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与帝王-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刘皇后,要求拜他为义父。就这样,李存勖仍让他做了河南尹,还任他为中书令,封他为齐王不久还做了李存勖的岳父,由此,张全义又在新朝站稳了脚跟。
后唐庄宗李存勖精于战争,却疏荒于政务,更不善治国,他只知重用武夫和名门土族出身的人,不知重用文人和有才能的庶族出身的人,因而很快衰败下去。在李存勖的晚年,他的养子李嗣源的势力逐渐变得很大,大有取代李存勖之势。恰在此时,节度使赵在礼在魏州发动叛乱,张全义为了巴结李嗣源,就极力推荐他去平定魏州之乱。张全义的用意是很明确的,李嗣源一旦领兵出征,就会得到两条好处,一是树立威信,二是手握重兵,对将来篡夺帝位是很有利的。如果李嗣源真的当了皇帝,自己岂不又成了新朝的大功臣?但没想到李嗣源到了魏州,并未与赵在礼开仗,而是与之联手,共同进攻李存勖。这一下可把张全义这个推荐人吓坏了,恐怕李存勖杀掉他,日夜忧惧,连饭也吃不下去。没地几天,就一命呜呼了。
张全义在官场上就像一根随便摆动的墙头草,风向那边吹,他就向那边倒,来来回回,左右晃动。见风使舵是他的本事,含辱忍垢也是他的长处,而所有这些,都是以“利益”为第一要义的,这就对于他的生存状态的性质有了根本性的否定,也就是说,他为了能够为官,为了得到皇帝给他的权力,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做,什么样的屈辱都可以忍受,在他的身上根本不能找到“人格”二字。是的,要是连最起码的“人格”都不要了,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第一部分:悲剧一直在重复高毬与宋徽宗:总得有点真“本事”
要想取得成功,除了必须善于识别时机并把握住时机外,拥有真本事也显得格外重要。只有那些拥有真本事而又善于把握机遇的人,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并在以后的历程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北宋哲宗即位之后,天下太平,四方无事。东京开封府有个破落户高毬,胸无点墨,更不知仁义礼智为何物,但能踢一脚好球,所以东京人都管他叫高毬。后来有人状告他诱导少年犯罪。高毬被开封府打了20大棍,驱逐出境。3年过后遇赦,高毬回到东京,经人介绍,几经辗转进入驸马府。驸马王晋卿一见高毬,就有故交之感,高兴得很,便要高毬做自己的亲随。从此高毬在驸马府随意出入,如同家人一般。
一天,王晋卿打发高毬往端王府中送玉制玩器。那端王姓赵名佶,神宗之子,哲宗之弟,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端王虽是个花花公子,但琴棋书画,吹弹歌舞,倒也十分精通;踢球走马更是爱不释手。
当高毬被领进端王宫中时,正赶上端王赵佶在庭院里同小太监们踢球。高毬不敢冒失,便在人群里观看。也是高毬合该发迹,时运到来。只见那个球腾空而起,端王没有接着,直落到高毬身边。
高毬勇从胆边生,顿时使出个鸳鸯拐,把球踢给了端王。端王大喜,便问道:“你是什么人?”
高毬走上前跪下禀报自己是王都尉的亲随,特受命来向大王进献玉器的。端王收下玉器,便问高毬:“你原来会踢球?你叫什么名字?”
高毬拱手跪禀说道:“小人叫高毬,胡乱能踢得几脚。”
端王说:“好!你上场来踢着玩会儿吧。”
高毬拜谢说:“小人是何等样人,敢在大王面前献丑。”
端王说:“这里就是‘齐云社’,名字叫做‘天下圆’,不分尊卑贵贱,踢几脚何妨?”
高毬再次拜道:“怎敢!”
