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的100次战争-第2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而1789年至1794年由法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为推翻封建统治和反对外来干涉所进行的革命战争,则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法兰西共和国的诞生鸣响了礼炮。
18世纪下半叶法国封建专制制度极端腐朽,遭到了人民的强烈反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攻克了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上台。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欧洲各国君主们视其为洪水猛兽,为置之于死地,结成了反法同盟,宣布支持法国路易十六的君主政体,并在法国周围边境地区集结兵力,做好了战争准备。1792年4月法国向奥、普宣战。
战争开始后,法国人民热情很高,但在新召募的军队组建之前,作战的主力仍是原法军。部署在敦刻尔克至巴塞尔的法军有三个军团,约15万人,计划分三路进攻比利时,企图趁奥军尚未充分动员和展开之机,主动出击,先发制人。但由于法军战备水平低,机动能力差,指挥欠协调等原因,4月28日法军北方军团刚越过法比边界与敌军遭遇,就惊慌失措,溃不成军。前线的失败激起了法国人民对国王和君主立宪派的强烈不满。8月,普鲁士的不伦瑞克公爵率领14万普奥联军向法国东北部边境逼近。8月10日,爱国热情高涨的巴黎人民再次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国王和君主立宪派政体,随后成立法兰西共和国。这时,普奥联军越过法国边境,先后占领了隆维要塞和凡尔登要塞,并迅速向巴黎推进。法国军民英勇抗击,新征召的部队源源不断地开往前线。在迪穆里耶和克勒曼将军的指挥下,法军2个军团5万余人在沙隆大道上的瓦尔米附近设防。9月20日晨,普奥联军约4万人绕过法军阵地,在瓦尔米西南展开,对法军进行炮击。法军抢占瓦尔米附近的小丘,实施炮火反击,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炮战。
当时在场的诗人歌德写道:这场炮击的激烈情形是无法形容的。联军组织两次冲击都未达到击溃法军的目的,被迫停止进攻。中午,炮战达到高潮,整个战场都在发抖,双方发射了2万多发炮弹,但由于火炮射程有限,双方伤亡不大。以后联军后勤补给困难,加之天气不好,未再采取积极的战斗行动。9月30日,联军开始撤退,法军展开全线出击,将联军赶出了国境,随后攻占了比利时的冉马普、蒙斯和列日等地,把普奥联军赶过了莱茵河。瓦尔米会战是革命的法国反击欧洲反法联盟的第一次胜利,它对挽救法国革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1793年1月21日,革命的法国人民把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这一消息传出,使欧洲各国君主如做了一场噩梦,而法军占领比利时并威胁荷兰。更引起其惴惴不安。原来还在犹豫或保持中立的国家都纷纷参加普奥联盟,结成了第一次反法联盟。3月,反法联盟军再次入侵法国。共和国四面都受到外敌的威胁:在西部阿尔卑斯山与4.5万奥地利、撒丁联军作战;在南部比利牛斯山区同5万西班牙军队作战;在莱茵河下游和比利时同奥、英、荷、德的7万军队作战;在默兹河与摩泽尔河之间同3万多奥军作战;在莱茵河中、下游地区与11万奥、普、德军作战。与此同时,国内王党叛乱四起,叛军在旺代组成3个军团,打败了前来镇压的政府军。在这关键时刻,又发生了法军将领迪穆里耶叛变事件,使共和国处境更加恶化。迪穆里耶本来就是个君主立宪派人物,对处死路易十六非常不满,企图拥兵首先征服荷兰,把荷兰和比利时合并为一个国家,然后率军返回巴黎,发动政变,拥立一个新国王。因此,他不顾共和国的险恶处境,率领法军2万人远征荷兰。正当他向多尔德雷赫特发动进攻时,配合其进攻的法军右翼在默兹河下游遭奥军从侧后的猛攻,迫使法军撤出荷兰,退回比利时。3月底,奥军占领布鲁塞尔,法军又全部退出比利时和莱茵河左岸。迪穆里耶暗中与奥军勾结,最后叛国投敌。法军几个月的战果,转眼丧失殆尽。
