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巴赫画传 >

第2节

巴赫画传-第2节

小说: 巴赫画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伦敦巴赫”的克里斯蒂安,也只是为海顿、莫扎特等人走向主流音乐开辟道路的音乐家。


第二章 勤奋学艺勤奋的孤儿(图)

  1694~1702年,吕贝克的唱诗班  巴赫从小在音乐中耳濡目染,在民族和大众的音乐氛围中成长。他在父亲的耳提面命之下学习音乐,七岁那年,进入奥赫德鲁夫的一所教会学校学习人文科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在校期间,他参加由学生们组成的圣歌队勤工俭学,在各种节日和社会活动中演唱宗教歌曲。他有一副令人羡慕的高音歌喉,可以演唱经文歌和清唱剧。居住在当地教堂辖区内的信徒每个周末聚集的时候,都能欣赏到巴赫一家演绎的音乐。他的大哥约翰•;克里斯托夫弹奏风琴,父亲安布罗修斯拉小提琴或中提琴,巴赫就用他那纯净动听的声音歌唱。  巴赫就读的教会拉丁文学校在当地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他进入学校时直接念到了四年级(全校共有六个年级)。1695年的时候,全校学生就已经多达300人了,在一个居民不到4000人的城镇里,这确实是个令人惊叹的数字。学校规定的课程有拉丁语、写作、基础希腊语、阅读、数学、地理和自然科学等课程。除此之外,还有歌唱技巧和一般音乐的练习。  天有不测风云,命运仿佛最喜欢戏弄那些有才华的人。小巴赫在1694年至1695年前后失去了双亲,成了孤儿,被他身为管风琴师的哥哥约翰抚养长大,一直到14岁,小巴赫才离开哥哥自己生活,在学校合唱团里为自己领到了一份津贴,一份口粮。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已深深意识到在这个复杂冷漠的社会中,没有一技之长是难以生存的。但他相信“事在人为”,他一边坚持学习,一边在哥哥的指导下学习羽管风琴。在各方面他都表现得非常出色。  作为兄长,克里斯托夫还教巴赫演奏羽管键琴,并给他介绍作曲的入门常识和技巧,带他逐步步入音乐殿堂。巴赫因此更深入品味音乐之美,并能够开始欣赏意大利的弗雷斯科巴尔第,日耳曼的柏格兹特胡德、赖因肯、布鲁恩斯、博姆,还有几个古代的法国音乐家。在兄长的引导下,不久,他就弹熟了学习过的所有作品。  小巴赫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使他求知若渴。克里斯多夫当时密藏了管风琴大师黑尔贝尔的一本手抄本乐谱。对小巴赫来说,这简直就是闪耀在金字塔最顶端的明珠。可是兄长总把这本手抄本小心翼翼地锁在书柜里。小巴赫只有趁着兄长外出或熟睡的时候,借着月色,偷偷把乐谱拿出来抄写。整整半年的时间,厚厚的乐谱终于抄完了。不幸的是,小巴赫的成果被哥哥发现,粗暴地没收了。虽然如此,他却从来没有因此而失去对兄长的爱,因为他知道,是兄长把他带进了音乐的殿堂;是兄长教给了他初步的驾驭音乐的能力;是兄长照顾了他童年的生活。所以,他从来没有怨恨过,相反的,他对哥哥充满了感激之情。  此时巴赫对于路德派的教义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承受亲人的死亡,使他幼小的心灵过早地刻上了宗教的烙印,他觉得宗教可以使人踏上通往永恒真理的道路,而死亡便是永恒真理的第一个标志,值得歌颂。


第二章 勤奋学艺吕内堡求学之路(图)

