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笑星的爱 >

第3节

笑星的爱-第3节

小说: 笑星的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件,退到第二线,甘心去做衬托红花的绿叶;为此,连著名歌唱家彭丽媛都名之惋惜,说她要是唱歌,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十分出色的歌唱家……


爱情第11节 妻子(5)

        
    然而,李静民并不为之后悔,在她看来,让丈夫一个人辉煌就够了,两个人都争辉煌太夺光,对相互都有影响。    
    再再之后来爱女姜姗长大了,也像她爸爸一样成名了,为了孩子,李静民又退了一步,辞职去美国陪读。这下子她可太辛苦了,爱人在中国,爱女在美国,两种爱隔山隔水,为了兼而顾之,她需要不断的远度重洋、飞来飞去,尽管这样,她不但不感到辛苦,反而觉得十分受应,看她现在,好像比她二十年前还年轻。是精神的关系,还是生命在于动动所至,不得而知。总之,凡是第一次看见她的人,没一个说她是姜昆的原配,在这个问题上,我曾与一位朋友争得脖子粗脸红。    
    直到姜昆站出来证实后,他还是摇头,他可能是为姜昆那么大年龄找那么点儿个媳妇而忿忿不平吧?    
      别跟老婆一块儿照镜子,因为发展总不是按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合情合理。该是你的,你可能永远得不到,不该是人家的,人家可能永远拥有。再有,人还得知足,不能什么好事都落你一个人身上。我老抱怨说我老婆不会经营,管理、凭着我们人缘好的人际网络,能挣好多好多的钱。可老婆说,什么好事都是你们家的?你演相声出了名,你让你老婆也大红大紫,文艺界你们是大腕儿,搞企业投资您也占着,钱全让你一个人挣,人家还有没有活头儿?我五十多了,身体没病,长得也不像这个岁数的老太太,你还想让我当女强人给你挣钱,想什么呢你,知足吧你?一顿抢白,您说我说什么?谁让我五十多没长个四十多岁的脸呢。所以两个人一块照相,我不露半拉脸,我不跟你比,我承认世界的公平,好事是不能让一人都得着。    
    


亲情第12节 女儿(1)

    看!他讲得绘声绘色,孩子呢,哈哈,她根本就没给他听,心里话,你讲你的,我玩我的,谁也别影响谁。。。。。。    
    现在年轻的爸爸、妈妈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天到晚孩子缠着你:“爸爸、妈妈、给你讲个新故事吧。”你绞尽脑汁地想起了姥姥小时候给你说过的什么《狼外婆》的故事,刚讲完,孩子又跟上一句:“再讲一个!”于是,你讲吧,实在没有;不讲吧,又不愿意辜负孩子那期待的目光。你处在一个进在两难的局面,你要是好脾气的,好言相劝哄哄孩子,或是瞎编一个连你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的一个故事;坏脾气的瞪起眼睛:“去!去!别老缠着大人!”可明白的时候也为自己轰走孩子的原因而感到懊丧。    
    这时候,你一定会想,咱们也不是没有故事,讲段儿“瓦尔特”吹上一段“威虎山”,实在不行来段“福尔摩斯”……    
    可这些孩子们不懂呀。哎呀,四、五岁那时候听的故事怎么一点没记出来呢?是啊,    
    关键是给这些孩子讲什么。您还得有点耐心,拿着本小人书,一本正经也不管孩子听不听。    
    新生命的来临,无形中给年轻的父母肩上又增加了砝码。在李静民产假期间,姜昆买菜、做饭、洗尿布,忙得不亦乐乎。有一次,孩子渴了,姜昆去弄水,忙乱中竟把精盐当成了白糖,放进奶瓶里,孩子喝过之后,仍旧哭闹不止,小两口怎么哄、怎么逗也无济于事。最后李静民一尝奶瓶里的水,才知道孩子哭闹的原因。    
    姜昆摇头苦笑,对孩子道:“对不起,宝贝,我这个当爸爸的太不称职了。”    
    我爸爸真傻,有点东西就能让他看半天。


亲情第13节 女儿(2)

