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英雄的时代 作者:脉搏奔流 >

第55节

英雄的时代 作者:脉搏奔流-第55节

小说: 英雄的时代 作者:脉搏奔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哲昂首进帐,拱手道:“属下赵哲见过先生,谢过先生赐予宝剑。” 
      李潮打量了一番赵哲,见他面目果然英武,很有英雄气概,但眉宇间的傲然让他一看便知是个让人敬而远知的人物。 
      李潮摆手笑道:“无需感谢,我送你宝剑只不过表明我认可你的表现,对你很欣赏,见面之后我又发现你果然如王永所说的一般孤傲不凡,不过我喜欢这种风格。” 
      “先生,其实我并无刻意倨傲,只是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少年时我因为门第高贵又自恃有些才华自然形成了这种性格,但时至今日,我的身份早已不是我骄傲的原因了。” 

      “哦,那现在的你是否是去了骄傲?” 
      “当然没有失去,今天我的骄傲却完全是自己,我没有似许多少年时的玩伴一样沉沦,我们这个家族在走向衰亡,我想也只有我可能让他重新延续一丝光芒!” 
      “可你为之战斗的国家,不再是由你们家族统治的国家。” 
      “但本质上并无不同,因为我战斗是为了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当然也为了我自己,我没有成为皇帝的可能,我在大宋得到的东西在中国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却得到,如果让我抉择的话,我宁愿有一个强大的不受欺凌的中国,而不要一个积弱的大宋继续苟延残喘。” 

      李潮满意的微笑,“望君铭记今日此言,我们共同为这个理想奋斗!” 
      他示意赵哲坐下,“你还有什么事情要对我说?” 
      赵哲道:“我有一些关于作战的想法想说。” 
      “但讲无妨。” 
      “先生,今日之战中我军主攻吕军,收效不大,一是因为吕军火器凶猛,二是由于温州城中元军出城的策应,我以为我军明日的重点不应该放在主攻吕文焕所部之上,吕军人数虽然只之我军近半,但因为他们是处于防守地位,我军就算加上火炮也很难击破他们的防线,而温州守军却远远少于吕军,似今日他们也派出数千人马出城骚扰我军,我们首尾难顾,军心浮动,因此失利。依我之见,不如先取小胜,明日之战目标是歼灭城中派出的这四五千元军,挽回今日的失败失去的士气,先打掉敌军的嚣张气焰,再徐图大胜,毕竟想一口吃掉这么多的元军不太现实。”他侃侃而谈,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正在思考的李潮。 

      李潮终于点头,道:“不错,很好的见解,你以为明日之战兵力应该如何调配?” 
      赵哲已是一阵狂喜,自己的意见被采纳了,他兴奋的说道:“我看以三万人继续对吕军采取进攻态势,佯攻之后,对他们形成威慑,随后撤出一万人,配合其余部队围歼出城元军,所有火炮也都应投入围歼战役中,另外需有一万人左右的兵力充当预备队,负责对温州城中的元军的威胁,若元军敢于再从城中出兵接应,那就用这一万人开始攻城!” 

      李潮哈哈大笑,道:“好,果然是人才,明日之战就如此调配,你说你希望参加哪方面的作战?” 
      赵哲昂然道:“我当然还想与吕军交锋,虽然不是攻击的重点,但我想明日之战吕军必然全力反击妄图解救出城元军,并不会轻松,我在明日战场上想率领将士呐喊我们的心声。” 

      “你有何心声?” 
      “誓杀卖国贼吕文焕,就算哀叹曾经与元军激战经年立下不少功勋,但他的背叛更让无数人失去了方向,好男儿既有大义,就应成仁,不能慷慨赴死,也不应反过来屠杀同胞,过往一切,皆成云烟。就算有些人觉得这样对他不甚公平,我也要如此呐喊,人生最为重要的便是忠义!” 

