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多走一步就是天堂 >

第3节

多走一步就是天堂-第3节

小说: 多走一步就是天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跳了,只好在桌子上爬行。经过一段时间,科学家把玻璃罩拿走了,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跳蚤”变成“爬虫”了。    
        “跳蚤”变成“爬虫”,并不是因为它已经失去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遭受挫折之后学乖了,习惯了,最后麻木了。    
        最可悲的地方就是:虽然玻璃罩已经不存在,跳蚤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玻璃罩的限制已经深深地刻在它那十分有限的潜意识里,反映在它的心灵上。    
        动物是这样,人也是这样: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作“自我设限”。    
        怎样挣脱“自我设限”呢?


第一章 心态是叩开天堂的大门第二节 积极多一步(2)

        我们来讲一个很著名的故事:    
        1920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小女孩出生了,她是一个私生子,妈妈只给她取了个小名,叫小芳。小芳渐渐长大之后,慢慢懂事了,发现自己与其他孩子不一样:没有爸爸。    
        很多人都对她投来歧视的目光,小伙伴们都不愿意跟她玩。对于这些,她不知道为什么,她感到很迷茫。她虽然是无辜的,但世俗却是很严酷的。每个人都很清楚,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我们可以做出很多选择,但是任何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    
        而小芳连自己的父亲是谁都不知道,只好跟妈妈一起生活。    
        上学后,她受到的歧视并未因此减少,老师和同学还是以那种冰冷、鄙夷的眼光看她,认为她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一个不好的家庭的孽种。在别人的心理暗示下,她变得越来越懦弱,自我封闭,逃避现实,不愿意与人接触,变得越来越孤独……    
        在小芳幼小的心灵中,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跟妈妈一起到镇上的集市去———她总能感到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窃窃私语:“就是她,那个没有父亲、没有教养的孩子!”    
        13岁那年,镇上来了一个牧师,从此她的一生便改变了……    
        小芳听母亲说,这个牧师非常好。别的孩子一到礼拜天,便跟着自己的父母,手牵手地走进教堂,她很羡慕,于是就无数次躲在教堂的远处,看着镇上的人兴高采烈地从教堂里出来,而她只能透过聆听教堂庄严神圣的钟声和偷看人们面部高兴的神情去想象教堂里的神奇……    
        有一天,她鼓起了勇气,等别人都进入教堂以后,偷偷地溜了进去,躲在后排凝神倾听。    
        牧师讲:“失败的人不要气馁,成功的人也不要骄傲。成功和失败都不是最终结果,只是人生过程的一个事件,一段经历。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永恒成功的人,也没有永远失败的人。”    
        小芳是一个悟性很强、渴望情感的女孩,她被牧师的话深深地震动了,感到一股暖流在冲击着她冷漠、孤寂的心灵。但是她马上提醒自己:“我必须马上离开,趁别人还没有发现自己的时候,赶快走。”    
        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在她的心灵深处,这就是自己最喜欢干的事情。    
        但是每次她都是偷听,几句激动人心的话很难阻止别人的冷眼对她的袭击:因为她懦弱、胆怯、自卑,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进教堂……    
        她认为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量的积累最终引起了质的变化:有一次,她听入迷了,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卑和胆怯,直到教堂的钟声清脆地敲响,她才惊醒过来,可是已经来不及抢先“逃”走了。    
        先离开的人们堵住了她迅速出逃的去路,她只得低头尾随人群,慢慢朝门外移动……突然,一只手搭在她的肩上,她惊惶地顺着这只手臂望上去,此人正是牧师。    
        牧师温和地问:“你是谁家的孩子?”    
        这是她十多年来最害怕听到的话。这句话就像一支通红的烙铁,直直地戳在小芳的流着血的幼小的心灵上。    
        牧师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人们停止了走动,几百双惊愕的眼睛一齐注视着小芳:教堂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小芳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完全惊呆了,她不知所措,眼里噙着快要掉下来的泪水。    
        这个牧师是一个大好人,他的脸上立即浮起慈祥的笑容,说:“噢———我知道了,我已经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了———你是上帝的孩子。”    
        他抚摸着小芳的头,发表了一篇简短的演说:    
       “这里所有的人和你一样,都是上帝的孩子!过去不等于未来———不论你过去多么不幸,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未来必须充满希望。现在就做出决定,做你想做的人。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要到哪里去。只要你对未来充满希望,你现在就会充满力量。”    
        “不论你过去怎样,那都已经过去了。只要你调整心态、明确目标,乐观积极地去行动,那么成功就是你的。”    
        牧师话音一落,教堂里顿时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些上帝的孩子们没有说一句话,掌声就是理解,就是歉意,就是承认,就是欢迎!    
        整整13年了,压抑在小芳心灵上的陈年冰封被“博爱”瞬间融化……她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怒哀乐,眼泪夺眶而出。    
        小芳的心态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0岁那年,她当选美国田纳西州州长;届满卸任之后,弃政从商,成为世界500家最大企业之一的公司总裁,成为全球赫赫有名的成功人物。    
        67岁时,她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攀越巅峰》,在书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过去不等于未来!    
        站在现在,我们不能够把握过去,我们只能够抓住现在,希望未来。“过去不等于未来”,就是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成功和失败。过去的都过去了,关键是未来。过去决定了现在,而不能决定未来,只有现在的作为及选择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


第一章 心态是叩开天堂的大门第二节 积极多一步(3)

