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红墙童话 >

第4节

红墙童话-第4节

小说: 红墙童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樟埃蠼站楸ú棵拧T1939年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任弼时秘书前,他还当过毛泽东儿子毛岸英兄弟所在的莫尼诺儿童院的副院长。翌年,他同周恩来、任弼时回国,先后到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社会部等部门工作,并担任毛泽东的俄文翻译。1945年他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三年后任政治秘书室主任。  师哲任主任期间,除了周恩来的秘书外,所有给中共中央几位书记当大秘书的如江青、田家英、王光美、陈友群、何均等人,都在政治秘书室挂个名,每月都要到秘书室“碰头”,互通情况。那时对政治秘书室的工作,田家英直接过问和具体负责得最多。  书记处政治秘书室正式对外发表时,因名字比较唬人,中央办公厅内管理秘书、文牍事务的秘书处处长曾三,向田家英询问:“你们的图章按什么规格刻呀,是按部级还是按处级(即局级,当年中办系统的处相当于局,科相当于处级)?”一向不以品衔为念的田家英说:“别搞什么部级了,就按处级吧。”  师哲调出中南海后,书记处政治秘书室对内改称秘书组,由江青任组长,田家英任副组长。但室务工作江青具体问津甚少,当田家英顾不过来时,通常由彭达彰实际主持。后来,田家英一度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时,曾经短暂地脱离过一段政治秘书室,彭达彰遂就任该室主任。  书记处政治秘书室最初的主要工作是这样规定的:帮助毛泽东主席处理信函,为书记处领导读报,并完成书记处领导直接交办的工作。  读报就是将全国各地的各类报纸,每人划定区域阅读,将报纸上的消息综合分类,拣重要者编目、摘要,由打字室打印12份,分送毛泽东等领导人,使之能高效率地获取各类报刊提供的信息。  当时人员很少,全国那么多份报纸,工作量相当大。部分办信的人员也被分配了一些任务,白天办信,晚上读报,相当紧张。但这项工作没有持续太久便终止了,所有的人都从事办信工作。  处理信函也是按地域分人负责,阅后分门别类,须向中央最高领导层反映的,或原件或摘要汇编上呈;须交有关部门处理的,转交有关部门,并查询处理结果。有时还要根据毛泽东指示精神,草拟复信稿。  有些毛泽东的亲笔复信,也由政治秘书室抄录登记发出。关于抄录毛泽东信件留底一事,中间还有一段曲折。  毛泽东最初只是交代将他的复信登记发出,但田家英认为毛泽东的这些文稿具有保留意义,就吩咐办信的人,信件发出前先抄录一份留存。碰上毛泽东已经封口的信,也拆开抄录。一次,将信交给政治秘书室不久,毛泽东突然感到要稍做修改,随即索要,而信已被拆开,正在抄录。  发现他的亲笔信被拆,毛泽东非常生气,严厉地提出要处分有关的人。政治秘书室自然要做一番检讨,并陈明理由。毛泽东看罢检讨,觉得陈述有理,不仅认可了以前的做法,还指示以后凡他写的信,除特殊例外,统统拍照留底。如此一来,倒保留下许多毛泽东的文稿手迹,这个功劳应该记在田家英的名下。  在处理群众来信,反映下情,捕捉动向等方面,政治秘书室协助毛泽东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他曾在政治秘书室的一份报告上批示道:  “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下面是专门处理人民给我来信的秘书室关于处理今年头三个月信件工作的报告,发给你们参考,我认为这个报告的观点是正确的。”  后来,秘书室又逐步增加了接待群众上访; 办理一些毛泽东亲自交的事务;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到基层搞一些专题的调查研究等工作。  做好这些工作,是有相当的难度的,需要每一个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当高的文化基础,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因此有传闻说:在中央和毛泽东考虑建立相应的机构时,胡乔木曾建议从一些名牌大学抽调名教授,来承担这方面工作。但毛泽东经多重考虑权衡,没有采纳这一建议,而是挑选了一批党内受过较高教育的青年干部。  (注:有关秘书室初期的工作情况,可参见董边、镡德山、曾自编《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12月出版)


