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战事珍闻全记录-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雨欲来的朝鲜半岛,战鼓声已隐约可闻。
第一部分:冷战泛浊浪 东亚无宁日美国干涉朝鲜内战(1)
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是个记仇的人,尽管他从未承认过这一点。
在美国历史上,杜鲁门不是什么闪光的人物。他是20世纪内唯一一位从未上过大学的美国总统,曾经在老家密苏里做了11年的农夫,因此他的政敌们把他称作“密苏里农夫”。杜鲁门相貌平平,高度近视,以性情暴躁、说话辛辣粗鲁闻名。据说有一次,他在讲话中将别人的政见称作“一堆马粪”,事后有人提醒第一夫人,请她今后多“美化”一下总统的语言,总统夫人听后说:“天哪!我足足用了25年的时间才把他的语言美化到今天的程度。”
杜鲁门第一次入主白宫纯属侥幸,因为罗斯福在第32届总统的位置上只执政了4个月就病故了。但令杜鲁门闹心的是,大选前,他的对手,年轻的共和党人杜威一直在民意测验中遥遥领先。他没有料到,远在中国的蒋介石居然也横插一杠子,为了讨好杜威,为未来做打算,特派陈立夫到美国,以巨款助杜威竞选。蒋介石甚至还委托驻美大使向杜威颁授了一枚勋章,以表明对他极力反共、无条件支持国民党政府的感激之情。蒋介石的“精彩表演”把杜鲁门气得七窍生烟。可以想像,杜鲁门这位粗鲁的“密苏里农夫”私下里会骂出什么脏话。
最后选举结果出人意料,杜威落败,杜鲁门胜出。目瞪口呆的蒋介石急忙遣使试图修复关系,但是,杜鲁门可没那么大度。选举结果出来不久,耿耿于怀的杜鲁门就宣布召回驻华美国军事顾问团,拒绝向国民党提供新的援助,宋美龄亲自到华盛顿求援也无济于事。这位尊贵的第一夫人处处碰壁、受尽冷眼,与她1942至1943年访美受到热烈欢迎的情景形成强烈反差。甚至在她到美国的第二天,杜鲁门就在记者招待会上再次重申拒绝继续援蒋,给了宋美龄一个难堪。1949年1月21日,在国民党内部一片“蒋不下台,美援不来”的呼声中,蒋介石只好以“因故不能视事”的名义宣告“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凑巧的是,这一天也是杜鲁门第二任期开始的日子。
这还不算完。在蒋介石罢免赴美治病的“代总统”李宗仁,自行复职“总统”之后,杜鲁门仍于1950年3月20日在白宫宴请李宗仁,并以“总统”称呼。当新闻记者专门就此事询问时,杜鲁门毫不含糊地回答:“我以总统身份请他,我就应称呼他为‘总统’。”而当记者问他对蒋介石如何称呼时,他回答:“我和蒋介石尚无往来!”可见他对蒋介石的厌恶之深!
