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第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知明天究竟会是什么颜色
二
这首歌是我在西藏走过十年孤独的阳光隧道之后一瞬间唱出来的,其实我在唱出这些歌词的时候,我的眼前已魔幻般地飘出许多忧伤的雪花来。当我将这些不确定的音符唱给从前和现在的那些从不懂得节制的青春的时候,我听见一地花瓣在东风中破裂,最后只看见孤立的玫瑰枝独自停在萧瑟的风中——
蜜蜂远去了,鸟儿远去了,时光断裂了,我们不知不觉长大了……
三
有人说,记录现实,很多时候是为了改变现实。
走出西藏一年多(2002年11月—2004年9月),在川南平原的大地上,我随时都在见证一些来不及记录的事件发生。而我往往能记录的都是些跟随时光跑得无踪影的事情,除了近距离的西藏之外,很多都是与我童年的乡下有关的一些事情和场景,它遥远得仿佛只能在我眼前漂浮。我不喜欢记录正在发生的事件,那是新闻爱好者的事,那些事件的发展总是很容易左右我的眼睛,比如说战争状态,我很难过早给它一个定论。
我首次将部分有关我乡下的故事摆在了读友面前。
从写作的意义上来讲,我很想还原一个地方的真实性,包括它的语境,但这的确很难。从小我就对故乡的语言产生过疑问,到了我写作文的年纪,我总是无法将村人们说的话原原本本地落到方格纸上,这让我十分苦恼。
小时候,我的家乡话讲得很糟糕,大人们听我讲话总皱眉头,说我太书生气。我纠正过他们的不是,认为大人们一直在犯错,语言学的错,他们在生活的背后说过很多生活的话,可我在字典里翻了一遍又一遍,却找不到一个字来代替那些话的大概意思。
离开村子,到过很多很远的地方,常有人问我是哪个地方的人,我回答:自贡。他们总用怀疑的眼光看我一阵,然后模仿我故乡人的口音说“制(自)贡”。很多时候,很多人甚至不当我是四川人,原因是我不仅说不出像他们所说的吃盐不要钱的自贡人说的“制(自)贡”,甚至就连外地人认为很好听的四川方言,我也无法正确地使用。
我自认为我对文字的敏感是从小时候开始的……
我也不是第一个走出乡村的孩子,但我却是乡村最后一位守望者。那些喜出望外的年轻人携带着大堆方言走出乡村,带回来的只是变味的乡音。我的部分文字想要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状况,我已经找不回那些地道的乡音,它们消失在城市的某一条大街上,当有一天我再次抚摸乡村的时候才发现《我的乡下挨了城市一枪》。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认为你能把百分之百想表达的情感落到纸上有百分之五十像自己想要说的话就相当不错了,外国人说我们中国人连自己的字都搞不懂,看来中国的文字的确是博大精深,其包容量是不该为人所限的。
可平时老师教我们理解文字的意思却相当有限……
四
西藏是我的第二故乡。
我的青春曾像骏马一样在那里驰骋,当我穿梭在平原,回眸茫茫青藏的时候,那个青春骑手留在雪地的蹄印早已模糊。在无战事的岁月里,我选择了以笔为枪,但这支枪并没有换取我个人的和平。几番挣扎之后,我习惯了像蚂蚁一样在黑夜里靠忍耐谋取生存,靠泪水加委屈摸索前进的方向。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它的空气不一定全部纯净,不过用透亮的眼睛去观察世界,总能发现些比纯净水更纯的水,比透亮更透亮的词汇,所以在最无助的时候,我常常只能用左手温暖右手——
我的孤独你懂不懂。
我的心总是无法平静地面对西藏,我对西藏的情感总是越过雪山草地,在三万英尺的距离堆积成一片片云朵,云在飞,心也在飞,飞过故乡,飞过天堂,我看见天蓝海也蓝!如果你感受到了这种味道,我的灵魂就可以上升,如果你能与我同唱这首歌,我的梦想就可以飞翔——
五
神速的阳光
打在红光满面的西藏
蓝色的雪风
吹动亿万斯年的风马旗
格桑花开在我的手指上
经幡卷进你的灵魂中
我伸手触摸的天堂呵
你为何蓝得叫人心碎
叫我忧伤
蓝丝绒飘在我的回忆里
云朵落在你的雪山下
我伸手触摸的天堂呵
你为何蓝得叫人沉醉
叫我冥想
天天天蓝;与谁都无关
天天天蓝;与谁都有关
凌仕江
2004年11月11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