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3592-清代宫廷政变 >

第12节

3592-清代宫廷政变-第12节

小说: 3592-清代宫廷政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能超越,皇帝作出的决定谁也不应当违反。鳌拜却不止在一二件事情上和皇帝作对。    
    康熙八年五月,圣祖命议政王大臣逮治鳌拜,上谕中说:“凡用人行政,欺朕专权,恣意妄为。文武各官欲尽出伊门下,与穆里玛等结成同党。凡事在家定议,然后施行,且倚仗凶恶,弃毁国典,与伊相合者荐拔之,不合者陷害之。”接着,由康亲王杰书等列陈鳌拜大罪三十款,议请给以革职、立斩、籍没的处分。圣祖还亲自审问,情罪俱实,“但念鳌拜在累朝效力年久,且皇考曾经倚任,朕不忍加诛。姑从宽革职,籍没,仍行拘禁”。后死于禁所。《清史稿》评云:“鳌拜多戮无辜,功不掩罪。圣祖不加诛殛,亦云幸矣。”俗语说:“瓦罐不离井上破”。意思是,瓦罐天天向井中汲水,井由砖石砌成,总有一天会撞得破碎。对于弄权逞威的鳌拜等人来说,倒是很巧妙的写照。    
    但鳌拜之被治罪,是经过圣祖严密谨慎地布置的,当初熊赐履上疏所以受到斥责,就因时机尚未成熟缘故。昭梿《啸亭杂录·圣祖拿鳌拜》云:“余尝闻参领成文言,国初鳌拜辅政时,凡一时威福,尽出其门。……尝托病不朝,要上亲往问疾。上幸其第,入其寝,御前侍卫和公托见其貌变色,乃急趋至榻前,揭席刃见。上笑曰:‘刀不离身乃满洲故俗,不足异也。’因即返驾。以弈棋故,召索相国额图入谋划。数日后,伺鳌拜入见日,召诸羽林士卒入,因而问曰:‘汝等皆朕股肱耆旧,然则畏朕欤,抑畏拜也?’众曰:‘独畏皇上。’帝因谕鳌拜诸过恶,立命擒之。声色不动而除巨慝,信难能也。”确也表现了这位少年皇帝的智谋魄力。姚元之《竹叶亭杂记》说是圣祖居宫中时,每选满洲小儿善扑者戏于前,鳌拜以圣祖童心好弄,益轻侮不介意。至是入见,遽为所擒,武侠小说《鹿鼎记》中描写的擒鳌拜的情节,或即取材于此。    
    《布库图》。    
    印鸾章《清鉴》,将鳌拜等四大臣的辅政,比作顺治初多尔衮、济尔哈朗之辅政,而鳌拜的横暴过于多尔衮,一日之间,杀大臣数人,不臣之状,业已显著。萧一山《清代通史》卷上云:“当时南北肃清,颇有可为;而鳌拜盘踞要津,朋比为奸,故康熙初政,颇无足纪。”正说明权臣与朝政关系的密切。    
    一切政变的核心是权力的争夺,当时的鳌拜一派,已形成和皇帝相对峙的局面,如果任其跋扈下去,难保不有更重大的危害,所以,圣祖的擒治鳌拜,实际是皇帝发动的对权臣的一场宫廷政变。


第二部分 后皇翻前皇之案快乐皇帝的烦恼(1)