端王三番五次地要他上场,高毬禁不住他的执意要求,便只好叩头谢罪进入球场。才踢了几下,端王就不住地喝彩起来。
高毬见状,愈发精神抖擞把看家本领都使出来,奉承端王。只见那球在高毬的脚上、膝上、腹上、胸上、肩上、臀上、背上、头上,高起低落,上下
翻飞,不离左右,就像是用胶粘在他身上一样。端王看得如痴如醉,也跟着手舞足蹈起来。
当晚,端王留高毬在宫里歇宿,次日请来王都尉饮宴。席上,端王说:“这高毬脚下功夫过人,我想要他来做亲随。”王都尉同意,端王欢喜,执杯相谢。从此,高毬吃住在端王宫中,给端王做伴,形影不离。
未及两个月,哲宗驾崩,端王即位,他就是徽宗。徽宗一心要抬举高毬,所以那高毬不到半年功夫就官至殿帅府太尉。高毬飞黄腾达,平步青云,便把自己的名字删去毛旁,添作立人,变成“高俅”了。
高俅借助脚下功夫平步青云,官至禁军统帅,无人望其项背。高俅飞黄腾达的故事,在官场学上是有一定价值的。它告诉人们,要想取得成功,除了必须善于识别时机并把握住时机外,拥有真本事也显得格外重要。经常听到有人说自己不走运,似乎运交华盖,却不知机遇在人们面前是平等的。只有那些拥有真本事而又善于把握机遇的人,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并在以后的历程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第一部分:悲剧一直在重复蔡京与宋徽宗:命运的稻草捏在自己手中(1)
成功不是等来的,而是靠自己创造的。对于为政者而言,更是如此。人们常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无论在宦海、还是在商海,或是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让自己站在前排,主动一点,将命运的稻草紧紧地捏在自己手中,这样成功的机率就会大很多。
对于为政者而言,牢牢掌握时势发展的主动权,是权力运用中的重要环节。
上可以进,下可以退,进与守的转换在于自己,也就是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宋朝宰相蔡京的发迹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
传说蔡京小时天资聪明,过目不忘。在学馆里,他不但跟随先生熟读经书,而且练就了一手好书法。蔡京24岁时,和弟弟蔡卞一起来到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参加了朝廷举办的科举考试,结果,蔡京、蔡卞兄弟中了同榜进士,蔡京的名次比弟弟靠前,为甲科第九名,兄弟俩甲及第,真是春风得意,高兴无比。
按宋朝的规定,对进士授官,官职低一点的可授县尉、主簿,高一点的可授县令。蔡京被派往钱塘(今浙江钱塘)任县尉,随后升为起居郎。
蔡京官拜起居郎不久,朝廷便命他到辽国出使。对于这次小试牛刀的差遣,蔡京不但没辱使命,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回朝之后,旗开得胜的蔡京就被拜为中书舍人。
在朝廷中,蔡京的字是写的最好的,这也给他带来了升迁的机会,很快便被拜为龙图阁侍制、知开封府。就在蔡京青云直上的时候,赏识他的宋神宗死了,其子赵煦即位,这就是宋哲宗。由于哲宗即位时还不到10岁,宋神宗之母高氏便以太皇太后 的身份垂帘听政。高氏反对变法,所以她垂帘听政之后,立即重新启用守旧派大臣,任命过旧派领袖司马光为宰相,并把神宗时期的变法派纷纷逐出朝廷。变法派的失势,使蔡京不免惊慌起来,唯恐自己费尽心机得来的高官厚禄化为乌有,于是不失时机地摇身一变,又成了守旧派。
司马光上台之后,要求在五天之内废除募役法,重新实行原来的差役法。当时,朝廷内外议论纷纷,都认为不可能实现。但蔡京认为这是他讨守旧派欢心的一次好机会,岂能放过?于是蔡京不遗余力地在开封府境内推行差役法,将新法中的募役法全部废除,并亲自到政事堂对司马光说:“在下已经按照您的意思,全部实行差役法。”
司马光听后,非常高兴地称赞蔡京说:“如果人人都像你那样奉法而行,那天下的事情有什么办不成的呢?”司马光的夸奖使蔡京受宠若惊,心中满以为这下可以保住自己从变法派那里得到的高官厚禄了。但好景不长,台院,谏院便弹劾蔡京说:“蔡京心术不端,想破坏差役法,应当罢黜。”就这样,蔡京被排斥出中央政府,出知成德军(今河北正定)。这是蔡京入仕以来,第一次尝到贬官的苦涩滋味,心中怏怏不乐。到成德军不久,又接到朝廷改派他为瀛州(今河北河间)知州的命令。不得已,蔡京又出发赴瀛州赴任。
