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5-地球一奔-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是一个纳西族女人,21岁时才从被称为“口袋底”的丽江第一次到省城昆明。这比起我们村的妇女已算是很不错了。父亲说,过去村子里的妇女如果能够随夫或家人到大理就是一件值得夸耀的大事,她将在今后被村人反复地介绍是一个“见过城门的人”。
我出生在云南德钦县一个叫“奔子栏”的藏区,当过黄浦军校教官的父亲特地给我起名“一奔”。不知除了纪念出生地外是否也深藏着他的希望,他是希望我一往直前奔向前方,还是希望我有一天奔向地球?奔子栏因有一个藏传佛寺东竹林寺而著名,我就是在寺旁的一个小村子出生的,母亲说我出生时像一块大土基,方方正正的,至少有9斤重,因此寺中的活佛在给我摩顶后,赐我一个藏名“尼玛竹玛”,意思是太阳仙女。不知活佛是否看出这个女孩将来有什么出息,当时包括我的父母在内的所有人,绝对不会想到,这个比一般婴孩超重超大的女婴,长大后竟然跟随一个民间车队走了20个国家环游了地球一周。
1998年6月18日,在山东泰山脚下,由山东省华夏文化促进会和泰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环球壮志行”——泰山拥抱二十一世纪潘德明(中国)环球足迹寻访团出征仪式,在3万多泰安各界群众的热烈掌声中举行。
我身着纳西服装,做梦般地搀扶着我专程从北京请来的前中国第三任驻联合国大使凌青(林则徐五世孙)走上舞台,望着台下人山人海的会场,我感到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了我身上,里面画的是个大大的问号,她是谁?当然很快他们就明白了,我也是寻访团的一成员。20名由新闻工作者、作家、画家组成的团员高唱环球寻访团团歌《豪迈的跋涉》,从凌青手中接过团旗,庄严宣誓:踏着潘德明的足迹,以一往直前的精神,把中国人民的友谊带给世界人民。
这个出征仪式可谓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参加仪式的领导有前山东省委书记、山东省华促会名誉会长梁步庭、寻访团国际事务顾问、匈牙利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叶桐特派代表海博、海迪,后援单位代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等。李光羲、齐啸云、耿莲凤、卞小贞、刘江等10名艺术家和罗中旭、红豆、胡文阁等10名歌星作了精彩表演。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十余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并作报道。我当时兴奋地借手机给远在云南丽江的母亲及地方志办的同事们打了电话,让他们听一听现场的那种热烈气氛。出征仪式结束后,在警察的帮助下,我们全体团员总算“冲破”崇拜者们的包围,登上了车。当车队徐徐驶出会场时,街道两旁热情的泰安人民把鲜花和欢呼纷纷抛向我们。这一天,我们签字把手都弄痛了。
我自小有三个愿望:去环球、当作家、当演员。因为我爱看书,常幻想在书中的世界漫游能成为现实,还有,儿时的我有一张漂亮的脸蛋,成长手舞足蹈想成为一个电影演员,再有就是一心想当作家。可是,我刚戴上红领巾,父亲就被关进了牛棚。我的一切愿望都成为泡影。当农民,当知青,当工人……
可是,有一天,我被选进了环球团,好多人问我以何德何能有此良机?我作了很多解释,无人相信,最后,我唯有回答是老天让我去环球。只有老天知道我吃了多少苦,知道我有多努力,知道我有多渴望,因此老天给了我这次机会。
我怀着无数的幻想、无数的希冀、种种荣光的想象来到寻访团。
出发仪式后,寻访团经泰安、上海、西安,两个月后到达新疆乌鲁木齐。我则派驻在北京一个多月,办理全团的出国签证。
1998年8月28日,各路人马齐聚乌鲁木齐。在新疆广播电视厅副厅长杨连勇的主持下,召开了寻访团跨出国门新闻发布会。北京、新疆等20余家新闻媒体参加并作报道,团员们个个摩拳擦掌,斗志昂扬,脸上洋溢着光荣与自豪。
1998年9月1日,中午时分,我们终于抵达霍尔果斯口岸,到国门了。