    清圣祖八岁登位,六十九岁逝世,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享国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清圣祖实录》曾记他的话:自秦始皇以下,称帝而有年号者二百一十一人,“在位久者,朕为之首”,亦可见其自负之状。    
    他在五十七岁时,才有白须数茎,有人向他进乌须方,他笑而辞之:“自古帝王鬓须白者史书罕载,吾今幸而斑白矣。”(《圣 《康熙帝晚年像》轴。祖御制文四集》)又说:“朕若鬓须皓然,岂不为万世之美谈乎?”从他的自我欣赏上,说得上是一位快乐皇帝了。    
    圣祖共有四位皇后,连同妃嫔,共有妻妾五十五人。又据《实录》所载,圣祖的儿子、孙子、曾孙共有一百五十余人。儿子一辈,除早殇的十一人外,成长的二十四人,女儿二十人。    
    儿子这么多,又非一母所生,这在显宦豪绅家庭,已难避免此起彼伏的纠纷。帝王是家天下的,他们的家就是国的缩影,所以帝王的多子,更容易成为政变性纷争的因素,这位快乐皇帝的后期,为此而带来极大的烦恼。    
    清人在关外时,《孝诚仁皇后朝服像》轴。 本无预立太子之制。圣祖本人,虽登位于入关以后,亦非由他父亲(世祖)预立。但到他君临中国后,却一反祖制,预立储君。    
    按照惯例,册立的储君必须是嫡子,即正妻所生之子,嫡子之中则立长子。圣祖诸子中,年龄最大的为直郡王允禔,生于康熙十一年(一六七二),圣祖原很宠爱,曾命他从征塞上。便因他是惠妃纳拉氏所生,非嫡出,即所谓庶出,所以未立为太子,这在允禔自未必心服,所以后来争储位时,允禔成为重要的角色。    
    第二个儿子为允礽,比允禔小二岁。他的母亲是孝诚皇后赫舍里氏,即辅政大臣索尼的后代。可是在允礽堕地后,孝诚后就死了,年仅二十二。    
    皇长子允禔既因非嫡出而不得立,那末,储位便落在皇二子允礽身上了。这时清政权虽已巩固,各地仍有战乱,圣祖的册立太子,未始不是全面服膺汉化的表示,藉此以取得汉人的更多的拥护。诏书中即说:“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这不仅仅是粉饰性的门面话。    
    允礽之册立,在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出生只十八个月,圣祖为二十二岁。庆典皆沿明朝的仪式,但因太子年幼,由乳母抱着受册宝。这以后,便由乳母养育。宫闱中后妃所生的儿子,即使生母还活着,母子也很难时常接近的。    
    皇太子宝及玺文    
    圣祖对允礽起先是很钟爱的,说他“日表英奇古代亦以日喻帝王,如“日下”即帝都。“日表”指皇帝的仪表。,天资粹美”,并亲自为他讲授四书五经。还有一点,孝诚后是圣祖第一个皇后,册立时圣祖年仅十二岁,生下允礽即夭逝,对允礽的感情自然特殊些,曾说过“允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妪爱惜”的话。    
    太子六岁就学时,又慎选大臣兼名儒的张英、李光地等任师傅,后来又带他出外巡视。太子本人,确也聪明英武,通晓满汉文字,娴习骑射。甫逾二十岁,就能代父亲处置朝政。圣祖亦盛称太子“其骑射言词文学,无不及人之处”。约在太子十九岁时,还写过“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的联句。(见王士禛《居易录》)徐世昌《晚晴簃诗汇》曾收录允礽诗六首。    
    不想到了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〇),父子之间却出现了裂痕。    
    这年七月,圣祖为实现祖母孝庄后的遗愿,乃亲征噶尔丹(蒙古的一个部族首领)。八月,患病于塞上,即召允礽及皇三子允祉至行宫。可是允礽看到父亲病情,竟然毫无忧愁的表情,“绝无忠君爱父之心”,这使圣祖大为不满。有人分析说,太子当时以为很快就可以继承皇位。是否事实,现在无法断言,但这件事引起圣祖的恶感则无疑义。后来废太子时圣祖说“朕包容二十年矣”,就是以“侍疾无忧色”这一年为起点的。


第二部分 后皇翻前皇之案快乐皇帝的烦恼(2)

    康熙三十三年,太子已满二十岁,礼部拟定祭奉先殿仪注奉先殿,顺治十三年诏建,在景运门东北,因供奉的是皇帝的祖先,所以是皇宫内的太庙。祭时皇帝衮服出宫,至诚肃门下轿,洗手后乃就拜位,北面立,迎神。,并疏请将太子的拜褥置于奉先殿内,圣祖不允,命移至槛外。礼部尚书沙穆哈等深恐日后得罪太子,奏请将谕旨记于档案,圣祖大怒,还责问沙穆哈“记于档案,是何意见?”遂将沙穆哈革职。    
    奉先殿置太子拜褥的奏疏,原是出于索额图的指使。此人是辅政大臣索尼的第三子,太子生母的叔父,平时结党营私,攫取权力,也是太子党的首脑。自从圣祖厌恶太子后,索额图虽已退休,仍一再受圣祖严厉斥责,甚至斥为“诚本朝第一罪人也”。最后死于禁所。    
    置拜褥事件发生时,圣祖正当四十一岁的盛年,但我们已可看到,太子及其党羽的权势已很喧赫,隐然欲使太子和圣祖分庭抗礼,沙穆哈等原在为自己留后步,而圣祖已察觉其隐情,故而加以遏制,这样也更激起太子对圣祖的敌意。圣祖后来就说过允礽要想为索额图复仇的话。但这时圣祖还是容忍的,自也有他委屈的苦衷。    
    允礽居住的毓庆宫。    
    到了第二年,他还为太子册妃,可见他对允礽仍有所期望。    
    康熙四十四年,太子随圣祖南巡。四月,至江宁府。两江总督阿山为取悦太子,授意江宁知府陈鹏年在辖区增加赋税。鹏年素性耿介不阿,予以拒却。后圣祖驻龙潭,见御床上有污物,大怒,太子便把责任推在陈鹏年身上,鹏年几乎被处死,赖江宁织造曹寅力谏而得免。    
    圣祖为人较为仁厚,而允礽却对诸王、大臣等任意凌虐,恣行捶挞,如平郡王讷尔素、贝勒海善,这些人就因不依附允礽的缘故。    
    圣祖宫中虽然多妃嫔,却绝不向市井冶游寻欢,如他自己所说:“从不令外间妇女出入宫掖,亦从不令姣好少年随侍左右。守身至洁,毫无瑕玷。……今皇太子所行若此。”又说他巡幸时“或驻庐舍,或御舟航,未尝跬步妄出,未尝一事扰民。乃胤(允)礽同伊属下人等,恣行乖戾,无所不至”,以致“令朕赧于启齿”。康熙四十七年,朝鲜使者向国王奏折中说:“百姓议论,太子不忠不孝,他暗中搜集民间妇女。”五十一年,又奏报说:“太子不改沉溺于酒色之旧习,他私派心腹到十三个富庶的省份勒索财富,强夺美女。”这是得之于民间的议论,可见允礽生活上的放荡,已经盛传于民众之口,也确实丧失了皇家的体统,东宫的威严,圣祖说的“今皇太子所行若此”,实亦老父的伤心之言。    
    圣祖向以仁孝自励,允礽所作所为虽使他痛恨,但他还是容忍着,也可说是姑息,但矛盾也在激化中。


