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多走一步就是天堂 >

第13节

多走一步就是天堂-第13节

小说: 多走一步就是天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猪耳朵丝线袋,这种钱袋投放市场后,顿时被一抢而空。    
     “用猪耳朵制丝线袋”,这看来荒诞不经的恶毒挑战被粉碎了。那些不相信科学是企业的翅膀、同时也看不起利特尔的人,不得不对利特尔刮目相看。    
     利特尔公司从此名声大振。利特尔面对挑战,不露声色,暗地里却做好准备,收购猪耳朵,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将猪耳朵制成丝线袋,从而粉碎了大亨的恶毒挑战,一举成名。


第三章  讯息是导向天堂的扶手第二节  观察多一步(1)

     “观察”的意思是“察看”、“觉察”、“了解”,这看起来可能仅仅是眼睛的功能,其实还远不是这样简单。    
     有个成语叫作“视而不见”,意思是很清楚,眼睛看到了,但是并没有发现事物的真谛。因此,“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难怪佛家有慧眼的说法。    
     同样是“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周瑜打黄盖,一般将士看来,周瑜神经出了问题,无端就对一个大将动大刑;黄盖也是吃饱了撑着,你那臭嘴就不能闭一闭。在鲁肃看来,诸葛亮是客人,周瑜打黄盖,你也不肯动一下;在诸葛亮看来,这简直是做戏给曹操看,是在施苦肉计。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见不同的水准“看”出不同的内容,“看”的学问大得很。    
     同样是水开了,水蒸汽把盖冲得不断地跳动,小小的瓦特看见了,就感到很奇怪,最后发明了蒸汽机。别人不是没有看见,而是“视而不见”。     
     机遇孕育在观察之中    
     1875年春天。    
     一天,美国实业家亚默尔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里看报纸,一条条的小标题从他的眼睛中溜过去。突然,他的眼睛发出了光芒,他看到了一条几十字的短讯:墨西哥可能出现了猪瘟。    
     他立即想到:如果墨西哥出现猪瘟,就一定会从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州传入美国。一旦这两个州出现猪瘟,肉价就会飞快上涨,因为这两个州是美国肉食生产的主要基地。    
     他的脑子正在运转,手已经抓起了桌子上的电话,问他的家庭医生是不是要去墨西哥旅行。家庭医生一时间弄不清什么意思,满脑子的雾水,不知道怎么回答。    
     亚默尔只简单地说了几句,就又对他的家庭医生说:“请你马上到野炊的地方来,我有要事与你商议。”    
     原来那天是周末,亚默尔已经与妻子约好,一起到郊外去野餐,所以,他把家庭医生约到了他们举行野餐的地方。    
     他、他的妻子和他的家庭医生很快就聚集在一起了,他满脑子都是钱,对野餐已经失去了兴趣。他最后说服他的家庭医生,请他马上去一趟墨西哥,证实一下那里是不是真的出现了猪瘟。    
     医生很快证实了墨西哥发生猪瘟的消息,亚默尔立即动用自己的全部资金大量收购佛罗里达州和德克萨斯州的肉牛和生猪,很快把这些东西运到美国东部的几个州。    
     不出亚默尔的预料,瘟疫很快蔓延到了美国西部的几个州,美国政府的有关部门下令一切食品都从东部的几个州运往西部,亚默尔的肉牛和生猪自然在运送之列。    
     由于美国国内市场肉类产品奇缺,价格猛涨,亚默尔抓住这个时机狠狠地发了一笔大财,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就足足赚了900多万美元。    
     事后,亚默尔还感到很后悔,他本来是想叫他的家庭医生当天就到墨西哥去的,由于野餐白白地耽搁了一天时间,使自己少赚了100来万美元。    
     亚默尔之所以能够赚到这样一大笔别人没有赚到的钱,就是因为他比别人的消息灵通一点,抓住一个有用的信息就充分地发掘出信息的最大价值。


第三章  讯息是导向天堂的扶手第二节  观察多一步(2)

