当然,谁也不会相信,是从杭州把炒好的龙井茶运到那里去包装的。肯定是在当地采撷的茶叶,姑且我们相信是按照龙井茶的传统制作方式生产,或者,专门敦请了杭州龙井茶的师傅到他们那里去亲手炒制,一份非常地道的而是外地的龙井茶。    
    茶叶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内在质量。受到产地的土壤状态,水质条件,栽培方法,采摘时间,以及日照,云雾,湿润,微量元素等等因素的制约,一方水土,出一方茶叶,所以,龙井茶的饮誉千年,是和龙井这个地方分不开的。因此,龙井的龙井,与杭州的龙井,与杭州以外的龙井,应该是有着本质上的差别的。    
    明人田艺蕻《煮泉小品》中说道:“今武林诸泉,惟龙泓入品,而茶亦惟龙泓山为最。又其上为老龙泓,寒碧倍之。其地产茶,为南北绝品。”可见古人也已经明白,所谓龙井茶,也只有狮峰、龙井、梅家坞这几处出产的,才是最地道,最本色的龙井茶。    
    去年春末夏初,北京城里好几家商场、茶庄,就有现场炒茶的表演。茶叶是飞机空运来的,炒茶的师傅自然也是产地请来做示范的。因为成本太高,价格不菲,也是围观者多,购买者少。我也挤在其中欣赏师傅的操作,在啧啧称羡声中,那新炒出的茶,沏出来,你会联想到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一支提琴独奏曲,有美不胜收之感。    
    但是,再好的师傅,炒出来的再好的茶,是龙井,就是龙井,不是龙井,就不是龙井。当然,真正龙井,其上品,是不大容易买到的了。如今那些标明龙井的龙井茶,很大部分并不是龙井生产的,而且来自杭州四周,来自离杭州更远的地方,也未可知。看来龙井之大,简直无边无涯了。    
    不过,端在手中的这杯非龙井产地的龙井,其实,应该属于上品。否则,我的朋友不会特地给我带来,不会信心十足地当场沏出来,大有真金不怕火炼之意。他说了一句上海话,“灵勿灵当场试验”,果然好茶,是不用说的了。然而,滋润肺腑,腋下生风之际,我也不胜其惶惑,这间茶厂,能生产出这等优质茶,既然不想以次充好,既然不想以假作真,既然不亚于名茶,或者哪怕亚一点,也没有必要非附骥于名茶不可呀?    
    我与来客讨论,若从心理层次探究的话,这些所作所为的背面,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缺乏自信的表现。    
    于是,浮想联翩,茶,如此,其实,人,何尝又不如此呢?    
    在生活中,好端端的人,有时硬是不十分相信自己,也是屡见不鲜的。非要依托于名人,借重于洋人,仰仗于要人,赖靠于死人,惟如此,才觉得脸面有光,才觉得自己人五人六,这实在是很累心累力,也是大可不必的事。    
    说到底,你就是你,你就做你自己,那多好?    
    


第一部分 行动李汉荣  品茶

    茶,是最朴素、淡泊的美物。饮茶,是最朴素、淡泊的美事。    
    在一间陈设简单、干净、空旷的小屋里饮茶是最好的。华贵、复杂的房间里不宜饮茶,那高大、贵重的东西在茶面前摆谱、显阔,茶的自然气息就被埋没了。    
    饮茶的时候,心情越平淡越好。心情平淡的人,才能感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