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卧龙逆天 作者:本尊是个小虾(起点vip2013-01-26完结)-第6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他知道,自己此时若不攻取交州,江东孙权一旦稳定内部,就会把手伸向交州,历史上的孙权能够支撑这么久,若只是单靠扬州一地,显然是不可能的。而根据晋灭吴国之时,吴国上交给晋的户籍达到五十二万三千余户,人口超过二百万,当中可以想象经历了几十年战争的东吴,最后依旧还有如此多人口,当可推算这个时候,尚未经历过战事的交州,人口只怕不下百万。
而贾诩会无视交州的存在,并不是他眼光不足,而是作为凉州出身的他,最远也就到过巴陵城,别说对交州,就是对荆南四郡的了解,也是最近才做的功课,所以在他想来,放弃江陵这个富足之地,而取蛮夷荒凉的交州,无疑是下下之策,这也是他反对的理由。
对于贾诩的态度,诸葛亮自是也能理解,当下他耐心的给贾诩详细的介绍了一遍交州的情况,以及交州广袤的地理和浩瀚的大海,将会给他们带来的财富,一一都向贾诩做了阐述。
贾诩思虑良久,道:“若交州果如主公所言,此乃天赐主公之地,下官定当全力支持主公对交州用兵。”
“我就知道文和你能理解我的心意。”诸葛亮见贾诩赞同了攻取交州的意见,不由欣喜的笑道:“明日我会上表向刘表请罪,表示我们愿意纳贡之心,双方暂时罢兵修好,但刘表必须承认荆南四郡由我们接手,你以为此策可行否?”
贾诩点了点头,笑道:“明为请罪,实为扬威,荆南四郡现已落入我们之手,刘表就算不愿意,又能为之奈何呢?”
“哈哈……”诸葛亮放声大笑,道:“传令,吕岱率飞甲军立即移师巴陵,升步骘为桂阳太守,升蒋琬为长沙太守,徐盛领武陵太守,魏延领零陵太守,升任卫旌为江夏长史,傅肜为江夏郡尉,负责江夏军政受锦帆左军都督吕蒙节制。”
徐盛和魏延为遥领,并不是实际前往治理,这属于一种升迁褒奖,徐盛是最早跟随诸葛亮的武将,资历和军功都足以担任此职,魏延镇守武阳关多年,虽然未立大功,但作为边防大将,功劳自是不小。
定下经略交州的战略,诸葛亮的重心,今后自是得移到荆南来,所以他随后又下了一道军令,让陈楚率领本部军士,前往江夏把家眷,以及江夏的六曹官员,一律迁移到巴陵城来。
随后,诸葛亮又给赵云、张颌下令,让二人安排郡内事务,可领军返回巴陵,并且特意让徐盛领飞豹军,直接沿湘水北上,前往新城驻扎,接替吕岱移师的位置,负责新城一线的防务。
让徐盛回新城,调动吕岱来巴陵,主要是诸葛亮清晰的记得,吕岱是历史上东吴的第一任交州刺史,显然这人对于治山越,以及平交州颇有一套,从组建飞甲军之时,诸葛亮就告诉了吕岱飞甲二字的含义,就是破越人的藤甲之意,而这些日子来,吕岱所操练的方阵,就是熟悉山地丛林之战。
眼前黄忠所部的飞羽军,虽然装备的武器是以弓弩为主,但训练场地,也选择在了巴陵城外的山岭丛林,目的也是为了训练丛林作战。
这两支军队是诸葛亮经略交州主要的兵力,交州山高路险,汉越蛮各族交杂,骑兵根本无用武之地,水军也最多就是能作为辅助。
不过诸葛亮心里明白,凡事不能超之过急,目前荆南四郡刚刚控制,今年首要任务,就是经营四郡,收各郡民心,至于攻略交州的战事,则必须延续秋冬时节,不过如今刚刚过了正月,离秋冬尚早,趁这段时日,正好可以加强训练士兵的山地作战能力。
第一百十六章 廖立潘浚
第一百十六章廖立潘浚(求收藏,求收藏。谢谢!!)
