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二人转档案 >

第11节

二人转档案-第11节

小说: 二人转档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他父亲一起去。好几年没见面,张可长得越来越好看了。我当时从未处过对象,可一见她就有了要和她处对象的想法。    
      1996年,张可要考鞍山曲艺团,要找个人陪她考试。她妈说:“小虎这人挺好,人也准称,就让他去吧!”我正求之不得呢,我就陪她一起去了。    
      之后不长时间,我师傅于小三又问我:“你都二十多岁了,什么时候处对象啊!”我把想和张可处对象的想法跟师傅说了。师傅说:“我想成立一个团,让他们一家三口都来,我帮你圈拢圈拢。”师傅成立团后,果然把张可一家都找来了,我也离开了辽阳团,和师傅一起干,师傅让我和张可一副架。有个叫刘东泰的是个唱手,他也帮我说话。他和我师傅只要见到张可父亲就喊“亲家”,也不管人家愿意不愿意就是硬叫。张可父亲说:“八字还没一撇呢,别瞎叫。”可架不住他们总这么叫,见我对张可也确实好,他爸也就默许了。这样我俩才正式开始处对象。后来我们在辽阳、鞍山、海城等地演出,唱头码戏,一天一人50元,全唱正戏。    
      2000年我和张可结婚,2001年6月,听说要举办“本山杯二人转大赛”,我们当时是唱头码的,不能跟别人比,所以没敢报名。有一天晚上,我们在辽阳铁路俱乐部演出,马力等老师看了我俩的演出后相中了张可,希望张可能报名参赛。比赛时,赵本山老师看了张可的演出后,对她印象不错,张可获得了铜奖。    
      “本山杯”大赛后,我和张可一直在沈阳群众电影院演出,当时去那儿的目的就是想投奔赵本山老师——群众影剧院的老板梅成祥和赵老师关系好。有一天晚上赵老师去看戏,看完我俩的演出说:“比大赛时强多了。”之后陆续又看了好几场,还说第二部《刘老根》开拍时,让我俩进剧组。    
    


第二章 赵本山的二人转弟子有“台缘”的王小虎(2)

      8月17日,赵老师在辽宁体育馆举行义演,张可参加了演出,和张小飞一副架。8月22日,《刘老根》(第二部)开机,我俩正式进剧组,张可扮演药匣子的秘书,我演小八路。第一次拍戏时特别紧张,害怕,拍过两次之后才松弛了。在剧组时,赵老师收蔡维利那天我参加了,当时我就想要能收我就好了。回来后我就睡不着觉,第二天,我求范伟老师跟赵老师说情,能不能把我也收了!后来范老师告诉我说:“赵老师说了不行,收蔡维利都核计了老长时间。先有这么个事儿,过一段再说。”我一听这话上老火了,一宿一宿地睡不着      
    。还有半个月就关机了,有一天唐鉴军(在《刘老根》剧中扮演一撮毛)请赵老师吃饭,何庆魁、范伟、高秀敏、赵刚还有赵老师的徒弟都去了。赵老师说:“让小虎上来吃吧!”大龙下来找我。吃饭时赵刚说:“一会儿你说几句,大伙儿也帮你说。”我端起酒杯对赵老师说:“感谢赵老师这种场合能想到我,我敬杯酒吧!我特别羡慕这些哥哥,也非常想管您叫声师傅,但我知道我的水平还不够。我只有一个请求,就是我离开剧组后,别人问我你是谁的徒弟时,我能说是赵本山的徒弟,你能承认就行。”这时坐在一旁的何庆魁、高秀敏老师说:“别等以后了,今儿个跪地磕头吧,都收九个了,再收一个正好十全十美。”师兄弟们也帮我说话。赵老师乐了,我跪在地上磕头,磕了无数个,一边磕头一边眼泪刷刷地流,当时在场的人都哭了。后来又把张可找来,我又和张可一起给师傅磕头。    
      当天晚上我一宿没睡,之后好几天都没觉,饭也吃不下去,就是高兴。总核计是在做梦,以为是祖坟冒青烟了。我给父母打电话报喜,父母都乐坏了。兴奋之后,我一冷静下来考虑今后要用功提高自己,火又上来了,不知道怎么提高,从哪入手。我开始练手绢,学吉他,我从小学过,现在二人转演员中没有几个会弹吉他的,总之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自己。我虽然已经是赵本山老师的徒弟了,但我上台从未报过我是赵老师的弟子,我觉得我艺术上还不行,现在在舞台上更多的还是靠张可。什么时候我能挑梁子了,我再报是赵本山的徒弟心里才有底,才不会让人笑话。    
      在与王小虎交谈中,我们能感觉出他的坦率和真诚。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这对于一个年轻演员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同其他几位师哥一样,王小虎现在也是辽宁民间艺术团的演员,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文化修养是他奋斗的目标。王小虎说,只有增长了本领和才干,才能不愧对赵本山徒弟这个称谓。    
    