     雀巢咖啡及时降价    
     雀巢咖啡在日本能够占领市场,与信息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1961年,在西方的电视媒体上出现了“我就是雀巢咖啡”的广告,这是向世界饮料市场宣战的公开信。但是,在日本市场,雀巢咖啡的价格很贵,并且日本人过去也没有饮用咖啡的习惯,所以,雀巢咖啡在日本的销量是很有限的。    
     价格历来是商品的重要因素,所以价廉物美成了推销商品经久不衰的广告词。当时,每瓶雀巢咖啡卖180日元,而当时日本每小时工资才90日元。于是,雀巢咖啡做了一个广告,企图消除人们心目中的雀巢咖啡“贵”的印象。这一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了广告学中的经典之作。可是无论怎么努力,日本的咖啡市场就那么大,群雄逐鹿,杀得难解难分。    
     机会终于来了。    
     1964年,咖啡豆的主要产地巴西出现了少有的大霜冻,产量只有常年的三分之一,咖啡的原料大幅度涨价,很多咖啡企业不得不靠涨价来维持生存。可喜的是雀巢咖啡实力比较雄厚,还能维持原来的价格,不过只是尽量减少销售,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但是,由于咖啡的销量不大,雀巢咖啡的市场占有率还是不如人意。    
     1965年,雀巢公司收集到准确情报,当年全世界的咖啡可望获得极大的收成。这是一个抢占市场份额的绝好机会。雀巢咖啡立即宣布降价,每瓶350元降为290日元。这一举动立即得到了消费者的积极响应,雀巢咖啡当年就达到了市场份额的20%。    
     到了今天,可以这样说,只要喝咖啡的人都知道雀巢咖啡。其成功的主要手段是:在高价位的时候保持比较低的销售量,稳住自己的阵脚,别人都涨价的时候坚持不涨价。与此同时,在获得确切的情报时,率先降价,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形成了鲜明的形象,迅速地打开了局面。    
     亚默尔卖猪肉    
     这是一个叫亚默尔的美国人卖猪肉的故事。    
     1865年4月,美国的南北战争快接近尾声了。那时,市场上的物质很匮乏,猪肉的价格很贵。作为商人的亚默尔知道,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战争一旦结束,猪肉的价格就会很快降下来。所以他对战争的重视绝不亚于正在打仗的军人。他天天读报纸,听收音机,打探着最新的消息。从最新的消息可以推算,南军的败局已定。    
     一天,他被一条新闻吸引住了,这条新闻说:    
     在南军高级将领罗伯特·李将军的营地附近,一个神父遇到了一群孩子。孩子们手里拿着钱,问神父什么地方可以买到面包和巧克力。    
     孩子们说:“我们已经两天没有吃到面包了!”    
     神父问:“你们的父亲呢?”    
     “我们的父亲都是李将军手下的军官,他们也是几天没有吃到面包了。他们给我们带回来的马肉太难吃了,嚼都嚼不动。”    
     在战争期间,有关人们缺穿少吃的新闻到处都是,对这条新闻,开始的时候,亚默尔也没太在意。可是他突然感觉到有什么不对。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条非同小可的消息,这里面有很重要的关于南北战争的信息!    
     他是这样分析的:南军供给缺乏是大家都知道的消息,不足为奇,但是南军的大本营里发生这样的事情却是很重要的事情。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已经到宰杀战马的地步,不用说,形势已经十分危急。    
     他的结论是: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    
     时机来了,必须马上行动。他马上与东部市场签订了一份以低于市场2%价格的卖出猪肉的合同,交货期限是10天以后。合同刚一签订,当地所有经销商都大骂亚默尔疯了,把猪肉的价格压得这么低!在这些人的眼里,亚默尔的行为是不可思议的。这样做,毫无疑问,是把大把大把的美元往别人的口袋里扔,只有疯子才会这样做。于是,很多人都想趁机大捞一把,纷纷找亚默尔订合同。亚默尔来者不拒,几天之内,又签订了一批合同。    
     亚默尔的这一赌注可算是压对了地方:就在合同签订的几天之后,战局和市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猪肉的价格一下子降到比亚默尔卖出的猪肉的价格低25%。那些经销商们一时间目瞪口呆,后悔莫及。    
     就是这一笔交易,亚默尔就赚了100万美元!    
     他不无得意地说:“我准时地抓住了那条消息所反映出来的信息。要是我有一点犹豫,这100万美元就进别人的腰包了。我的法宝有两个,一是信息,二是快捷。”