前线不断传来失败的消息,使法国国内叛乱愈演愈烈,投机商哄抬物价,人民群众生活日益恶化。6月2日,愤怒的巴黎人民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推翻了吉伦特派的统治,由雅各宾派执政,使法国大革命沿着上升的路线到达了顶峰。雅各宾派上台后,面对更加恶劣的国内外形势,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在政治上,实行土地改革,广泛动员民众镇压叛乱;在经济上,严禁屯积垄断,实行全面限价;在军事上,实行全民皆兵,建立军师编制,用新技术武装军队,从下层官兵中选拔高级将领,改进战略战术等。共和国很快就动员了120万人,编成14个军。共和军首先向国内叛军发起进攻,西北部叛军被迅速镇压了下去。不久,共和军又攻占了叛乱中心里昂,迫使叛军投降。在南方,共和军两次打败叛军,并乘胜进攻马赛。但逃往土伦的保王党人把该城献给了英国,英国马上调兵防守,迫使共和军退回马赛。克勒曼将军率领的阿尔卑斯军团包围了里昂。12月19日,共和军收复土伦,在这次战斗中年轻军官拿破仑·波拿巴特表现出色,被破格晋升为准将。在对外战争中,共和军也取得了重大胜利。9月6日,乌夏尔将军率领4.2万人在翁斯科特击败了英国—汉诺威军队1.3万人,取得了雅各宾派执政以来的首次胜利。法军虽训练不足,协同很差,但凭借着高昂的热情和顽强的斗志打败了反法联军。可是,乌夏尔未能及时扩张战果,在随后的梅嫩之战中战败,被撤职送上了断头台。10月15日,接替乌夏尔的儒尔当指挥5万共和军在瓦迪尼大败奥军,迫使其放弃对莫伯日的包围向东撤退。此后,法军在北部边境掌握了主动,在摩泽尔河和阿尔卑斯山方向也转入了进攻。1794年,双方都制定了新的进攻计划。联军企图向索姆河方向进攻,威胁巴黎;共和军则计划乘胜追击,再度征服比利时。5、6月间双方进行了一系列交战。6月26日,法军与奥军在弗勒吕斯进行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会战,法军击退了奥军。此战后,法军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法军乘胜追击,大踏步前进。
联军向安特卫普、布雷达方向节节败退。7月10日,法军攻占布鲁塞尔;27日攻占安特卫普。英军被迫从海上撤回本土。
儒尔当乘胜挥师渡过莱茵河,围攻美因兹,并攻入荷兰。在阿尔卑斯山方向,法军先因作战经验不足,屡遭败绩。后调整军事制度和编制,任用得力将领后,形势大为改观,不但把西班牙军队赶出了法国,还攻入西班牙,占领了圣塞瓦斯蒂安等地。正当革命军队乘胜前进之时,法国国内发生“热月政变”,雅各宾政权被推翻,政权落入大资产阶级手中,法国革命高潮结束。1795年,法国先后与反法联盟中的一些国家签订了和约。10月26日,法国督政府成立后,法军只需对付奥地利、撒丁和英国了。
法国革命战争是革命的法兰西反对外国武装干涉,镇压王党叛乱的革命战争。18世纪末,整个欧洲还是封建势力占主导地位,封建势力盘根错节,非常顽固,法国革命所面对的敌人十分强大,既有欧洲的反法联盟,又有国内王党和教会势力,斗争异常激烈复杂。但法国大革命以深刻的政治经济变革,激发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并在战争中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和物质力量,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封建统治。首先,法国革命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得到了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经过大革命洗礼的法国人民为保卫共和国和自由而战,他们召之即来,男儿奔赴前线,效命疆场;妇女赶制军服,救护伤员;工人拼命工作,制造武器;农民筹备军粮,前送物资。法军广大官兵士气高昂,斗志旺盛,作战勇敢。而反法联盟的主要国家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政治上极端腐朽落后,人民备受封建压迫和奴役,没有作战积极性,军队成员多数是用金钱雇佣来的,战斗力很低。因此,法军越战越勇,节节胜利,每次向反法势力反击时,都将革命向欧洲纵深推进一步,有力地打击了反动的封建势力。其次,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府改革了军事制度,以普遍义务兵役制代替了雇佣兵制。1793年6月,雅各宾党人上台后,即颁布“全民皆兵”的法令,号召法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都起来参加保卫祖国,保卫自由的斗争。凡年满18岁至25岁的法国公民都迅速地武装了起来。共和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动员了120万人,组成14个军,建成了编制完善、指挥统一、行动迅速、作战勇敢的具有现代特色的民族军队。