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哈佛,我的似水流年 >

第24节

哈佛,我的似水流年-第24节

小说: 哈佛,我的似水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给山姆打电话,叫他赶快把服务器恢复过来。”    
      “昨天他说他的手机刚刚坏了,只能收email——”萧斌说,“Sprint手机质量真够差的,小明你千万别买。”    
      山姆是系里的计算机系统管理员。我上学期在系里见过一次,他正在厨房仔细地洗咖啡勺;这学期也见过一次,他正在students lounge那个鱼缸旁边扔面包屑喂金鱼。    
      “我给他发过email了,”彼得罗夫从房间走出来说,“只是他有时几天都不检查email,没办法。”    
      “我不信,咱们就不能另找个负责点的系统管理员嘛!”萧斌在客厅打开电视。    
    


第三部嗯,这就是生活(2)

     “换过几个人,山姆算是好的了,”彼得罗夫说。    
      接着萧斌又抱怨,说电视上尽是广告,要不就是粗制滥造的动作片和脱口秀。大家没心思再读书了,干脆坐在客厅瞎聊。    
      “A教授和S教授好像有什么过节,从来不大说话,”萧斌说。    
      A教授是萧斌的导师,英国人,须发全白,讲课的声音极小。通常他课上没几个学生。A教授和S教授的隔膜是近年的事。据说二十年前,两人还合作发论文。S教授那时没什么影响,鼓捣出篇论文来必定先给A教授看,请他提意见。他还自称是A教授的门徒,单独发表论文时要向A教授致谢。A教授对S教授则大加鼓励,称赞他是罕见的精力旺盛的研究者。    
      “可能他们的研究方向有了分歧,”我说,“所以不再合作论文了。”    
      “哪里,”彼得罗夫说,“他们的研究方向算是接近的了。”    
      彼得罗夫认为两位教授是竞争对手,闹翻了。学术界跟政界、商界是一样的,大家斗来斗去,不得安宁。比方说,C大学政治系,每隔几年因为系内斗争,一半教授集体辞职。学生们可倒霉了——有人专门看准一个导师去的C大学,结果一下子导师就没了……    
      “导师之间的斗争,学生也经常卷进去,”萧斌说,“S教授的一个学生还在一篇论文里宣称A教授的研究方向是死胡同。学生们也都不选A教授当导师,纷纷选S教授。”    
         
      “我不明白为什么学生不喜欢A教授的课,”我说,“S教授虽然两眼放光,其实根本不在乎本科生学得是好是坏;A教授挺关心本科生的,他们却都不喜欢他。”    
      “A教授讲课东拉西扯,谁听得懂!”萧斌说。    
      “这是个讲课风格问题,”彼得罗夫说,“两人都很难懂。”    
      “看他们彼此不理不睬,我真是如履薄冰,怕我过分巴结A教授,S教授会不高兴。要是S教授对我有什么不满,毕业时麻烦就来了!”萧斌说。    
      “没办法,你最好两个都巴结一下。”    
      他们说得我心里发慌。S教授是我的导师,可到目前为止,我只顾躲着他,从来没主动去巴结。我皱着眉问两位室友:“我还不太会巴结人,以后怎么办?”    
      两人沉默了片刻。彼得罗夫笑笑说:“小明你担心什么?你的研究做得这么好,所有的大学都会要你的,导师的推荐信倒无所谓。巴结导师,不就是指望他能写封好推荐信,帮你找个好工作吗?”    
      “是啊,小明,”萧斌说,“你的日子还长呢,想那么多干什么?”    
      他们也只能安慰安慰我——巴结人的艺术可不容易学,我哪能不担心?    
    


