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9·11新珍珠港 >

第6节

9·11新珍珠港-第6节

小说: 9·11新珍珠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同时声称,8时43分接到联邦航空局的通知,得知第175次航班遭劫持,于是那两架在8时46分得到紧急起飞命令的F—15战机被派去追踪第175次航班。可是战机据说直到6分钟之后的8时52分才起飞,令人费解。    
      从质疑者的角度看,这种说法最奇怪之处也许在于:即使不追究整个过程中的种种延误,依然无法解释战机没有及时赶到以阻止对世贸中心的第二次攻击。8时52分距第175次航班撞击世贸中心(9时03分)还有11分钟。蒂莫西·达菲(Timothy Duffy)中校据说是其中一架战机的飞行员,据转述他说他“全程都在全速飞行”。全速飞行意味着速度超过每小时1875海里。[23]照此速度,F—15每分钟可以飞行30英里以上。因此,刨除2。5分钟飞机起飞和加速的标准时间,战机应当在大约8分钟之内赶到曼哈顿,还有整整3分钟时间去击落偏航的航班。可是根据官方解释的第二个版本,当第175次航班撞进南楼时,F—15战机还在70英里开外。[24]事实上,根据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的时间表,飞机花费19分钟抵达纽约。因此,即使假定战机从奥蒂斯基地起飞的说法是真实的,其飞行速度也应当远远低于“全速飞行”。事实上,如果我们接受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的时间表,战机的速度更像是每小时700英里。[25]    
    


 第一章 劫机者的任务怎么可能成功?为什么第11次航班和第175次航班没有被拦截(2)

    此外,即使这种说法可以通过调整时间解释战机迟误的事实,依然遗留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把紧急起飞的命令发给麦圭尔基地?如艾哈迈德所说,时速1850海里的F—15“从新泽西的空军基地飞往纽约只需不到3分钟,这样可以轻松地拦截第175次航班”[26]。因此质疑者得出结论:即使我们接受官方解释的第二个版本,第二次撞击世贸中心也不应当发生。    
      最后,这种说法只能解释紧急起飞战机试图拦截第二架被劫持的飞机的行动,却无法解      
    释为什么针对第一架飞机没有执行标准程序。进一步说,官方解释的第二个版本留下一个困惑:最初迈尔斯上将、副总统切尼和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发言人怎么会认为直到五角大楼遇袭后才有战机升空?    
      因而一些质疑者(包括一些有军事经验的人)认为,第二个版本是捏造的。例如,斯坦·戈夫(Stan Goff)是退休二等士官长,曾在西点军校教授军事科学,他的结论是直到五角大楼遇袭以后才有战机升空。[27]德国前国防部国会秘书(former State Secretary in the German Defense Ministry)安德烈亚斯·冯·布洛(Andreas von Bülow)说:“在至关重要的60分钟里,军方和情报部门让战机待在地面上。”[28]    
      无论如何,根据官方解释的任何一个版本,针对世贸中心的成功攻击都应当是不可能的。这个观点得到俄罗斯空军总司令安纳托利·科尔努科夫(Anatoli Kornukov)的支持。据转述,安纳托利·科尔努科夫在9·11事件的第二天说:“通常昨天在美国发生的那种类型的恐怖袭击是不可能成功的。……一旦类似情况在这里发生,我将立刻得到报告,在1分钟之内我们完全准备就绪。”[29] 艾哈迈德在引述安纳托利·科尔努科夫的陈述后评论道:“当然,众所周知,美国空军远比俄国空军优越。”他补充说,从这些事实可以作出一些合理的推论,尤其是得出攻击世贸中心只能在标准处理程序被搁置的情况下发生这一结论。    
      标准处理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简称SOP)在9月11日彻底地、不可思议地失效了,这是前所未有的。下面的问题是:谁应当承担导致常规应急反应规则未被遵循的责任?[30]    
      贝科夫和以色列对于谁应当负责几无疑问,他们说:    
      常规保护系统处于严格的指挥体系的控制之下,如果没有最高层的美国军事指挥的参与,对其进行破坏是不可想象的,试图破坏更无可能。参与者至少包括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美国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和当时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代主席、空军上将理查德·迈尔斯。[31]    
      这实在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若非布什、拉姆斯菲尔德和迈尔斯批准了“解除戒备”的命令,劫机撞击世贸中心的计划有成功的可能吗?    
      官方对第11次航班和第175次航班的解释经过质疑者的分析和解读,滋生了令人不安的问题。[32]而世贸大楼的坍塌引发了更多的令人不安的问题。[33]    
    