当然,失去民心的蒋介石政权,在内战中屡战屡败,仅3年时间就彻底垮台了。这倒怪不得杜鲁门与蒋介石的私人恩怨。随着巨额的美援化为泡影,美国政府对蒋介石也逐渐失去了信心;决心让他在海岛上自生自灭了。
失去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事实,而美国政界、军界也普遍认为,即使美国再给蒋介石集团以军事援助,蒋介石也难以保住台湾。台湾落入共产党之手只是个时间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当局调整了远东战略,确定了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岛屿防御图。1950年1月12日,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在美国新闻俱乐部发表的演说中,宣布了这个岛屿防御圈的范围。他说:“我们的防御半径沿阿留申群岛至日本,然后延续到琉球群岛。……从琉球群岛延至菲律宾群岛”。
很明显,美国将朝鲜和台湾都划在了这个防御圈之外。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中,再次明确了这一立场。他指出,根据1943年12月1日的开罗宣言,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如台湾,归还中国。其后的波茨坦公告宣称,开罗宣言条款应即执行。美国是这一公告的签字国。日本投降时,台湾已归还中国。“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现在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同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解释杜鲁门这一声明时说:“当台湾被当作中国的一个省份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曾对此提出过任何法律上的疑难。此举经认为是符合各项约定的。”
美国关于台湾的以上表明以及美国远东防御圈的公开,在美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发表演说,大骂艾奇逊“对共产党心慈手软”,是丢失中国大陆的罪魁祸首,现在又要抛弃台湾!他还危言耸听地宣称:“美国国务院一大半的人是共产主义分子!”此后,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在美国国内肆虐横行。国会的右翼反共分子展开了对“共产党颠覆活动”的调查,将主要矛头指向杜鲁门政府特别是国务院,掀起了一股政治迫害狂潮,搞得美国政坛乌烟瘴气,人人自危。
以后的事实表明,麦卡锡们无疑冤枉了杜鲁门政府。无论是杜鲁门,还是艾奇逊,都不会大发善心,放弃用武力干涉远东局势、维护美国利益的可能性。
第一部分:冷战泛浊浪 东亚无宁日美国干涉朝鲜内战(2)
杜鲁门政府以维护美国的利益为己任,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美国政策,不会也不可能受到“亲华”或者“亲苏”的情绪干扰。冷战开始后,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执政,其意识形态都是以反苏、反共作为出发点的。美国在第一、第二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强国,充当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推行霸权主义的全球侵略扩张政策,在国际上称王称霸,不可一世。它把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看成是世界安全的主要威胁,对共产主义采取全球遏制战略。因此,美国虽然将朝鲜半岛和台湾划在了其军事战略范围的圈外。但是,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和霸主,美国并不是也没有抛弃南朝鲜和台湾的国民党当局而放任不管。
杜鲁门和艾奇逊唯恐遭到误解,都对自己的声明进行了解释。杜鲁门批准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8/2号文件——《美国在亚洲的地位》中规定:岛屿防御圈,是“美国在亚洲必须保持的最低限度的最起码的地位”。它“将使美国能够控制一些交通要道,那是战略开发亚洲的重要地区所必须的”。这条岛屿防御圈,不仅要作为美国的“第一道防御线,而且要成为第一道进攻线,(美国)将从这条线寻求缩小共产主义控制的地区”。艾奇逊1950年1月12日在美国新闻俱乐部发表的演说中,对他所划到圈外地区的安全,特意作了说明,他说:
就太平洋其他地区的军事安全而言,必须讲明,谁也表示不能担保这些地区不受军事进攻。……如果发生这种进攻……开始一定要依靠受到进攻的人民起来抵抗,然后依靠整个文明世界根据联合国宪章所承担的义务。到目前为止,决心保护自己独立、抵抗外来侵略的人民所依赖的联合国,一直表明它并不是一根脆弱的芦苇。
这说明,美国的岛屿防御圈战略,并不意味着放弃朝鲜和台湾,而是等待时机,随时准备寻找借口,实施直接军事入侵。
