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素食主义 >

第12节

素食主义-第12节

小说: 素食主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饿,而足可以养活两倍爱尔兰人口的粮食,却被当作经济作物出口到英格兰喂养牲畜。爱尔兰农民为支付土地租金不得不为英国地主种植无法为他们充饥的粮食,而主食的土豆减产又使饥饿的农民当年就吃掉了本该留作为种子的土豆,于是,第二年他们就没有什么可以种的了,饥饿一直折磨了爱尔兰人四年。  现在,大多数殖民地国家都已获独立,但是大部分土地仍为富裕国家的大公司所有,就像当年的爱尔兰和英国的关系。当本来就不多的粮食从贫困国家出口到富裕国家时,人民只能因饥饿而等待死亡了。土地没有用于解决当地人的温饱,而是用于解决富人对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满足。  今天,有8亿人处于饥饿之中,并将要在饥饿状态中终其一生,这些贫困国家的农民为富裕国家种植粮食,自已却最先挨饿。可悲的是,我们的世界能生产足够多的粮食来满足现在60亿人的胃,能让60亿人获得健康生活平均所需的2360卡路里的热量,却不能让25亿人的胃里填满哪怕只有35%的肉。


第五部分:地球与你的胃在西方的生活方式指引下(图)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虽然是中国的一句古诗,但用在目前这个旋转着的星球上,是再恰当也不过的了。在这个星球上的近60亿居民中,有1/4属于北方的富裕国家,1/3属于南方的贫困国家。由于富裕国家过度消费的饮食习惯,使许多第三世界的国家连确保基本生存的粮食都无法得到。  肉食仍为富裕国家的食物,大公司正向贫困国家销售工业化农场系统。在西方的生活方式指引下,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里,肉食还是被普遍认为是财富和进步的象征,人们还在盲目崇拜〃西方〃的生活方式,而大量的问题正由此而产生。  例如,孟加拉这个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电力养鸡系统却越来越普遍。国家存在着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许多失业人员身无分文。工业化农场需要的是钱和设备,很难为贫困的当地人创造多少工作机会,反而将珍贵的本该应用于养活人民的粮食也消耗殆尽。工业化的养殖场并没有满足当地人民的需要,但却使富裕国家的人受益了,因为先进的电力设备、机械及建材等的需求大量增加。当贫困国家买了这些设备后,就会因零件和维修等方面技术而更加依赖供应商,而这些昂贵设备所提供的产品,只能满足少数富人的生活需用求。印度也有同样的问题,家禽农场在印度增长很快,其肉产量供大于求,富人吃不完,穷人买不起,于是在本国还存在着广泛饥饿问题的情况下,它们仍然向海湾国家等富国出口鸡肉。令人担忧的是,这还只是家禽农场的不断增长,但这对于其它动物的养殖只是个时间问题。因为英国已开始向泰国,尼加拉瓜和马来西亚等国出口猪的规模化养殖技术了。  在西欧,多数的肉产生于工业化农场,即动物的生产线。为了满足庞大的需求,成百上千万的动物被置身于狭窄肮脏的环境之中,经常不能移动且无新鲜空气,甚至连光线都没有。它们不能在野外吃草,因而只能喂以粮食、油料作物的种子、黄豆、鱼粉,或其他动物性饲料。  下面一些数据应能说明问题:欧共体是世界上唯一最大的饲料粮食进口地区,其60% 来源于发展中国家。英国饲料中90% 的蛋白质来源于那些因贫困而更需要蛋白质的发展中国家。平心而论,还有许多富裕国家里的饲料粮并不都是从贫困国家进口的,但只要是进口于贫困国家的饲料粮,则几乎都是可供人吃的优于谷物的高蛋白粮食。大豆的蛋白含量很高并可制成很多食物,美国的大豆产量占世界的75%,在素食运动兴起以前,几乎全部都用于喂牛。至今有 39% 的世界谷物用于饲养牲畜生产肉食,其绝大多数都在富裕国家。但是,请老饕们记住,世界上每年有11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与饥饿有关的疾病,即便侥幸没被饿死的,也不可能享有健康的生活。


第五部分:地球与你的胃为什么会有人挨饿(图)