  当时的德国贫穷落后,交通和乐谱印刷尚不发达,要想向著名的大师们学习,除了抄录研习他们流传出来的珍贵的乐谱手抄本,就只有亲自拜访他们,聆听他们的教诲。这对于家境贫寒的巴赫来说,注定是一条艰辛的求学之路。  1699年,年仅十四岁的少年巴赫独自踏上了求学之路。巴赫和同学埃德曼步行了200多英里来到吕内堡,依靠自己优美的歌喉以及出色的古钢琴、小提琴、管风琴的演奏技艺,被吕内堡圣米歇尔教堂所属的儿童唱诗班录取。这是个水准很高的合唱团,虽然收入十分微薄,但少年巴赫的经济状况比之前大有改善。  在吕内堡,15名擅长合唱的学生组成教会合唱团,每星期日演唱一次无伴奏四声部戴更多声部经文歌。每3周或每逢宗教节日,演奏一次“小乐曲”,即有乐器伴奏的单声部或多声部乐曲。到合唱团一段时间后,巴赫失去了他那优美的高音,随之而来的低音音域又远不如原来的高音出众,因此他便更加在乐器演奏方面下了更多努力。  在吕内堡圣米歇尔教堂学习期间,巴赫结识了当时著名的管风琴大师博姆,他还多次徒步一整天前往汉堡聆听赖因肯的演奏,甚至到更远一些的策勒去聆听那里法国风格的宫廷乐队的演奏。  传说巴赫在一次从汉堡返回吕内堡的途中盘缠用尽,饥饿难耐地坐在路边一个小饭馆旁歇息。突然饭馆窗户里扔出两个鱼头,巴赫连忙过去捡起来想以此充饥。没想到鱼头里藏着两个金币,原来这是有心人的施舍。巴赫感激万分,这下他不仅填饱了肚子,还凑足了下次去汉堡的路费。  在吕内堡的圣米歇尔教堂生活期间的一个极大收获是:饱读了该教堂音乐图书馆里收藏的1555年以来的名家乐谱,有刻印本和手抄本,如蒙特威尔地、拉苏斯,意大利的卡里西米、乌切利尼、普雷托里乌斯、沙伊特,德国的夏因、许茨、哈默施米特等,总共有1102卷。主要是意大利和日耳曼大师的作品。另外在教堂的档案馆里还藏有大批管风琴曲乐谱原稿,以及古老的声乐复音音乐作品的手抄本。对于少年巴赫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座无法估量其价值的、充满着无尽惊喜的宝藏,毫无疑问这对巴赫系统的学习音乐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和借鉴。  除音乐图书馆外,还有别的一些财富。在教堂的档案馆里还藏有大批管风琴曲乐谱原稿,其中有荷兰管风琴演奏家斯韦林克、沙伊特、谢德曼、弗洛贝格、小雅各布等人的原稿。还有好些古老的声乐复音音乐作品的手抄本,如蒙特威尔地、拉苏斯、哈斯勒、普雷托里乌斯等人的作品。对一位未来的音乐大师来说,这是一座无法衡量的、时刻充满着惊喜的宝藏。  在巴赫寄宿的艺术学校任教的舞蹈教师德•;拉塞尔是法国作曲家吕里的学生,他给学校带来巴黎的气氛和乐曲。在他的影响下,巴赫见识到了法国的音乐风格。通过老师的引荐,巴赫进入吕内堡公爵的塞拉宫廷,他在那里遇见很多法国人。巴赫更好的了解了宫廷中盛行的法国风格的舞曲序曲和组曲,这对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塞拉小公国倾向加尔文教派,很少演奏宗教音乐,仅仅在小教堂里的演奏中保留了一些比如马雷、唐格勒贝尔、德拉朗德、格里尼、库伯兰、马尔尚等人的作品。  格奥尔格•;威廉•;不伦瑞克•;吕内堡公爵娶了一位法国妻子多尔布勒兹,她是普瓦图人,热爱自己家乡的舞曲。因此在塞拉宫廷里乐器弹奏的常常就是法国风格的舞曲序曲和组曲。巴赫在那里熟悉了这种曲式,以后在他创作的乐曲中曾运用过多次。  自17世纪起,各民族之间不同音乐风格的对立就已经非常明显了。这种对立首先表现在法国精神和意大利精神的不同上:法国人腼腆,有节制,爱好形式美;意大利人热情,外向,不拘纵形式。意大利是巴洛克风格的摇篮,这种风格在意大利自由地发展。法国风格在当时被视为与意大利自由风气相对立,这种风格的特征就是用简短的动作和简洁的形式,表达出明确的意念。  这两个民族的音乐家彼此成见极深。按法国风格培养出来的器乐家,拒绝演奏意大利音乐,而意大利的音乐家也排斥法国音乐。其实,一种特定的演奏技巧都是和一定的风格相配合的。  在法国,戏剧音乐始终与舞曲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与舞台舞曲或芭蕾舞乐曲更是不可分开。戏剧音乐在交响乐组曲中采用了舞曲组曲的特殊形式,例如文艺复兴时期流传下来的舞曲组曲。


第二章 勤奋学艺多元化的音乐——日尔曼风格的产生(图)

