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梧桐叶落时-第5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6处障碍,半年以后的今天,他又发现了30多处新的文史差错,使障碍的累计数字突破了150处大关。听说另外还有几位专治外国史的学者,在金先生以外也遇到了100多处阅读障碍,这样“障碍”下去可怎么得了啊!
余秋雨让金先生打电话给他的学生“解决”“阅读障碍”。金先生怎么会去打这种电话呢?这些障碍都是作为博士生导师的余秋雨制造出来的,他自己都解决不了,学生怎么会有能耐解决呢?
呜呼噫 !最后我还想奉劝一下余秋雨先生,这种虚张声势的文字游戏以后就别再玩弄了!玩弄一次,无非是再为我提供一份批判的材料,再出一次更大的洋相而已。不信的话,你就尽管送来吧!12月29日,上海《新闻晨报·娱乐周刊》宣布“金辣椒奖”揭晓,其中“最佳音效奖”得主为余秋雨先生。喜讯传来,不禁为之眉飞色舞,兴高采烈。余先生前一阵子被我“石破天惊”地逗了一下,犹如一阵秋雨一阵凉,心境每况愈下。12月初,又遭北京官司彻底败诉,更是恨得牙痒痒地无处出气,只好发表阿Q式的声明,篡改法院判决书,宣告形败实胜,并趁机塞进私货,血口喷人,反诬我借对他“咬文嚼字”而“牟取暴利”,结结实实地把我恶骂和嘲弄了一顿。上海辞书出版社领导为了抚慰余先生,特地封赠他为《辞海》正版“形象代言人”(一说“宣传大使”),让他在淮海路上招摇过市,出尽风头。此次又荣获金辣椒奖“最佳音效奖”,诚可谓喜上加喜,双喜临门。于是我马上吩咐弟子丘 上街买来《新闻晨报》,将这篇令人解颐的妙文收入本书,以飨读者。让大家分享余先生的快乐和幸福,并预祝他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不再骂人! 最佳音效奖:余秋雨 高 磊
获奖理由 余老师向来爱一鸣惊人。按照余老师的笔下功夫,拿个最佳编剧或是改编剧本奖,绝对在情理之中,甚至可以预想,同时举双手双脚赞成者也绝不会在少数,看看《文化苦旅》一版再版仍拥者众多就可知三分。但这次余老师剑走偏锋,因为与金文明的一场“石破天惊逗秋雨”的舌战,更因为在这场争吵中从“咬文”到“咬人”的表现,而意外荣获“最佳音效奖”。
影片内容 “借我借我一副亮嗓吧,让我把这事情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2003年,问哪首主题曲最合余秋雨心意,余老师一定斩钉截铁地回答:就这首了。别问余老师为什么,他肯定义正辞严地回答你:“去问金文明。”一个是《咬文嚼字》月刊的金编委,一个是以《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享誉文坛的余文人,都是终日与笔墨打交道的“老师”,却在2003年6月不约而同“改弦易辙”,操起了“音效”活。原本余老师也不想揽这活的,谁让金文明出了那本《石破天惊逗秋雨》,光听听这名字,就够挑起余老师“舌战”欲望的,再翻翻内容:直指余秋雨散文著作中所犯的126个文史错误,更举例说明唐代的道士吕洞宾,被余当成了道家始祖;金圣叹因为清朝顺治皇帝赞赏的话而感激涕零,被写成为大明的灭亡而痛哭等等。本着“把一切事情都要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愿望,余老师这回不得不“出声”了。
“舌战”中,余老师充分发挥了“立体声”和“和声”的功效。为了让自己的“立体声”更逼真,余老师采取了“三维”战略———最初,走“助手”路线,对金文明指出的文史差错,余老师借“助手”之口表示“指出差错求之不得”,谦和态度让人敬仰;随着文史差错越来越具像化,数字直指126处,原本该保持一贯儒雅风格的余老师终不能免俗,与寻常人般急躁起来,走起了“媒体”路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金文明实在把事情做得太夸张了,好像真有这么一回事一样……给全国读者开了一个大玩笑”;最后,余老师走“考据”路线,追根溯源地指出《辞海》的历届编写者、《汉语大词典》编委的名单中都没有金文明,言下之意,金文明来路不明,所言自然也要大打折扣,不得不让人佩服余老师锲而不舍的考据能力。
余老师还擅长利用媒体当“和声”,在沪、深等各地媒体相继转载了金文明《石破天惊逗秋雨》中的部分内容后,在6月26日的《新民晚报》上,余秋雨发表长文《被“咬”者的回答》,称“金文明这样的‘咬嚼派’,究竟在咬嚼什么!乍一看连毛孔都‘咬’到了,像是在做学问,其实对于稍稍大一点的文化学术课题都一片茫然。”此言一出,各地媒体又一次跟风,配合余老师将其“反驳之声”传播扩大,而颇为讽刺的是,此招“和声”使用也被金文明偷师学到,随后金也通过同一媒体发表了《〈石破天惊〉答秋雨》,对余在文中提出的种种评论进行了反驳。
12月30日,《团结报》发表雁寒先生的文章《书名原是古诗句》。言简意长,温婉儒雅,深得风人之旨。谨转录于此,以作本书的结尾。让我们怀着平和宁谧的心情,去迎接新年的钟声吧! 书名原是古诗句 雁 寒
不久前,上海《咬文嚼字》杂志编委金文明先生出了一本书,名叫《石破天惊逗秋雨》,该书将有散文大师之誉的余秋雨先生诸多著作中的文史差错,列举出126处,并一一加以指正。而书名“石破天惊逗秋雨”是唐代诗人李贺《李凭箜篌引》诗中的第十句,全诗如下: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凭是中唐时著名音乐家,擅弹拨箜篌。诗中的“石破天惊逗秋雨”,“逗”为“引”意。这两句形容乐声激越,而致石破天惊,秋雨骤下。巧得很,余先生名秋雨,借此句诗来作书名,双关得天衣无缝。当今许多书名,为了有卖点,都挖空心思地越起越怪,什么《有了快感你就喊》、《爱我就要我》、《不想上床》、《拯救乳房》……看到《石破天惊逗秋雨》这样文化韵味很浓的书名,眼前自然一亮。若再细细品读金先生的阐述,更会觉得如获清心明目之药石。
(见2003年12月30日《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