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象牙塔里的困惑 >

第9节

象牙塔里的困惑-第9节

小说: 象牙塔里的困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⑤重新确立在大学的学习、奋斗目标    
      许多新生入学后,往往会有意放纵自己,导致目标、理想、方向的迷失,这是诱发心理问题的病灶。因此新生入学熟悉环境后,应立即确立一个新的学习、奋斗目标。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可克服目标、方向、理想的迷失。同时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会使心理指向集中于一处,这样无形中会转移注意力,削弱心理问题对心理的影响,摆脱因不适应而带来的心理问题。并且有了明确目标,就有了内在驱动力,可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从而更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    
      因此,为了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新生应积极调整心态,对自己要有一个再认识:不因生活环境不适应而产生失望感;不因人际关系不适应而产生孤独感;不因在中学时的优势消失而产生失落感;不因对学校管理制度不适应而产生压抑感。目前,基本上大学里都有心理卫生机构,可多去参加有关的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帮助自己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第二章成长的失落(2)

     2.依赖型人格    
      菲菲,今年19岁,是一位大一的女生,但是她觉得真不该上大学,她总觉得在学校一天也呆不下去。    
      菲菲是独生女,在上大学前,一切事都是爸爸妈妈照料,甚至连衣服鞋袜都不用自己洗。进大学后,非常想念自己的家,对大学的生活很不适应,而且经常做梦,梦中常梦到自己的爸妈,醒来后常常暗自流泪。为此,她力求使自己快乐起来,强迫自己忘掉家中的温馨幸福,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但无论如何,她眼前总是浮现出父母以及家乡同学的身影。    
      她真不知道自己现在该怎么办?    
      菲菲是一位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人格障碍,它的主要特征是:无主见、无助感、被遗弃感、无独立感、过度容忍、害怕孤独、难以接受分离、易受伤害等。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产生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早期。幼年时期儿童离开父母难以生存,在儿童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是父母,父母是万能的,必须依赖他们,总怕失去了父母这个保护神。这时如果父母过分地溺爱,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让他们有自主和自立的机会,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仍然不能做主。此类患者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做决定,终身不能承担起选择和完成各项任务及工作的责任,形成依赖型人格。另外,对子女关心的太少,或子女受到遗弃或遭受挫折等,也会导致儿童的依赖性,例如孩子从小受到母亲的遗弃或成人对儿童的过分依赖性过多、过分地苛刻、指责,都会导致儿童的过分依赖性。尤其是父母开始用粗暴拒绝的态度对待孩子的依赖要求,经不起孩子的“纠缠”又屈从孩子过分依赖的要求;或者是儿童在表示依赖的要求以后,再搂抱或亲吻孩子,这种对孩子的态度,无疑会起到鼓励和强化的作用,这也是依赖型人格产生的原因。    
      依赖型人格形成以后,怎样去改变呢?    
      就菲菲来说,首先应让她对自己所产生依赖的这种原因要充分的了解,入学后要重新认识新环境,适应新生活,确立新目标,塑造新自我。俗话说:没有享不了的福,也没有吃不了的苦,每到一个新环境,一定要“从头再来”,同时要自觉地培养锻炼自己自立自强、独立生活的意识。    
      其次,收集本地有关自然风貌和人文地理的有关资料,激发寻找异地、异乡、异校的优势和美感,培养热爱学校、热爱他乡的感情。    
      第三是认识目前所学的专业,充分认识人才的竞争,使自己产生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四是积极主动地扩大人际交往,融入寝室集体、班级集体中去,寻找新朋友,培养新感情。只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并有意识地进行改造,那么,依赖型人格就会慢慢地和自己“Goodbye”。    
      3.自信的缺失    
      在还没有成为大学生之前,我对学习充满了自信,认为继续保持优异成绩如囊中取物,并准备大学毕业后考研究生,成名成家。没想到大学情况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同学们不仅个个聪明,而且都有各自的特长,如唱歌、跳舞、琴棋书画等,而我除了死读书,样样比别人差,且经济拮据,连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这些都无形中挫伤了我的自尊心。    
      我不敢与同学交往,吃饭时独自一人吃最便宜的饭菜,省下钱来买参考书,课外活动不敢参加,怕动作笨拙引起同学的讥笑。    
      最令我苦恼的事是学习上的相互竞争,它日被称为‘秀才’的我尽管花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但成绩总是上不去,有时甚至是全班倒数第一。这种无形的压力压得我抬不起头来,过去理想至上和极其自信的我现在觉得处处低人一等,感觉到无限的忧伤、压抑、烦恼和痛苦。第一学期勉强通过了考试。第二学期一开始,我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以致整天心神不宁,注意力不集中,晚上失眠,现在已无法正常学习,你说我应怎么办呢?    
      从这位男大学生的痛苦自述中,我们深切地觉察到了他身上所发生的自卑感。    
      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感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有,但也有的人自卑程度较深,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工作和学习,就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了。    
      自卑感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的原因是以下这些:    
      ①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    
      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也就是说人们总是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己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的长短优劣。如果他人对自己做了较低的评价,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自己也低估自己。    
      性格较内向的人,多愿意接受别人低估评价而不愿接受别人的高估评价。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性格内向的人,也多半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当然越比越觉得自己不如人,越比越泄气,就会产生自卑感。性格内向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反省自己。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不足有较多的了解,就力求自我完善,因为对自己要求较严,但越来越觉得自己不足,加之晕轮效应影响,只看自己的不足而忽略了自己的优点,这样就会形成消极自我评价的恶性循环,使自己越来越自卑。    
      ②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    
      每个人面临一种新局面时,首先都会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应付。性格内向的人因为自我认识不足,常觉得“我不行”,由于事先有这样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紧张,产生心理负担,在学习和交往中,就不敢放开手脚,就会限制能力的发挥。工作效果必然不佳,这种结果又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反馈作用,影响到以后的行为。也无形地印证了自卑者消极的自我认识,使自卑感成为一种固定的消极自我暗示,这也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使自卑感进一步加重。    
      ③挫折的影响    
      人们在遭受挫折后,可能会产生各种反应,或反抗,或妥协,或固执。有的人在遭受某种挫折后,就会变得消极悲观,特别是性格内向的人,由于神经过敏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稍微受挫就会给予他沉重的打击,使他变得自卑。    
      此外,生理方面的不足,心理方面的缺陷都明显对人有影响。如有的人因为身体矮小或相貌丑陋而感到自卑;有的人因为自己的记忆力、理解力差而自卑。    
      那么,如何克服自卑感呢?    
      ①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形成自卑心理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因为要改变自卑,须从改变认识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②正确认识自卑感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心理的消除,反而会加重自卑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各方面的特长,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生活中,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常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善于思考,做事小心谨慎,稳妥细致,重感情,重友谊。一般人都较相信他们,并乐于与他们相处。在这里,指出自卑者的这些优点,不是要他们保持自卑而要使他明白,不要因有自卑感而绝望,认识这些优点可以增强生活的信心,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础。    
      ③积极与他人交注。自卑者多数孤僻,不愿交往,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心理学研究指出,当人独处时,心理活动就会转入内部,朝向自我。自卑的人长期独处,心理活动的范围、内容会变窄小,只能翻来覆去在某几个问题上转,加之个人认识的局限,就会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常使自己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不能自拔。但当你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你的注意力就会被他人所吸引,感到他人的喜怒哀乐,心理活动就不会局限于个人的小圈子,心情就会变得开朗。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集体活动中,人们会产生从众、模仿行为。自卑者应有意识地加强同性格开朗、乐观、豁达大度、尊重人、关心人的人交往。    
      ④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暗示,自己:“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好。”或者不妨自问:“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如果怀着豁出去的心理去从事要做的事,事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的情绪,就会产生信心。    
      自卑的人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的打击,那么应当注意,凡事不应常怀奢望,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无论什么事,往往都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无论学习或工作,目标不要定得太高太大。不然,就易受挫。如目标本身较高,可将它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这样就易成功,而每次成功都对自己是一种激励,这样有利于提高自信心。    
    


