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太阳-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我就看见了李铁他们,快二年不见了,大家显得很亲热。他们都瘦了许多,又黑,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在巴西非常艰苦。在秦皇岛,“健力宝”青年队和从全国精选出来的同年龄组的球员进行了四场比赛,战绩是三胜一平。望着他们日见精湛的球技,不免又钩起我的前尘往事,心里自有一番惆怅。
这一次,又有一些球员被补充进“健力宝”队,像李玮峰就是这样去的巴西。我还是没有被选上,主要是因为我脚上有伤。当时可能没有太注意,一直到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决赛,新伤引发老伤,造成我终身的遗憾。不过,这一次,我已经不像二年前那样悲伤,我从第一次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已经成熟了许多。我在甲A,看到了我的未来。二年前,我对我爸说,在什么地方都能练,那多少是一句赌气的话。可是今天,我再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不是赌气了,而是我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中国足球改革的希望,看到了我在甲A的前途。在某种意义上,我真的是一个“甲A之子”。
第三章 万达(上)第14节 迟导(1)
我后来才知道,在7月10日我们恶战北京国安队的时候,迟尚斌迟指导已经悄然抵连,正坐在赛场的看台上安静地看着我们的比赛。
在写迟尚斌迟指导之前,我想先谈一谈我们万达的董事长王健林。王董是军人出身,是一个非常豪爽的人,我第一次见他,是我首战四川全兴队,下场后,他一下子就认出了我,伸出巴掌就拍我的肩膀,“小伙子,踢得不错吗,怎么,还想到巴西去啊”。快人快语,使人一下子就能和他亲近起来。王董真的非常热爱足球,也懂球,成立万达俱乐部后,一心想把它办成全国一流的俱乐部,一流的球队。我记得很清楚的是,只要是万达队的比赛,他主场是必到的,客场只要能抽出空,一定会随行助威。所以,95年我们成绩下滑,他比谁都着急,而换帅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当时,职业联赛刚刚开始,作为球员,职业化意识还很淡薄,待人处事,基本上还是强调一个“情”字。所以,听说主教练要易人,大家的情绪都有些波动。那时候,我们在大连偏僻的甘井子区石灰石矿训练,王董一连几天住在矿上,找我们谈心,做我们思想工作。他说,这不是换一个主教练的问题,而是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职业化球员,这才是他王健林最操心的事。他还说,只有我们真正确立了职业意识,万达才会成为真正的无敌之师。在王董的开导下,大家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王健林见大家如此,也是非常高兴,迎战国安队前,大手一挥,说:“拿下国安,奖金四十万”,说罢哈哈大笑。我们也嗷地叫了起来,大家知道,王董从来说话算数。当然,这笔钱后来没有发出去,王董还老拿这事取笑我们,说我们没出息,有钱还不会拿。
实际上,我们当时对迟尚斌并没有什么抵触情绪,相反,他还是许多人心中的偶像,包括我。在大连,迟尚斌绝对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我从小就听说过这个名字,知道他曾经是中国国家队的队长,后来东渡日本,有过八年的执教经历。我想,正是在日本的八年时间,使他全面了解了日本的职业足球,也深刻地认识到中日球员在敬业精神上的差异,这一切,都使他后来在球队管理与处理人际关系上显示出了独到之处。而后来的一切也证明当年王健林请来迟尚斌,绝对是一个英明的举措。
