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二人转档案 >

第7节

二人转档案-第7节

小说: 二人转档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人转走班就是走,锣鼓和随身带的衣服都得背着,我一个人背两个兜,腰上还要挎个鼓。有时从早走到晚也没地方唱,就跟人商量,不给钱也行,供饭就唱。有时运气好了也能被留下唱一个星期,有时实在没地方唱了,就找块空地把锣鼓敲上一阵,也能招来一些人。    
      “走班”一年两回,腊月、正月和挂锄。过了几个月又要“走班”了,我妈还让我舅带我去。我舅对我说:“上次没同意收你的那个老师同意收你了。”我听了特别高兴,师傅叫陈庆莲,是“上装”,辽中人,一直唱大轴,以苦戏见长,身段也好。我们这次是到台安桓洞乡演出。有个雨天,吃完晚饭后,我舅让我给陈庆莲唱一段。听完后她说:“你想跟我学戏,你有什么本事呀!”我在家看林场时,跟别人学过少林十八法,我就地给陈老师打了一套拳,见我手脚利索,动作麻利,再加上我舅在一旁说情,陈老师答应收我为徒。磕头后老师给了我一段戏《小拜年》,把词写给我,让我自己用调套词,唱的不对了老师就纠正。《小拜年》有二百多句唱词,老师睡一觉的工夫我就背下来了。老师见我还算聪明,从心里承认了我这个学生。    
      一年多后,黑山县地方戏团招学员,团长是李秀媛,艺名叫筱月霞,她看我形象一般就没要我。我继续跟小班唱。第二年黑山团招会唱戏的演员,托人找到我,我倔脾气上来了,心想当初你们没要我,现在找我我还不去呢。后来李团长开着轿车亲自把我接到团里。    
      进团后,团里分两个队,一年四季在外面演出,在沈阳就演过十几个地方。当时演出条件特别艰苦,能住员工宿舍就是最好的了。在沈阳动物园演出时,住过动物呆的大铁笼子。那时就盼着能转为正式职工,结果十年后真的转正,对我已经不十分重要了。但我还是要感谢黑山团对我的培养,感谢黑山县文化局韩卫华老师对我的大力提携,韩老师在我成长的道路中为我付出许多心血,我演出的十几个二人转都是他导演的。    
      后来团里不景气,放长假,我一想自己干吧。我开始选搭档,当时也没想谁是固定搭档。我先和孙丽荣走了一个星期的挂锄班,后来开始长期合作,越来越默契,现在在台上对方一个动作就知道要做什么。2000年,参加了东北三省二人转大赛,获得金奖。    
      2001年初,我正在锦州唱戏,听说省里要举办“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我就报名了。当时我和孙丽荣的二人转舞蹈和唱腔是大家认可的,也上过辽宁电视台的《共度好时光》。为了参加这次大赛,我们现做手绢,买大板,大板已经多少年没人用了,特别难买,跑了许多地方,光打车钱就花老了。回来后按马力老师教的方法穿大板,一穿就是七个小时。之后开始练二人转组合。那时一天两场戏,原来中午都睡一觉,为了比赛觉也不睡了。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我们就打车到公园去练功,周围围着许多人看,我们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第二章 赵本山的二人转弟子“大奎”王小宝(2)