第二章成长的失落(3)

     4.争强好胜    
      杨柳依依,春风拂面,整个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然而陈铭却独自在湖心亭唉声叹气,以前在他的生活中很少出现现在这样的现象,他只觉得心理憋得慌,快乐不起来,连最喜欢的篮球都提不起他的精神。    
      进大学后陈铭感到自己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的,好像什么事情都不顺利,但又说不出引起这种情况的具体事情。他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败,一旦失败,他会用很长的时间去想,不是想下次如何成功,而是想如何挽回上次的错,这很明显是白费力气的,这让他很不高兴,甚至是落寞,但他又控制不住这种爱面子的观念与不能接受失败时的情绪困绕之间的冲突,这样的生活让他痛苦。    
      这种过强好胜心引起的情绪困绕,很多大学生都有过。女同学有时候会以大声哭泣来宣泄自己学习或其他方面失败引起的情绪困绕,这其实是个很好的宣泄方法,宣泄了因情绪困绕而积聚的能量,感觉会好些。男同学一般不会采取女同学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像好胜心过强的陈铭,他在面对失败引起的情绪困绕时,往往启动一贯的思维模式来自责,所以他的不快乐就是来自于他自我指责的思维定势。    
      人的思维有利导思维和弊导思维之分。只有运用好利导思维,才能性格开朗,心情舒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会陷入弊导思维。    
      什么是利导思维?利导思维就是遇到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时,把思考导向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亦即是朝着积极美好的方面去想。有位日本学者在《脑的革命》中说:“想好事,好事降临,想坏事,坏事敲门。”大脑中有一种被称为“脑内吗啡”的荷尔蒙,它能使人产生愉悦,增强脑细胞的活力。不论自己所处的环境多么优越,只要心情不好,忧愁苦闷,脑内就会分泌出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凡是都能运用利导思维,采取乐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