蔡京自从任瀛州知州以后,日子有了转机。闲暇之时,蔡京一边写字作画,一边琢磨进身的机会。在瀛州,蔡京只字不提变法之事,别人如果敢谈起“变法”二字,他便大加斥责,甚至于陷害。时间一长,守旧派中的一些大臣认为蔡京可以任用,将他升迁为成都府(今四川成都)知府。但对于蔡京是否可用,守旧派内部意见不一。在范祖禹的竭力反对下,蔡京的成都知府一职随即被免去,改任江淮荆浙发运使。蔡京听说是范祖禹坏了他的好事,心中十分怨恨。此后,蔡京一直在地方上做官,始终受守旧派的排挤,郁郁不得志。
宋哲宗即位后8年,太皇太后高氏死去,哲宗亲政。由于哲宗年幼即位,守旧派都看高氏的脸色行事,把小皇帝哲宗根本不放在眼里。有时甚至连宋哲宗说话,守旧派大臣也置之不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宋哲宗越来越不满守旧派大臣目中无君的傲慢态度。高氏一死,守旧派失去了靠山。宋哲宗便把那些对自己不恭敬顺从的守旧派大臣一一逐出朝廷,把原来遭受排挤的变法派召回朝廷,并表示要“绍述先圣(即宋神宗)”,恢复变法,因而改元“绍圣”。蔡京由于在熙宁变法时投靠变法派,后来又屡受守旧派的排斥,自然也在被召之列,回朝后位列翰林学士之列。
蔡京自从初任县尉以来,在变法派与守旧派之间投机钻营,练就了一套欺下媚上的本领,成了一个混迹官场的钻营老手。虽然蔡京已身居翰林学士,但他仍不满足,又想捞个副宰相当当。知枢密院事曾布对蔡京嫉妒不已,非常害怕他官居自己之上,便乘机上奏哲宗说:“蔡卞已经是副宰相了,兄弟不可以同升。”于是,宋哲宗便拜蔡京为北门承旨,仍兼任翰林学士等职。
蔡京对曾布的做法非常憎恨,但他并不放弃要做副相的野心,乘机发挥自己能写善画的特长,将其作为自己晋升的资本。按宋朝惯例,翰林学士要给皇帝、皇后等人献词,蔡京为了献媚于哲宗与皇后,特意撰写了四首,其中一句深得哲宗欣赏,那就是:“三十六宫人第一,玉楼深处梦熊罴。”蔡京知道后非常高兴,又画了两个扇面,作为凉扇进献给哲宗和皇后。宋哲宗夸奖蔡京说:“蔡爱卿书法,天下第一。”这句话,使蔡京兴奋得彻夜不眠,以为自己升官的机会又要到了。
但是,蔡京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弄得民怨沸腾,怨声载道。台、谏两院大臣便借此弹劾蔡京,吓得蔡京提心吊胆。由于蔡京曾对后宫给过好处,这时,遇有危难,后宫自然不能不理,在皇帝面前,对蔡京多有美誉,因此宋哲宗并没有罢黜蔡京,使这位钻营老手又侥幸成了漏网之鱼。从此,蔡京在朝廷之中地位日益巩固,他对权力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其奸诈狡猾的本性也逐渐原形毕露。
第一部分:悲剧一直在重复蔡京与宋徽宗:命运的稻草捏在自己手中(2)
哲宗亲政刚刚6年就病死。由于哲宗无子,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又出现了分歧,经过一番强烈的争吵后,以皇太后向氏为首的守旧派占了上风,拥立端王为帝,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宋徽宗。
皇太后向氏是个守旧派,政治野心很大。宋徽宗即位之后,向氏模仿太皇太后高氏的做法,和宋徽宗一起处理朝中政事。在向氏的要求之下,宋徽宗召回了一批被贬官的守旧派大臣,让他们担任要职,并任命守派大臣韩琦之子韩忠彦为门下侍郎,不久把他升为右相。在韩忠彦的活动之下,司马光、刘挚等人都恢复了官爵,守旧派势力又开始得势。
守旧派的再次抬头,对于蔡京来说,无疑是一次考验。由于他曾依附变法派,徽宗即位不久,就把他从翰林学士降为端明殿学士和龙图阁学士,这仅是两个虚衔,一点实权也没有。不久,宋徽宗又下诏,让蔡京以端明殿学士身份,出任太原(今山西太原)知府。这时,皇太后向氏发下话来,说:“让蔡京修完国史,再行赴任。”蔡京虽然暂时留在了京城,但往日的威风一扫而尽。谏官陈瓘乘机弹劾蔡京,说他与内侍太监来往密切,徽宗大怒,贬蔡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府。
蔡京被逐出京城不久,朝中形势发生了变化,皇太后向氏归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