正月刚过,寒意虽浓,可巴陵城中一万五千余壮丁,在诸葛亮两万大军的配合下,开始建造巴陵外城,建造城池,每日管保三餐,每月还能额外领取到二十个铜钱,虽然很少,但对于百姓来说,实际已经是破天荒了。
要知道建造城池,如果统治者残暴的话,那就是强行征收的徭役,负责建造城池的百姓,不但食不果腹,而且劳力沉重,几乎是九死一生。
扩建巴陵城,是诸葛亮亲自下得命令,一来是为了打造一座新兴军事防御城池,二来也是因为巴陵城目前的需要。
现今的巴陵城,人口比原先增加了一倍,人口暴增至六万余人,已经成为长沙郡内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只比长沙郡所略少万余人口,能够增加这么多人口,主要是因为甘宁从云梦泽收拢的五千五百名水贼,携带了近三万口家眷,在巴陵城中落户安下了家。
另外再加上诸葛亮现今驻扎在城中的两万余兵马,使得整个城池,变得着实拥挤不堪,因此诸葛亮和贾诩商议之后,决定采用兵民结合的办法,扩建巴陵城,原先的老城墙已经保持不变,作为巴陵内城使用,新城城墙在原巴陵内城位置,向外延伸出数里,从而使得整个城池的规模扩大了三倍。
新建的外城城墙,东西两面面临云梦泽,西面依靠大山,北面位于长沙的后方,是一片开阔地,这样一来,就让整个城池,形成了天然的屏障。
整个城墙的高度预计为五丈高度,城墙宽度可以让四马并排奔跑,护城河引用云梦泽的湖水环绕城池四周,形成拱卫城池的第一道防御措施。
这日诸葛亮穿着灰色长袍,领着陈武和刘封二人,一副普通人的模样,来到外城工地上,视察工程进度,查看参与的军民伙食待遇,也没有惊动负责督造新城的陈到。
陈到刚从武陵领军回到巴陵,就被诸葛亮委任为新城的监工,主要是因为诸葛亮觉得陈到为人轻财仗义,自是最适合的人选,毕竟建造城池,其中的猫腻和油水,着实不小,哪怕是随便掐一下,也能炸出不少油水的,因此对于这事,诸葛亮自是格外重视。
走在刚刚造好基础的城墙脚下,诸葛亮亲切和善对,一名正挑着泥浆的壮年男子,问道:“老哥,干活行不辛苦啊?”
那名一脸黝黑的汉子,露出一个憨厚的笑容道:“辛苦当然辛苦,可比起往年服役,可就一点都辛苦了。”大汉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见诸葛亮面嫩陌生,但却亲切和善,当下不由打开了话匣子,道:“老哥我从十五岁开始,几乎每年都服徭役一到两月,但如今已经二十二个年头,但却从未向现在这般,心甘情愿的卖力,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呵呵,这是为什么啊?”诸葛亮配合着朗声问道。
“这当然是新来的诸葛太守仁德,他不但不克扣伙食,每月还额外发往二十个铜钱,每天的工作量也不超过六个时辰(古时一个时辰,等于现在两个小时),为这样仁义的太守大人买卖,老弟,你说我能不心甘情愿吗?”那名大汉自豪的笑道,说完之余,还乐呵的伸手拍了下诸葛亮的肩膀,使得诸葛亮原本干净的衣裳上,留下了一道鲜明的巴掌污迹。
“你……”刘封在旁见这大汉,自称诸葛亮老哥,还用脏手拍诸葛亮肩膀,只是看的愤怒不已,不过他刚要开口,诸葛亮却用凌厉的目光打断了他的话头。
“老哥说的对,只要你们好好干,将来的日子肯定会更好的。”诸葛亮笑着亲切的鼓励道。
“主公,末将迎接来迟,还请恕罪。”陈到正在东城巡查之时,得知诸葛亮来了工地,匆忙的赶了过来。
“叔至,我不过是来走走,何须弄得这样大张声势。”诸葛亮摆摆手,示意陈到无需多礼。
“你,你是诸葛太守……”刚才那名大汉,惊得脚下一个趔趄,吓得慌忙跪倒在地上磕头喊道:“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工地上的上前百姓,得知眼前身着简朴的青年竟然是新来的诸葛太守,无不纷纷拜倒在地:“见过太守大人。”
“乡亲们们,都起来吧,地上凉,可别受寒了;老哥,你也是快起来吧,只要你把活干好了了,这里没人会治你的罪。”诸葛亮笑着伸手把他扶了起来,道:“老哥干劲不错,回乡之后,可以任个里正,好好的带领乡民们,多种地,多打粮,把小日子过好了。”
