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秦帝国 >

第353节

大秦帝国-第353节

小说: 大秦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嘿嘿,清楚得很。” 
  “既是这样,那便好办。”宣太后笑着,“只说孟尝君在位对秦国好不好?” 
  魏冄道:“目下齐国强大,秦国要在中原得利,便要稳住齐国。齐王田地暴烈无常,叫嚣要一统天下,若没有孟尝君制约,便有可能野心膨胀,当真与我一争高下。” 
  白起接道:“丞相言之有理,秦国不宜与齐国陷入纠缠。” 
  “嘿嘿,留下齐国,有人收拾它了。” 
  “我看也是。”秦昭王一拍掌,“让孟尝君做齐国丞相,目下对我有利。” 
  宣太后笑道:“好啊,人用我,我反用人,就是个将计就计了。” 
  魏冄看着樗里疾笑道道:“老丞相,你还能远游么?” 
  “嘿嘿,老胳膊老腿等死了。此事啊,派个年轻大臣最好了。” 
  魏冄拍案道:“我看,请泾阳君出使齐国!” 
  宣太后会心一笑:“好啊,便是泾阳君了。”     
三、商旅孙吴秘定策 
  没有樗里疾消息,冯驩便在商社等得心绪不宁,又担心临淄随时都有出人意料的突变,便匆匆来找商社总事,想听听临淄近日消息。商旅流动不息,消息也连绵汇聚,这便是商社得天独厚的灵便处,也是许多周游士子愿意下榻本国商社的原因。冯驩来到后园总事房,刚到廊下,却猛然一惊,屋中传来清晰话语,一个声音竟是似曾熟悉。 
  齐国商社不大,却很是富丽幽静,在咸阳的六国商社中也算是独一无二了。商社不是经商场所,也不是某个商家的私产,而是身在异国的商贾们凑份子建成的公产。这种商社,表面上是接待本国商旅的寓所,实际上最要紧的用处,却是联络本国商旅共谋共议,排解本国商旅间的纠纷,避免进货重复与买卖冲突,对外则尽可能地统一物价,以在秦国大市与他国商人更有力的展开商战争夺。除此之外,商社还有一个隐蔽的使命,便是向本国官府禀报所在国的重大谋划与举动。各国官府与商旅,都将这种消息来源称做“义报”。义报永远都是秘密的,官府不公开赏赐,义报之人也永远不会公然署名。因了这个缘故,义报便有了一个通例:由商社归总拟成密书,由顺路商旅送回。在战国之世,这是各国心照不宣的秘密,谁也不会因了这种秘密而限制商旅往来。毕竟,商旅周流财货,哪个国家也不能拒绝商旅。作为商人,则谁也不会因了这是义报而推委不做。毕竟,国家兴亡是天下大义,四海漂泊的商人也是有根的。因了这种种功能,商社便在事实上成了一国商人在他国的号令中心,仿佛一个国家长驻他国的民间“斥候营”。惟其如此,弱国穷国小国建造商社,便往往是国府暗中出一大半钱,商旅们只在名义上分摊一点儿罢了。但是,商旅众多、实力雄厚的大国商人们,却往往不愿国府染指商社建造,宁肯自己分摊。所为者何来?却也是说法多多,有人说是争个商家名节,有人说为了经商更少束缚,有人说为了不受官场争斗的牵扯,更有人说,是为了避开那些令商旅们头疼的义报。虽说是众说纷纭,但大国商社都是商旅自建,倒也是无一例外。魏国、楚国、齐国、秦国,还有现下的赵国,甚至是卫国与原先的宋国这等国虽弱小却有商旅传统的邦国,商社都是商旅们自建的。 
  在所有这些有名的商社中,齐国商社最是威名赫赫。 
  从春秋开始,齐国便是有经商风习的大国。管仲首创的“官府国营大市”,使齐国人学会了做买卖,从此商旅之风大开,齐国商旅遍布天下。到了齐威王时期,临淄齐市已经成了与安邑大梁齐名的赫赫商市。齐宣王后期又经苏秦变法,更加之齐国远处东海之滨,蹂躏商旅的大战几乎从来没有在齐国本土发生过,近百年的太平岁月,齐国人的财富几乎是眼看着蒸蒸日上,齐国商人便渐渐地超越了魏商楚商,成了天下举足轻重的商旅大国。 
  虽则如此,咸阳的齐国商社却依旧是不显山露水,依旧是秦国迁都咸阳初期建成的那座很不起眼的六进庭院。说它独一无二,这几十年不变便是其一。当咸阳日渐成为最大的商市都会时,其他大国的商社都是翻修改建不断扩地,惟独商旅实力最雄厚的齐国商社,却依然静静地蜷缩在这条林荫覆盖的小街,不可谓不奇。但是,若仅仅是一成不变,齐国商社便也绝不会威名赫赫。 