  从研究者们的分析看来,以饲养牲畜来养活世界日益增长的人口是非常不经济的。平均每10公斤粮食才能转换1公斤肉,另外9公斤被当作肥料浪费了;动物的食量是人的5到10倍,相比之下其所提供的肉和奶制品就很少了。据专家们的精确计算,100公斤的植物蛋白能生产出6公斤牛肉,或9公斤猪肉、18公斤鸡肉、27公斤蛋类蛋白、31公斤奶类蛋白。  直到上一次世界大战,牲畜原本是吃草的。那时英国的牲畜数量比今天少得多,而那时的人口只比现在少一点儿。但是在1945年至1991年之间,工业化的畜牧业使动物产品显著增加。以英国为例,牛增加了73%、羊增加了181%、猪增加了559%、家禽增加了1743%。如此大的增幅,牧草早已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牲畜数量,于是大多数欧洲的牲畜都被喂以谷物或多种粮食的混合饲料。  今天世界上的粮产量本可以保证每一个人都享受营养充份的饮食。但现在供人吃的粮食市场和供动物吃的饲料市场密切相关,而且有些细粮是人、畜共用的。由于市场对所有的国家都开放,因此自由竞争的结果是粮食总是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卖给那些买得起的人,这样富裕国家就总是能获得更多的粮食,但,这些粮食被优先用来喂养动物而不是养活人。自由贸易政策促使了富裕国家的过度消费(特别是肉食)和浪费,并使第三世界更加贫困。谷物对于西方人来讲可能比其它东西便宜得多,但是,对于没钱或钱很少的贫困人口来说,则非常昂贵。富裕国家可以为饲养牲畜而进口和消费大量粮食,贫困国家则只能望粮兴叹。  联合国粮食组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项调查表明:每年为救济饥饿人口需要的粮食为4000万吨;每年富裕国家对贫困国家的粮食援助为1000万吨;每年富裕国家的饲料用粮为5。4 亿吨。当然,富裕国家的粮食援助虽只是需求量的四分之一,但及时的援助对饥荒确有帮助,只是无法改变导致饥饿的根本原因。另外,许多富裕国家给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都是有条件的,这意味着那些国家必须向援助国购买产品及为之服务。这就使得大部分钱又回到了施与者的手中。自1982年以来,贫困国家接受的援助还不够他们支付的贷款利息。1985年,新的贷款额总共超过了150亿美元,而利息总额却高达550亿美元。这即意味着,当富裕国家的人吃到更多的肉时,贫困国家的人就是饿着肚子,也要用更多的土地种植供给畜牲的饲料,因为,穷人对富人的〃恩赐〃必须尝还。  由此看来,饥饿并非缘于世界粮食短缺。粮食是足够的,问题在于如何分配。英美及其它富裕国家吃什么食物将直接影响着世界的饥饿程度。应该认识到粮食用来养活人比用来喂动物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素食者因为不吃肉,从而减少了从贫困国家进口粮食的数量,并将使世界粮食的分配方式产生有利于贫困国家的变化。


第五部分:地球与你的胃陷井中的贫穷(图)