第三部无家可归的人(1)

      我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学问不足,只好拼命学习,争取早点出成果。学习累,第二学年尤其累,因为学年底有博士生资格考试。因为没时间,我很少去Widener图书馆,也不常去燕京图书馆看中文书。去查尔斯河边散步更成了一种奢侈……其实我想去,也不是完全没时间。可精神上有压力,总想着功课和研究,去河边散步也无心享受蓝天、白云、绿草、清水的浪漫,就干脆不去了。    
         
      和爱丽丝在一起,是我唯一的快乐。爱丽丝不住R Hall了,改住P Hall,我常去宿舍看她。我们的关系进入了平稳阶段——见面嘘寒问暖,一起散步、看书,特殊的日子送点小礼物。    
      但我们的感情再也不像我初次吻她时那么热烈了。上学期出了和方晴的那件事之后,我见到爱丽丝总是内疚。时间久了,内疚逐渐少了,但还在心里,抹也抹不掉。有一回爱丽丝跟我有点摩擦,话里话外又把我和方晴的事搬出来,弄得我浑身难受。后来她不再提了。可我依旧怕她。    
      爱丽丝跟我和好的时候,曾说过要“自由地和别的男人约会”。我虽然没见她和别的男人约会,还是不舒服。我小心翼翼地陪着她。她逛商店我帮她提衣服;她念书烦了,我在她身边坐一会儿,握着她的手安慰她,或者剥个橙子给她吃。    
      一天我去宿舍找爱丽丝,快到她门口时,突然听见屋里一个男人的声音:“爱丽丝,你真漂亮。”    
      “谢谢。”    
      “我不明白。爱丽丝,为什么你对那个中国小男孩那么在乎?他只是个孩子……看来你对我这样成熟而有经验的男人不感兴趣……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能约你出去吃饭吗?”    
      我停在门口。“中国小男孩”几个字带着歧视,听着格外刺耳。爱丽丝好像在沉默。    
      “好啊!”她说。    
      我赶忙走开。一会儿,爱丽丝和那男人出了门。她没看见我。    
      我感到疲倦,勉强走回办公室,呆坐在桌前。我没有权力埋怨爱丽丝——这些都是我的错。可嫉妒照样折磨我。我想象爱丽丝和那男人手挽手走在街上,他们一起吃饭,然后他向爱丽丝求欢,要吻她。爱丽丝答应了。那男人得寸进尺——他粗壮的手揉捏着爱丽丝白嫩的胳膊……天哪,他会不会强暴爱丽丝?    
      外面的天渐渐黑了。爱丽丝忽然走了进来,穿得整齐又漂亮。她没事,我心想。    
      “怎么了,小明?你的脸色很难看。”    
      心砰砰直跳。我深呼了一口气,问她:“你吃过晚饭了?肯定是一顿愉快的晚餐。”    
      爱丽丝讽刺地瞥了我一眼,在一张椅子上坐下说:“是啊,非常愉快的晚餐!你气喘吁吁干什么?”    
      我想说点什么,又忍住了,只是喘气。爱丽丝盯着我,目光里渐渐有了喜悦:    
      “我刚和一个男人约会——他是个白痴。看来你还是不错的。”    
      然后她一笑,拍了拍我的头。我更嫉妒了,但终于没说什么。爱丽丝说:“难得今晚有空,我还不想回宿舍,你想不想陪我喝杯咖啡?”    
      说完她站起身,亲了我一下,拉起我的手往外走。    
      哈佛广场上照旧是喧闹的车辆和人流。今天没有业余乐队的演奏,地铁站出口散坐着一群奇装异服的人。一家商店门口站着一个无家可归者。他眼眶深陷,表情呆滞,胸前挂着块硬纸板,上面写着:“无家可归。四个孩子的父亲。请帮忙。”行人经过,他就抖一抖手里拿的百事可乐纸杯,里面的硬币当当响。    
      爱丽丝叹了口气说:“不错,你是个好男孩。好男人太少见了。”    
      她看我的目光那么柔和;我的嫉妒全没了。我在她脸上亲了一口,心里暖融融的。    
      “但你只是个男孩,谁知你将来会怎样?说不定就变了,跟别人一样。”    
      我们都笑了起来。这时一个高个子黑人从面前经过,手捧一叠报纸。他在卖“零钱报”(慈善机构办的报纸,意在帮无家可归者赚点食品钱)。有人走近,他就大声问好,说:“多么美丽的女士”、“年轻人”,或者“尊敬的先生”。即使别人不买报纸,他也礼貌地说:“再见,祝您晚安。”    
      “您好,多么可爱的女士!”他对我们说,“年轻人,您有一位美丽的女朋友!”    
      我付了一块钱,爱丽丝接过一份报纸。她的脸色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小明,我总担心你长大了就变坏了。男人长大后没几个负责任的,总喜欢把生活的担子扔给女人。”    
    