  齐国商社的口碑,是在商战中争来的耀眼光环。 
  自春秋开始,华夏商旅便将商事买卖看作兵争一般,所谓“商家争利,犹如战场”,此之谓也。于是,便有了“商战”一说,便有了将兵器(刀)作为货币形制的匪夷所思的创举!便有了大商家以兵法谋略经商的种种奇谋神话。前如越国的陶朱公范蠡,后如魏国由商入政的白圭,便是以兵法谋略经商而致成功的鼻祖人物。进入战国中期,各国大商竞相涌现,楚国猗顿氏、魏国孔氏白氏、赵国卓氏、齐国田氏、郭氏等。商旅谋略更是汪洋恣肆蔚为大观,以致商旅子弟争相拜赫赫大商为师,修习商战谋略,直如名士学问家招收弟子一般。饶是如此,要将商家谋略学到手,却是比名士传授学问还要难。 
  白圭曾说:“智不足以通权变,勇不足以临机决断,仁不能取予自如,强不能守定心志,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这便是说,一个出色商家,要比修习学问的士子多出了许多才智品德意志方面的苛求。 
  老墨子是个不世出的学问大家,他将士子与商人做了比较,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今日士子立身用命,尚不若商人用一布(钱)之谨慎。商人用一布,必求良材而买。士子用命,却多凭意气而缺乏深思明断,岂不悖哉!商旅漂泊四方,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今士子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无盗贼之危,然而不为!则士子言义,不若商人计利之察也。”这个“察”,便是明晰坚定。如此解去,可知商旅之难,更可知成功商人之难。 
  秦惠王时期,咸阳大市便已经成为天下商旅的逐鹿大战场。秦武王暴死洛阳,咸阳的山东商人们很是焦虑了一阵子,才酿出了那场六国联军压境时的逃亡风潮。可是,秦昭王即位后,秦国政局日渐稳定,更兼在河外一举战胜六国联军,秦国眼看是无可撼动的天下第一大市了。不管如何爱国,商人们毕竟是不能放弃买卖生计的。山东六国只剩下了一个齐国大市堪与咸阳抗衡,可齐湣王喜怒无常,动不动就要加征商人重税,临淄的商旅人气便也渐渐不那么火旺了。相比之下,秦国法令稳定,税制四十余年几乎没有变化,又以“柔远人”(善待远方商人)为宗旨,多方优待山东商人,一个尚商坊便是天下闻名。于是,咸阳便成了天下商旅趋之若骛的“热市”,非但各国大商云集咸阳,连小商小贩也纷纷涌入咸阳。恨秦国打败祖国也好,骂秦国“虎狼”也好,商旅们却都看准了秦国是个淘金之地,是上佳的商战大场,谁不占领咸阳大市,谁就将失去商界的一席之地。 
  于是,各国的商旅精华便在咸阳展开了不流血的残酷争夺。 
  开始十几年,是魏国商人占上风。魏国有地利之便,大梁距咸阳不过三日的牛车路程,货物运输路途短,便可以大大压低价钱,加之魏货器物制作精细,便压得他国商人喘不过气来。尤其是最要紧的粮食大市,几乎便是魏国独居垄断之利。其他诸如韩国的铁、楚国的丝绸珠宝竹器、赵国的马匹兽皮、齐国的海盐、燕国的苎麻丝绵,都只是份额很小的一席之地而已。后来,齐国商人便渐渐不行了。齐货路途远、货运难、价钱高,货物又单一,纵有诸般海鲜,牛车咣哩咣当走上半个月也变臭了。渐渐的,齐国商人便眼看要被挤出咸阳大市了。 
  正在此时,苏秦在齐国变法,国府一力支持商旅们周流财货,将齐国器物运出去换钱,再将齐国缺少的外国器物运回来满足国用民需。也是风云际会,便在这齐商萎缩的时候,齐国却传出了惊人消息:商贾大家田氏,要将举家万金投入咸阳经商!说不清是谁的举荐还是商人公推,反正消息传开不久,一个年轻的田氏商人便到了咸阳,做了冷冷清清的齐国商社的总事。 