第二部分 后皇翻前皇之案塞上废太子(1)

    圣祖后宫中,有几个汉军旗的妇女,如密妃王氏、勤妃陈氏、襄嫔高氏等。满汉虽不通婚,而汉军旗的女子则可入后宫。如顺治时定南王孔有德(汉军正红旗)之女孔四贞,世祖一度想册立为妃,后知其已许字孙延龄而作罢。吴伟业《仿唐人本事诗》之一云:“聘就峨眉未入宫,待年长罢主恩空。旌旗月落松楸冷,身在昭陵宿卫中。”即咏四贞事。    
    在圣祖的汉族诸妃中,最宠爱的是密妃王氏。她的家世不详,仅知其生子三人:允禑、允禄、允祄。圣祖还让耶稣会画家为她画像,高士奇在《蓬山密记》中,记圣祖准许他观看密妃之像:“尔年老,久在供奉(指曾值南书房),看亦无妨。”可见密妃之深受宠幸。    
    康熙四十七年(一七〇八),圣祖巡幸塞外,皇太子允礽、皇长子允禔、皇十四子允NFEBD等皆随行。允祄是皇十八子,年仅八岁,亦随行。到了中途,允祄患上重病,可能因年幼而初到塞外缘故,这时又成为加深圣祖对允礽恶感的一个契机,《清史稿》允礽传云:“皇十八子抱病,诸臣以朕年高,无不为朕忧,允礽乃亲兄,绝无友爱之意,朕加以责让,忿然发怒。每夜逼近布城,裂缝窃视。从前索额图欲谋大事,朕知而诛之,今允礽欲为复仇。朕不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允祄患病,允礽“绝无友爱之意”,这还不能算是大罪名,但下文裂缝窃视,昼夜不宁两节,如果属实,就是逆子的行为。“从前索额图欲谋大事”句,王氏《东华录》作“从前索额图助伊潜谋大事”,语意更为明显,也便是要发动政变。圣祖怎么知道允礽裂缝窃视?那是因为允禔暗中监视之故。允禔以皇长子而不得立为太子,他对允礽自然要看作死对头。这说明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已经激化到这个地步了。    
    允禑王府原址。    
    允礽和索额图的潜谋,当在康熙四十一年允礽在德州养病,召索额图前往侍疾时。圣祖在斥责索额图的谕旨中有这样的话:“去年皇太子在德州时,尔乘马至皇太子中门方下,即此是尔应死处,尔自视为何人耶?朕欲遣人来尔家搜看,恐连累者多,所以中止。”索额图所以敢于乘马至皇太子中门方下者,正因为自恃为太子亲信,太子正需要他划策支持的缘故。孟森《明清史讲义》第二章对此事评云:“又云若搜看其家,恐多连累,则又非失礼而有犯逆,且不可使有连累,则顾忌甚切,自 康熙帝出巡塞外图。属为太子地矣。然则索额图助太子谋逆之案,早发觉于五年之前,太子不悛,又日日在防范之内,废太子之祸,固已迫在眉睫矣。”    
    圣祖此时尚在塞上,他本来想回京告祭奉先殿后再行废黜,正因“迫在眉睫”,便在返京途中,驻布尔哈苏台时,即召集诸王、大臣、侍卫等于行宫前,皇太子跪在地上,圣祖垂泪宣皇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