      他显得十分激动。 
      李潮待他略微平静了一些,说道:“你且回去,不要对别人说起你向我提出的这些建议,待此战获胜之后我再提升你。” 
      他的话语更让赵哲感到温暖,这分明对自己是一种保护,“先生” 
      第二天的大战之中,王永战死于沙场。 
      在吕文焕所部为救助被围困的五千元军而发动对中国军队的反击之中,王永与他的战士们处在了最前线,高唱着战歌,叱骂着卖国贼吕文焕,他们铸就了钢铁般的防线。 

      从战斗开始,他的心中就仿佛有火焰在燃烧,他今天不能再成为失败者,他有对李潮的承诺,要让元军体味失败的滋味,这一天是他有生之年杀人最多的一天。 
      直到倒下的那一刻,他才感到了伤痛,此时他的身上已有了六处伤口,“我没有失败,不会失败。” 
      中国军队此役全歼出城元军五千,获得胜迹,士气大振。 
      临安。 
      骄傲最为崇拜的英雄不是武功天下无敌的侠客,而是岳飞。 
      从小他就知道岳飞这个光荣与梦想凝集的名字,精忠报国是他母亲的嘱托,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是敌人的评论,而军中的号令则是冻死不折屋,饿死不掳。士卒有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众将远征,就让妻子慰劳他们的家人。皇帝的赐赏,自己并不私留,全部分给军中将士,每有功劳,必不独揽 

      这是何其伟大的情操,他要让他的战士一起去感受这份伟大,让岳将军的英魂给大家更多的勇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需要的就是这份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无畏精神。 

      骄傲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率领着众多军将前去参拜了岳王之庙,他不会用热血的诗篇来表达他的崇敬,但他明白岳飞这个光照千秋的名字将指引着自己的理想前进。 
      身后是众多同样满怀崇敬的部下,骄傲有些感慨,“这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这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一腔热血在心中涌动,他受伤的身体开始摇晃,在肃穆中涌动着中国将士的热血,每个人的眼中在这一刻都有瞬息的光华! 

      正文 第七四章 战胜心魔 

      “问谁做到,创意中闯荡未来;若明道义,冥冥中左右命运,世界弄人不知不觉每个决定可致命,越过痛楚,战胜心魔觅自我,若有理想,哪怕崎岖也要实现我自由” 

      王想高声吟唱着歌曲,全军将士一起和音,气氛达到了沸点,“战胜心魔,赶走恐惧,我们方才有今日之胜!” 
      他今日一身金黄色的衣甲,映照在阳光下,身后是欢呼雀跃的至尊军将士,汴梁城下一战,至尊军先以长弓手稳守示弱,再以轻骑兵斜插城下截断出城元军的归路,自不量力地出城迎击的元军六千步骑半个时辰内全部失利,死伤近两千人,其余竟然全部投降,原来至尊军的名声经过宣传与实战已让元军都先存胆怯之心,中国的兴起更是让元军中的大批汉兵心生认同向往。 

      王想就是要在此时表现出自己的英雄气概,作为首领能否让敌人恐惧赞叹也是成功与否的体现,他长刀扬起,高声断喝:“城中军民官吏听真,我王想统率无敌大军欲救民于水火,振兴衰亡之国家,凡心怀祖国之人都应该为中华的复兴尽一分力量,我希望明天我不是率领大军破城而入,而是和平入城,我们的理想我们的希望应该是一致的,就是让我们华夏儿女重新昂首挺胸做一个骄傲中国人,不再为异族奴役,忍受屈辱!” 

      他相信自己的激荡话语打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将士,只要心中还有一丝血性,就应该觉醒,“归来吧!汉唐的雄风!奋起吧,骄傲的中国!” 
      在无数遍的重复声中至尊军收军回营,每个人都没有丝毫的怀疑,缺兵少将的汴梁明日就算不开城投降也是一战可破。 
      回到营中,王想的心情颇佳。 
      此时冰焰正率军在许昌附近游弋,完全牵制了元军在河南的主力,使令狐朝根本就没有发现至尊军的向北穿插激进,照王想的判断就算元军从许昌分兵来救汴梁,至少也要在三天之后。 

      但是他却很想和平入城,一来可以减少伤亡,更为重要的却是汴梁乃是大宋的旧都,中国建立前后虽然破城不少,但却几乎每一战都历经激战,若可和平取得此等重镇,宣传意义不可小视,中国的兴起那顺乎天意,大势所趋,汴梁和平取得将使更多的人相信,今后将会有不少城池效仿。 