      之后移到鞍山唱戏,我们又租了一个地方专门练舞蹈动作。当时是三伏天,一练一身汗,半个小时就得拖一次地,身上长满了痱子。有时我和孙丽荣因排练也闹矛盾,后来我俩商定小帽的编排归她,《密建游宫》归我。因为比赛时间有限,不能完整地唱一场戏,我就自己改编《密建游宫》,还根据剧情需要编排了舞蹈,设计了服装。后来听说这次比赛只有一个本山杯奖、三个金奖,听说还有走后门的。我想金奖肯定没戏了,就给马力老师和金芳姐打电话,说不想参赛了。巧的是她俩的电话一个也没打通,我心想还是去吧,这可能是天意      
    。    
      为了适应沈阳的环境,我俩提前两天来到沈阳,去公园练大板。当时心情特别紧张,连着急带上火,嗓子像冒烟似的,不敢使劲唱,我就使劲吃水果。比赛前就听说这次赵老师可能要收几个徒弟,我心想如果我能被相中就好了。比赛那天我发挥正常,现场效果特别好。后来我就听说赵老师可能会收我,再过三天等比赛结束时举行收徒仪式。那三天我真的不知道是怎么过的,觉也睡不着,饭也吃不下,就怕夜长梦多有变化。    
      2003年8月11日晚,是让王小宝终生难忘的一个夜晚。    
      那一天笔者亲身感受了那个令人激动的场面。沈阳信盟花园院内灯火通明,热闹非凡,“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的所有参赛演员聚集在这里,共庆大赛的圆满成功。凌晨1时,在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室中,赵本山举行了一个规模盛大的收徒仪式,王小宝、王小利、张小飞、唐鉴军、翟波正式拜在赵本山的门下,成为他们仰慕已久的全国著名艺术家的弟子。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部长焦利、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崔凯、辽宁省曲协主席田连元、副主席范伟,著名作家何庆魁、著名笑星高秀敏等参加了这次拜师会。    
      拜师会由崔凯主持。赵本山与他的妻子马丽娟端坐在桌前,当崔凯问几位弟子行什么礼时,他们坚持要行叩头大礼。五位弟子虔诚地跪在师傅和师娘的面前,“当当”,磕了九个头。面对弟子们真挚的举动,赵本山忙起身说:“我收你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有几个徒弟整天围着我团团转,我不需要这个,我是为了帮助二人转这个艺术形式。你们做了我徒弟,首先一点就是要先做好人。你们要以自己的行动影响二人转,带动二人转,脱开二人转中那些低俗的东西,让二人转受人尊重,让这门有二百多年历史的艺术逐渐雅起来。我把丑话说在前头,你们五个当中要是有人做人出现问题,那我可要不客气地清理门户。”坐在一旁的师娘马丽娟语重心长地说:“给赵本山当徒弟,不用给我们送礼,我们什么都不缺,只求你们能有出息。在外面让人伸着手夸,这是本山的徒弟,我们就知足了。”    
      “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改写了王小宝的命运。大赛结束后不久王小宝就被师傅招进《刘老根》剧组,在剧中扮演刘老根的大儿子刘大奎。王小宝说拍戏时师傅耐心地教我们怎么演,一遍遍地给我们走位置。如果说我扮演的这个大奎还有那么点意思的话,功劳应归功于我的老师赵本山。    
      王小宝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王小宝台风正派,说唱扮舞绝五功俱佳,尤其是他的说口,幽默、诙谐、风趣、健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样的说口,特别是原来内容不太健康的说口,经王小宝加工整理之后,都会产生强烈的喜剧笑果。    
      在二人转演员中,王小宝文化水平算是高的,但他并未安于现状,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他买了许多书,只要有时间他就认真学习。他牢记一位好朋友对自己的衷告:“今后你们拼的是文化。”王小宝要以自己的实力向世人证实,民间艺人也是有文化品位的,也是名副其实的文艺工作者。    
      二十年艰苦付出,王小宝终于得到回报,对目前所拥有的一切他非常知足,虽然已经有了名气,但仍保持一颗平常心,仍像从前一样诚恳,刻苦、向上。在艺术上他给自己设定了更高的目标,并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向着这个目标迈进。    
    


第二章 赵本山的二人转弟子“徐迈”唐鉴军(1)