第三章  讯息是导向天堂的扶手第二节  观察多一步(3)

        留心周围的小事    
        一个有敏锐观察力的人,总是注意留心身边的事情,哪怕是一些小事,也不愿意随意放过。他们往往能够通过这样的小事,看到其中的不奇之奇,通过进一步的深入和思考,获得一些成功,感受一些意外的幸福。    
        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有些事使人大吃一惊,有些事则平淡无奇。一般而言,使人大吃一惊的事会使人倍加关注,而平淡无奇的事往往不被人所注意,但它却可能包含有重要的意义。    
        19世纪的英国物理学家瑞利正是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一个现象,他发现端茶时茶杯会在碟子里滑动和倾斜,有时茶杯里的茶水也会洒一些,但当茶水稍洒出一点弄湿了茶碟时会突然变得不易在碟上滑动了。瑞利对此做了进一步研究,做了许多相类似的实验,结果得到一种计算摩擦力的方法———倾斜法,获得了创造给他带来的巨大幸福。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因发明安全烈性炸药而闻名于世,而这种炸药正是他进行观察实验时的意外猎物。1867年,诺贝尔在进行一次普通火药的物理化学性能研究的实验中不小心割破了手指,便在伤口涂上棉胶止血,无意中把剩余的棉胶丢落到硝化甘油里去。诺贝尔仔细观察了棉胶和硝化甘油所起的化学反应,并继续研究这一现象,结果发明了一种安全烈性炸药———胶状炸药。这一偶然发现为诺贝尔的毕生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机遇是一种偶然现象,但偶然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这是机遇产生的原因。X射线的发现就是一个例证。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有一次在研究阴极射线管的放电现象时,偶然发现放在旁边的一包密封于黑纸里的照相底片走了光。他分析可能有某种射线在起作用,并把它称为X射线。经过进一步实验后,这一设想被证实了,于是X射线被意外发现。伦琴也因此于1901年获得了首届诺贝尔奖金。然而事实上,在伦琴前面有不少人碰到这样的机遇,如1890年的美国人兹皮德以及1892年的德国另外一些物理学家都有过同样的机遇,但他们都把这一意外忽视了,因此错过了发现X射线的机遇。    
        当然,培养敏锐的洞察力,留心周围小事的重要意义,并不是让人们把目光完全局限于“小事”上,而是要围绕我们目前在做的中心工作,围绕一个确定的目标,然后“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首先要相信有一天它终究会到来。要随时警觉它的出现,一旦来临,就要抓住它所传递的重要信息和有价值的线索,追根究底。法国化学家和细菌学奠基人在讲述丹麦的奥斯成偶然发现电磁感应的生动故事时,曾深有感触地说:“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一语道破了何以有的人善于捕捉机遇的奥秘。    
        二是要把相距很远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思索。美国发明家威斯汀豪为了制造一种能够同时作用于整列火车的刹车装置,搜肠刮肚都未能想出。后来他在一本杂志上意外获悉,挖掘隧道时驱动风钻所需的压缩空气能用橡胶软管从800米以外的空气压缩机送来,他从中得到启发,发明了气动刹车装置。    
        三是在别人不留心的地方做文章。司空见惯的事,一般人有疏忽,大专家、大学者也有疏忽。法国人李比希是19世纪最杰出的化学家之一。1825年,李比希从法国著名化学家盖·吕萨克那里学成归来,年仅22岁,已是台森大学的教授。一天,一个制盐工厂的熟人给他送来了一瓶浸泡过某种海藻植物灰的母液,请他分析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经过一番处理,李比希从中提炼出某些盐类。他又将剩下的母液与氯水混合,再加一点淀粉试剂,母液立即呈蓝色,这说明母液中含有碘化物。第二天一早,李比希又拿起这溶液来看,发现在蓝色的含碘溶液上面还有少量的棕色液层。这液层是什么?他并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想当然地断定它是氯化碘,于是马上标签,实验便告结束。一年以后,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