      身旁的至尊军三杰此时却比王想还要兴奋。 
      王晴激动地说道:“今日一战完全体现了我至尊军的威力,长弓手的箭阵坚如磐石,是敌军骑兵的噩梦。” 
      桥接口说道:“我的阿拉伯重骑与重装步骑兵谁与争锋?无坚不摧,就算是最精锐的西方色目与蒙古重骑我也无畏,何况是这些元军中的平庸货色。” 
      小洒却腼腆一笑,并未开口。 
      桥拍拍他的肩,“小洒贤弟,你应该接着说你的轻骑兵快如疾风,乃闪电之师才是呀。” 
      小洒一摊双手,“我们吹捧自己是不是有些过了,主公到时候以为我们都是好大喜功了。” 
      王晴夸张地惊呼道:“主公,您不会这么想吧?” 
      胜利者有充分的理由享受快乐。 
      王想笑着摆手道:“不会的,你们尽管吹嘘自己,士气越高越好,今日获此大胜,你们三人对至尊军的打造可见是成功的,今日我军的伤亡只有四百余人就可见一般,你们吹嘘完了以后就马上到各营去犒赏全军将士,除了不能喝酒之外,多弄些好吃可口的饭菜给将士们改善一下生活,同时也要向将士们重申纪律,汴梁城破之后更要遵守纪律,决不能有扰民事件的发生,这里的百姓历经金元战祸近些年来也才略微恢复元气,但暴元统治之下也是盘剥沉重,我们更要体恤。” 

      三人领命而去。 
      此时,英帝国却兴冲冲地赶来,“主公,有好事。” 
      王想示意他先坐下,微微一笑道:“帝国,你现在可是我的谋士,可你看先生你激动起来就象个孩子,不注意自己文人的形象。” 
      英帝国有些不好意思,“是主公,为我着想我记下了,不过有时候太过注重形象会失去不少激情,呵呵。” 
      “帝国,我方才就想问你,你说这汴梁知府张全义是否会开城投降我军?还有方才你跑哪去了?” 
      “回禀主公,方才我就是去向被俘的兵将了解张全义此人了,原来此人官声不错,还算体恤百姓,而且还让我知道了一个好消息。” 
      “哦,帝国快讲。” 
      “原来张全义极为疼爱的当年他的义兄之子童铁乃是出城作战的元军中的一名千夫长童铁,他也投降了我军,我看张全义并不是没有可能开城投降的。” 
      王想面色一喜,“帝国真乃吾之良谋也,好,那立刻将那童铁带上来。” 
      童铁生得十分威猛,眼光也很坚定,王想亲自为他松绑。 
      “童将军,我想请将军为我返回汴梁城中劝说张全义大人开城让我军入城,这样可以免却更多伤亡,百姓也可以免遭兵祸。” 
      他正在思量还要用些什么话语来劝说童铁投降,童铁却双膝跪倒,“让我去劝降我看是没有什么必要了,主公,我童铁愿意为中国效力!” 
      王想心中一怔,双手将他扶起,道:“将军何出此言?既然愿意为我中国效力,想来也是心存国家民族,却又为何不愿意帮忙劝说令叔呢?” 
      “我童铁素来快言快语,主公的事业我看未尝不是没有成功的希望,但我叔父却是绝对不会献城投降的。” 
      王想有一些沮丧,“难道张大人他对元朝愚忠至此吗?” 
      “当然不是,但叔父他已是垂暮老人,他万万舍不得为了自己的活命又或是为了加入中国而失去远在大都的亲人,换了我也不可能舍弃,我现在因为是孑然一身,可以无牵无挂,他却有亲情的羁绊,若让我去劝说,我如何开得了口,我若回城,恐怕也没有勇气舍弃叔父选择追随主公了。”他说的很直率。 

      王想沉吟片刻,道:“童将军直言相告,这样吧,将军可否修书一封,我也写上一信,让令叔明日离开汴梁自行逃离吧。”他实在也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 
      童铁点头应允,便写了一封信给张全义,言明自己已经决定投效中国,希望他明日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 
      王想随后又与童铁攀谈了几句,了解了一下城内的情况,最后道:“童将军,你现在暂且回去休息,待汴梁城破后,我准备将投效我军的原来守军全部交由将军你来统率。” 

      童铁拱手谢道:“多谢主公信任。” 
      待童铁告辞而出以后,方才一直没有说话的英帝国期艾着说道:“主公,你似乎有些过于相信这个童铁了,对于降将降兵我以为不应该如此相信,需要自己考察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