 第一章 劫机者的任务怎么可能成功?世贸大楼的坍塌(1)

     根据官方解释,航班的撞击以及随之而来的大火产生的高温是导致南楼和北楼(这两座楼合称“双子塔”)坍塌的原因。我应当补充一点,把这种说法称为“官方解释”并不意味着某些官方人士正式认可这种说法。联邦应急管理局曾奉命调查坍塌的原因,但是2003年5月发布的报告声称,“无法精确判定导致大楼坍塌的一系列事件”[34]。尽管如此,联邦应急管理局的报告中加入了有利于官方理论的推测。    
         
      官方理论遭到熟知内情者的广泛抵制。从2002年1月起,比尔·曼宁(Bill Manning)的一篇文章就开始批评官方理论。这篇文章题为《出卖调查》,发表于纽约消防局资助的行业期刊《消防工程》。曼宁指出,越来越多的消防工程师认为“飞机和燃料燃烧对建筑结构的损害不足以导致大楼的坍塌”。[35]与此同时,出现了许多其他的针对官方理论的反对意见。其中的一些反对意见涉及与第三座大楼的坍塌有关的特殊问题。在世贸中心建筑群中,这座大楼称为七号楼(简称WTO-7)。    
      为了评估这些反对意见,有必要回顾一下事实。北楼(简称WTC-1)于上午8时46分被撞,1小时42分钟之后(即10时28分)坍塌;南楼(简称WTC-2)于上午9时03分被撞,56分钟之后(即9时59分)坍塌;七号楼位于两个街区之外,根本未遭撞击,于下午5时20分坍塌。这些事实立刻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南楼被撞晚17分钟,坍塌却早29分钟?2。七号楼未遭撞击,为什么竟然坍塌了?有关这三座楼的坍塌,进一步的细节会提出更多的问题。我们首先考虑南楼和北楼,然后研究七号楼。    
      双子塔:9·11事件之后不久NOVA节目提出的一种解释得到广泛传播(译者注:NOVA是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的著名品牌,专门拍摄科教节目),根据这种解释,北楼和南楼坍塌的原因是飞机燃料着火产生的高温熔化了大楼的钢柱。[36]但是现在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着火不会产生如此高的温度。熔化钢需要华氏2770度(相当于摄氏1500度)左右的温度,如此高的温度只能通过某些特殊装置(如氧乙炔焰)产生。喷气机的燃料为精炼煤油,碳氢化合物火焰(包括精炼煤油产生的火焰)无法接近这个温度。麻省理工学院的材料工程与工程系统教授托马斯·伊戈(Thomas Eagar)解释道,碳氢化合物在空旷处燃烧产生的最高温度在华氏1600度至1700度之间。此外,世贸中心的大火产生大量的黑烟,这一事实说明火焰属于燃料充分型,其温度甚至在碳氢化合物火焰中也不算太高,“估计只有华氏1200度或1300度”[37]。    
      熔化理论表明,一些被广泛接受的对双子塔坍塌的解释似乎并不科学。许多其他解释也不恰当,因为这些解释没有考虑有关大楼和坍塌的性质的独特事实。不过在分析这些解释之前,我们应当先看一下其中的某些事实。    
      双子塔高约1300英尺。为了支撑这种极高的建筑,每座大楼在核心处有47根钢柱,在周边处有240根钢柱,每根钢柱的底端远比顶端粗。周边处的钢柱通过钢棒托梁构架与核心处的钢柱相连,构架在每层混凝土地板中。虽然有相当多关于“构架之脆弱”的议论,[38]《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引述了工程师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的如下说法:“现在他们不再建造像世贸中心那样坚固的构架了。” 联邦应急管理局的报告特别提到钢棒托梁构架,报告说:“两座大楼的地板框架系统是整体性的,提供了充分的额外承重能力,比典型的托梁地板系统更加坚固。”[39]此外,对一些找到的钢材进行研究发现,这些钢材远非次品,达到甚至超过了标准要求。[40]    
      基于以上关于双子塔的事实,我们可以抛弃另一种广泛流传的观点:飞机的撞击严重地削弱了大楼。托马斯·伊戈说,飞机撞击产生的影响是微小的,因为“最初的撞击损毁的钢柱数量不大,而结构设计保证了充分的额外承重能力,重量转移到剩下的钢柱上。[41]”埃里克·胡夫施密特(Eric Hufschmid)指出:“在北楼遭撞击之后的几十秒内,大楼保持安静、稳定、纹丝不动。”[42]    
      包括伊戈本人在内的官方解释的支持者通常主张,坍塌必须由大火引起的高温解释。用伊戈的话来说:“破坏世贸中心的真正原因是巨大的火焰。” 伊戈指出,由于大楼中的钢铁的承重能力必须达到正常负荷的五倍,所以双子塔中钢铁的崩溃只能解释为温度相当高以至于“钢铁丧失了80%的强度”,这个温度应当在华氏1300度左右。伊戈相信实情就是这样。[43]因此,官方理论的可信性(至少部分地)依赖于是否有证据表明双子塔中的大火符合此要求。    
      为了评价这种观点,我们必须了解温度与热量(或能量)的差别,伊戈本人也强调了这一差别。[44]有些东西(如燃烧的火柴或电灯泡)可以有极高的温度,但产生不了多少热量(能量),因为它们太小了。一根燃烧的火柴不可能把一根钢梁加热到和它同样的温度。除了火的温度达到华氏1300度以外,还需要火非常大,这样它才有足够的能量,把巨大的钢梁加热到同样温度。    
      此外还有一个条件:大火必须对钢梁加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第一章 劫机者的任务怎么可能成功?世贸大楼的坍塌(2)