  对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而言,贫穷就像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梦魇,越是想摆脱,就越是要滑入黑暗的渊薮。这个贫穷世界的现实就是,本来是从贫困国家出口的粮食,却经常被以远远高于出口原材料的价格返销,因为加入了运输、加工及包装成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进口的加工产品成本不断增长时,发展中国家原材料的出口价格却降到了最低点。  发展中国家的农民需要用美元或其它西方的硬通货来购买诸如种子或拖拉机等农用物资,由于价格的上涨,他们很难支付进口费用,只能靠借债或援助了。如果人民穷得无法购买粮食,土地所有者们就会种植经济作物用于出口而不再种植粮食。那些欠债很多的贫穷国家政府往往鼓励如此,因为他们的确需要钱来买石油或修公路和学校。他们也会被西方人怂恿去购买军备,以确保这些钱从哪儿来又回哪儿去。  富裕国家从贫困国家进口了40%以上的蛋白质,而且,发展中国家低价出口的粮食(包括鱼粉、大豆、香蕉等)比从富裕国家高价进口的粮食(主要为小麦)具有更高的食用价值。比如花生和大豆都是可为人食用的高质量蛋白,但它们被欧共体从发展中国家大量进口来用于喂牛,因为这样比在欧洲本地种植饲料更便宜。由于需求的增加,使印度在1974年到1982年短短数年之间大豆的种植面积增加了5倍(大部分用于出口)。而上世纪九十年代对坦桑尼亚人生存状况的研究显示:富裕国家停止购买经济作物后村民变得更加健康了他们的政府由于没有东西可以出售,使用于修路的钱就变少了,交通也就更困难了,因而村民也就无法将他们的经济作物运到市场销售,这样他们就可以为自己种植粮食了,他们反而有救了。  债务的陷井让贫穷国家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发展中国家向银行(主要是欧美国家的银行)贷款用来购买粮食和其它产品,而贫穷的国家在支付了巨额的利息之后已无力偿还本金了,于是,附加的条件便顺理成章地把贫穷国家扣紧套牢。当哥斯达黎加向世界银行贷款时,其中的一项条件是砍伐热带雨林用于放牧养牛,以供给富裕国家便宜的牛肉。于是,单一的作物牧草代替了被伐光的雨林。而热带雨林的破坏不仅对当地人民及野生动植物都是灾难性的,而且对世界气候的影响亦复如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曾援助尼加拉瓜以换取牛肉产品,于是至1979年,尼加拉瓜成了拉丁美洲向美国出口牛肉的最大出口国,但代价是其热带雨林以每年1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惨遭破坏。1975年至1985年,泰国为了种植木薯以出口欧共体用于喂猪和牛,砍伐了数千平方公里的森林。但当牛和猪过剩后,欧洲停止了购买木薯,这使得泰国农民深陷债务之中,因为他们借了很多钱用于改良农场以满足生产需求,其结果是有大量的泰国儿童不得不出来做工或卖淫。  在这些贫困国家,好的土地都被大公司或跨国公司所占有,而这些公司一般都属于富裕国家。一些跨国公司的资产甚至比某些国家还多,具有很大的势力。他们在全世界生产和销售产品,事实上他们就是贸易世界的法律。这些与肉食工业有密切的关系的大公司控制着发展中国家原材料的生产和价格,及其最终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据一项统计显示,发展中国家为欧共体种植饲料所用的土地面积达1460万公顷,相当于英国、法国、新西兰和意大利的国土面积总和。  海地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但那里最好的农田却用于种植销往西方的经济作物糖、咖啡、可可、苜蓿(用于喂牛),而饥饿的农民却只能在贫瘠的山区坡地上耕种。美国人甚至将德州的牛空运到这个岛上养肥之后,再将牛肉返销回美国的汉堡包餐馆。  这样的结果便是,贫穷国家没有土地的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了,在许多地区没有土地的乡村人口都超过了1/3。在拉丁美洲,1961年只有11% 的人没有土地,而1975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40%,到今天,这个数字仍在上涨。农民们经常被迫在贫瘠的山地上耕作,但不久之后,他们就会被告知土地已〃耕种过度〃了。他们为生存不得不继续耕作,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从土地里挤出最后一滴养分,却无法让土壤〃休息〃以恢复肥力,于是,这些耕种过度的土地,最终就可能彻底沙漠化。  贫穷的问题并不仅仅在于谁占有土地,而是土地上出产的粮食是人吃还是畜牲吃。素食者对此没有任何可指责的,因为比起肉食者来说,他们占用的土地和能源已是相当少了。如果当今世界上的人口都采用传统美国式的高能量饮食习惯,当今世界粮食产量还要增加两倍半才勉强够用。显然,地球是根本负担不起的。世界的谷物产量在经过40年的稳固增产后,于1980年代开始下降。1987年收获前,世界粮食库存为4。59亿吨,足以维持全世界人口生存101天。但1988年库存迅速下降到2。4亿顿吨,仅够维持54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土地因耕种过度而导致的贫脊、水资源匮乏,及气候恶化等。这一事实清楚地告诉我们,除非我们改变吃肉的饮食习惯,否则我们将使遍及世界的数百万人陷入饥饿之中。


第六部分:肉食 中国人必须说不天天吃肉如过年(图)

  多年前,一位朋友曾写过一篇叫座的文章叫《天天吃肉如过年》,大意是过去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肉,现在却是天天如同过年,以大多数朴素的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理解而言,我们已生活在理想之中了。这篇文章之所以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