太阳由柔柔的淡桔黄变得如玫瑰般深红时,我不由想道,昔日的丝绸之路想必也是常常有这般艳丽的朝阳吧?神秘的丝绸之路。没曾想我可以从始至终探古寻幽了。天意中,我们的路线正好是从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到终点土耳其伊士坦布尔。我们走的是北线,西安——乌鲁木齐——霍尔果斯——伊斯坦布尔。好呀!丝绸之路!我不由得兴奋起来,离别的惆怅随着明朗的阳光烟消云散,伙计,别在意,太阳总是每天都要升起来的。
霍尔果斯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历史悠久,是隋、唐丝绸之路新北道的一个重要驿站。1881年成为中俄正式通商口岸。
明天,我们将踏上一条生死莫测之路,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奇怪的是,最不喜欢冒险和出门的我,却选择了坐车去环球,在家人为我举行的一个隆重的饯行宴会上,母亲郑重地站着,手持酒杯,发表了长达10分钟的感慨和嘱咐并流下了泪水,在母亲眼里,我已经成为环球英雄,她认为这一切都是我父亲教育的结果。丈夫、女儿、妹妹、侄子们众口一词地祝我成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走下去。是啊,我是纳西儿女,我们纳西传世英雄崇忍利恩说过:“我是三条江河一口吞也不会呛着、三座大山一口吞也不会哽着的民族的后代。”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在我们纳西族东巴教圣地白地,三位大东巴为我举行了出征祈祷仪式,他们给我一个护身符,里面用纳西东巴象形文字写着:愿纳西女杨一奔受神灵的保佑,愿她走到所有脚能走到的地方,看到所有眼睛能看到的东西,得到所有能得到的东西,愿她平平安安地回来!坐汽车绕地球能平安地回来?对此我简直不抱希望。在与丽江的同事朋友告别时我说,再见了,不一定能见面了!他们说,你一定要回来,倒是我们担心你个性太强跟人吵架被开除回来哟!
我不会被开除回来,我发誓。但我不能保证车不会开翻了,在这么长的路,这么长的时间,一切只能听天由命,靠神灵保佑了!靠阿普三多保佑了!作为我来说已没有退路,唯有一往直前走下去!
再见了,父母!再见了,兄弟姊妹!再见了,朋友们!再见了,丈夫和爱女!我们就要踏上征程,去实现行万里路的理想和接受人生的考验!
这部书是《地球一奔》的第一部,所走前十国正好是中国上海至土耳其伊士坦布尔古丝绸之路的完整路程,权且叫“丝绸之路探秘”。
亲爱的朋友,希望您耐心读完这部书,我将很快奉上下部。再下去的希望就是能有更多的中国人和我和杨利伟一样地球一奔、宇宙一奔!
《地球一奔》第一部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一)
⒈走出国门
1998年9月3日 晴 中国霍尔果斯-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早上7时,我起床沿着海关的大道跑步,不知什么原因,昨夜失眠了。
约600米就到了海关警戒线,离开关还有三个小时,海关两头已有许多车辆排成长蛇阵等待进出关。许多人在跑步或做操,都操着外地口音,因为霍尔果斯当地居民很少。也有一部分上了年纪的汉族老夫妇,可能是在这里工作的。
一轮又红又大的太阳从东方山边伸出头,把哨楼上士兵的持枪身影剪出轮廓,高大的杨树随风摇曳。一阵惆怅袭上心头,我默默地向哨兵道别,今天我将告别祖国,踏上一条未知的路,不要怕,不会出什么事的,自己做事不是从来不后悔么!从小的愿望即将实现,我将去环球。这么一想,郁闷的心情随着明朗的阳光烟消云散,伙计,别在意,太阳总是每天都要升起来的。
8:50时,霍尔果斯口岸管理委员会为我们饯行,这是一顿很丰盛也很饱的早餐,是最后一顿家中的饭了,大家都一声不吭地吃着,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昨天我们已经出过一次关了,不知什么原因又回来了,今天口岸管委会为了确保全团顺利跨出国门,指派海关官员与哈萨克斯坦海关官员进行正式外交会唔,协商过关事宜。
终于,在一系列车辆检查、填表、验照等折腾后,13:00时,潘德明(中国)环球足迹考察寻访团4辆车,26名团员在高吭的团歌声中迈出国门,踏上环球征程。开道车是猎豹吉普车,指挥车是一辆房车,团领导们住,我们团员、驾驶员住长14米的解放牌货柜车,还有一辆同样的车是行李车。