  到了18世纪,人们渐渐开始把所谓“合并的趣味”综合起来,使两种迥然不同的音乐风格之间的冲突得到缓解。日尔曼的音乐在作曲家泰勒曼的推动下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风格,众多作曲大师纷纷开始创作法国组曲,谱写意大利奏鸣曲和协奏典,同时又在其中引进“敌对的”成分。  巴赫生逢其时。在塞拉宫廷,他接触到了库伯兰奇妙的充满异国情调的作品,如同在眼前展现了一个新的天地。他激动万分,甚至致信给库伯兰以表达自己对他音乐的喜爱。  不过,巴赫当时主要的老师还是赖因肯,他是汉堡卡塔琳娜教堂有名的风琴师。汉堡的琴管音乐声誉很高,在吕内堡,虽然博姆的法国音乐风靡大众,但在汉堡,在风琴音乐方面占上风的却是具有日耳曼传统的对位法作品。它甚至成为一种真正的风格,仿佛在竞争、在夸耀,而且往往表现得有些过分。而巴赫正面临着一种新的生活和新的音乐观念,它不受狭小地域的局限,而是面向所有的思潮和流派,取长补短,具有非常强的包容性。  1701年巴赫到汉堡旅行,歌剧和宗教音乐在许多公开场合演奏,对他来说,让他领略到一种无穷的乐趣。他欣赏赖因肯在赞美歌中美妙的技巧变化,此外他还遇见了另一位管风琴家吕贝克。  吕内堡的3年音乐生涯具有不凡的意义。巴赫把在这里所发现的一切领悟、掌握,并且将之超越,他的创作活动就这样开始了。他经历了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演练过程,把听来的和经过加工的音乐变成纯粹的创作。


第二章 勤奋学艺附:什么叫经文歌(图)

  经文歌已盛行了约有五百年,它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古典与浪漫时代的奏鸣曲形式。连弥撒曲与牧歌中,都可以看到经文歌形式。  经文歌的最大特征就是礼仪性的清唱式,因此,16世纪也被称为清唱式音乐年代。此外,经文歌还具有一些特点,包括多曲调——每一声部均有独立性主题;多节奏——这是由对位模仿、强弱位置各声部不相吻合互相交错造成的;多主题——一首曲子中有多种主题模仿对位;同节奏合唱——这多半出现于重要文辞时或段落结束之处。


第二章 勤奋学艺附:清唱剧的组成形式(图)

  将圣经中的经文谱曲,用合唱、独唱、重唱与乐队演出的、有人物、有情节、有剧情的清唱表演称之为“清唱剧”,又称“神剧”、“圣剧”。  16世纪后半叶,圣菲利浦•;内里在瓦利切拉一所教堂的小礼堂内演出了清唱剧,并定为制度,清唱剧由此产生。以后不少宗教作曲家在清唱剧的发展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清唱剧的风格与歌剧十分接近,有人物,有事件,用宣叙调、咏叹调和合唱来演唱。不同的是清唱剧没有戏剧动作和戏剧表演。清唱剧的合唱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处于全剧的中心地位。这一点清唱剧和受难曲相似,与受难曲不同的是:受难曲主要是描绘耶稣的受难过程,而清唱剧的范围则没有限制。  清唱剧创作最有成绩的作曲家首推亨德尔。他的《弥赛亚》、《以色列人在埃及》等是清唱剧创作上的高峰。古典时期海顿的《创世纪》和浪漫时期门德尔松的《以利亚》都是清唱剧中的精品,但已不如从前兴盛,近代清唱剧以奥涅格的《大卫王》(1921)和科达伊的《匈牙利诗篇》(1923)最为著名。


第二章 勤奋学艺附:羽管键琴(图)

  羽管键琴的结构原理和翼琴相似,只是拨弦的是皮带拨子或乌鸦的羽毛管。因为羽管键琴的琴键比较大,所以又称大键琴。  羽管键琴的琴身呈三角型,比翼琴稍大,因此音色比翼琴更华丽一些。马洛克时期的作曲家十分喜欢这种乐器,巴赫也为羽管键琴写作了大量的作品。但是羽管键琴的缺点和翼琴一样,音量太小,而且力度完全不能受演奏者控制。  羽管键琴和翼琴都在钢琴的崛起之下悄悄地退出了一线乐器的舞台,但世界各地仍有大量的爱好者在演奏和学习这两种古老的乐器。


第二章 勤奋学艺附:巴赫家族(图)

  巴赫家族毫无疑问可以称得上音乐世家。据权威的《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辞典》中“巴赫家族”条目记载,这个家族从巴赫的高祖到孙子共七代人,历经二百六十多年,从事音乐事业的多达78人,卓有成就的有14人,最杰出的当然还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在欧洲音乐史上,不乏父子、兄弟或翁婿相传的音乐家族,如英国的普赛尔家族和意大利的斯卡拉第家族;但在这些家族中只有法国的库普兰家族(从17世纪到19世纪出过五代音乐家,其中以弗朗索瓦•;库普兰最负盛名)或可与之媲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