第三部分 几个在毛泽东周边办公的机关第17节 西八所的门诊部和警卫处




第三部分 几个在毛泽东周边办公的机关第18节 任弼时逝世,领袖健康引起重视

张纪宇的母亲徐福静,在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处设立保健科时即为第一任科长。然而除了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在一本写江青的书中,提到过她曾和徐福静一起在延安从事过中共领袖医疗保健工作外,几乎未见有关她的记载。  徐福静是山西临汾人。她的哥哥徐亚桑,“五四”运动期间是赴北京声援学潮的山西学生代表,1926年担任中共临汾地委组织部长。受哥哥的影响,在太原川至医专读书的徐福静,1931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在中共北方局机关当医生,还兼搞地下交通,曾两度被捕入狱。  1937年徐福静到延安,在边区医院当医生,是当时根据地内为数不多的、受过正规医学专业教育的医务工作者。1940年她到丈夫所在的太行山根据地,在八路军卫生学校任教。  她的丈夫张衡宇,是中共山西第六专署主持常务工作的秘书主任、党团书记,与杨秀峰、岳一峰被誉为“北方局三君子”。1942年,在严酷的反扫荡斗争中,已经冲出包围圈的张衡宇,为救护负伤的战友,毅然返回包围圈,英勇地牺牲了。  冲出包围的徐福静到达延安,被安排在杨家岭中共中央机关当医生。因工作认真负责,她几度被评为中直机关的卫生工作甲等模范。  徐福静是在保健科成立时,调到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处任科长的。保健科主要负责中共领袖的医疗保健,其成立后即为五大书记都配备了专门的保健大夫。而在此前,中共的领袖们并没有配专门的保健大夫。  虽说王鹤滨在1949年8月受命担任毛泽东的保健大夫,但当时的中央保健局长傅连向他做交代时,非常明确地说:“现在能担任首长保健任务的医生尚少,五大书记的保健工作你都要管上,工作要小心谨慎,出不得半点差错,要经常与我联系……”因此,王鹤滨初进中南海几乎是孤家寡人。刘少奇家来电话就去刘家,朱德家来电话就去朱家,周恩来家来电话又去周家,一个人几处奔波。  倒是身体状况极其不好的任弼时,被派了一位临时的专门保健大夫刘佳武,同时中央军委卫生部副部长傅连、处长黄树则,都直接过问和负责他的医疗保健工作,但他还是于1950年10月脑出血病逝。  也恰恰是因为任弼时的不幸早逝,引起了中共中央保健委员会对中共领袖健康的高度重视,在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处下新设置了保健科,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袖们每人配备了专门的保健大夫:  毛泽东的保健大夫依然是王鹤滨,但此后没多久他就到苏联深造去了,接替他的是曾做过白崇禧的保健医生、日本投降后到延安任中央医院外科主任的外科专家周泽沼;刘少奇的保健大夫是王力平,继而是顾承敏;周恩来的保健大夫是周尚珏;朱德的保健大夫是翁永庆;保健科长徐福静则兼管陈云的保健。此外,给董必武配了王醒大夫;给林伯渠配了李天庆大夫。  为了更好地展开医疗保健业务,除了这些保健医生外,还将周谨、杨全成、朱宝贵、郑淑云、焦纪壬、张淑明等药务医护人员调到保健科工作。  徐福静的长子张纪宇说:“因为我们家就住在保健科办公处附近,所以领袖们的保健大夫我都熟,叫不全名字,也叫得出姓。例如王鹤滨、周尚珏、翁大夫等。办公的院落里除了我们家外,还有一位姓王的保健科副科长家也住在这里(应该是保健科副科长王力平,作者注)。”  因为母亲负责着医疗保健,张纪宇相关的部门很熟。“例如负责中共领袖食物检验的化验室,虽设置在远离西八所的中南海西门南侧的平房里,我都有印象,知道每天供给领袖们的食品,如肉、蛋、蔬菜等,都要送到那里化验一下,预防敌特下毒。我还在那里发现,鸡蛋上都印着生产日期。”  食品检验制度,是苏联专家斯乔宾要求建立的,行政处和警卫处的部分工作人员对此很不以为然,因为食品只来自封闭管理的农场生产,对自己人还这么不信任。汪东兴也因此同斯乔宾有些抵牾。  担任警卫处摄影科科长的,是毛泽东的专职摄影师侯波。她1938年到延安投奔革命时,刚刚14岁,曾就读于延安女子大学。1949年6月,她在香山双清别墅,第一次站在毛泽东身边,和毛泽东交谈,毛泽东得知她是山西夏县人,称她为“关云长的老乡”。  她的丈夫徐肖冰,是延安根据地内几位搞摄影的元老之一。在赴延安之前,他曾在上海当过《桃李劫》、《风云儿女》、《马路天使》等影片的助理摄影。人们熟悉的毛泽东在抗大讲课的照片,就是他的杰作。  作为毛泽东的摄影师,侯波必须经常守在距毛泽东不远的地方,一旦有什么活动,她能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拍照。于是他们的家,就从原来由徐肖冰单位安排的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宿舍,搬进了中南海。  “我们家最初在勤政殿第一个院落里的西厢房北侧,搬进时我已临近上学的年龄。穿过我们的院子再进第二道门,就是勤政殿的主殿了。主殿有高而宽敞的过厅,铺着红色的地毯,两侧有玻璃橱柜,里面陈列着古瓷器和古铜器等文物。过厅的尽头就是正厅,是外国使节向新中国的元首递交国书的地方。每逢这种时候,我妈妈就会提着照相器材往里院跑。”侯波长子徐建林说。