今天的目标是哈萨克斯坦前首都阿拉木图,行程378公里。
哈萨克斯坦的路很平坦,宽约15米,许多路段用很厚的钢铁护栏,钢铁用在许多的地方,表明它的钢铁资源丰富。
我们每个人的头都伸向窗外,贪婪地欣赏着第一个国家的风光。道路一直沿着天山山脉延伸,天山山脉是亚洲的大山系,纵横2500多公里贯中国及中亚多国。矿藏特别丰富。两旁行道树是些野苹果、野杏,很少见村庄。很快,道路的两旁树少了,远处,一边是天山连绵不绝的山脉,一边是起伏的荒漠。偶尔,路上有一两辆拉达车驶过,车辆显得很破旧,大多是浅绿色,马达声很响,还在“突、突”地冒着青烟。石头,荒草,很快替代了树,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干刺蓬。团里总摄像师祁云曾经在西藏拍野生动物片15年,被称为“中国野生动物摄影第一人”。他说,这很象西藏的景色,虽然景色荒凉,但我们的心是热血沸腾,终于踏上了环球之路,只觉天高云淡太阳亮,广袤的大地上心随车一起跳动。
车过伊犁河大桥时,车队停下来拍摄,每个人的照相机不停的闪,似乎胶卷不用钱买似的,伊犁河是从中国境内的天山发源流到这里的,它将走1千多公里流入巴尔哈赤湖,这算是我们路过的第一条国际河流。刚过河不久,车胎放炮,在路边一个小村庄补胎,我们在一个小树林纳凉,约一小时以后车队又继续出发。
傍晚6时,到达沙尔士海伊农庄路边的一个哈萨克族人开的饮食店吃晚饭。因为全是清真食物,许多人不习惯吃,有的团员是半点牛羊肉都不吃,这下可就惨喽,因为我们还要在伊斯兰世界走好久呢。
到达阿拉木图市区是当地时间21时,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刚进入市区就被一个当地小伙子的车把我们房车的车灯及排气管撞坏了,真是出师不利。
《地球一奔》第一部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二)
⒉苹果之城阿拉木图
1998年9月4日 晴 阿拉木图
我们车队昨晚停泊在离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旁的大街。南面是天山,雪峰白皑皑,如一道屏障,从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哗哗地流过街道两旁边约一米宽的水渠,流过我们的车旁,水很清,很凉,我们的车就靠着小沟,洗脸、刷牙、洗衣服很方便,只是白天水就不太干净了。
这条街叫潘菲洛夫大街,是以一个苏联卫国英雄名字命名的。街尽头是国家歌剧院和公园,紧邻我们的是著名的标志性建筑阿拉木图宾馆和电信局,音乐学院,马路对面则是使馆区。
阿拉木图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天山北麓,在500年前是一个叫阿尔马雷克的小镇,1854年俄国开始在这里修建军事堡垒,称外伊犁城堡,后改称维尔内,1921年改称阿拉木图,意为“苹果之城”,1929年成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1991年改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首都。它是中亚第一大城市,也是前苏联绿化第三位的城市。但现在首都已于1997年迁到阿斯塔纳去了。
昨晚大家兴奋得很晚才睡,今晨几个早起的团员转街回来,说是旁边的阿拉木图宾馆前杀了人。我不太相信地往前走了50米,只见离我们宿营车不到百米的餐厅门前趴着一个男子,衣服被掀到肩部,背及腰部有好几个刀扎的口子,身下是一大滩血,渗进土里,已发黑了,尸体被几个警察及电视台的拍摄、记录、翻来翻去,软绵绵的,看上去是一个约30岁的男子,显然是该国人。令我惊奇的是街上的行人几乎是视而不见,丝毫没有半点惊异的神情,反而是我驻足观望显得有些特别。
有的团员在今晨约5时听到几声惨叫,并不在意,但此时大家都感到恐怖,想想,就在几小时前,一桩凶杀案正在离我们不到百米地方发生,而我们却睡在路旁的车里,试想,若是歹徒端着枪冲上我们的车那会怎样。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