第三部无家可归的人(2)

      听见“负责任”几个字,我低下头,想起自己和方晴的事。爱丽丝是在教育我。    
      接着爱丽丝说起她妈妈认识的一个女人。她四十多岁,嫁给了一个售货员,有两个儿子。丈夫原先没失业,她还得做各种工作——餐馆服务员、清洁工、超市职员等等;现在丈夫失业了,呆在家里,什么也不干。两个儿子也不省事。其中一个当小偷,进了监狱;另一个念高中,因为数学不好,没法毕业,也找不到工作。    
      “也就是说,家里的一切全靠她,”爱丽丝说,“幸亏她丈夫不酗酒,不然我都不敢想象她的日子会变成什么样。”    
      “爱丽丝,”我插话说,“我对不起你。但请你相信,如果我们在一起,我一定承担我的义务。”    
      “你别急呀——我只是有点担心。不过现在失业的人真多。”    
      “不如中国的多,”我一笑,“中国流行下岗。”    
      “失业麻烦极了!”爱丽丝脸色仍然严肃,“比方说,哈佛广场上有很多无家可归者,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无家可归吗?”    
      我用心听着。    
         
      “有人是因为吸毒或酗酒,也有人本来有工作,经济萧条的时候失业了,没钱交房租,就被赶了出来。”    
      “如果不是吸毒或酗酒,只是失业,他们能再找到工作吗?”    
      “找工作要面试,公司再跟你联系——他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公司怎么找他们?所以一旦无家可归,他们就很难再找到工作。没有工作,没钱租房子,就继续无家可归——这是个恶性循环。”    
      “存款呢?如果有存款,就能先支持一段日子。”    
      “存款不顶事。再说我们美国人通常没有存钱的习惯,买房子都是先住着再慢慢付钱。”    
      “那么他们无家可归之后一般住哪儿呢?”    
      “有的慈善机构为他们提供临时住处。不过这不是固定住所,一早他们会被赶出来,只好整天四处游荡。”    
      爱丽丝的话让人沮丧。我们喝完咖啡往回走,又碰见那个卖零钱报的人。出于礼貌,我展开报纸读了起来。报纸上有一些无家可归者写的诗。    
      “啊,上帝!幸运的先生——多么美丽的妻子!祝您晚安!”    
    


第三部卡拉和雪莉(1)

      跟爱丽丝约会一多,跟中国同学的来往就少了。爱丽丝跟着我参加中国人的聚会,一群人中,她经常是唯一的美国人。中国人聚在一起一般说汉语。(丁宜圆和徐国强还很客气,爱丽丝在场时,他们说英语。)爱丽丝听不懂大家在说什么,所以一言不发。有人说笑话,大家都笑,她也随着笑笑。一次爱丽丝坐在两个中国人之间,那两个人扭头用汉语交谈,她挺直身子,手叠放在膝盖上。我明白她的尴尬:那两个人对视,爱丽丝的感觉却是他们都盯着自己,仿佛她阻碍了他们的交流。    
         
      我只好坐在爱丽丝身边,给她翻译周围人说的话。可聚会上的闲话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有时一个人兴致勃勃地讲一个并不好玩的笑话,爱丽丝问我他在讲什么,我勉强翻译几句,自己也觉得索然无味。还有一次,我和爱丽丝参加中国学生组织的野餐,人们聚在一棵大树下表演节目。有人朗诵了他创作的一篇散文。这文章堆满了形容词,句句煽情,朗诵者的声音又富有磁性,听得人直起鸡皮疙瘩。爱丽丝追问我文章的大意是什么,我急着小声说:“没什么大意,通篇都是瞎说。”    
      一场聚会下来,爱丽丝和我都累得慌。真是荒唐,我们本来好好的,干吗找这个罪受?    
      有时也随爱丽丝参加美国人的聚会。这些聚会通常是在一个大房间里,桌上摆几大盘子甜饼、水果,几瓶柠檬水、橘子汁,人们各自拿盘子取些东西吃,三三两两聚着聊天。聊天的内容很宽泛——政治、体育、昨晚的动画片、电影明星。大家尽量显得诙谐风趣,偶尔也谈些有意思的东西。不久,我也变得“幽默风趣”,能跟他们谈笑风生。    
      不过,人们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