     因此,为了使官方理论可信,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大楼中火的温度足够高;火很大,遍布整个建筑;燃烧相当长的时间。然而,一切能得到的证据表明,实情恰好相反。在检验这些证据的著作中最有价值的一本是埃里克·胡夫施密特的《痛苦的问题》(Painful Questions),[45]书中包含能得到的最好的照片集。    
      双子塔被很多人描述为“高空炼狱”。对人体来说,北楼确实是炼狱,楼上的许多人为      
    了逃避浓烟和烈焰,在96层以上飞身而下,结束了生命。96层是撞击发生之处。然而,人体的耐热能力与钢铁的耐热能力完全是两回事。北楼的照片没有提供任何支持“火已经达到了严重地软化钢铁的程度”的证据。在北楼遇袭的16分钟之内拍摄的一张照片(此时南楼尚未遇袭)显示,只有一个黑洞向外冒黑烟,看不见火焰。胡夫施密特指出:“看不见火焰显示火不大,黑烟显示燃烧缺乏氧气。”[46]在南楼刚刚遇袭之后,从另一个角度拍摄的一张照片显示,在刚好位于撞击点之上的几层楼上有火焰,但别处没有。在最初几分钟里,火焰可能比较大(此时飞机的燃料支持火焰),但是在16分钟之后,这座摩天大楼并非高空炼狱。[47]    
      当然,在南楼外有一个大火球,[48]我们都见过照片。在北楼被撞后,北楼外也有一个火球。[49]这些火球是溅出来的飞机燃料燃烧形成的。南楼外的火球比北楼外的大得多,这是因为南楼的撞击点接近角落,更多的燃料溅了出来。火球产生大量的热能,但这是短暂的,因为燃料很快就耗尽了。[50]因此,南楼的火球比较大并不说明南楼的火比较大。恰恰相反,由于大量的飞机燃料在最初的几分钟烧光了,只剩下较少的燃料支持南楼内的燃烧。正如胡夫施密特报道的那样,“照片显示,巨大的火焰很快就消失了,火局限在楼内的一个区域内燃烧……(并且)慢慢衰减”[51]。    
      官方解释认为,两座大楼内遍布持续的高温大火,但是事实似乎排除了官方解释的所有版本。即使有高温火,那也是局部的、短暂的。即使这些火达到了华氏1300度,即使有些钢铁被加热到这个温度,但达到此温度的钢铁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