      生活中的唐鉴军文静,不喜张扬,如果不是看了他的演出,你根本不会想到他是个极具喜剧细胞,身怀绝技的优秀二人转演员。难怪二人转舞蹈专家马力第一次看了唐鉴军的演出时,就断言他是目前东北地区最好的丑儿。    
      唐鉴军原名叫唐广君,在赵本山的弟子中排行老三。唐鉴军这个名字是2003年参加“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前,一个自称会测名算人生的先生给起的,当时那人预言唐      
    广君改了名字后,他的人生会在两个月之内有大的改变。唐广君听信了这位先生的话,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唐鉴军。也许是巧合,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真的改写了他的人生,他幸运地成为赵本山的弟子。唐鉴军现在提起此事还觉得很神秘,这虽有些迷信色彩,但唐鉴军很信。    
      唐鉴军出生于舒兰市二道河乡明德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兄妹二人,日子过得很清贫。唐鉴军自幼嗓音条件就好,喜欢唱歌,是学校的文艺积极分子,只要有演出他肯定参加,与众不同的是,唐鉴军唱的全是女声独唱的歌曲。7岁那年乡里组织二人转演出,十里八村的乡亲有一万多人前去观看,唐鉴军因太小挤不进去,没有看到二人转,但他从大人们兴奋的表情中能感觉出二人转受欢迎的程度。    
      同村有个姓仲的大爷,在舒兰地方戏团工作过,后来转业到舒兰市邮局,“文化大革命”中又被下放到农村。仲大爷是乡里的活跃人物,每年春节都要办秧歌,他办的秧歌很有特点,先打个场子,唱些小曲小调,然后再扭秧歌,很受老百姓欢迎。    
      老仲头和我父亲是朋友,他知道我嗓子好,喜欢唱歌,就教我唱秧歌、扭秧歌,也教点二人转。11岁时我就跟随他一起扭秧歌,连续扭了四个春节,学了很多东西,收获特别大。粉碎“四人帮”后,二人转复出,村里陆续有民间艺人组织的小班在农闲时来唱戏。他们在露天搭个台子,一天唱两场,听戏的人特别多,有时我挤不进去,又爱听,就钻到台子底下边听边学。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神调》,我特别喜欢,开始听时怎么也学不会,后来终于学会了。    
      正在我对二人转产生浓厚兴趣时,赶上嗓子变声,我怕把嗓子唱坏了,就停了两年。初二期末考试时,有一天我正在学校上课,校党支部书记李凤鸣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屋里坐着两个我不认识的人,书记介绍说,一位是黑龙江省五常市评剧团的郎书记,另一位是乐队的刘大平。他们对我说,听说你会唱二人转,你给我们唱一段吧。我给他们唱了一段《梁赛金擀面》,他们听了之后对我说:“我们想带你回五常,如果行,我们就把你调过去,给你变城市户口。”说实话,我当时连舒兰县城都没去过,别说是离开家去那么远的地方了。我对他们说:“这事你们最好和我父母说。”他们说行,过几天就让你爸带你去报到。    
      听说要给我变城市户口,爸妈别提有多高兴了。老仲头知道这个消息后也特别兴奋,说要亲自带我去五常。几天后我第一次坐火车来到五常市评剧团,一进办公室,见屋内已有好几对演员在那候着了。按他们的要求我又唱了一遍《梁赛金擀面》,他们觉得挺好,又让我做几个动作。遗憾的是我当时只会唱不会表演,他们需要的是能登台表演的二人转演员。书记对我说:“你先回去吧,过些日子我们办二人转班你再回来。”我当时想这下可完了,学校的同学都知道我被招进五常了,现在又被退回来,我哪还有脸再回学校。    
      回家后我整天在家里猫着,不想让同学碰上。不长时间,舒兰县文化馆办二人转学习班,我就去报了名,一考试竟然被录取了。当时我家里特别穷,连每周2元钱的伙食费都是我妈向别人借的,500元的学费是老仲头给我拿的。每天吃的是苞米面、白菜汤,每周只有星期五吃一次馒头,根本吃不饱。    
      两个月后我从学习班毕业,被招进舒兰县地方戏团。一年之后我就上场演戏了,我演的比正式招的学员都受欢迎,三四年之后我就是很成熟的演员了,可仍未转正。一气之下我离开了舒兰,去了五常,到那他们一看我演出,就说这回行了,你来吧,我们给你办户口。我当时觉得心里没底就没留下。    
      后来自己带二人转小班去黑龙江省德都演出,当地地方戏团的团长看了我的演出后,有心留我。那儿的气候不好,整天下雨,我就又回到了舒兰县地方戏团。干了一年多,还是没转正。就在这时永吉吉剧团的李团长到舒兰看了我的演出,他对我们团长韩义说:“这小子挺好,我想要他。”韩团长说:“你要能给他转正,我就放人。”李团长第二天回永吉,第三天就给我办了正式手续。于是我就去了永吉吉剧团。    
      到吉林后在白桦曲艺厅演出,我觉得小剧场特别适合我,当时工资论份,我挣一等份。后来舒兰县的李局长听说我调走了,亲自到永吉让我回舒兰。李局长说:“你在这里是集体编制,回舒兰我给你办全民职工,你要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