    1980年,是姜昆最忙的一年,他连演出带深入生活,先后到沈阳、青岛、保定、江苏一些地方,历时近十一个月。    
    平时小两口忙得不可开交的活,姜昆一走,全都在了李静民一个人身上。她白天上班,晚上带孩子,星期天还要料理家务,那辛苦是可想而知的。她有没有怨言呢?有;有没有委屈呢?有!可,这位聪明、贤慧、最能理解和体贴丈夫的女人,从来没有把怨言和委屈挂在嘴上,写在脸上。    
    姜昆回家的时候,她不说自己如何总是说:“你一个人总在外边跑,长此下去,女儿可快不认识你这个爸爸了。    
    这句话妻子是笑着说的,可姜昆听了,心里委不是个滋味。想想自己,确实忙得一塌糊涂,家不是家,回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宾、旅店。但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有忘记身后有个温暖的家;他没有忘记在家里有日夜企盼他归来的娇妻爱女。    
    放在衣兜里的女儿和妻子的照片,哪天他都要看上几遍。    
    对此,妻子能够理解,而微岁的孩子,只知道让大人疼她,她怎么能理解大人的甘苦啊!    
        
    几次从外地回到家里,女儿都噘着小嘴不满意的说:“你这个姜老昆,出去就不回来,把我和妈妈都给忘了。对孩子的教育姜昆没有继承父辈的模式,他顺其自然,让孩子在社会环境中耳濡目染,他本人以身作则,这种身教胜于言教的方法,非常适用,小姜姗就在这平等、互爱、幸福、温馨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起来了。    
    也许是父母的遗传,姜姗从小就喜欢音乐、细心的父母发现了孩子身上独有的天性,让女儿学习钢琴,至于将来能否从事那个专业,无关大体、起码起个淘冶情操的作用。    
    小姜姗也真不负父母之望,学琴时非常投入,她的聪明、她的悟性、她的接受能力,使教她的老师非常吃惊。一个刚刚四岁的孩子,连话还说不全、竟是能熟练弹奏成人弹奏的钢琴曲子。    
    她不仅能弹、还能唱,家里边所有名家的唱带,她都反来复去,不厌其烦的听过。她天生一副好嗓子,又有超人的记忆力和模仿力,无论难度多大的歌,她只要听过几遍,就能连一个音符也不差,原滋原味的唱出来。听过她唱歌的人,都说她的唱法非常时尚,有台湾歌星邓丽君的柔韧切婉,有国内著名歌星程琳的脆亮清甜,有李娜的透彻奔放,有毛阿敏的浑厚深沉。如果光听其唱,不见其人,你绝对不相信唱歌的是个十三岁的孩子。    
    姜昆一度对女儿唱歌,持反对态度。他怕影响她的功课,可几次去开家长会,孩子都品学兼优。


亲情第14节 女儿(3)

        
    1990年,姜姗背着父亲去参加了北京中学生艺术节,她唱的通俗歌曲,换来了全场暴风骤雨般的掌声,所有的评委都被她的歌声征服了,一个个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瞪大了惊异的眼睛,看着他们的面前的这个仅仅十三岁的,出类拔萃的小歌星。然后不约而同的给这位小歌星亮出了最高的,也是最公正的分数。结果她获得了通俗歌曲比赛的第一名。    
    当时在场的所有评委,没有一个知道她是姜昆的女儿,小家伙完全靠的是自己的本领。    
    姜昆看到女儿取得的成就,即高兴又内疚,一下子改变了原来的态度,变反对为支持了。    
    实际上,集吹打、弹、拉、唱于一身的姜昆,最初不是搞曲艺,而是搞音乐的。他曾经专心致志地学过作曲,在编排阿拉伯数字上,下过一定的功夫。文革前他报考的第一志愿就是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他当时考的非常理想,若不是受了“史无前例”的冲击,他可能百分之百分进入那想往以久的的音乐殿堂了。后来在兵团七八年、他也是手风琴不离手,笛子不离口;成名之后,又经常接触音乐界的佼佼者、像著名词作家郑晓光、著名歌唱家彭丽媛、那英、杭天琪等;都是他的好朋友。    
        
    就姜昆的音乐素养而论,辅导孩子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姜昆做了,但实在是做得不够,因为他创作、演出、会议等社会活动太多了,很难挤出一点儿时间来。姜昆想,既然同意孩子学了,就得让她精益求精,要想精益求精,光靠自己成天跟着唱带摹仿不行,必须得有人指导,这一点再忙也不能忽略。于是他为女儿请了彭丽媛、那英、解晓东、红豆、杭天琪等众多名师。    
    经名人点拨,和自己的勤奋,小姜姗进步很快,几年来先后出了几本盒式带,《歌坛童星姜姗》、《进军90》、《姜姗93新专辑》。    
    1991年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上,姜姗演唱了主题歌《祝福明天》,紧接着北京电视台又邀请她唱《烛光里的妈妈》。为迎接中国运动健儿从从马塞罗纳凯旋,姜姗在中央电视台演唱了《奥林匹克风》、《圣火和友谊》……