城墙上前百姓,听着诸葛亮朴实的话语,不由纷纷交头接耳的赞誉着诸葛亮的仁德,看向诸葛亮的目光,也多了一份敬重。
城西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城墙的工地,干活的百姓和士卒,在接下来的工程进度中,自是更加卖力,几乎是人人争先,个个效力。
这让诸葛亮不由感慨的道:“民心可用啊。”
离开城头时,诸葛亮郑重的对陈到道:“俊义,我送你一句话,以诚待民。”
“末将谨遵主公教诲。”陈到凛然应道。
“主公,蒋大人从江夏来了,正在县府候命。”诸葛亮刚回到县府,门口的亲卫忙上前回禀道。
诸葛亮来到大厅外时,就听见了厅内传来一阵笑声,显然贾诩和蒋琬聊得甚欢,诸葛亮先前还有些担心,贾诩会对蒋琬不感冒,但现在听到他们的笑声,他顿时放下了心事。
“拜见主公。”诸葛亮身影刚出现在门口,蒋琬和贾诩等人就纷纷起身行礼道。
“无需客气,都免了吧。”诸葛亮笑着回了一句,目光不由注视到了蒋琬身侧的两名文士身上。
“主公,这位是武陵大贤廖立廖公渊,特意前来投奔主公的。”蒋琬当下忙侧身一让,指着一身华服的廖立介绍道。
身长七尺的廖立,年约三十上下,留在一缕短须,身穿一身锦衣,头戴玳瑁,看起来像个商贾富豪,看此人穿衣打扮,诸葛亮就料定此人必定是个在乎声名之人,只怕是空有才智,却不肯脚踏实地的干事之人。
“不才之士廖立,见过诸葛太守大人。”廖立恭敬的行礼道。
“公渊先生大名,亮闻名久矣,今日得见,幸会幸会。”不管此人是否可堪大用,但对于来投之人,诸葛亮自是倾心接纳。
“这位先生是?”诸葛亮接着又把目光投向了另外那个青年身上。
“下官潘浚,现任湘乡令,因得表兄书函,特来拜见大人。”潘浚作揖躬身道。
“主公,承明乃下官表弟,师从荆州儒学大师宋忠,原本他想回返江陵,某得知此事,遂劝说他转投主公,还望主公接纳。”蒋琬接着上前补充道。
诸葛亮点了点头,笑道:“凡是俊杰之士,亮皆扫榻相迎,焉能拒之,来人,上酒宴,吾要款待二位大贤之士。”
潘浚廖立二人在历史上的事迹,诸葛亮虽然并不熟悉,但二人的名字他还是听过,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就足可见二人皆是有才之士,只是诸葛亮没有想到,这潘浚竟然也是蒋琬表弟,再加上先前的刘敏,由此可见蒋琬家族,不愧是以书门传家士族家族,家中出来的士子,都堪称一时俊杰。
第一百十七章 以蛮治越(
第一百十七章以蛮治越(第二更,求收藏,求收藏。。。)
酒宴之上,诸葛亮率先举盅敬了廖立和潘浚一盅酒,笑问道:“二位皆是荆南本土人氏,吾欲经营荆南,不知二位有何可以教我?”
廖立和潘浚皆是才智之士,自是领会到诸葛亮有考量自己的意思,当下二人沉思片刻,潘浚率先道:“荆南之事,祸患只有一个,那就是蛮夷,武陵郡,零陵二郡之内,五溪蛮人,不下数十万众,他们分散在广袤的黔江山岭之中,大的部落三万人,小的部落千余人,他们从事狩猎,农业和染织为生,年头好的时候,就小规模入侵村郭城镇,年头不好的时候,就大规模攻打县城郡府,为害一方,让百姓苦不堪言。”
“若官军出缴,他们能打就打,打不赢就分散潜入深山老林,着实让人头疼,自我大汉建国以来,就一直剿了又抚,但却始终未有太大的成效,故下官以为,若要治理荆南,首要平定五溪蛮各族。”
诸葛亮点了点头,道:“承明,既知道根结所在,不知可有破蛮之策?”
“下官的意见是首先在武陵和零陵两地,实行坚壁清野之策,然后再抚剿并用,一方面以重利诱五溪蛮下山安家,一方面以雷霆手段对不服者进行屠戮,不出三年,当可收到奇效。”潘浚虽然是一介书生,但却有股子大将的豪气,尤其是从他口中说出,行屠戮一事时,竟然充满凛冽之气。
潘浚的话音刚落下,廖立却反驳道:“承明之言虽然有理,然却劳民伤财,费时费力,吾以为对付这些蛮夷,理应收其心,让其为我所用,方为长远之策。”
诸葛亮淡淡一笑,轻摇手中的羽扇,道:“文和,公琰,你们以为如何?”
“蛮人和北方的匈奴一样,你强则我弱,你弱则我强,所以下官的意见,对付蛮人,只有用强硬的手段,方可收到奇效,不过潘大人之策,不失为目前可行之策。”贾诩