美国人还在这些声明中大玩文字游戏,为美国日后在台湾采取军事行动留下了伏笔。美国对台湾的政策宣传指示中明确规定,对台湾“应称为‘福摩萨’”,这是明显的殖民主义称呼;杜鲁门在声明中,讲到“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时,根据军方的要求,特别在此句的前边加了“现在”一词作为限制;艾奇逊在对杜鲁门声明所做的解释中说,“现在”一词,“只不过是有鉴于一种事实,即万一不幸我们在远东的部队遭到攻击,美国必须完全有自由在任何地区采取任何必要的行动以保它自己的安全。”
在中国和苏联于1950年2月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之后,美国军方和国务院慌了手脚,强烈要求对杜鲁门1月5日关于台湾问题所作的声明进行修改。参谋长联席会议一直主张给予台湾的蒋介石集团以必要的军事援助。作为反共的急先锋,远东盟军司令麦克阿瑟更是急不可耐地跳出来声称,台湾应是美国的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麦克阿瑟认为,如果台湾落在共产党手里并能为苏联所用,那就等于给了敌人相当于数十艘航空母舰组成的舰队,就是给美国在冲绳和菲律宾的基地“将上一军”。因此,他主张“绝不能让台湾落入共产党手中”。
美国国务院的迪安·腊斯克(就是划定三八线的那位迪安·腊斯克上校)和约翰·杜勒斯等,也为麦克阿瑟的主张摇旗呐喊,主张在台湾迅速采取“激烈而强硬的立场”,建议美国政府以宣布台湾“中立化”的形式,出动军队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使之不落入共产党人之手。
事实上,到1950年6月,美国武装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和对台湾实施军事占领的决心已定,只是在等待时机。麦克阿瑟狂妄地声称:如果人民解放军发起解放台湾的作战,他将火速赶赴战地指挥反击作战,“使他们遇到惨败,从而使这场战斗成为世界上决定性的战斗之一”。他说:“我每个夜晚都祈祷红色中国能这样做——我常常是跪下来在那里祈祷。”当然,用不着“跪下来”祈祷,他马上就要去指挥一场使他晚节不保,身败名裂的战争了。战场并不在台湾,而遭到“惨败”结局的,也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相信世界上没有哪位政治人物比在海岛上的蒋介石更为处境尴尬的。60多万残兵和几百万难民跟他一起仓皇逃到台湾,小小的台湾人口暴增,顿时物价飞涨,百物奇缺。美国的几次声明使蒋介石雪上加霜,而解放军在4月用木船攻占海南岛的消息更令他心惊胆战。美国要“弃台”,而解放军进攻台湾已经指日可待了!
在凄风冷雨中的台湾岛,没有人相信蒋介石“一年准备,两年生息,三年反攻”的鬼话,甚至连蒋介石自己也不相信。人心已经崩溃了,怀里揣着金条的高官显贵们纷纷逃到美国去做“寓公”,一级上将刘峙竟跑到菲律宾去当了华文小学教师!号称60万的部队大多是丧失斗志的散兵游勇,由于缺粮少衣,个个饥肠辘辘,衣衫褴褛。可以想像,凭这支军纪败坏,士气低落的残兵,如何抵挡解放军的得胜之师?当时的情况正如美国“第28号命令”所说的:“大家都预料该岛将陷落”,国民党“在那里将和其他地方一样容易被攻破”。台湾《中央日报》发表社论,承认台湾“已到了空前未有的危险时期”。
台湾前途一片漆黑,除了向上帝祈祷,以求出现扭转命运的奇迹外,已别无它途。甚至连蒋介石本人都信誓旦旦地定了“杀身成仁”的决心,准备在其统治最后灭亡时“选择最有意义的死”。
第一部分:冷战泛浊浪 东亚无宁日美国干涉朝鲜内战(3)
1950年,中国共产党已把解放台湾、彻底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作为夺取全国胜利的既定方针,1950年4月、5月,解放军分别解放海南岛和舟山群岛,揭开了最后统一中国的序幕。此时,人民解放军已在华南各地修建军用机场30个,400架战斗机已进入战斗状态。在福州、厦门、汕头等港口,大量登陆艇及船只已进入起航准备,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已经完全就绪,横渡台湾海峡的作战计划在毛泽东的脑海中已经成熟,现在需要关注的仅仅是军事上的准备和气象资料。到了7月,名将粟裕将负责指挥50万攻台大军,乘台湾海峡风平浪静之时,越海投入战斗。此时,只等毛泽东一声令下,渡海作战,台湾与大陆的统一就在旦夕之间。
全中国即将彻底解放的前景看好,令毛泽东的心情也前所未有地舒畅起来。他神采奕奕,精力充沛地投入建国后的繁忙而紧张的恢复建设工作中,操着风趣的湖南乡音向人民描绘中国明天的蓝图,他说:“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但是,作为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毛泽东舒畅的心情中还是有一块小小的阴影。他多少预感到,在远东北部与中国相邻的朝鲜半岛上,战争的态势也许不可避免。而这场战争,会不会打乱了中国共产党统一祖国的历史进程呢?
是谁挑起了战争?
进入1950年6月的朝鲜半岛开始燥热不安起来,苏、美撤军后,短短几个月内,双方冲突不断,在3月3日至10日仅1周之内,在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