  这个年轻的商社总事竟是不同凡响!一上手,他便将留在咸阳的几家齐商聚集起来,做了几笔大生意。先是向咸阳大运齐国干货,举凡干菜、干鱼、山珍诸般秦人喜好而又缺乏之物,都络绎不绝运来,价钱却是比他国同等货低了三成!接着便是请准国府,合商社之力,在东海之滨买下大片盐场晒盐,而后便将雪白的海盐大量运往咸阳。其时秦国的井盐全赖蜀地,出产很少,海盐更是没有,国府最是看重盐铁交易。齐国海盐大量涌入,竟是不用自己卖便被秦国官府高价全收。这个总事便又与秦国官府洽商,将秦国河西高原的皮货、秦川壮硕的黄牛、太一山与商於山地的药材等要紧的出关生意,都包揽了过来。运送海盐的牛车队返齐,便又满载着这些齐国缺货归来,秦国的齐商竟是两头热销,蓬勃大发!紧接着,这个总事又瞅准了秦齐交好,便请准两方官府,准许齐国商社独家经营双方进出的铁料与兵器。如此新招迭出,齐国商人在咸阳便大大的走红。五六年之间,齐国商社便是威名赫赫了。 
  不长时间,一首商谣便在咸阳尚商坊流传开来: 
  要得满钱  须得做田 
  大吞大吐  商旅孙吴 
  这个总事,便是在商战风云中崭露头角的“商旅孙吴”——田单。 
  冯驩惊讶的是,这个田单的总事房里如何有鲁仲连的谈笑声?鲁仲连为何来了秦国?身为布衣名士,鲁仲连向来孤傲清高特立独行,连等闲王公贵胄都不屑一顾,田单纵是“商旅孙吴”,也毕竟是个商人,鲁仲连如何竟与他交好? 
  “田兄,你却说说,这秦国会如何动手了?”屋中传来鲁仲连的声音。 
  “这却难说。”低沉缓慢的语调,分明便是那个总事田单,“就大势说,秦国可能用兵的方向至少有三四处。然则,有一点却是明白:秦国不会与齐国开战。” 
  “如此说来,冯驩游说便是成功了?”鲁仲连便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正是。”田单声音却依然低沉,“秦国怕齐王发疯,便要保孟尝君。冯驩游说,正中下怀而已,仲连兄却不要高兴得太早。” 
  冯驩听得心头一颤,脸便不禁红了。秦国将计就计,他如何便没有想到?惭愧!正在暗自内疚,却听孟尝君又道:“田兄莫非以为,秦国有其他用心?” 
  一阵沉默,便听田单一声重重地叹息:“难说也!齐国如今是架在燎炉上烤了,六火熊熊,谁知道哪股火烧到要害呢?” 
  “我看呀,秦国目下正忙中原,还不至于打齐国主意了。”鲁仲连的笑声很是清朗,“只要秦国不抬头向东海,齐国就有转圜。” 
  “难说也!”田单又是一声叹息,“齐国已经病入膏肓,却是药石难治了,孟尝君一人有回天之力?” 
  冯驩听得憋气,忍不住高声一句:“谁个如此沮丧?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便推开厚重的木门大步进了总事房。 
  “冯兄果然在此!”鲁仲连起身大笑,“来,这是田单兄,见过么?” 
  田单拱手微微一笑:“这位兄台入住商社时,与我打过一个照面,报名冯轼,对么?” 
  “冯轼?”鲁仲连目光一闪恍然笑了,“那是化名了,这位老兄便是冯驩!” 
  “啊,孟尝君总管,久闻大名。”田单似乎毫不惊讶,“请兄台入座。”说着便拿起小燎炉上的陶壶为冯驩斟上滚烫的浓茶,“太一山秦茶,剋食利水,尝尝了。” 
  冯驩拱手笑道:“方才在廊下听得田兄一言,却是受益匪浅。然则田兄对齐国之评判,冯驩不敢苟同。田齐百年基业,目下又正在颠峰,虽有忧患,却是柱石犹在,说病入膏肓,田兄却是有失偏颇了。” 
  “也是一说。”田单竟是毫无争辩之意,只淡淡一笑便不做声了。 
  鲁仲连笑着岔开话题:“冯兄啊,我来咸阳便是要找你了。” 
  冯驩一拱手便道:“仲连兄有事,但说便了。” 
  “还是孟尝君了。”鲁仲连呷了一口热茶,“他不知道冯兄入秦,更不知道你是在为他复位谋划,只道自己闲居无事,便要去楚国找寻甘茂。因了不能预料你入秦能否成功,我当日也无法劝阻。我追你而来,便是想待秦国局势而定行止。如今大势已经明朗,孟尝君复位指日可待。我想还是我去楚国,孟尝君留在临淄稳定朝局为上。” 
  冯驩接道:“仲连是说,要我既速回临淄,稳住孟尝君?”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