迟导不是那种性格张扬的人,而且也不善言辞,相反,还有些木呐,在欢迎会上,迟导并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只是客套了几句,然后就很安静地坐在那儿,听别人发言。我后来很少见过迟导有大悲大喜大怒,常常是喜怒不形于色。所谓“大丈夫不怒自威”,我想,就是说得迟导这种人。迟导的这种性格,在某种意义上,逐渐渗透到了我们队的身上,从张扬而至内敛,由霸气转为一种王者之气,不急不躁,自尊自信,万达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一支无敌之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迟导的这种性格熏陶。
渐渐地,我们开始感觉到队里有了变化,管理更加规范,一些新人不时出现在队里,像王鹏、吴俊、陈东等都是迟导来后挂在万达名下的。奖金的档次进一步拉开,我们开始珍惜上场的机会,有了危机意识,也有了竞争意识,训练更加自觉……。而这一切,似乎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开始的。
迟导是一个非常宽厚的人,很有人情味,无论是对大牌球星,还是对我们这些小队员,总是很尊重,有问题,也是循循善诱,从未见他有伤人自尊的时候。有两件事,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一件是95年的时候,由于我们队的成绩下滑,有些球迷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常有过激的言行。在一次训练时,看台上传来一阵阵叫骂声,竟把小王涛骂哭了,气得王涛要冲上看台。迟导这时拉住王涛,以兄长的口吻对他说:“足球场上什么人都有,个别人就是这个素养,你与他们一般见识,不是把自己的层次也降低了”?第二天,媒体上也对这些球迷作了批评。另一件事,是在昆明高原,我们与八一队对垒,开场不久,徐弘就不慎垫进一个乌龙球,他很内疚,中场休息时,想向迟导解释一下,迟指导却非常谅解地说:“没有不犯错误的后卫,拿下就是”。后来,这场球我们果然反败为胜,拿了下来。
我想,正是在迟导来后,我们队在技战术打法上才逐渐成型。当时,也就是1995年,上海申花狂飙突起,其“抢、逼、围”打法也在甲A风行一时。迟导对“抢、逼、围”也是肯定的,但是他说这只是现代足球的基本要求,在这个基础上,迟导更强调在场上对球的控制,强调中场的组织、传球和整体的协调。我一直觉得迟导的足球理念是很先进的。
不过,迟导开始指挥的几场比赛,却并不成功。
1995年8月6日,我们作客沈阳,这是甲A第二阶段的首场角逐,也是迟导指挥的首场比赛,巧的是,这时辽宁队也更换了主教练,接替者是李树斌,而且俱乐部刚刚改为股份制,人气正旺。赛前,我们队排名第三,而辽宁队则排名第十二。为了摆脱“垫底”的困境,那一战,辽宁队摆出了要和我们“一决雌雄”的姿态,曲圣卿、姜峰、于明、赵发庆、庄毅、董礼强等名将尽悉首发。光看这份名单,就知道那时候的辽宁队实力还是非常强的。我们仍然以442阵型迎战,稍有变化的是,以往打拖后中卫的徐弘出现在后腰位置上,而我却打起了中卫的位置。
那一天,从早上雨就下个不停,草皮上滚满了水珠,雨点打在脸上,麻辣辣的。
足球比赛有个很怪异的现象,愈是同城同省的球队,拼抢的愈是激烈,也有人把它称之为“德比大战”。所以,那时每逢和辽宁队比赛,场面总是非常火爆。
第三章 万达(上)第15节 迟导(2)
比赛一开始,我们和辽宁队的拼抢就非常激烈,第3分钟,魏意民在对方门前抢断成功,突施冷射,尽管球被扑出,但是掀起了场上第一个小高潮。应该说,在上半场,我们很好地贯彻了教练的意图,把球牢牢地控制在脚下,中场运转得也非常流畅。可是——足球永远有那么多的可是——辽宁队坚决打防守反击,第11分钟,于明在万达队门前带球突入禁区,我们防守犯规,那一战的主裁判是陆俊,后来他成为中国的“金哨”。陆俊见此,毫不犹豫判罚点球,庄毅一脚命中,辽宁队1:0领先。失球后,我们仍然坚持原有的打法,不急不躁,第33分钟,石垒将球吊至辽宁队禁区,董礼强和王涛争顶头球时犯规,我们也获得一个点球,王涛主罚命中,将比分扳平。
下半时易边再战,辽宁队以其充沛的体力逐渐占据了场上的主动,而我们队那时老队员多,体能有所下降,攻防速度也渐渐慢了下来。尽管在第56分钟,我们打了一次成功的快速反击,由王涛又下一城,但是此后的大部分时间里,辽宁队牢牢控制了场上的局势。第74分钟,辽宁队边路进攻,庄毅接边路传球,头球攻门得手。之后,辽宁队攻势渐旺,于明和孙贤禄又各进一球,2:4一直到终场。