        没有爬不上去的山    
        没有爬不上去的山,只有不敢爬山的人。    
        很多人反复地强调客观,把很多责任都推到客观上,最后的结果自然只是抱怨“上天不公”了。    
        我们看看两位70岁老太太的故事。    
        有两位老太太,年届70了。按照杜甫诗中所说的“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样的老太太惟一的前途就是颐养天年———等死了!    
        其中一位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已经到了人生尽头,俗话说:“人到五十,年年望死;人到六十,月月望死;人到七十,天天望死。”自己已经到了“天天望死”的年龄,还有什么希望呢?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    
        另一位老太太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怎么个想法。于是,在70岁高龄之际,她异想天开,开始学习登山。她就这样,登上了几座世界上有名的山峰。最后,这位老太太在95岁时还成功地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记录。    
        这位老太太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70岁开始学习登山,这本身就是人生的一大奇迹。但是,奇迹是人创造出来的。一个人之所以成功,首要的标志就是他思考问题的心态。一个人如果具有积极的心态,进行积极思维,喜欢接受挑战性的工作,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大半了。胡达·克鲁斯老太太的壮举验证了这一点。    
        成功是个积累的过程    
        人一旦被寄予厚望,就会努力鞭策自我以求名副其实,保全自己的名声,但这是何等艰难啊!旁观者越多,影响层面越广,则利害出入越大,因为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    
        来看一位焕发卓越光彩的音乐英雄———马友友。    
        1999年2月10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纽约的第四十九街被换上了新名称———马友友街!这是一个国家对一位音乐家献上的最大敬意,虽然这个名称只能挂24小时,可是这荣誉却是至高无上的,足以证明马友友的非凡贡献早已凌驾在他的音乐才华之上。    
        这位华裔的大提琴家出生于1955年的巴黎,父亲马孝骏是一位音乐教师,也是传统的中国文人,小时候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接触音乐,马友友5岁时便可以表演巴哈的组曲。    
        因为天资出众,7岁开始拜师学艺,9岁就获得茱丽亚音乐学院的奖学金,并且在小提琴教父史坦和大提琴家雷纳德·罗斯的栽培下,打下扎实的演奏基础。他的老师在他15岁的时候曾说:“他演奏舒伯特的《琶音琴奏鸣曲》展现了大提琴家的台风与气度,我当场感动得流下泪来。”这时老师已经觉得自己再也无法教马友友更深入的情感技巧。    
        然而,即使拥有艺术上的非凡天分,马友友一样逃不过青少年阶段性的叛逆、不安、迷惘,年轻的马友友曾一度怀疑自己在音乐演奏上究竟能够做些什么,最后甚至自暴自弃,严重酗酒,生活糜烂,后来他形容那时的自己:“我完全把秩序给搞乱了”、“我那时很疯”。    
       不过,还好有老师史坦的解惑,于是马友友在16岁那年选择进入哈佛大学专修人类学,除了音乐之外,他还选修生物、社会学及德文,研究杜斯朵也夫斯基的作品。在这里,他终于找到了答案,脱胎换骨,潜心哲学,爱上书法及下棋,喜欢读塞班提斯的《唐·吉诃德》。因为贯通了人生哲学,音乐风格受到很大的影响,更因此共鸣属于他自身风格的豁达人生态度、宽广厚实的人文精神,而这一切,也在他诠释的音乐里被听见。    
        命运往往充满着考验,1978年,马友友获得费雪奖,前途似锦之际,他面临了严重的脊椎侧弯,几乎无法握弓;幸运的是,一场成功的手术,挽救了他的音乐生命。此后,或许是因为这次死而后生的生命体验,他开始活跃在舞台之上,更推出数量丰富的录音专辑,所有的评价一致认为马友友是一流的演奏大师,他获得了无数的唱片大奖,并逐渐成为乐坛的宠儿,声势如日中天。    
        马友友,他那兔宝宝般的笑容、亲切的形象、独有的东方魅力在国际乐坛中得以以儒雅清新的中国气质特立独行,再加上非凡的天分和努力,又没有巨星的架势,他的自在亲和纯然发自内心;使得媒体喜欢报导他;更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超魅力音乐家;种种的背景使他成为少有的、不用参加任何世界音乐大赛就已扬名世界乐坛的年轻大师!    
        大部分人的成功都不是一炮而红;即使是马友友,都是一步步努力积累出的成果。而人们眼中所谓的一炮而红,往往代表着:人们并没有看到你在努力往上爬时的艰苦辛酸与寂寞不堪;只看到那成功灿烂的一面。而一个人的成功也往往不是单单一件事的成功,还要累积生命的其他部分或是其他人生中的杰作,甚至在未来还是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之下,就像马友友。


第一章 心态是叩开天堂的大门第二节 积极多一步(4)

        拖拉是大忌    
        大家或许知道,做事拖拉是一个毛病。如果你作为经理,你肯定不会喜欢做事拖拉的下属。然而,我们许多人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染上了这样的毛病。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不良的习惯———拖延时间,这种现象我们不时遇见,以至于看见或者自然发生时都不以为然了。    
        然而,拖延时间却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恶习。鲁迅先生说过:耽误他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那么你呢?是否经常拖延时间?你也许已经讨厌这种毛病,并希望在生活中改变它。但是,你总是无法将自己的愿望付诸切实的行动,其实,有了这样的想法而没有实施,这又是一种拖拉。    
        也许其中确实存有某种“原因”。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拖延时间的确是一种不正确的行为,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够说他自己从不拖延时间。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可奈何。事实上,对大多人来讲,拖延时间不过是让自己避免投身现实生活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造成拖延恶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信心,缺乏责任感、安全感,害怕失败,或无法面对一些有威胁性、艰难的事。潜意识也是导致人们拖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