亲情第15节 女儿(4)

    女儿一直不愿意在我的影子下生活。    
    她认为她应该有能力证明她们这一代比我们这一代强,但是她能够摆脱这种影响吗?    
    应沈阳秧歌潮“沈阳与世界”大型文艺晚会的邀请,她在大会上与台湾歌手携手共唱了《我的未来不是梦》。这之前她还两次随中国少年儿童合唱团到日本演出。她记得从台上迎着掌声走下台时,一位日本影视界老导演握着她的手说:“中国的小孩,了不起,大大的了不起!”在这种优势下,如果遇上那些贪财的父母,早把这样的女儿当成摇钱树了,就姜昆所处的地位与影响,只要他一句话,各种各样的包装都会主动找上门来。那样姜姗很快就会像国内的其它歌星一样出名和走红,说不定也像有的歌星那样,出场费到6位数。    
    而姜昆却没有那样做。他认为孩子书念瓣太少,名利对她来说,现在谈及还为时过早……


亲情第16节 女儿(5)

    姜珊在天津首发式,来的人真不少,小歌星忙了个不亦乐乎,16岁的她,好好地尝了一回做歌星的滋味(回来以后手脖子都疼肿了)。    
    为此,姜昆通过朋友,把女儿送到不远万里的大洋彼岸的澳大利亚去学习;后来又从澳大利亚转去美国专攻英语,在哪里读书的华人,微乎其微,她——姜姗,一个黄皮肤的亚洲小姑娘,竟在全校统考时,一举夺魁、名列前茅,成为上千人当中的佼佼者。    
    如今姜姗已经以优异的成绩攻克了电影制作专业,正准备与欧洲电影界的一些知名人士,联手打造新的电影模式,相信昨天的歌坛星,明天还会成为一鸣惊人的影视制作大腕。    
        
    这是一张遗憾的照片,姜珊在美国高中毕业,我在北京演出,出席不了她的毕业典礼,她妈妈去的。但是她居然不知道带一个相机,给孩子的历史留一点东西纪念。仅有的一张是人家捎带脚给拍的。谢天谢地,总算还有一丝遗憾的安慰。


亲情第17节 儿子

        
    姜何,从何处来?    
    小姜何来姜家落户不久,我便有幸见到了他。    
    那次是姜昆一个餐饮界的朋友宴请姜昆,我是兔子跟着月亮走——借人家的光。    
    姜昆带着刚刚认下的螟蛉姜何出席宴会。当时,做为福利院里出来的孩子,面对桌面上摆着的色、味、香、型的各种菜肴,别说没有吃过,恐怕连看都没有看到过。从他那目不暇给的神态上,我看到,那些菜肴就像磁石一样吸引了他,他恨不能把它们全部吃到嘴里。然而,不知是姜昆教子有方,还是小姜何的视貌于生惧来,他没有像有的小孩那样,吵着要这个,吵着要那个,甚至不管眼前有什么样高贵客人,不经大人许可,自己动手……而他是姜昆什么他吃什么;此举让在座的朋友赞不绝口中,都说,这么点儿的孩子这么规矩,实在难能可贵……    
    谈到小姜何的加盟,姜昆说,他经常参与社会福利活动。尢其对福利院,过不少的捐住。由此,同福利的关系,也就非常亲密。稍有余暇,他便主动的送去他对孩子们的关爱。    
    那次,他又来到福利院。孩子们都热情地称他为姜叔叔,可,其中有个刚刚两周岁的小男孩,一直尾随在他身后,他走哪,他跟哪,寸步不离,而且还不住嘴儿叫他爸爸。    
    一刹时,生就一副慈悲心肠的姜昆,被他叫得眼热鼻子酸,情不自禁的把他抱了起来……    
    你说那两岁的孩子该有多乖,竟紧紧地搂着姜昆的脖子,让姜昆领他回家找妈妈……    
    姜昆暗想——难道真是缘份?不然,那么多的孩子,为什么偏偏他有这种超凡的举动?特别是他还小,不过两岁,别说不懂事儿,连爸爸两个字还都叫得不那么清楚哪。    
    为情所动的姜昆,决定去同爱人商量一下,认下这个不期而遇、情深意重的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