这是欧洲近代史上最庞大的军队之一,对取得战争的胜利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一作法不但对世界各国兵役制度的变革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也为实行新的战略战术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第三,共和军实行新的战略战术,向敌人实施主动的进攻。当时消极被动的机动战略和警戒线战略被实行雇佣兵制的国家普遍采用,这些原则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被废弃了。共和军实行积极进攻的战略原则,进攻的主要目标不是领土、城市和要塞,而是敌人的军队。新战略的积极性和坚决性充分体现为建立进攻的军队集团和在主要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通过一次决定性交战粉碎敌军。共和军在战术上也有了新的发展,放弃了机械死板的线式战斗队形,开始采用纵队和散开队形,增强了突击力,调动了各级指挥官的主动性,取得了重大战果。
43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不可抗拒的“多洛雷斯呼声”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将拉丁美洲劫为殖民地后,从15世纪末开始,通过政治、军事、经济和宗教机构,对拉丁美洲人民和资源进行残酷地剥削和掠夺。西班牙掠去了约250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葡萄牙从巴西运走至少有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金刚石。
教会是宗主国在美洲的重要支柱。殖民者刚踏上美洲的土地,教会就接踵而来。它与殖民机构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镇压和剥削殖民地人民。19世纪初,墨西哥教会拥有的财产占全国不动产的二分之一,占全国耕地的三分之一。
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为获取黄金,殖民者对当地人民进行了绝灭人性的屠杀。据记载,在墨西哥和秘鲁矿井的周围终年躺满着印第安人的尸体。大规模的屠杀很快使西印度群岛上的居民几乎绝迹,这种现象接着在其他地区也出现了。有人估计在西班牙人入侵后12年,墨西哥的印第安人便被屠杀了好几百万。西班牙殖民者为了补充劳动力,又从非洲输入黑人供他们驱使。300多年间,被贩运来的黑人奴隶,最低限度也有1000万人。
随着欧洲大国争霸的日趋激烈,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国势便江河日下,美洲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像巨浪一样冲击着腐朽的殖民统治。最早起来反对欧洲殖民统治并取得成功的是海地人民。海地岛于1492年为哥伦布发现,随即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697年,海地岛的西部转归法国所有,东部仍属于西班牙。白人只有4万左右,最底层的50万黑人奴隶一向受到最残酷的压迫。1781年8月22日,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海地的黑人终于举行了大规模的起义。首先赶走西班牙殖民者,接着又在1798年10月迫使法国撤走它全部的侵略军。到这时候,忙于欧洲战争的法国无法再进行干预,起义队伍事实上已经控制了整个海地岛的局势。1810年,起义军把西班牙人从海地岛的东部清除了出去,解放了整个岛屿。
海地人民的胜利,使法国大资产阶级特别是1799年通过政变上台的拿破仑大为恐慌。拿破仑久已梦想以海地为跳板,建立一个美洲帝国,现在看到黑人起义打乱了他的计划,恼羞成怒,悍然在1802年派出两万多人的远征军前去海地“平乱”。经过几个月的激烈战斗,侵略军伤亡惨重。但黑人由于缺少枪支和弹药,也不得不撤出许多战略要地。到最后,侵略者竟运用诡计,借谈判的机会逮捕了起义领导人杜桑·卢维杜尔,并把他押送法国,最后死于狱中,因而激起了海地人民更大的反抗。全体黑人手执武器,奋起保卫祖国。1802年底,侵略者只得龟缩到几个大城市中去,在1803年底遭到全军覆灭的命运。1804年1月1日,海地正式宣布独立,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诞生了。海地革命的胜利为拉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