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冈中学走向北大清华-第1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国卷Ⅱ 以“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某网站“聊天室”谈话 关系型 人生态度 同上
全国卷Ⅲ 以“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哲学家与富
人的对话 关系型 人生态度 同上全国卷Ⅳ 以“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某网站“聊
天室”谈话 关系型 人生态度 同上
湖北卷 就“买镜”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刘禹锡诗歌小引故事 比喻型 认识个人、国家、民族的态度 同上福建卷 选择所列人物或文学形象作话题,写一篇文章 人物和文学形象 概念型 文化和思想上
重庆卷 就“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一登山运动员的故事 关系型 认识自我 同上
广东卷 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寓言故事 关系型 交流与合作 同上
辽宁卷 就“平凡与自豪”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采访对话 关系型 人生态度 同上
江苏卷 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描写性文字 比喻型 文化、人生、社会的思考同上
天津卷 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生活故事 关系型 人的价值判断 同上
浙江卷 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调查情况 关系型 人文素养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湖南卷 以“家庭教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生活情况 概念型 家庭教育 同上
上海卷 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词语 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不要写成诗歌,1000字左右
北京卷 以“包容”为题,写一篇文章 词语 概念型 人格修养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解读】
从以上二表可以看出2001年以来全国卷作文题题型稳定(话题作文),内容指向鲜明,由道德到情感(再到2004年的人生态度),尤其是2003年推出的关系型话题内涵比较丰富,思辨空间扩大,对2004年高考地方卷作文题影响巨大,如重庆卷、辽宁卷、天津卷、广东卷、浙江卷在形式上几乎是一脉相承。有的题立意上虽有些偏失,如平淡宽泛,但还是能体现高考命题的一贯精神。北京卷命题作文在2004年高考作文命题中暂无人响应,上海卷准话题作文也影响不大。全国卷作文题固然要不断改革、创新,而地方卷作文题真正要充分体现“两纲一标”的精神,发挥好“两个功能”(选拔和引导)的作用,真还任重道远。
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十五道作文题除北京为命题作文外,其余均为话题作文。十四道作文题中,关系型九道,概念型三道,比喻型两道。关系型话题在2003年高考中由全国卷推出,2004年除全国卷本身外,有五省市沿用。概念型话题最先出现于2001年高考全国卷,2004年也有三省市沿用。可见,2004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在形式上几乎与近几年的题型保持一致,而地方卷试题几乎又与全国卷保持一致。这体现了高考命题相对稳定,稳中求变的思想。但今年的十四道话题作文在命制形式上还是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取材灵活多样,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如全国卷Ⅱ、Ⅲ取材于网络聊天,辽宁卷、天津卷则分别取材于采访对话和生活故事。二是“简洁式话题”的出现。这种话题在形式上既无情景设置,又无引导性语言,直接以某一感念(词语)作为话题亮出,如福建卷、上海卷的作文题。其意图或许是减少情景和引言对考生思维的干扰。三是文体要求上,今年有北京卷、上海卷、浙江卷、湖南卷四省市限制写诗歌。
在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2004年全国高考中,北京卷作文题一支独秀,回归传统。冷静思考,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其实各有利弊。就从防止宿构来说,话题作文如果出得不好也容易宿构,如今年湖南卷作文题“家庭教育”就存在这一问题。命题作文出得好,一样可以防止宿构,一样可以给考生提供开放自由的写作空间。实际上眼下有些话题作文很难说它与命题作文有何区别,难怪有了“准话题作文”这样一个名称的出现。
高考作文试题内容上、立意上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高考的两个重要功能,即选拔功能和引导功能。“两纲一标”(“教纲”、“考纲”、“课标”)的精神是高考作文命题的思想依据。2004年15道高考作文题,基本上能体现“两纲一标”的精神,注意联系生活,引导考生认识自我,关注社会,重思辨能力。大多数题目注意控制审题难度,不偏不怪,平和亲切。全国卷作文题积多年探索研究之经验,要显得沉稳厚重一些。如卷Ⅱ中“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一题,平中见奇,“遭遇挫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这里把它跟“放大痛苦”连在一起,视角新颖,指向具体,引人深思。可见,好的作文题并不在所表现内容的新与旧、热与冷上,而在视角地巧妙选择、指向的鲜明具体上。也有些题目,或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或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的题凑“热门”,乏新意,如“家庭教育”;有的题欲辟新境,反步后尘,如“买镜”(此题还有题目材料干扰多,审题难度大的缺点);有的题太大,如“人文素养与发展”;有的题太呆板,如“语言与沟通”。当然,有的题比较有魄力。江苏卷“山水”话题文化含量厚重,意境深远,写作素养好的考生能一展才华,但区分度不太理想;福建卷“人物”话题,既开放自由又指向明了,尝试阅读与写作的衔接,考查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水平,选拔功能与引导功能都不错。重庆卷“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可谓得全国卷话题作文之真诀,形神兼似。
第三章高考作文:众里寻它千百度(3)
高考作文题在变与不变的问题上是比较明确的。2004年的高考作文题形式新意迭出:话题、命题、主题作文、大小作文并存。思辨性哲理类作文初登大雅之堂,如江苏卷“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命题作文主题作文小作文有了一席之地。北京卷的“包容”(上海卷“忙”的话题实际与命题无异),浙江卷设置了12分的小作文。这些都可以说是变。写作学的基本要求和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是历年来较少变化的。