第二章 赵本山的二人转弟子“老疙瘩”王金龙

      王金龙是赵本山最小的弟子,今年才满17岁。别看他年龄小,本事却不小。他在舞台上的松弛、自然、即兴,是许多成年演员都不具备的,难怪许多业内人士在看了他的演出后说:“这孩子就是干这个的虫儿。”    
      第一次看王金龙表演二人转是在吉林林越艺术团的剧场,舞台上的王金龙活泼可爱,极富表现力,他的嗓音条件不是很好,但唱起二人转来还是满腔满调,手绢舞得也好,一块普      
    通的手绢,在他手中能变出不少花样来,什么顶绢、立转绢(前、旁)、上抛绢、平抛绢、后抛绢、飞旋绢等,玩儿得轻松自如。每次表演都能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王金龙还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学谁像谁。“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时,王金龙是最小的参赛演员,他和姐姐王金凤凭着扎实的舞台功力,获得了新苗奖。2002年6月,王金龙被赵本山收为弟子,之后参加了电视剧《刘老根》(第二部)的拍摄。现在王金龙是辽宁民间艺术团演员。    
      王金龙学艺的经历,极富戏剧性。王金龙的父母本是地地道道的渔民,但酷爱二人转,这辈子最大愿望就是能成为二人转演员。三十多岁时父母决定改行学习二人转。为了能成为二人转演员,他们四处拜师学艺,有时还将老艺人请到家里现场教学。也许是与戏无缘,父母学戏的长进不是很快,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一边看戏的王金龙和大他几岁的姐姐却学会了,要调儿有调儿,要身段儿有身段儿,特别是两个孩子上台的精气神儿,父母更是自愧不如。尽管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成就理想的是自己的一双儿女,父母还是感到很欣慰。    
      王金龙说:“父母要求我们非常严格,我从6岁开始学戏,每天早晨5点多就得起来练功。小时我特别贪玩儿,没少挨说,我和姐姐一边哭一边唱是经常的事。我从小就特别喜欢二人转,见着老艺人舞三场,就跑上台跟着比划。不让我干什么都行,不让我唱戏却不行。小时候我觉睡得特别死,可一听有戏唱,就一蹦三高地跳起来。没多长时间我就学会了三十多出传统戏。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如果不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我和姐姐不会有今天。但我最应感谢的是我的师傅赵本山,我从师傅身上学到了很多,受益最大的是做人做艺,原来是跑散班,现在进了正规团;原来让人瞧不起,现在是专业团的演员,身份不一样了,别人都高看你一眼,越是这样就越要努力。”    
      为了在艺术上有更大的长进,王金龙每天坚持练功,还学会了许多乐器。在艺术上王金龙是成功的,但在学业上不能不令人担忧。王金龙只上过两年学,文化上的缺陷势必会影响到他今后的发展。让王金龙学习文化课也成了赵本山的一块心病,每次见面师傅都要督促徒弟抓紧时间学习。但愿王金龙不辜负师傅的一片苦心,下大力气学习,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文艺工作者。    
      在本章即将结束之际,我们衷心地希望赵本山的弟子们能永远像现在这样,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认认真真学艺,踏踏实实做人,在师傅赵本山的带领下,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