第三部分 几个在毛泽东周边办公的机关第19节 交通科的毛主席专车

勤政殿的东边是蜈蚣桥,与之平行的还有一座稍短的桥。虽然,两座桥下的水相融一体,但桥北面的水域,就被称为中海。  为了确保安全和便于警卫工作的部署,整个中南海内,共分甲、乙、丙等不同的区域。像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领袖办公和居住的地段,中央办公厅机要室、书记处政治秘书室、行政处、警卫处等都在甲区。  政务院即后来的国务院办公、居住区,一些领导和干部家属居住的院落,中南海内大的会议场所,食堂、门诊部、娱乐场所等,则分布在乙区、丙区。持不同区域通行证的人,在不同的区域范围内工作活动。  初进中南海时,并没有严格的区域划分。划分的初期,对成人管束得比较紧,对孩子管束得则不十分严格。住在乙区的孩子,进入甲区,哨兵有时并不阻拦。但越到后来,就越发管的严紧了。  中南海机关的大灶食堂,在东八所,工作在中南海里的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的干部,开始几乎都在这里就餐。中南海警卫部队的领导机构的办公处,距这里不太远。  在这附近的,还有行政处交通科。一排房子连办公带住宿,另一排房子,是放置汽车的车库。毛泽东等中共领袖的专车,都停放在这里。其中有苏联送给中共领袖的几辆高级防弹吉斯。  “我们那时候老喜欢围着车子转,那种吉斯的防弹玻璃,有两寸厚。”钟步云的儿子钟延辉比画着说。另外,在中南海内的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的公务用车,也都由交通科调度安排。  最初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处交通科的科长是钟步云。他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的中心、被称为红都的江西省瑞金县人。1932年参加红军,1933年入党。经历长征到达陕北后,他进入了延安摩托学校学习。虽然他出身贫寒,没有文化基础,但他在钻研业务技术方面,很刻苦努力。  后来,钟步云以学习成绩优异,被评为模范学员。从学校毕业后,就开始为中共领袖们开车。那时延安的车很少,哪个领袖也没有专车,自然也就谈不上谁是谁的专职司机了。  到北平以后,车子多了,钟步云就基本上成了周恩来的专车司机。钟延辉在回溯初进中南海的情景时说:“那时周恩来特别忙,我爸爸整天跟着他,常常晚上也不回家。虽然我们家住在交通科这儿,但在这儿几乎看不到他的影子。”  交通科的副科长是周西林,也是个老红军。本书的一开始就提到过他,是他开着车,载着毛泽东离开西柏坡,又是他开着车,把毛泽东从清华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