对文体的要求没有变化。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这几种常见文体是高考一贯的要求,在话题作文初始问世之时,考生经常写出“四不象”的文章,误解了命题人提出的“文体自选”,不硬性要求写作某种固定文体,并非暗示不讲文体,而是从解放文体上解放学生写作,应该说,对文体的要求更高,更合乎写作规律。
对优秀文章的定义没有变化。优秀的文章应该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的,是学生良好文学修养和人格修养的体现,是学生经过认真构思立意、精心谋篇布局、有意遣词造句的结晶。考纲对这些作了具体的说明。
2004年高考作文题总体特点
1.形式的一致性:除北京卷为命题作文外,其余均为话题作文。
2.取材的多样性:尽管都是话题作文,但在取材上各有不同,或寓言故事,或网络聊天,或采访对话,或调查材料,或人物和文学形象,或名人语录,这为话题作文提供了比较广阔的视野。
3. 主题的多元性:北京卷题目的人格修养,重庆卷题目的自我认识,天津卷题目的价值判断,湖南卷题目的家庭教育,广东卷题目的交流合作,浙江卷题目的人文素养等等。
4. 思维的辨证性:不论是全国卷作文题还是地方卷作文题,在立意上都鲜明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特点。如全国卷Ⅰ的“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江苏卷的“水的灵动,山的沉稳”,重庆卷的“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都是突出的例子。辩证思维有助于“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今后高考作文题命题倾向
1.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关注社会,着眼现实,理性地认识分析社会生活现象。“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一当代世界教育理念,值得充分重视和深入思考。
2.关注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思考人生。丰富情感世界,把握价值判断,增强人格修养,提高审美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重视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考查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创造性。学会辩证思维,提高思辨水平,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4.体现高考命题原则和中学课程改革思想的统一,关注人文素养,体现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意义,体现个性特长。
5.坚持“稳中有变”的命题原则。“稳”是前提,“变”是一种趋势,这是全国高考的一贯精神。可以这样说,全国卷将在“稳”中完善创新,地方卷则主要是在“稳”中探索提高。因此,这里的“变”可以是发展,也可以是调整。
6.话题作文可能是主流,其他形式的作文也会争得一定的空间。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都有存在的理由。
7.地方卷作文题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逐渐呈现出地方特色,展示个性。
高考作文备考对策
1.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强化审题构思训练。
3.注意文体要求。议论文力求深刻,学会全面辩证看问题,在技巧上:一是明确观点,二是选好支点,三是联系热点,四是突出重点,五是增加亮点(语言上),六是展示态度。记叙文力求巧妙,要有点文学意味。
4.熟悉掌握一些快速作文的结构模式。
5.关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关注与青少年学习、生活、成长有关的社会热点,注意从报纸新闻中收集作文素材。
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重点谈。
一是要进行审题训练。现在高考作文加大了审题难度,考生往往拿到题目后抓耳挠腮,半天不能下笔;或瞎碰死套,不能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和发挥自己的特长。
高考大部分作文试题结构目前大致定型为四个部分——背景语、启示语、限制语、强调语。审题要做到:
1.从背景语入手,审清思维模式——解决好“怎么想”的问题。
2.从限制语入手,审清文章主旨——解决好“是什么”的问题。
3.从启发语入手,审清写作重点——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
5.从强调语入手,审清写作要求——解决好“怎么写”的问题。
对于可能出现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等,也要作一些相应的训练。
二是要建立题材库。一方面可以梳理教材(不仅是语文课本)中的古今文化知识、人物事迹、哲理名言;另一方面有意识地搜集相关出版物(影视报刊、经典著作、名人传记、鲜活时文、睿智心语、文化散文)中的时政要闻、科技动态、热点话题等等,并在作文训练中应用。
第三章全国高考文综命题的变与不变(1)
周益新,黄冈中学地理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报》特聘高考研究专家、湖北省黄冈中学文科综合课题研究组组长。
从1982年至今一直在黄冈中学任教,担任文科班主任,先后培养湖北省文科前十名达到12人,其中1996届一个班湖北省文科前十名占5人。
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报刊杂志发表教研论文数十篇,其中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的专论《走出“3+X”误区》,《近三年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思路的探讨》《高考命题,体现时代热点》三篇文章被数百家媒体转载。
毕业生在事业上显示出出类拔萃的人才并不是高考高分的学生,而是那些具有乐观的心态、敏捷性和发散性的思维品质、高度责任感的公民道德品质的中等偏上学生。因此笔者认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思路……要尽可能运用考生身边发生的事情,通过能够感悟、体验的情景和材料,对考生思维品质、心态和公民道德品质进行测试。——周益新
高考文综命题的几个基本倾向
自2004年夏季开始,全国高考出现了分省命题的变化,在统一的考试范围和能力要求下,分省命题可能会出现多样化的形式。但是全国大多数省份仍然采用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区域、分省命题仍然要执行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笔者通过对近几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