赛后,我们本来以为迟导会发火,没想到,迟导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过回去要好好总结”。
8月14日,我们南下挑战上海申花。
“连沪大战”一直是中国媒体最乐于渲染的话题,但实际上,我们两个队的队员私交极好,我在申花队,也有很多好朋友。不过,话说回来,每逢和申花队交手,我们的确很兴奋,我问过申花队的朋友,他们说也是如此。这就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材”的缘故了。
1995年的上海申花队正处于她的巅峰时期,队里猛将如云,“抢、逼、围”打遍甲A无敌手,全没了上海“小男人”的形象。那时候,范志毅是申花队的“灵魂”人物,状态好得出奇,如日中天。徐根宝徐指导对他的使用也很有意思,打客场,一般都由他和成耀东担纲中卫,而回到主场,则往往出任突前前卫,有时候,干脆打起前锋,攻城拔寨。那时候,他和谢晖、祁宏构成前场三角,威力很大,人称“三剑客”,搁到现在,就该叫“三叉戟”了。所以,每逢和申花队比赛,各队对范志毅盯防得都很紧。可是,我却觉得,在当时的申花队,最可怕的人物,并不是范志毅,而是祁宏。我很早就注意到了祁宏,他是一个用脑子踢球的球员,门前嗅觉极灵,跑位飘忽,稍不注意,就会招来致命一击,是后卫最为头疼的那种人物。
8月,是上海最热的日子,那种热,是一种闷热,走在虹口足球场的草地上,就像走在一口大闷锅里,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热气腾腾地又从地上冒了出来,上海人似乎感觉不到这种热,虹口足球场周围的看台上,人坐得满满的,山呼海啸一般的声浪,此起彼伏。
那一天,我们还是442的阵型,只是特别布置了石磊盯范志毅,张恩华盯谢晖。果然如我们赛前所料,申花队打起了433,范志毅打突前前卫,谢晖和祁宏出任双前锋,徐根是想在主场一口吃掉我们。
比赛开始,申花队在全场球迷的呐喊助威声中,气势上便占据了优势,长传冲吊、边路突破和中路渗透打得有声有色,攻势咄咄逼人。由于我们事先已得到教练的布置,打得十分沉稳,所以申花队的进攻每每是雷声大雨点小,犹如海浪一般,一波又一波,刚冲上海堤,就被挡了回去。但是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第35分钟,申花队10号刘军得球后下底传中,祁宏突然像幽灵一样闪了出来,一脚将球捅入网窝。这是祁宏典型的进球方式,6年后,在世界杯十强赛的赛场上,祁宏用同样的方式踢进了一球,不过这一次,是我给他的传的球。祁宏的这一进球,一下子撕开了我们的防线,7分钟后,申花队长传门前,谢晖头球摆渡,又是祁宏头球建功。
下半时,教练用孙伟换下了柳忠长,意欲通过边路的助攻和王涛的空中优势挽回败势。但是申花队充沛的体能和旺盛的斗志这时完全体现了出来,在以后的很多年,我都没有见过申花队能够重复当年的体能和斗志。在徐根宝“抢、逼、围”思想的指导下,申花队利用局部上的人数优势,和我们反复纠缠。反而在第57分钟,申花队又发动了一次快攻,几名进攻队员做了一个漂亮的传切配合,由范志毅左脚为申花队再下一城。应该说,那一次,我们是完败给了申花队。
赛后,我真正见识到了迟导的气度。迟指导在新闻发布会上,气定神闲,说他刚刚接收球队,还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我感觉到,迟指导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底。
事实上,尽管我们这次败走上海,但心理上却反而感觉到了一阵轻松。正是通过这场比赛,坚定了我们走整体足球走技术足球的道路。我们找到了当时申花队致命的缺陷所在,他们完全放弃了中场,一味的长传冲吊,打法简单,一旦他们的个别球员尤其是前场球员不在状态,很容易被对方击垮
这时候,迟指导的思想才真正为我们所接受,我们需要从头开始,需要好的外援,好的得分手,需要更为流畅的中场组织,需要像钢铁一样的后防线……。这时候,万达的旗帜才真正在我们心底慢慢升起,有一种向往,开始把我们的视线引向更为辽阔的世界。
这一年,我们获得了甲A联赛的第三名。
第三章 万达(上)第16节 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